【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硕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论文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 的实证研究 s s 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I 摘 要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明显影响,尤其是影响了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何合理评估影响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选择了清单法、调查法和引力模型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国外严格的技术标准及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都是出口受阻的原因,其中欧盟茶叶进口标准中氰戊菊酯农药残留标准严格 10%,茶叶出口值将减少 日本蔬菜口 毒死蜱 农药残留标准严 格 10%,蔬菜出口值就将减少 欧盟水产品氯霉素药物残留标准 严格 10%,水产品出口值就将减少 我国质量标准体系与设置壁垒国的标准体系接近,则出口不易受阻,如果两者相差较远,则出口易受阻。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重点出口农产品和重点出口对象国 建立跟踪和评估体系、加强 农产品 质量安全建设、研究和 利用 规则以及加强与 国外 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流四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贸易,清单法,调查法,引力模型 s on to s to of is of s A 10 of 3.6 .1 s to s At of on 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录 第一章 引 言 1 问题的提出 1 研究现状 1 研究目标 2 技术路线 2 研究内容 2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综述 4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 4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计量方法 6 第三章 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分析 10 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和主要出口商品 10 农产品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分析 11 农产品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原因分析 17 小结 20 第四章 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实证分析 21 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 21 本文模型设计 24 茶叶出口案例 26 蔬菜出口案例 33 水产品出口案例 38 模型结果讨论 42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44 结论 44 政策性建议 44 参考文献 47 附 录 52 致谢 74 作者简历 75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录 附录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 53 附录 2 技术性贸易壁垒分类框架 55 附录 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局部均衡模型分析框架 59 附表 1 2004 年与 1999 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对象国市场份额排名比较 63 附表 2 2004 年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商品数量和占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 64 附表 3 2004 年中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去向国家 /地区 65 附表 4 中国农产品及食品出口日本受阻情况分析 66 附表 5 中国农产品及食品出口 美国受阻情况分析 68 附表 6 中国农产品及食品出口欧盟受阻情况分析 71 附表 7 中国到部分国家的航海运输距离 71 附表 8 中国茶叶无公害标准和绿色食品茶叶标准 72 附表 9 订的茶叶主要农药残留 准 72 附表 10 1995 2004 年中国茶叶出口金额与数量 73 附表 11 中国无公害水产品渔药残留标准 73 附表 12 中国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标准 74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表 清 单 表 1998 2002 年中国茶叶出口欧盟贸易值与欧盟农药残留检测种 类比较 27 表 中国茶叶出口的市场结构 28 表 1995中国茶叶出口的品种结构 29 表 1995中国红茶(红茶包装大于 3 公斤)出口分地区的市场份额 29 表 1995欧盟进口中国茶叶的主要品种结构 29 表 中国出口茶叶的欧盟市场结构 30 表 6000 个出口茶叶样品抽样中的氰戊菊酯超标率 31 表 欧盟各国和日本对茶叶农药残留标准 31 表 茶叶农药残留标准的实证分析结果 1 32 表 茶叶农药残留标准的实证分析结果 2 32 表 茶叶农药残留标准的实证分析结果 3 33 表 日本市场占中国蔬菜出口市场比重 34 表 日本农药毒死蜱残留新标准与欧盟、美国农药残留标准比较 35 表 蔬菜农药残留标准的实证分析结果 1 36 表 蔬菜农药残留标准的实证分析结果 2 37 表 蔬菜农药残留标准的实证分析结果 3 38 表 2000中国水产品出口概况 38 表 欧盟、日本和美国对水产品(虾 类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限量标准 40 表 水产品氯霉素残留标准的实证分析结果 1 41 表 水产品氯霉素残留标准的实证分析结果 2 41 表 水产品氯霉素残留标准的实证分析结果 3 42 图 研究的技术路线 3 图 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机剖析 4 图 中国农产品及食品出口日本受阻品种 14 图 中国农产品及食品出口美国受阻品种 14 图 中国农产品及食品出口欧盟受阻品种 14 图 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 17 图 判断一个 准的建立基础是否符合标准建立原则 27 图 1995中国茶叶出口荷兰、德国和英国数量 28 图 1995中国菠菜出口日本数量与日本农药残留标准变化 34 图 1995中国水产品出口欧盟数量与欧盟氯霉素残留标准变化 39 图 1995中国鲜或冷藏、冷冻鳗鱼出口日本数量 39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 言 1 第一章 引 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和其他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正在逐渐被削减,技术性贸 易壁垒( 成为国家间贸易的重要障碍,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障碍。