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6章ppt课件_第1页
传热学-第6章ppt课件_第2页
传热学-第6章ppt课件_第3页
传热学-第6章ppt课件_第4页
传热学-第6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2,.,3,6-1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1问题的提出,(2)实物试验很困难或太昂贵的情况,如何进行试验?,相似原理将回答上述三个问题,(1)变量太多,.,4,特征数方程:无量纲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相似原理的研究内容:研究相似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物理现象相似:,对于同类的物理现象,在相应的时刻与相应的地点上与现象有关的物理量一一对应成比例。,同类物理现象,用相同形式并具有相同内容的微分方程式所描写的现象。,物理现象相似的特性,(2)各特征数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如常物性流体外略平板对流换热特征数:,(1)同名特征数对应相等;,.,5,4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同名的已定特征数相等单值性条件相似: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几何条件、物理条件,测量哪些物理量:只需测量各特征数所包含的物理量,实验数据如何整理:按特征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整理,某一物理现象涉及哪些无量纲数?函数关系如何?,如何进行试验:相似原理的指导下采用模化试验,.,6,5无量纲量的获得:相似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相似分析法:在已知物理现象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两现象之间的一些列比例系数,尺寸相似倍数,并导出这些相似系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无量纲量。以左图的对流换热为例,,现象1:,现象2:,.,7,建立相似倍数:,相似倍数间的关系:,.,8,获得无量纲量及其关系:,类似地:通过动量微分方程可得:,能量微分方程:,贝克来数,.,9,自然对流:相似分析,可得格拉晓夫数,式中:流体的体积膨胀系数K-1Gr表征流体浮生力与粘性力的比值,.,10,a基本依据:定理:n个物理量n-r个独立的无量纲物理量群间的关系。r指基本量纲的数目。,b优点:(a)方法简单;(b)在不知道微分方程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无量纲量,例题:以圆管内单相强制对流换热为例(a)确定相关的物理量,(2)量纲分析法:(自学),.,11,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量:长度m,质量kg,时间s,电流A,温度K,物质的量mol,发光强度cd,因此,上面涉及了4个基本量纲:时间T,长度L,质量M,温度r=4,(b)确定基本量纲r,.,12,nr=3,三个无量纲量,选定4个基本物理量u,d,为基本物理量,(c)组成三个无量纲量,(d)求解待定指数,以1为例,.,13,.,14,同理:,于是有:,单相、强制对流,.,15,同理,对于其他情况:,自然对流换热:,混合对流换热:,强制对流:,.,16,(1)模化试验应遵循的原则,a模型与原型中的对流换热过程必须相似;,b单值性条件必须相似,已定特征数相等;,c物性相似通过引入定性温度来近似实现,1如何进行模化试验,6-2相似原理的应用,.,17,(a)流体温度:,(2)定性温度、特征长度和特征速度,a定性温度:相似特征数中所包含的物性参数,如:、Pr等,往往取决于温度,流体沿平板流动换热时:,流体在管内流动换热时:,(b)热边界层的平均温度:,(c)壁面温度:,在对流换热特征数关联式中,常用特征数的下标示出定性温度,如:,使用特征数关联式时,必须与其定性温度一致,.,18,b特征长度:包含在相似特征数中的几何长度;,取对于流动和换热有显著影响的几何尺度,不规则槽道:当量直径,当量直径(de),Ac过流断面面积,m2P湿周,m,.,19,.,20,2常见无量纲(准则数)数的物理意义及表达式(241),.,21,3实验数据如何整理(整理成什么样函数关系),通常整理成已定准则的幂函数形式:,式中,c、n、m等需由实验数据确定,通常由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确定,.,22,22,幂函数在对数坐标图上是直线,.,23,(1)实验中应测哪些量(是否所有的物理量都测),(2)实验数据如何整理(整理成什么样函数关系),(3)实物试验很困难或太昂贵的情况,如何进行试验?,回答了关于试验的三大问题:,所涉及到的一些概念、性质和判断方法:,物理现象相似、同类物理现象、物理现象相似的特性、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已定准则数、待定准则数、定性温度、特征长度和特征速度,无量纲量的获得:相似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相似原理,.,24,自然对流换热:,混合对流换热:,强制对流:,常见准则数的定义、物理意义和表达式,及其各量的物理意义模化试验应遵循的准则数方程,试验数据的整理形式:,.,25,复习,自然对流换热:,强制对流:,.,26,6-3内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一、管槽内强制对流流动和换热的特征1.