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采石场建设项目_第1页
振兴采石场建设项目_第2页
振兴采石场建设项目_第3页
振兴采石场建设项目_第4页
振兴采石场建设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mment ac1: 补充主要环境因素及 评价因子确定 Comment ac2: 核实距离 Comment ac3: 30 万 t,缺单位 . . 1.1.总论总论 1.11.1 项目由来项目由来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振兴采石场位于安石镇牛心村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 1252514,北纬 430304,矿区距村庄 2km,距安石镇 5km,有砂石路、水泥 路和柏油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石灰岩作为矿物原料,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易于获取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石灰岩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制造水泥、石灰石、电石的主 要原料,是冶金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熔剂灰岩。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作 出了一系列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决策,特别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出台, 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东辽县振兴采石场矿山设计生 产规模为年产矿石 30104 ,产品为石灰岩块石。 为科学客观地评价建设过程中和开采期间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按照国务院 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规定,该项目 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环保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此,东辽县振兴 采石场委托吉林东北煤炭工业保护研究有限公司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经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咨询,按照环评工作的程序,编制了本项目的 环评报告书,现呈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1.2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2.11.2.1 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29; .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11.7);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29;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 1.2.21.2.2 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 (1)国务院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61 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 ; (3)国家环境保护部第 2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 号文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 (5)DB22/3882004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 ; (6)国经贸【2000】1015 号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19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 作的通知 ;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5】152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 (9)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 (10)GB/T16543.1-1654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 (11)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 (12)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 (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 (HJ/T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 ; (14)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 (1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 Comment ac4: 国家环境保护部 . . (16)环发(2005)109 号矿山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规范2005.9.7; (17)GB6722-2003爆破安全技术规程 (1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9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6.1) 。 1.2.31.2.3 项目依据项目依据 (1)辽源市国土资源局东辽县振兴采石场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 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辽市国土资储备字【2010】051 号) ; (2)辽源市国土资源局 2010 年 12 月签发辽源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定矿区范 围批复 (辽国土矿【2010】0025 号) ; (3)吉林省冶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东辽县振兴采石场初步设计说 明 ; (4)吉林省冶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东辽县振兴采石场初步设计安 全专篇 ; (5)吉林省冶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东辽县振兴采石场可行性研究 报告 ; (6)现场调查、收集和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1.31.3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提出降低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结合本项目特点,评价目的主要为: (1)坚持环评为环境管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通过对该项目 建设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状况的调研和分析,掌握该区域的环境 质量现状。 (2)分析本次新建工程特点及其污染特征,分析预测新建工程对环境产生的 不利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生态补偿措施,使项目建设对环境 的影响降至可接受程度。 (3)贯彻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精神,在东辽县排污总量控制 规划目标和分析区域环境容量的基础上,确定评价因子的总量控制指标,使评价 真正起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作用。 Comment ac5: 补充土壤及生态功能 区划 补充周围环境情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Comment ac6: 删除 . . (4)通过详细的污染物防治措施分析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论证本建设项 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性。 (5)论证项目选址在环境方面的可行性,给出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为项目 的实现优化选址、合理布局、最佳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决策部门、环境 主管部门、项目设计及生产各环节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41.4 评价原则评价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法令、标准及规范,力求做 到工作深入、内容完备、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措施具体,使评价成果具有科学 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结合本工程的特点,认真执行我国环保关于“总量控制” 、 “源头控制” 的原则要求,以“清洁生产”为前提,论证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充分利用现有资 料,避免重复工作,缩短评价周期。 (3)坚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 危害给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 (4)坚持以预防为主,通过类比分析和实地考察,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操作性强的环境保护措施。以“三同时”基础,提出控制污染的具体管理制度。 (5)坚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 一。 (6)广泛参与原则,广泛吸收相关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 理部门的意见。 1.51.5 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分分 (1)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 本项目采区所在地位于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牛心村南侧低山丘陵地,采场周 围为林地和农田。项目所在区域为农村地区,根据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该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属于二类功能区。 (2)地表水功能区分类 项目所在区域内主要地表水体为灯杆河,根据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水域 分类,本段主导功能为农业用水区,水域控制目标为 III 类水域。 Comment ac7: 独立于 Comment ac8: 删除 Comment ac9: 补充风险评价等级及 评价范围 Comment ac10: 根据 HJ2.22008 大气导则修改该部分内容,你这个算 法是旧导则的算法 Comment ac11: 修改,HJ/T2.3 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 面水环境 Comment ac12: 补充 ss Comment ac13: 删除 . . (3)环境噪声功能区分类 本项目采区位于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牛心村南侧低山丘陵地,周围为林地和 农田,参照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该区域属于独立与村屯的工业区, 应执行声环境 3 类标准,牛心村及湾月村适用 1 类标准适用区域。 1.61.6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6.11.6.1 评价等级评价等级 (1)环境空气 因为本矿区无锅炉,周边地段也无工业大气污染源。本项目的大气污染源主 要为采矿过程中钻孔、爆破产生的炮烟、粉尘,以及矿石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及扬尘。经计算其值远小于 2.5108,评价内容可进一步从简,故不对其进行详 细评价。 (2)地表水 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的 划分是由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体的规模及对 其水质要求而确定的。 本项目生产过程不排水,只有少量的生活污水,由于职工人数较少,水质简 单,因此可采取防渗旱厕形式排放。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依据详见表 11。 表表 1 11 1 地表水评价等级判据地表水评价等级判据 废水排放情况最终受纳水体情况 废水排放量 0m3/d 水体名称灯杆河 主要污染物COD、BOD5、氨氮等平均流量 1.5m3/s 污染物类型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规模小河 污染物复杂 程度 简 单河流特征平直 排放口位置岸边排放水质标准类 根据以上判据,确定本项目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3)噪声 Comment ac14: 错误,有新导则, 按新导则 HJ2.4-2009 写 Comment ac15: 表格下加结论,本 项目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 Comment ac16: 评价范围要写某断 面到某断面区间,长度为多少 Comment ac17: 根据 HJ2.22008 大气导则修改该部分内容,你这个说 法是旧导则的说法 Comment ac18: 按导则要求确定评 价范围 生态三级评价应在受项目影响方 向上外扩 12km,本环评确定 以采石境界边缘外扩 1km 的区域 作为生态评价范围,计算评价区 面积 Comment ac19: 补充主要环境问题 识别矩阵 . . 本项目矿区位于东辽县安石镇牛心村南侧,矿区所在地附近没有居民等其他 敏感点。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T2.4-1995)中评价工作 等级划分基本原则的规定,本项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4)生态 根据 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规定,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主要由评价项目的工程影响范围和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程 度所确定。 表表 1 12 2 项目生态评价等级判定项目生态评价等级判定 工程影响范围95 办公区 1201209595 合计 60120601209595 (2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至设计水平年,工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为 60120m2。水土保持方案实施 后,对各个区域均采取了防治措施,使其水土流失皆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 理面积为 60120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大于 97%,达到防治目标的要求。