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安全(一)ppt课件_第1页
磁共振安全(一)ppt课件_第2页
磁共振安全(一)ppt课件_第3页
磁共振安全(一)ppt课件_第4页
磁共振安全(一)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磁共振安全(一),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影像科侯严振,1,磁共振安全,近年来,高场磁共振、超高场磁共振检查系统在各级医疗机构越来越普及,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越来越多地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系统特有的静磁场、梯度磁场、射频脉冲等形成了磁共振检查特有的安全问题。如果在工作中处理不当,常常导致设备、仪器损坏,甚至给患者或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最潜在的危险之处是,磁共振安全事故发生常常与未经培训的人员有关,如临床医护人员,消防员,清洁人员,警察以及病人家属等。,2,国内外现状,2001年,美国放射学院(ACR)成立蓝丝带磁共振安全委员会2001年,委员会检讨磁共振安全事件并发布新的磁共振检查安全指南2002年,正式出版磁共振安全指南2004年,回顾更新2007年始,三年回顾更新一次2015年,香港医管局根据ACR及出版文献制定了最新版的磁共振安全指南目前,国内尚没有官方的磁共振安全指南正式文件。安全信息一般来自为应用工程师的培训和上级医生的指导。磁共振安全日益引起放射科和医院的重视,3,磁共振安全,包含很多方面:1、强磁场2、射频及梯度3、增强剂4、噪声5、怀孕6、液氦等,4,磁共振安全,磁共振机房,5,磁共振机房,机房设计磁共振分区0.5mt线,6,磁共振机房-机房设计,磁体间大门,7,磁共振机房-机房设计,病人进出门,8,磁共振机房-机房设计,磁体间大门和技师控制室不在一个位置,准备区和走廊之间的门禁,磁体间大门,技师在控制台看不到磁体间门口的情况,9,磁共振机房-机房设计,磁共振机房目前存在的问题:1.盲区:技师不能看到磁体间门口的情况2.磁体间屏蔽门松动,因为磁体间压力大于外面,使屏蔽门很容易自动打开。3.候诊门经常处于打开状态,病人容易出入准备区,10,磁共振机房-机房设计,就设计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解决方案:1.保持此门常闭状态2.使用安全挂链,摆位时和关闭磁体间大门后。3.后续会有健康助理在准备区内帮助照看在准备区候诊的病人,以防他们贸然进入磁体间。,11,磁共振机房-分区,区域I:这个区域包括所有普通人可以自由进出的区域。这一区域没有磁场干扰,可允许经过患者,医护人员和MR员工。区域II:是普通区域、区域I和严格控制区域III和IV之间的交界。通常情况,在区域II内接待患者,但患者不能在区域II自由活动,须有磁共振工作人员的监督。有关MR筛查询问、了解患者病史等都在此区域。区域III:如果未经筛查的非MR工作人员或铁磁物体、设备进入此区域,设备或个人会和MR磁场下的特定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可导致严重伤害甚至死亡。所有区域III的进出须严格限制,须在MR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入此区域。公众需经过严格的生理筛查方可进入。区域IV:本区域相当于MRI扫描磁体间,这意味着,本区域只有磁共振扫描者不受限制进入。所有磁共振设备的必须在磁共振室工作人员监督下进入IV区域。,12,磁共振机房-分区,磁体间大门,13,磁共振机房5高斯线,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安全准则明确规定“带心脏起搏器等体内电子植入物的患者不得进入5高斯线(05mT)内的磁场。因为这类装置内含许多金属元器件,当体内植入此类装置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人体被置于强大的外加静态磁场和变化着的梯度磁场中,在MRI的强磁场及磁扭矩的作用下,磁场与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的铁磁性元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体内植入装置产生移位、功能紊乱及局部升温等现象,轻者造成植入装置失灵,重者造成患者局部灼伤、心率失常甚至心脏骤停闭。,14,磁共振机房5高斯线,15,磁共振机房5高斯线,16,磁共振安全,静磁场效应,17,静磁场效应,投射效应生物效应,18,静磁场效应-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指在强磁场作用下铁磁性物体从磁体以外的地方以一定速度投向磁体的现象。