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痕文献综述.doc_第1页
花月痕文献综述.doc_第2页
花月痕文献综述.doc_第3页
花月痕文献综述.doc_第4页
花月痕文献综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花月痕“情”的研究文献综述摘 要魏子安的花月痕是晚清最流行的小说之一,作为近代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自叙传式的长篇抒情小说,也是近代初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自花月痕现世以来,研究者就很多。研究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诸如花月痕的文本解读、主要人物形象研究、红楼梦对花月痕的影响研究、花月痕“情性”观的研究、叙事视角研究、影响研究等等。本文就前人对花月痕“情”的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寻找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探寻新的研究空间。关键词:花月痕;狭邪小说;魏子安;“情”的研究AbstractWei Zian Hua Yue Hen is the most popular novels of the late Qing, as the first in the modern description of prostitutes as the main object of type long lyrical autobiographical novel, Early Modern Courtesan Novel i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Since the Hua Yue Hen earthly years, researchers on a lot. Researchers from all aspects of research, such as Hua Yue He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of the main characters of Dream of Red Mansions of the Hua Yue Hen impact study, Hua Yue Hen Feeling concept studies, narrative perspective studies, impact studies, etc. In this paper, predecessors of the Hua Yue Hen, emotion research summary, combing, looking for deficiencie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and explore new research space.Keywords: Hua Yue Hen; Backstreet Fiction; Wei Zian;emotion research狭邪小说在十九世纪初期风靡一时,魏子安的花月痕即是它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花月痕又名花月姻缘,共五十二回。作者魏秀仁,字子安,福建候官人。花月痕以才子韦痴珠和妓女刘秋痕为主人公,描写了他们两人不能相合最终双双死去的爱情悲剧。自它面世以来,研究者就其书中的爱情描写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研究状况成果进行综述。一、 关于花月痕的情感书写的研究花月痕开篇就点出了人世间的“情”之所在。“情之所钟,端在我辈。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性也,情字不足以尽之。然自古忠孝节义,有漠然寡情之人乎?自习俗浇薄,用情不能专一,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且相率而为伪,何况其他!乾坤清气间留一二情种,上既不能策名于朝,下又不获食力于家,徒抱一往情深之致,奔走天涯;所闻之事,皆非其心所愿闻而不能不闻,所见之人,皆非其心所愿见而又不能不见,恶乎用其情! ”所以,花月痕这部小说主要是写“情”的,颂扬的也是人世间的真性情,且是飘零名士与沦落妓女之间“一夕之盟,终身不改”的真情。李威在他的人间自是有痴情,此事不关风与月谈小说的情感书的写中就提出,花月痕 是晚清小说中较早出现的一部以情运文,“写情主义” 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的先声。无论从修辞还是从主体内容方面,“情” 是小说 花月痕 的言说中心。