各分区水 土流失治理度统计详见表 6-5。 表表 6-56-5 各分区水土流失治理度统计表各分区水土流失治理度统计表 水土流失治理度 (%) 防治分区 水土流失 治理 面积 (m2) 水土流 失治理面积 (m2) 目标 值 治理效 果 露天采区 60000600009797 办公区 1201209797 合计 6012060120601206012097979797 (3 3)林草覆盖率与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与林草植被恢复率 工程用地面积为 60120m2,其中实施工程的绿化面积 45090m2(永久占地)。 项目复绿后,工程区内林草覆盖率为 75%,达到防治目标要求的 79%。 工程建设区可恢复植被面积为 45090m2。工程对可恢复植被面积采取植物措施 进行治理,共实施植物措施面积 45090m2,工程区内林草植被恢复率达 99%以上, 满足防治目标要求,详见表 6-6。 . . 表表 6-66-6 林草覆盖率和林草植被恢复率统计表林草覆盖率和林草植被恢复率统计表 工程区 域 项目占 地面积 (m2) 可恢复 植被面积 (m2) 实施植 物措施面积 (m2) 林草覆 盖率(%) 林草植 被恢复率 (%) 整个工 程区 6012045090450907599 (4 4)水土流失控制比及拦渣率)水土流失控制比及拦渣率 至设计水平年,工程区在实施措施后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 500t/km2a,项目 区土壤容许流失强度为 500t/km2a,则其控制比为 1.0,等于防治目标值 1.0, 达到防治目标要求;工程临时堆土弃渣采取防治措施后基本拦住,拦渣率达到 95%, 均符合方案确定防治目标。 6.36.3 施工期间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期间生态保护措施 取土及利用方案 为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植被恢复面积和提高废石的综合利用率,建议 建设单位按如下顺序施工。 (1)剥离采矿工作场区的地表土,首先用于现存且服务期满废石堆放场的覆 盖,用于植被状况差且水土流失严重地块的覆盖,多余土运至废石堆放场的地表 土堆存场。 (2)进行采矿的剥离岩石工作,剥离的岩石主要用于平整选矿厂的厂地和铺 设采矿场至对外主要道路之间的运输道路,多余岩石运至废石堆放场。 (3)进行采矿厂的建设工作。 6.46.4 营运期间生态保护措施营运期间生态保护措施 营运期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是较为敏感的。制定合理的防治 措施可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及减轻营运期满后生态环境恢复的压力。 (1)分区分级开采,边开发边治理 矿场的开采过程采用分区分级开采模式,该模式可有效地减少对防治水土流 失的发生概率,减少塌方事故的发生,减少弃石弃土产生量,同时,要求加强因 开采对植被破坏生产影响的防治措施,在每个开采区完成开采作业后及时的进行 生态恢复的工程。使生态保护措施成为具有科学性、阶段性、可操作性。 (2)洒水保湿,加强水土保持 . . 对开采区地面洒水以加强覆盖地表泥土的含水量,增强粘度,防止水土流失。 6.56.5 服务期满后生态服务期满后生态保护措施及建议保护措施及建议 经营期满后会出现废弃场地荒废的景象,区域植被复垦成了改善景观生态环 境的唯一途径,因此,制定可行的植被复垦的措施也就成了本项目的关键。 6.5.16.5.1 可借鉴的复垦经验可借鉴的复垦经验 国外欧美及日本一些发达国家开采石块复垦的时间比较长,在边坡处理方面 已具有了一系列配套的成熟技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三维绿化网。此绿化网采用特殊材料(尼龙、纤维等)和基质加工而成, 国内称之为土工布,绿化施工是只需要将三维绿化网覆盖在欲绿化地段即可。该 法使用于土质边坡。 挂网喷浆。使用于陡坡石壁。先处理石壁表面之间后再在石壁上挂网,根 据石壁状况喷一定厚度的含种子配方的营养土即可。 绿化砖。用特殊材料混合种子和肥料生产成类似建筑用砖,绿化施工时将 这些绿化夸砌在要绿化的陡壁上即可。但该法需要一定的坡度。 水利喷播。通过水利将草籽、覆盖物、黏合剂等喷在陡壁表面,强力的粘 合作用使草种及覆盖物滞留在陡壁上而实现绿化,该法使用于土质边坡。 6.5.26.5.2 本项目具体可行的复垦措施本项目具体可行的复垦措施 分析同类型采石场的复垦经验,以上四种方式对本项目的复垦有着非常实用的 价值,针对需复垦的不同条件,应综合分析利用,现提出措施如下: (1)矿区复垦整体方案 矿区的绿化复垦应有“因地制宜”的观念。利用矿区“分级分区”开采而形 成的有利地形,采用“梯田式”的复垦方案。此为国内外目前较为成熟的复垦规 律,此法有利于施工及防止水土流失等好处。 (2)石壁、边坡等区域复垦方案 采石场的石壁复垦方案 采石场会产生大面积的石壁,而石壁复垦是复垦中难度最大的工程。根据白 云区同类型采石场的复垦经验,建议采用石壁爆破、清渣并同时播撒草木、灌木 . . 及藤木三类植物的土方法,植物成活率可达 70%。 先用炸药在石壁上定向爆破出 1m3的大洞,然后清出石渣,放入营养配方土, 洞里种植速生、抗旱、适应性强的草本灌木及藤本三类植物种子。 这些措施能有效果的克服石壁上植物因缺土、缺水、高温而无法生长的现实, 可以确保石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植被,并形成一个立体复合生态系统,是石 壁的植物生长逐渐走向良性循环。 开采石灰岩出现的平缓边坡复垦方案 对于此类具有一定土壤厚度与肥力,边坡不大的地段,宜直接栽植人工林, 可选取耐旱,地带性顶级群落优势种的物种进行复垦。 从对本矿场的营运期及服务期满后的生态环境分析,矿场的经营对矿区及其 周边的陆生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直接导致区域的植被、景观土壤系统、 地质构造等受到了破坏和影响,但在贯彻了“谁开发,谁治理;边开发,边治理” 的环保经营念后,矿场的开发建设还是可以损失较小的环境代价进行的。矿场的 开发建设以生态环境影响的重点在于经营期满后的生态恢复,若矿场能切实落实 本环评提出的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本矿场的开发建设对 生态环境破坏和影响是可以控制的。 . . 7.7.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施工期污染主要包括土地平整,材料运输、建筑施工等产生的粉尘、二次扬 尘、噪声和固体废物等,其影响属于阶段性影响,施工完毕,施工期影响即结束。 矿区办公生活辅助区设在采场北侧 204m 处,矿山办公室、仓库、倒班室及简 易机修室,总建筑面积为 120m2。 7.17.1 施工期污染治理措施施工期污染治理措施 施工期污染主要包括土地平整,材料运输、建筑施工等产生的粉尘、二次扬 尘、噪声和固体废物等,其影响属于阶段性影响,施工完毕,施工期影响即结束。 7.1.17.1.1 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治理措施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治理措施 施工期扬尘防治措施 (1)建筑工地应设置防护墙、材料仓库,禁止水泥、砂石等物料随便露天堆 放。 (2)运输车辆采取密封措施,轮胎车体要定期清洗,运输路线要及时清理、 养护,最好铺设临时水泥路面; (3)建筑垃圾、残土、废石及时清运,送至指定地点临时堆放,临时堆放时 要做好覆盖或洒水降尘处理; (4)工地配置专用洒水车,在装料、卸料等必要场合使用。 施工尾气防治措施 (1)参与施工的各种车辆和作业机械,应该具有尾气年检合格证; (2)在使用期间要保证其正常运行,经常检修保养,防止非正常运行造成的 尾气超过排放。 7.1.27.1.2 施工期废水污染治理措施施工期废水污染治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应该有必要的处理措施如下: 施工废水主要是含有沙粒废水,可以建立一个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施工 作业,泥沙堆放废石堆放区。 工地上应设置旱厕,保证环境卫生; . . 7.1.37.1.3 施工期噪声污染治理措施施工期噪声污染治理措施 (1)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使用过程中经常检修和养护,保证其 正常运行; (2)搅拌机等噪声较大的设备的使用地点应该尽量远离居民。操作人员也应 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