我国出口产品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发达国家的 1世纪初期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深受国外产品检疫和检验要求的影响,主要是受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动植物的病虫害规定、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对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的规定、保护特定动植物物种等的影响(夏友富, 1999)。 据商务部 2003年的调查表明, 2000年我国有 66%的出口企业、 25%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损失金额 110亿美元。而到了 2002年,我国 71%的出口企业, 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损失金额 170亿美元,损失金额比 2000年增加了 55%。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贸易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贸易损失也有扩大趋势。统计还表明,欧盟、美国、日本实施的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 95%,其中欧盟所占份额最大为 41%,日本和美国分别占 30%和 24%。 根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资料统计,占农产品出口首位和第二位的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类产品是农产品出口遭遇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品种。 2004年,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及食品中,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类产品扣留批次分别占扣留总批次的 32%和 28%;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农产品及食品中,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类产品扣留批次分别占扣留总批次的 53%和 18%; 2004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农产品和食品中,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类产品扣留批次分别占扣留总批次的 8%和34%。同时,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分散国外市场风险能力差,据历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日本、欧盟和美国三国占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的 40%左右。同时,也正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频频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设置贸易壁垒。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尤其是研究蔬菜水果类产品和水产品出口日本、欧盟和美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原因及跨越壁垒的对策对于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通过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现状 1的整理归纳,发现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专家学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技术性壁垒问题做了一般分析,并未针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规范和系统分析: ( 1)目 前为止,没有相关研究对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信息做出全面、系统的整理,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类型、实施国家、实施时间以及主要影响了哪些产品的出口等; 1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现状的篇幅较长,将在论文的第二章中详细展开阐述。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 言 2 ( 2)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来量化评价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成本和损失。 三、研究目标 作者试图通过本文的研究,达到以下的研究目标: ( 1)对国内外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法及成果做出整理和归纳; ( 2)对我国现阶段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 3)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 4) 应用定量模型,分析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我国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对农产品贸易出口的影响; ( 5)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四、技术路线 本文首先在文献阅读和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法及成果做出归纳。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本文选择了三种方法,清单法、调查法和引力模型),应用于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应用清单法对我国现阶段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择了重点出口农产品(蔬菜水果类、水产品、茶叶)和重点出口对象国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日 本、欧盟、美国)。