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步强化练习题答案及解析(国民收入核算) 二、1D 2B 3C 4C 5A 6A 7D 8B 三、1AB 2ABD 3BCD 4AE 5ABCD四、1 2 3 4 5 6五、 5试比较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三种方法。答: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生产法,又称为部门法,是通过加总各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支出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支出法也称为使用法。产品的最终使用去向有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等四个方面,因此,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就是计算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个方面的总和。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X-M)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但不包括个人用于建筑住宅的支出。 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机器设备、存货和住宅)的支出。这里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当年以前资本品的折旧。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不计人。 XM为净出口,净出口=出口一进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但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两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是指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未分配利润、红利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盈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非企业业主收入即不受人雇用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也属于收入法核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范畴。 另外,实际操作中常有误差,因而需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6为什么要计算实际GDP?名义GDP和实际GDP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名义GDP(Nominal GDP),是指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Real 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产品的价格变化是经常发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用名义GDP指标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势必包含虚假的信息,因为总产出的变化可能是由价格变化的因素引起的,所以为了准确地比较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就必须剔除GDP统计中价格因素的影响。一般我们用GDP折算指数,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进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换算。GDP折算指数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产品的价格平均变化的幅度。 10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答:(1)四部门指私人、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四部门中,因为有了对外贸易,所以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总需求)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是:Y=C+ I +G+X (2)从总供给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S+T+M,这里,C+S+T的意义和三部门经济中的意义一样,M则代表本国的进口。 (3)这样,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就是:C+I+G+X=Y=C+S+T+ M,公式两边消去C,得到:I+G+X=S+T+ M 这一等式,也可以看成是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因为这一等式可以转化为以下式子:I=S+(T一G)+(MX)。在这里,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而(MX)则可代表进出口。这样,I=S+(TG)+(MX)这个公式就代表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六、1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从GNP=C+I+G+(XM)中可知,XM=GNPCIG,因此净出口XM=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原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给出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的相关数据,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DI=NNPT=4300990=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DIC=33103000=310(亿美元)(4)DI=C+S=3000+810=3810(5)(I-S)=(T-G)+(M-X)800-S=30-(X-M)=30-40, S=840-30=810 5 解:(1)NDP=GDP-折旧=8800-858=7942 折旧=总投资-净投资=1150-292=858(2)X-M=GDP-(C+I+G)=8800-(5800+1150+1500)=350(3) DI=C+S=5800+1456=7256(4) (I-S)=(T-G)+(M-X), 1150-S=44-(X-M)=44-350S=1150-44+350=1456 同步强化练习题答案及解析(失业与通货膨胀) 二、1D或 C 2C 3A 4B 5C 6B 7A 8C 9B 10A 三、1ABC 2ABD 3ABCD 4AD 四、1 (应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2 (价格水平是不确定的) 3 4 5 6 五、 2分析说明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或原因。(见第238-245页)4在各种失业种类中,哪些失业是可以消除的?哪些是无法消除的?答:对于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所构成的自然失业只能尽力降低其失业程度,不能完全消除,因为摩擦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及信息的不完备性,在这两个条件约束下,劳动力流动需要一个过程,因而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 结构性失业产生于经济结构的变化,而这种结构的变化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从衰落行业中游离出来的劳动者一时适应不了新兴行业的就业要求时,就会发生结构性失业。因此,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无法消除的。而另一些失业,如需求不足型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对于这种失业,按照凯恩斯的看法,通过国家干预刺激有效需求,是可以消除的。 8什么是菲利斯曲线?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菲利斯曲线是西方经济学家用来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变动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通过整理英国18611957年近一个世纪的统计资料,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曲线形式表现出来。在一个坐标图形上,如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为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菲利普斯曲线本来只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变动之间的关系,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二者间这种替代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胀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如果通胀率不太高,工人没有形成通胀预期的话,那么,通胀与失业确实会有替代关系,因为工资合同在不存在通胀预期情况下订立时,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厂商会扩大就业和产量,但物价变动和就业变动的替代关系只会在短期内存在。时间推移。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于是,用通胀率换取低失业率的政策就失去其预想的效果了。要想达到效果,政府就要采用比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更高的通胀率,更高的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产生了替代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就向上移动了。这样不断继续下去:工人不断形成新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使得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条垂直的曲线就是长期中的菲利普斯曲线,他表示在长期中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这种关系仅存在于短期内。 9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收缩(Disinflation)、通货紧缩(Deflation)和滞胀(Stagflation),这几个概念有何区别? 答:(1)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若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货币就会贬值,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通货收缩。在宏观经济的实际运行中,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表现为物价上升;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表现为物价下降;如果总供求大体平衡,则物价将大体稳定。在经济学中,持续的物价下跌即是指通货收缩。 通货紧缩是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于是物价下降。 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指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西方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呈同向发生。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攀枝花市属高中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情景对话问路课件
- 幼儿园六一戏水活动方案
- 2026届安徽省庐巢六校联盟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托班亲子游活动方案
- 三防安全工作方案
- 中秋节晚会的策划方案
- 幼儿园户外科普活动方案
- 吉林省延边二中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豫南市级示范性高中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年中国台球产业消费趋势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警用执法记录仪行业市场供需规模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 2025年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
- 储罐安装验收表格模板
- 安全环境管理指南:规范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祛斑美容培训课件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化建议与改进措施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审查手续
- 小儿荨麻疹的护理查房
-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