对美国100台MRI系统安全性调查显示,有20的设备曾发生过投射物事故,所造成的损害或损失严重程度不一。,19,静磁场效应-投射效应,磁共振磁场非常强大且永不消失据磁体越近,磁力越强越接近磁体,磁场迅速增强,不是等速,类似加速度。伤害人体,使设备损坏。,20,静磁场效应-投射效应,反磁性金属:和主磁场轻微反向金、银铜、锌水银顺磁性金属:轻微被主磁场吸引铱、锰钛、钆铂铁磁性金属:被主磁场吸引铁、钴、镍一些合金,21,静磁场效应-投射效应,怎样避免投射效应:强化进出磁共振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在磁体室入口处安装可调阈值的金属探测器,可以有效避免投射事故的发生。,22,静磁场效应-投射效应,避免投射效应的流程:1、严格标准化的询问2、严格禁止没有经过筛选的病人及其他人员停留在控制2区3、使用金属探测器或金属探测门,23,ACR推荐询问表格:,静磁场效应-投射效应,24,ACR推荐询问表格:,静磁场效应-投射效应,25,静磁场效应,投射效应生物效应,26,静磁场效应-生物效应,生物效应:温度效应磁体动力学效应中枢神经系统效应,27,静磁场效应-生物效应,温度效应指静磁场对哺乳动物体温的影响,它是MRI技术早期最受关注的生物效应之一。1989年,富兰克(GSFrance)等人采用荧光温度计证实在15T磁场中至少在20min内人体的深、浅体温均无明显变化。静磁场对人体的体温不产生影响。,28,静磁场效应-生物效应,磁体动力学效应由于磁场和红细胞的相互作用,使血液粘度增加,红细胞沉积速度加快,血流分层,产生类似电容的生物电位,添加到心电图信号中,引起心电图发生改变。,29,静磁场效应-生物效应,磁体动力学效应,30,静磁场效应-生物效应,磁体动力学效应磁体进入后,心电图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心电图描记的基线出现波动,P波改变,ST段出现多形态的改变,如压低、抬高,出现多组小切迹。在进行T1、T2加权相扫描时,在前基础上,影响进一步加大,高频干扰波出现,以致个别患者ECG无法识别QRS波。在进行DTI扫描时,心电图表现无序,大多患者出现了类似室颤、房扑的波形,无法正确识别P波、QRS波。,31,静磁场效应-生物效应,中枢神经系统效应目前对于该现象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阐释:一是磁场可能对神经电荷载体或传导过程产生影响;二是从磁流体动力学机制考虑,磁场改变了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从而引起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应。,32,静磁场效应-生物效应,中枢神经系统效应眩晕、恶心、幻视、金属味,33,静磁场效应-生物效应,中枢神经系统效应减少静磁场效应的一些措施(1)MRA和灌注成像时,通过使用高压注射器,避免护理人员暴露在强磁场内。(2)通过远程监视,对部分麻醉病人在操作间进行监视。对部分病人,CT或DSA检查取代MRI,尽量避免MRI介入手术。MRI机器附近移动速度应小于lms(正常步行速度为152ms),避免出现短暂的生物效应,如金属味等。朝向机器方向移动速度严格控制在正常步行速度的15以下。,34,磁共振安全,梯度场效应,35,磁共振安全,梯度场效应:噪声周围神经刺激效应,36,梯度场效应-噪声,噪声来源:一般情况下,梯度线圈位于主磁场内,由于线圈中通有电流,根据Fleming左手定律,线圈中的金属丝受洛伦兹力的作用。当电流急剧变化时,金属丝受力也相应变化,从而产生剧烈的震动,这就是梯度场切换产生的噪声源。,37,梯度场效应-噪声,噪声大小:同一系统,要求梯度场做快速切换的扫描程序如EPI产生的噪声比其他扫描要大。不同系统,梯度场越强,切换性能越好,噪声越大。层厚越薄,fov越小,TR及TE越短,噪声越大,38,梯度场效应-噪声,噪声:磁共振发出的噪声峰值大于140分贝。噪声有效值(rms)大于99分贝时应佩戴听力保护装置。噪声影响:暂时性听力下降永久性听力伤害恐惧性心理加重医患交流障碍,39,梯度场效应-噪声,噪声防护:预先告知患者主动降噪控制:核心思想:类似于降噪耳机,引入一个与噪声线圈电流相反的额外的线圈,用来抵消梯度线圈的振动。被动降噪控制:静音技术:真空或阻音材料耳塞和耳机:耳塞可降低2529db,耳机可减少3138db。,40,梯度场效应-周围神经刺激效应,周围神经刺激效应的原理:人体是导体,当导体处于变化的磁场中时,根据法拉第感应定律,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作用于周围神经,就会产生神经刺激症状。,41,梯度场效应-周围神经刺激效应,周围神经刺激效应的现象:机体收缩或抽搐,肢体发麻或虫爬感心室颤动或心律不齐光幻视,即眼前出现闪光感或色环,42,梯度场效应-周围神经刺激效应,周围神经刺激效应的预防:告知患者在MRI检查过程中可能发生周围神经刺激并向患者描述可能出现的症状。告知患者在MRI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