同时,结合调查内容,分析了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接着应用引力模型对所选择的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文章最后,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路线如图 五、研究内容 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是指出研究问题,简述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第二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综述,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三章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着重分析了 2004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口产品、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类 型,并分国别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同时,也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自身方面所存在的原因;第四章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选取了茶叶、蔬菜和水产品三类出口农产品,分析了国外严格的进口标准以及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第五章为结论和政策建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 言 3 文献整理和理论方法研究 应用调查法走访农产品出口企业,采访专家,找出并 分析我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自身方面的存在原因 应用引力模型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应用清单法对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出口产品和出口对象国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中国农产品出口 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资料和信息 在定性和定量分析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图 究的技术路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综述 4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综述 本章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通过研究 发现,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 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专家学者尚未针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和量化研究。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 (一)设置壁垒的动机剖析 朱启荣( 2003)运用古典囚徒博弈方法对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家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假设:( 1) A 国和 B 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 A 国在甲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 B 国在生产乙产品上具有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两国分别从对方进口自己具有劣势的产品,即 国进口乙产品, 国进口甲产品;( 2)只允许采用技术壁垒的方式来限制对方的进口。 A 国 设置 不设置 国 设置 0, 0) ( 1 ) 不设置 ( 1, ( 图 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机剖析 如图 果双方都不设置 么就是“双赢”的局面,双方都会得到 是,选择设置 为当一方设置 方没有设置 么自己便会有 1个单位的福 利;相反如果自己没有设置 对方设置了,那么自己就会有 1个单位的福利损失;而如果双方均设置了 利损失为 0。根据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每一个理性主体都会剔除掉严格的劣策略(不设置 而选择设置 而得到的结论是:贸易国双方都知道设置贸易壁垒会使双方的福利损失,不设置壁垒会提高福利,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设置贸易壁垒。 (二 ) 壁垒的分类框架 1999)从政策工具、措施影响范围和政策目标这三个角度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类。从 政策工具角度,把技术性贸易壁垒分为禁令、强制执行技术规范和信息标签要求形式;从措施影响范围角度出发,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将其分为双边影响型、特定边境影响型和一般边境影响型;根据政策目标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保护生产者的经济利益、保护消费者健康与经济利益和保护环境三种类型 2。 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法及框架的详细内容见附录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综述 5 (三)壁垒的作用机制及影响 冯宗宪、柯大纲( 2001)和刘瀛( 2002)从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两方面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表现为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仅从法规或条文本身无法考察阻碍 机制(难于判定是价格控制机制还是数量控制机制),因此,需要从实施过程加以分析。这一过程的起点是制定法规或标准,然后是依据法规或标准对进口产品进行检查。如果依据法规或标准检查进口产品,产品符合规定则其壁垒作用失效。如果进口产品不符合标准或法规要求,则被禁止进口,壁垒作用显现,此时可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看成配额的特例(即零配额)。因此,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在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立之初,作用相当于零配额,表现为数量控制机制。技术性贸易壁垒作用一旦显现,壁垒对进口产品就产生了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双重作用。