两种流态层流:过渡区:旺盛湍流:,.,27,2.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湍流时:,层流,湍流,层流入口段长度:,.,28,3.两种典型的热边界条件均匀壁温和均匀热流两种。湍流:除液态金属外,两种条件的差别可不计层流:两种边界条件下的换热系数差别明显,.,29,4.特征速度及定性温度的确定特征速度:截面平均流速。定性温度:截面上流体的平均温度或进出口截面平均温度5.牛顿冷却公式中的平均温差对恒热流条件,可取作为。对于恒壁温条件,截面上的局部温差是个变值,应利用热平衡式:,.,30,为质量流量;分别为出口、进口截面上的平均温度;按对数平均温差计算:,.,31,二.管内湍流换热实验关联式1.常规流体(Pr0.6)迪贝斯贝尔特公式:加热流体时冷却流体时式中:定性温度:流体平均温度特征长度:管内径。实验验证范围:适用与流体与壁面具有中等以下温差场合。,.,32,变物性影响的修正,一般在关联式中引进乘数来考虑不均匀物性场对换热的影响。,.,33,大温差情形,可采用下列任何一式计算。(1)迪贝斯贝尔特修正公式对气体被加热时,当气体被冷却时,对液体,液体受热时液体被冷却时,.,34,(2)采用齐德泰特公式:定性温度:(按壁温确定),特征长度:管内径实验验证范围为:,.,35,(3)采用米海耶夫公式:定性温度,特征长度:管内径实验验证范围为:,.,36,上述准则方程的应用范围可进一步扩大。(1)非圆形截面槽道特征尺度:当量直径,注:对截面上出现尖角的流动区域,采用当量直径的方法会导致较大的误差。,.,37,(3)螺线管螺线管修正系数:对于气体对于液体,(2)入口段入口段的传热系数较高入口效应修正系数:,以上所有方程适用范围:,.,38,2.液态金属推荐光滑圆管内充分发展湍流换热的准则式:均匀热流边界实验验证范围:均匀壁温边界实验验证范围:特征长度为内径,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39,三.管内层流换热关联式层流充分发展对流换热的结果很多。,.,40,续表,.,41,.,42,定性温度特征长度:管内径管子处于均匀壁温实验验证范围为:,实际工程换热设备中,层流时的换热常常处于入口段的范围。可采用下列齐德泰特公式。,.,43,解l/d60.由迪贝斯贝尔特公式,例题6-1水流过长l=5m,壁温均匀的直管时,从=25.3被加热到=34.6.管子的内径d=20mm,水在管内的流速为2m/s,求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待算出h后再推算壁温,并校核温差是否在适用范围之内.水的平均温度为,以此为定性温度,从附录查得,由此得,流动处于旺盛湍流区.,.,44,由迪贝斯贝尔特公式求h,被加热水每秒内的吸热量为,.,45,用下式计算壁温:,温差,远小于20,在适用范围内,故所求得的即为本题答案.,6.3.4自学,.,46,6-4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外部流动: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能自由发展一.横掠单管换热实验关联式,流动特征:绕流脱体,.,47,局部表面传热系数,10Re1.5105湍流脱体140,e10无脱体,.,48,平均表面传热系数,.,49,可采用以下分段幂次关联式:定性温度:特征长度:管外径特征速度:来流速度实验验证范围:,,.,50,二.横掠管束换热实验关联式,排列方式:叉排顺排,影响管束换热的因素:1)数2)排列方式3)管间距4)管束排数等,.,51,管束的实验关联式(10排以上)定性温度:特征长度:管外径d特征流速:最窄截面处的流速实验验证范围:,管束排数的影响:后排管受前排管尾流的扰动作用直到10排以上的管子才能消失。,.,52,C和m的值见下表,.,53,排数少于10排的管束在上式基础上乘以管排修正系数值见表,.,54,茹卡乌斯卡斯公式:表6-7,6-8定性温度:进出口流体平均温度特征长度:管外径d特征流速:最窄截面处的流速实验验证范围:,.,55,.,56,6-5自然对流换热及实验关联式,1.速度分布2.温度分布,.,57,.,58,流态:层流和湍流层流时,换热热阻主要取决于薄层的厚度。旺盛湍流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几乎是常量。,.,59,自然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式参照上图的坐标系,对动量方程进行简化。薄层外,.,60,将此关系带入上式得引入体积膨胀系数:代入动量方程并令改写原方程,.,61,相似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