情成为了行文的基本动力, 于是它便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异色彩。首先,如此充沛淋漓之情于书中,形成了一种浓郁的诗性风格。某种程度上,它更像一首抒情的长调词。丰沛的情感的抒发,还必然导致某种程度的个性化。“情” 使这部庸常文人所撰之书充满了浓郁的浪漫色彩与诗性风格,并最终于无意识间发出了个性化的声音。但是如此丰沛的情感并未如决堤之水一泻千里,而是百转千回,一唱三叹,从而暴露出其在 “以情运文”的思想准备方面的匮乏与不成熟性。阻滞情感抒写的另一个因素是书中大量的诗词唱和。从某种角度上,文中大量的诗词并未能如 红楼梦 一样做到恰到好处的安插, 并有助于文章的建构,反而它冲淡了真挚情感的抒发, 并使文章节奏变得缓慢冗长。从情痴到情滞,尽管 花月痕 被众多评论家指斥为模仿“红楼” ,或有芜杂之嫌,或对其作者的平庸迂阔表示不屑。但是无论如何花月痕 在为传统说部引入浪漫抒情一脉方面是不容忽视亦是功不可没的。其实,晚清的“狭邪小说”中,以“寄情青楼”为主题的小说很多,如青楼梦、绘芳录等,均是描写名士与妓女交往与爱情的,表面看来是名士狎妓,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交往已超越了嫖客与妓女的关系,变成了情人间的互爱。而对于主人翁悲情结局原因的研究也成为研究这类小说不可回避的问题。“情” 不可回避的被一个“悲”字缠绕,无论是韦痴珠的生或死,均透出一个苍凉的“悲”字。李科在中韦痴珠和刘秋痕爱情悲剧浅析指出花月痕中韦痴珠和刘秋痕的爱情悲剧,既是他们阴柔寡断的性格造成的,也是黑暗社会和腐朽文化造成的。生性阴柔,忧郁寡欢的韦痴珠,偏偏又遇到了身世凄惨、性格孤冷的刘秋痕。当刘秋痕看到痴珠的几笺史稿及其小照,便动了心,后来还将韩荷生送给她的信物转赠给痴珠。秋痕要从良,最佳选择本应该是荷生那样的有前途的年青人,他俩相识也早于痴珠。可是她偏偏选择大龄而孤介的痴珠,关键的因素是他们有共同的情感悲情,有一种同命相连感觉。痴珠死死抱住天定,不去争取,他还用这个话告诫秋痕,似乎告诉她,他们的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不要太认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爱情的破产,更多的责任应该由痴珠来承担。 当然,秋痕在这方面也存在不足。 她争取爱情的方法就是一个字“等”。 最后秋痕被强迫离开并州去正定,都是她一味的“等”的结果她离开并州之后,痴珠一病不起,等到秋痕逃脱魔掌返回并州时,痴珠已经死了。怀着美好愿望的秋痕,一下失去了精神支柱,只有殉情。李科还指出,韦痴珠与刘秋痕的爱情悲剧固然是性格的悲剧,但是更深层里则是文化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周芳在论主人公韦痴珠的悲剧成因指出“主人公韦痴珠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他的悲剧是由他阴柔寡断的矛盾性格造成的,而这种矛盾性格实际上是传统儒家文化里理想人格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所以这又是一种文化的悲剧,而这种文化悲剧在晚清出现,又有时代的必然性,所以又是时代的悲剧。周芳在其悲剧成因方面的认识与李科有相似之处。周芳指出,小说在韦痴珠出场时就对其性格作了说明:“祖士稚气概激昂,桓子野性情凄恻,痴珠兼而有之。 ”(第二回 )气概激昂,则意气风发, 积极进取。性情凄恻, 则悲观沉郁, 多愁善感。两种矛盾的性格在韦痴珠的身上同时出现, 预示了他的命运的悲剧性。当他面对生活琐事和感情问题时, 他总显得柔弱悲凄, 悲观消极。比如他和刘秋痕的苦恋, 痴珠认定华严庵那场梦和偈语中已经注定了自己和刘秋痕的爱情悲剧, 尽管当时华严庵的老尼的临别赠言是“数虽前定, 人定却也胜天, 这看居士本领罢。”但痴珠根本就不曾努力, “人定胜天”对痴珠而言, 近乎痴人说梦。”另外,周芳还指出,韦痴珠的性格矛盾, 实际上是传统文化里的理想人格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动荡的时代, 需要的正是韩荷生这样有实际才能的人物。但是像韩荷生这样由入幕而入仕至封侯的人毕竟很少, 更多的是像韦痴珠这样处在社会边缘的中下层文人, 既不能有功于社会, 又不能接受社会现实, 心里严重失衡。战火延绵的时局使韦痴珠连“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也无法做到, 因为他的归家之路被烽火所阻, 根本就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韦痴珠只能走向死亡。韦痴珠的死, 是时代的必然, 标志着传统文化已经走到了末路, 迫切需要输入新鲜的血液。 李科和周芳在分析花月痕“情悲”的方面有着几乎共同是的认识,对于小说中主人公的情感之“悲”的研究也很到位。都从造成悲情的人物性格与文化背景方面进行分析。这也是对小说情感描写的延伸研究。