作用类似于关税 但又有其特殊性,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关税加配额的复合性壁垒作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涵性,客观上要求各进入方必须为满足壁垒要求而付出一定的改造产品的代价,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条件下,各进入方存在着利益驱动,他们不得不努力尽快地跨越壁垒,否则会丧失市场机会和市场空间,这有别于关税的作用;二是外在性,进口品在进入市场前必须通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审查,支付检查费用及与此相关的或派生的费用,从而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这与关税作用一致。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双重机制作用,从动态角度考察, 可以看成是从数量控制 价格控制 数量控制的循环变化过程。 董皓( 2003)从三方面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 1)出口商品价格的下跌导致我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条件恶化;( 2)技术性贸易壁垒导致了贸易结构中不同贸易方式之间的不公平待遇;( 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造成了贸易中的利益损失,值得关注的是利益损失的“溢出效应”,即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和间接影响。这种“溢出效应”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家之间的连锁反应,往往会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多个国家;( 2)出口行业内的一 个企业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景气状况(邵宏华,1999)。 牛宝俊( 2002)从国际经学的角度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得到启示如下:第一,国际贸易商品的成本增加。各国为了实施技术贸易壁垒,需要出台各种各样的技术标准,进行科学技术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策制定成本,同时所制定的贸易壁垒措施也给出口商增加了产品成本。第二,出口风险增加。这是指出口商要面对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而带来的出口问题,如退货、延期等,而此类风险难以控制和防范。第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商品贸易流向和流量扭曲。发 达国家的技术标准高于发展中国家,其商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时,将不会有阻碍,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时会受到阻碍,长此以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流向和贸易流量会向发达国家倾斜。第四,产业结构受到扭曲,是指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影响商品进出口流向和流量,影响或阻碍产业的国际转移,使全球合作、竞争、产业分工和配置受到影响。 (四)遭遇壁垒的原因 书处的经济学家 ( 1999)在专题研究贸易与环境中,指出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由此产生 对农产品贸易更高的技术标准,但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标准的差异以及环境对贸易的影响在理论上的不确定性,导致农产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综述 6 品贸易的技术性壁垒和贸易摩擦。 杨昌举( 2000)认为我国农产品贸易之所以呈现出此局面,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水平不高,其技术标准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环境污染加剧,造成我国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品质难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不强。 潘伟光( 2003)分析了近年来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事件,并对成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成因有五:第一,从农产品生产水平上来 看,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建设滞后,以质量、安全为重点的意识在农业生产中还没有很好地树立;第二,生产体制缺乏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对接机制;第三,农业生产外部环境存在的污染;第四,农药使用环节缺乏科学的指导,存在滥用和乱用的状况;第五,一些国家和地区出于保护本国市场的动机,而制定过于苛刻的标准及法规要求。 秦富等( 2003)认为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不仅存在管理机构、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而且在具体的管理手段与措施方面也显得尤为薄弱。由于没有严格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使得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成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由于缺乏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在规格、质量、理化指标、卫生和检疫指标等诸多方面不能达到各国的市场准入标准而被拒绝进口,另一方面又给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提供了机会。 (五)跨越壁垒的理论 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白宏( 2003)和林志锴( 2002)认为通过“引进技术”战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根据熊彼特的发展理论,通过技术转移(表现为技术模仿或扩散)可以缩小这种差距,但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动态性,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能否缩小技术差距,不断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仅取决 于其模仿能力和努力,还取决于设置壁垒国的创新能力,以及本国产业的创新能力。技术转移主要是指可以对发展中国家产生重要的技术溢出效应的技术引进。