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创造力的培养.doc_第1页
浅谈小学生语文创造力的培养.doc_第2页
浅谈小学生语文创造力的培养.doc_第3页
浅谈小学生语文创造力的培养.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浅谈小学生语文创造力的培养 10级小教专转本2班 郭敏【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创造力,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们时代的要求,而作为教师,更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即培养全面发展且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 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接班人更应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关键词】课堂;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过去,我们的教育是传统的,我们一直遵循“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从孔子到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这种千古不变的真理下调教出来的。纵观我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我们国家有几个?为什么我们以前有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而现在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难道是中国人的智慧不够吗?不,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环境不好,重视了学生的知识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形成了恶性循环,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了。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开拓人类知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到”和“超越”,在前人和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创新思维通过有创见的思维活动,不仅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能提供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智力高度发展、高度活跃的创新思维。当前全国上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它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成绩只能代表学习的一个方面,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再以分数给学生下结论。尽管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但我们在观念上应更新过来。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其实在实际教学中任何学科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更是重中之重。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一、 教学中要做到鼓励激情,目标适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适当的目标,又能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的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的小站时就根据“小站的设备简陋”这一内容,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五年以后的小站又将是什么情景?”这时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大胆幻想,有的是根据自己见过的火车站来设想,这时我就表扬了他们的敢于创新,让他们逐个到前面来说,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接着我又提出:“现在小站的设备先进了,我们的工作态度又将如何?”同学们有了前面的学习气氛,话匣子就一下子打开了,然后我总结了他们的发言:一种是以前的小站,但热情的服务却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另一种是设备先进了却不与旅客见面,不再动手修假山、造喷泉了。最后请同学们根据教师的提示讨论一下这两种做法的优劣。这样通过教师的启发,许多同学见解独特,富有创意。二、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如果我们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表现在阅读和作文两个方面。(1)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象,又通过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引发想象,可在理解课文词句时进行。如教学荷花一课,根据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读着这么优美的句子,教师不妨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去听听蜻蜓和小鱼会对自己说些什么。此外,让学生根据有关描述进行即兴表演或绘画,将古诗改写成短文等,这些都不失为拓宽学生空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 小学作文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续写、扩写、科幻作文、写童话、看图作文等等富有创造性想象因素的作文训练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以看图作文为例,让学生根据静止的画面想象画外的动,包括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具体的情节等等,再把画面本身和想象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想象思维的参与不行。三、重视思维的过程中国有句古语“神仙本是凡人造”,也就是说,除了智力有障碍的人外,一切正常健康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力并不是要他们都成为天才、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虽然不能象杰出人物那样有重大成果,但是有了这种创造性思维就具备了成为杰出人物的可能。因此,我在教学中是重思维的过程,而轻结果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有时提出的问题却很有创造性,而我们多数教师都让这创新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认为本堂课与这个问题不相关,就不讨论,这样就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甚至可能给这位同学造成终身的自卑心理。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认为讨论、提问会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完成,又与教学任务不相关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有位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水那么深,那么多的建筑是怎样建成的呢?本来这个问题不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回答这个问题也并不困难,但我没有拒绝学生,而是布置一个作业:叫学生用三天的时间查找有关的资料,自己找答案。三天以后许多同学找来了各式各样的资料,我也准备了一张录像片。通过看录像片再讨论,同学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更加深了对威尼斯的理解。这一课同学们可能终身不会忘记。四、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异想天开通常用来形容想法离奇、难以实现的事情。但人类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和异想天开密不可分的。因此,不要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异想天开的提问或回答是调皮、在故意气老师。即使是异想天开,也应给予鼓励,毕竟它是孩子头脑中思维的结果,更是创造思维的信号。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是写一个小动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来写。有位同学就问我:“老师,人是不是小动物?”这样的问题可能多数老师都会生气,但我却笑了笑,温和的对他说:“你说呢?”这位同学说:“老师,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人只有一、二百斤,肯定是小动物。”这样的回答你不能说他是错误的,真是有点异想天开。我就说:“就按你说的去写吧。”第二天我看到了他的作文:人自以为是地球万物的主人,仗着人多势众,仗着会制造工具,舒服地生活着,却把其他动物赶尽杀绝。要知道你们人也是动物,和老鼠相比,可能会吓死它们。但是在鲸的面前,人却小得可怜像这样有创新意识的文章我就一下子给了满分。从此以后这位同学的作文水平,说话能力大大提高,创新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可见异想天开也不错。五、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 2、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当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地教学。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从小处着眼,小学生的一点新看法、一个新观念对于社会来说可能不具有创新性,但相对于其本身的知识水平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我们应该肯定它的创新性意义;二是要紧密联系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否则,它只能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六、教师的楷模作用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摹仿的直接对象。如果他摹仿的老师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那么学生也会像老师一样不自觉的学习创新。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哪怕不下一百次地强调创新的重要,也不及实实在在的一次创新来得直接。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楷模作用尤其重要。教师提的问题要有创意,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回答几个答案,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具备创新意识。我在教语文课时经常和学生一起搞一些活动如“脑筋急转弯”、“故事接龙”,自己也成为参与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回答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创新。这就是教师榜样作用的效应。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课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教师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我们的学生才不至于成为高分低能的高才生、才不至于出现连衣服都不会洗的专家。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创造力资源。但我国目前的创造力开发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普遍达到70%到80%,而我国仅为30%左右。我国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8.4%,只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发达国家的九分之一;每十万人中被收录的科技论文,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0篇以上,而我国不足3篇;每十万人中申报专利数,发达国家达到100件以上,而我国不足10件。事实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质上是科技知识、创新及其转化能力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数量、质量及人才创造能力的差距。知识经济的出现,21世纪的到来,为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次新的历史机遇,创新的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创新的中国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