二、关于花月痕“情性”观的研究由于花月痕描写的是士子和妓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因此,书中所透露的“情性”观就自然成为学者们要研究的焦点。沈丽萍的论“情”在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中的表现、杜志军的论近代狭邪小说对“情”的表现和刘琦的名士与名妓与中的情性交流三者都是从“情性”的角度来探讨花月痕这一类狭邪小说有关“情性”的态度,也都论述了“情”在近代“狭邪小说”中的主题地位。沈丽萍在论“情”在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中的表现中提到过,无论是“溢美”的花月痕、青楼梦,还是“溢恶”的海上繁花梦、九尾鱼,都是“寄情于青楼”的主题模式,强调真性情、真意气与知己感,而其最突出的特点则是发挥一个“情”字。还指出,花月痕开篇即宣称“情之所钟,端在我辈”,并对“习俗浇薄,用情不能专一”的状况表示强烈不满,她认为青楼中也有真情,风尘中不乏知己。对“情”之真、“情”之痴的强调,是花月26痕“情”的表现方面最突出的特点,花月痕开篇即对“用情不能专一”的状况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另外,花月痕在“情”的表现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极其讲究“用情”。近代前期的狭邪小说在“情”的表现方面的又一个特点是写“情”极其讲究“度”,如何处理情与欲的关系,是涉及男女性爱的小说无法回避的问题,花月痕在涉及男女情事时全用“隐笔”,梦入青楼而能保持重情斥欲、不涉淫亵的优雅风度,对这种以狭邪风月为题材的小说,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花月痕写的是理想化的青楼生活,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纯洁完美、可敬可爱的妓女形象,体现了“溢美”的精神。杜志军的论近代狭邪小说对“情”的表现认为花月痕较好地处理了情与欲的关系,在狭邪风月的描攀中表现出重情斥欲、不涉淫亵的优稚风度,超越了历来淫秽污臭的“风月笔墨” ,但因对“情”的真正内涵的把握存在严重缺陷,不能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和用情资格论,因而难以达到红楼梦“将 儿女之真发泄一二”的思想高度。 刘琦的名士与名妓与中的情性交流则认为他们的感情交流饱含了丰富的人生内容。名士与妓女之间的交往, 表面看来是嫖客与妓女的关系, 但事实上已经超越了这一买卖关系, 在青楼中倾注了人间的真挚爱情, 生死遗恨, 达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境地。她已经超越了历史的真实, 充满了虚幻的色彩, 寄托了名士们的内心追求。他从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对理想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晚清世相的反映这三方面来诠释士子和名妓间的“情性交往”,他认为这类小说是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晚清纵欲之风交融之下对至情至性境界的追求。总之,在对花月痕“情”的研究方面,不论是在情感书写的真情方面、悲情原因方面、悲情主题方面,还是在“情性”观的“情”之真、“情”之痴、“用情”资格、情性交流饱含了丰富的人生内容、价值的追求等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进步和发展,但我们可以尝试从“情感”的更多的方面来进行研究。这并不是说前人研究的不足,而是试图从更多的情感方面来研究花月痕,使对它的情感研究能够更全面,更充足。我的论文将对“情”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论述,尤其是对书中主人公与作者命运同悲的再论述和故事情节中作者对病与死的痴迷的解释。也就是说,对于泪痕之命运同悲的论述,我将从两个方面论述,一方面是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自身的身世有共同的可悲之处,另一方面最大的原因也就是小说作者将自身的身世之感打入艳情,以一种读者能够切身感受到的情感注入来达到一种悲情的共鸣。再者,对于泪痕之病与死的痴迷,我将从书中主人公的病与死这两种生命形式,来挖掘爱的真谛。 参 考 文 献1魏秀仁.花月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李威.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论花月痕的情感书写.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