技术引进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干中学、看中学等过程中,还可以表现在从与其前后关联部门中的技术引进的过程中。 然而,发展中国家能否通过引力技术战略实现突破壁垒限制的目的,在贸易实践中仍是一个需要继续观察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突破壁垒的难度当然会由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轻,尤其是在追求突破壁垒的初级阶段。但要在根本上突破发达国家的壁垒,还是需要原创性的自主创新和 技术改进,要做到这一点,对于科学技术并不领先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非一件易事。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计量方法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计量分析方法概括起来共有六种,包括价格差值法、清单法、调查法、引力模型、基于风险评估的成本收益法和局部均衡模型。 (一)价格差值法 价格差值法( 在可比价格的基础上利用国内外价格差异来衡量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综述 7 性贸易壁垒给贸易量所产生的影响,该方法的关键是要测算出关税等值( 3。关税等值的计量方法是:假设付给供给方的价格不变,比较国 内市场不存在贸易壁垒情形下的价格与存在贸易壁垒情形下的价格之间的差别( 1998)。由于这些价格难以观测,实际上往往用公式 测算。 (示执行标准和法规后的关税等值, 示按照国内标准及要求生产的每单位产品成本; 示执行了国外相关标准及要求后的同类产品的每单位产品成本; 示产品出口的到岸价。 价格差值法在实践运用中存在 以下几点局限:( 1)价格差值法没有提供鉴别具体贸易壁垒类型的途径;( 2)运用该方法的假设前提是进口产品是完全替代品,如果不符合该假设,则方法失效;( 3)最主要的局限是数据的局限性,例如,可以得到的数据常常过于笼统而无法反映进口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别,即使价格(包括国际运输费用)在进口国的边境可以获得,但价格差仍不能完全反映进口产品从边境到国内批发市场的交易成本。总之,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此类方法只在特定的案例中适用,在规模较大的研究中,运用较少。 (二)清单法 清单法( 要是统计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发生的相关信息:( 1)政策措施数据,如政策措施的个数、国内法规章程的页数;( 2)发生货物扣留事件的频率及相关数据;( 3)企业和国际组织对贸易壁垒起诉的次数等。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 计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的信息可以进行频率统计和分析,如限制措施的数量、发生率等( 996)。 该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 1)标准法规因部门和产品的不同而各异,不同的标准法规有着不同影响效果,因此,就标准法规数量及国内章 程页数反映进口国贸易限制程度而言,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指标,因为至今仍不清楚措施数量与贸易影响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2)各国在边境对进口产品实施的扣留及延误数据,相对来说较为可信,但相关数据并不易获取。该方法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提供分析贸易壁垒的定量方法,但它却提供了分析问题的重要指标。 (三)调查法 调查法( 通过采访当事人来了解贸易措施对贸易实务影响的方法,该方法有助于缩小研究的范围,使注意力集中到相对重要的问题上。调查法的优势表现在:( 1)调查中所得到的信息和 结果,如对措施重要性排序等,有助于计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2)调查法可以鉴别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类型;( 3)该方法可以深入实际,了解企业家与经济学家关注的不同问题 ( 1999)。 调查法是否在真正意义上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量分析起到了作用也值得商榷。实践中,当被采访的公司和企业知道其采访结果将会影响到有关政策的决策,他们回答问题的动机就会发生3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不产生关税收入,所以其福利损失比单纯地运用关税政策要大。这意味着所有建立在关税等值基础上的计量方法仅只适合于分析贸易量影响,而无法对福利得失做出解释。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综述 8 微妙的变化,答案就需要调查人分析和甄别。被采访的专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当他们知道他们的回答会对政策产生影响时,答案也可能会有 所不同。同时,调查问卷的定义及设计形式同样影响其调查结果。从该方法的运用效果和成本来看,调查法最适用于在其它相关信息不足的情况。 (四)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 用来估计国内偏好( 边境影响( 施对贸易限制的影响,因此,它在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就有了独特的优势。引力模型之所以得名,是由于贸易量理论与物理的万有引力定理有吻合之处:国家间的贸易与贸易双方经济规模呈正相关,与两国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这两种力量如同贸易间的引力,经济规模将双边 贸易拉近,地理距离将双边贸易拉远。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n ( Z)jL n ( G D Pb)iL n ( G D n ( M ( 其中 j国 i和 m 1, ,M)是可观测到的有关双边贸易壁垒一系列反映贸易成本的变量,其中包括距离、语言障碍、是否为经济共同体等变量, 引力法模型是应用研究中较可行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测算出边境 贸易政策对贸易的影响,并在建模时利用清单法和调查法所提供的替代变量,构建二元变量模型,或离散变量模型。但是,当讨论限定在特定国家的具体产品贸易上时,模型假设对预测结果仍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论文第四章将应用引力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所以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还将进行详细的阐述。 (五)基于风险评估的成本收益法 风险评估法是指在制定 施时,科学家要对病虫害传播的概率和可能引起的损失大小进行估计。基于风险评估的成本收益法 (是将执行一种贸易措施时所要付出的执行成本( 病虫害传播的概率和可能引起的损失大小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可以为是否采用贸易措施及采用何种措施提供科学合理的经济参考 ( 2000)。 