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专业发展,主编胡惠闵王建军,本章学习目标,第十二章教师成为研究者,了解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想源头;了解教师开展研究的内容;掌握教师开展研究的实践路径。,第一节教师成为研究者思想的提出,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早期构想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正式提出三、“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进一步推广,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早期构想,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早在1908年就已经出现了使教师从事研究的努力,两年后这个话题开始在专业杂志中出现。,(一)“教师成为研究者”,(二)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布克汉姆,他在代表作为教师的研究一书中,围绕“教师作为研究工作者”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表达了教师应该作为研究者的思想。布克汉姆重新定义了研究,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三)局限性,虽然教师开展研究受到鼓励,但在20世纪上半叶,“教师成为研究者”还主要停留在观念层面。事实上,当时教师的研究类型和水平非常有限,教师还没有成为研究的主体,也不是完全的研究伙伴,而主要是研究成果的被动接受者。,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正式提出,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正式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口号。这一口号在后来许多行动研究的倡导者那里几乎成为“教育行动研究”的代名词。如埃利奥特提出了“教师即行动研究者”、凯米斯提出“教师即解放性行动研究者”等。,(一)正式提出,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意味着要改进教育实践关键要靠真正进行教育活动的教师发现自己实践中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来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使教师得到发展,扩大他们的自主性。,(二)代表人物:斯腾豪斯,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U-S联合”模式,即“大学中小学联合”的行动模式,主张理论者与实践者联合起来,各取所长,共同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发展。,三、“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进一步提出,(一)“U-S联合”模式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具有号召力的口号和教育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就我国而言,“教师成为研究者”因大学中小学合作而逐渐在实践中扎根。,(二)“U-S联合”模式的推广,(三)“U-S联合”模式在我国的探索,第二节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实意义解读,一、学校教育研究的主体二、教师开展研究的目的三、教师开展研究的内容,一、学校教育研究的主体,(一)中小学教师成为学校研究主体,(二)中小学教师研究主体地位难以保证,为了确保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主体地位,20世纪70年代,西方有学者提出了所谓的“U-S联合”模式,即“大学-中小学联合”(University-Schooljoint)的教育科研和发展模式,主张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联合起来,共同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发展。,(三)对策:U-S联合,合作研究的一方多停留在中小学领导层面上。多数合作研究实际上仍是一种以专业研究人员为主体的研究。,在我国,80年代以后专业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越来越频繁,存在的问题:,(四)依旧存在的问题,二、教师开展研究的目的,(一)学校本位的教育研究目的,扩大中小学的影响和地位。完成任务或实现某项指标。改善教师的实践行为。探寻某种规律或理论。,教育研究以实践为中心。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则在于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教育研究以学习为中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像以往专业研究人员一样是某种理论的产出者,而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者。,(二)教育研究的目的受教育观念影响,应当将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实践行为放在首位。,观念:,目的:,(三)以改善教师为目的的研究过程,以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行为的改善作为研究的目的,研究过程主要围绕以下环节进行:,第一步,提出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所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第二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第三步,实施行动方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方案?第四步,反思行动过程:问题解决了吗?,三、教师开展研究的内容,(一)现实中教师选择课题时的常见现象,紧跟潮流。有的中小学或教师为了追求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会不管自身的特点与条件,盲目地“赶时髦”、“追潮流”。追随他人。有的中小学或教师跟随一些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有影响成果的中小学,别人研究什么,我们也研究什么。课题围着立项转。什么课题比较容易,就研究什么课题。轻视自身的实践问题。有的中小学或教师习惯于或倾向于做一些“大”一点的、“新”一点、“有价值”的课题(而不管这些课题离自己的实践有多远)。追求做一些他人从未做过的课题。有的中小学或教师在确定课题时特别在乎其他人是否做过类似的课题,认为别人做过的课题自己再做意义不大。,教育研究的课题主要应来自教师们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对作为研究者的中小学教师来说,从自身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其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思想。,(二)如何正确地选择课题,(三)如何发现问题,反思是发现教育实践问题的起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促使自己对所发生的现状进行反思。,从根本上来说,一个教师能否扮演好研究者的角色,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发现问题。教育研究离不开作为研究者的中小学教师自身对实践的体验、反思与改进。,(四)思考,第三节教师开展研究的实践路径,一、行动研究二、案例研究三、问题研究,一、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大致历程,对问题进行确认形成一般的想法制定总计划行动及对行动的监察对行动的反思、评价与酝酿新的计划与行动,二、案例研究,(一)案例研究的四个阶段,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归类新案例创设,(二)案例描述的基本要求,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事件经过要翔实。反映事件发生过程中自己的原始想法。用事实具体表达教育效果。,(三)教育案例分析思路,案例报告呈现类型,实践与研究过程,报告程式一,报告程式二,1.现象2.原因3.对策4.结果与反思,1.现象与观察2.诊断与分析3.措施与效果,(四)“创设新案例”分析思路,设想与设计;方案的实施与效果;问题的再思考;进一步的设想与设计;新方案的实施及其效果;反思与讨论,三、问题研究,问题研究的基本程序,问题的发现和界定。这项工作往往与问题的成因分析交织在一起;问题的成因或症结。即通过调查、咨询或文献研究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的解决。包括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方案的实施,搜集系统的证据说明教育措施的具体效果。反思与讨论。自我反思,与同事的讨论,吸纳他人的意见。,(一)流程,(二)问题研究中的集体研讨,在问题研究过程中通常也伴随着集体研讨。具体做法是:,第一,教师围绕“个案归类”所提炼的专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发言提纲。第二,根据所确定的一系列专题与框架,可举行专门的研讨活动。第三,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实践、研讨中的收获,以上述的“问题研究”程序为线索,完成问题研究报告。,(三)问题研究的特点,教师“在教育中”研究教育。教师“通过教育”研究教育。教师“为了教育”研究教育。,宁虹著:教师成为研究者:国际运动、理论、路径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呼吸科学综合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心血管内科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演练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肾脏内科肾脏疾病诊治技术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妇产科宫颈癌筛查方法比较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特种医疗队伍应急处置演练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影像诊断解读能力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中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 民族团结创建课件教学
- 2025年肿瘤科放疗方案设计及疗效评估模拟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皮肤科皮肤病诊断治疗技能考察试卷答案及解析
- 生态农业规划生态农业规划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 汽车贴膜合同协议书
- 大学生学习投入程度测量与评估方法研究
- 学前教育自然科学课程
- 2024年5月12日河北省省直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工作人员《职业能力测验》试题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电除尘器试题及答案
- 模具移交协议书范本
- 【课件】2024新课标Ⅱ卷语法填空说课 课件-2025届高三上学期英语一轮复习专项
- 公租房申请未婚承诺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