该方法是实践中定义及评估技术性贸易壁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也存在局限,尤其是存在风险水平和经济后果的不确定性,病虫害传播概率和损失大小估计存在不确定因素、消费者对于标准法规的支付意愿难以评估等等。 (六)局部均衡模型 局部均衡模型( 4建立在微观供需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模型观察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前后的市场均衡,包括生产方供给曲线和生产成本函数变化、消费者效用曲线和消费曲线的变化、价格变化、贸易量变化及福利变化等。 模型的主要局限表现在:( 1)模型建立在大量的计量参数估计基础上,工作量和数据量相当大;( 2)模型的分析框架在实践中难以把握,模型要求对需求曲线和市场竞争类型(如卖方市场4 1999)给出了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局部均衡模型分析框架,详细内容见附录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综述 9 垄断或垄断竞争)有明确的假设和规定;( 3)需求函数难以标准化。 研究表明,即使是一个简单的两市场均衡模型也可以有效地评价出政策措施(如 贸易及福利的影响( 1995)。随着经济计量学在产品差别和不完全竞争领域的发展,以及关于对不完全竞争和消费者信息方面的成熟分析机制的引入,对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分析 10 第三章 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分析 本章的重点是对 近年来 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总体情况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分析了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及主要商品,对近年来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事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运用清单法对 2004年农产 品及食品出口遭遇国外扣留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统计分析,统计内容包括分国别(欧盟、日本和美国)出口受阻品种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同时,根据作者实地调查情况,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产品出口受阻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和主要出口商品 要研究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首先应该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格局有一个总体的了解,需要分析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和主要出口商品。 (一)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 按国别和地区划分, 2004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占出口份额 1%以上的国家和地 区共有 16个,其中,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对象国是日本( 、香港( 、欧盟( 、韩国( 和美国( 7. 61%),这五个国家和地区占整个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的 69%。与 99年比较,占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出口集中度有所下降( 1999 年这五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份额是 74%) 5。虽然农产品出口集中度有所下降,但集中程度仍十分显著。这一现象说明中国农产品抗御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影响的能力较弱、多元化出口市场的开拓能力相对较弱。 (二)农产品主 要出口商品 2004 年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商品中有 17 种商品的出口比重占总出口总额的 1%以上。出口值最高的是水海产品,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17%( 1999年水产品出口比重为 13%,排在出口农产品首位),其中以冻鱼、冻鱼片出口比重最高( 8%)。其次是蔬菜( 12%)( 1999 年蔬菜的出口比重为 10%,排在出口农产品第二位),蔬菜中鲜或冷藏蔬菜出口比重最高( 。谷物及谷物粉、鲜、干水果及坚果和制作或保藏的河鳗(烤鳗)分别占出口总额的 3%左右 6。 (三)主要出口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以 2004 年海关统计中 5 类 28 章农产品为统计口径,分类分章考察出口市场结构。可以发现,水产品(以第一类第三章鱼及水生动物为统计口径)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 、韩国( 21%)、欧盟( 及美国( 。蔬菜产品(以第 7章食用蔬菜、5 1999 年和 2004 年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及统计口径详细情况参见附表 1。 6 2004 年中国主要出口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及出口比重参见附表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分析 11 根及块茎、第 8 章食用水果及坚果和第 20 章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为统计口径)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和欧盟(日本的出口市场份额分别占第 7章、第 8章和第 20章的 39%、 和 欧盟的出口市场份额分别占这三章的 7。 二、 农产品 出口遭遇国外 技术性贸易壁垒 情况分析 利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的统计资料, 对 2004年中国农产品及食品 8出口日本、欧盟和美国发生货物扣留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统计 9,分国别分析主要出口受阻品种、受阻原因及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 10。 (一)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事件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 国内绝大多数业内人士都对肉、蛋、水果、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其他一些特色农产品出口 持 乐观态度。 但 入世后 的事实表明,水产品、禽 肉 产品 、水果、蔬菜 等附加值相对较高的 特色农产品 成为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目标。 日本和韩国2001年 对我国禽肉实行进口限制 ; 欧盟 2002年初开始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虾、兔和家禽肉等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导致 2002 年上半年中国水产品出口下降 70%以上 ;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仅在 2002年 1月到 3月就扣留中国沿海地区农产品累计 896批次 ; 中国 的 蜂蜜 和茶叶都曾遭遇到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1、水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事件。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品出口面临越来越多的 技术 性贸易 壁垒 措施的 限制。 1996 年 8 月 1 日,欧盟就曾以不符合卫生检疫标准为由,禁止进口我国冻鸡和部分水产品, 由此 给我国造成损 失达数亿美元。 2001年 12月,德国声称在进口中国的冻虾中检测到氯霉素 ,这一事件 在整个欧盟内部掀起了一股抵制包括水产品在内的中国动物源 性 产品的 风暴 。 2002 年 1 月 25 日,欧盟兽医委员会( 定对中国的动物源 性 食品和动物饲料实行进口禁令 , 这项禁令主要涉及蜂蜜、兔肉、家禽和甲壳类动物的小河虾和对虾。之后经过中欧双方历时近一年的磋商 , 欧盟于 2002年 6月开始恢复进口部分中国出口的海产品、动物胶和肠衣等,并于 9 月宣布不再对特定海产品进行 “ 强化检测 ” ,并于同年 11月 正式宣布恢复进口部分中国动物源 性水 海产品,但仍 有一些特定 水 海产品受限。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2002 年春天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龙虾和小河虾进行抽样检查,扣留了大约 两 百万磅的龙虾和小河虾,最后仅有约 30 万磅被允许进入市场。 2、蔬菜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事件。 日本是我国蔬菜出口的主要基地 ,也是对我国蔬菜出口设置技术性贸易 壁垒 最多的国家。 2002 年以来,日本不断对中国产的蔬菜等农产品加强检验,并宣布从冷冻菠菜中检出农药残留超标,使中国蔬菜对日出口屡屡受阻。日7 2004 年中国农产品分品种的出口市场结构情况参见附表 3。 8 2004 年的研究对象为农产品及食品 。 9 资料来源: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分析与预警 。中国农产品及食品出口日本和美国遭遇壁垒的资料为 2004 年全年,欧盟资料仅为 2004 年上半年。 10 该部分详细的分类统计情况,参见附表 4、附表 5 和附表 6。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分析 12 本媒体 还 借此大肆炒作,进行片面、不实的报道,称中国蔬菜为 “ 毒菜 ” ,严重误导了日本消 费者,损害了中国产品形象,给中国食品生产和出口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在华投资的许多日资企业也受到很大影响。日本政府对菠菜制定了严于其他蔬菜农残限量标准,人为造成了冷冻菠菜农残超标问题较多的现象。在日本政府规定的农残限量标准中,对叶菜类的菠菜规定限量标准是不超过 对根茎类产品,如对日本本国大量生产的萝卜规定的限量标准却高达 3差 300 倍之多。对其他一些日本国内产量较大的蔬菜限量标准也远高于菠菜,如油菜是 2菜、圆白菜是 1茄是 日本厚生省公布的中国菠菜 “ 毒死蜱 ” (一种低毒性农药)残留超标情况看,共计 75 个检出值,其中检出值低于 有 65个,其余 10个也在 1了把技术 性 贸易壁垒名正言顺地纳入法制化轨道,日本已经通过了食品卫生法修正案,并于 2003年 9月开始实施,根据该法案,如果发现有残留农药超标问题可以预先禁止该食品的进口 。 3、茶叶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事件。 欧盟从 2001 年 7 月起对进口茶叶实行新的残留量标准,限制禁止使用的农药种 类大幅增多 ,部分农药残留量标准比原有标准提高 100倍以上。这意味着我国茶叶只有达到绿色食品的 A 级标准, 才能进入欧洲市场。绿茶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品种,主要进口大国是日本。 2002 年日本采取了类似原产地保护的措施,以减少中国绿茶出口对日本茶农带来的冲击。 同时, 提高茶叶农药残留量指标要求,这使 2002前三季度我国对日本的茶叶出口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 15%。 4、蜂蜜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事件。 欧盟是我国蜂蜜的主要销售市场 , 对欧盟出口占我国蜂蜜出口总量的 40左右 %。自上世纪 90年代日本提出蜂蜜中抗生素限量要求 和 欧盟 提出杀虫 剂 的限量要求之后,从 1999年 1月 1日起,欧盟贸易委员会再次对蜂蜜产品实施卫生监控计划, 要求出口蜂蜜到欧盟各成员国的第三国,都必须在此之前提交对蜂蜜中残留物质进行监控的保证计划,否则欧盟将禁止该国蜂蜜进口。 2002 年初,欧盟以我国动物源性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全面禁止中国蜂蜜进入欧盟市场,引起了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连锁反应,严重影响了我国蜂产品出口 ,直接导致 2002年我国蜂蜜出口跌至 吨,同比下降 20%。目前, 欧盟又将蜂蜜列为 80%的植物性产品和 20%的动物性产品,并依据其 1996年制定的 96/23令性文件,实施对蜂蜜产品的卫生监控计划,对四环素、链霉素、磺胺、螨克等药物和杀虫剂提 出严格的限量要求。此外,国外一些客商还要求对苯酚、硫磺、 母菌等进行检验控制,这将使我同出口蜂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5、禽肉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事件。 在我国禽肉出口地区结构中,日本占有重要地位,出口日本的禽肉数量一般占我国禽肉出口总量的 3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 60%。 我国加入 ,日本等国家开始对我国出口 禽肉 产品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 2001 年 7 月,日本和韩国对我国禽肉实行进口限制 。 2001 年 12 月 27 日日本政府 以 在中国产鸡肉中检测出了鸟类特有的新城 疫 ( 毒 为由 , 要求中国方面不要向日本出口有关农场及其周围 50公里以内地区出产的鸡肉等产品 。 2002 年年初,日本鸡肉生产协会向农林水产省递交了关于中国家禽检疫制度的调查情况报告并查阅了农林水产省去年进口鸡肉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性问题的总结报告 , 对农林水产省不对冰鲜鸡肉进行精密检查提出了质疑,要求日本政府对中国 生 产 的 冻鸡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