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设计二层框架办公楼毕业设计目 录第一章 设计依据11 设计条件11.1 建筑设计内容及规模11.2 面积分配12设计内容12.1 建筑设计12.2 结构设计13设计资料13.1 地震资料13.2 工程地质条件2第二章 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设计21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22建筑细部设计33结构设计说明33.1 结构方案选取33.2结构布置计算44材料选用及构件尺寸初步估算44.1建筑材料的选择44.2框架截面尺寸的确定45 框架荷载内力计算65.2框架内力计算参数及简图95.3恒荷载内力计算105.4活荷载内力计算165.5地震荷载计算195.6风荷载计算235.8验算水平侧移25第三章 内力组合计算251.内力组合方式252.组合前的内力调整26第四章 构件配筋设计281.框架梁的设计282.框架柱的设计29参 考 文 献40致 谢41 第一章 设计依据1 设计条件本工程设计项目为中型办公楼,工程地点设在深圳地区。地段为深圳某工业园区。1.1 建筑设计内容及规模建筑面积:约 1500m 2000 m2 。结构类型:全现浇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二级。框架结构要求: 1)层数:2层;层高:4.2m ;2)跨度8.0+8.0m; 3)柱距建议为 6m、7.5m 及 9m; 4)设计内容:主框架设计计算;1.2 面积分配办公面积:约 60%;会议室:约 15%;交通办公等辅助用房:约 25%; 其中,接待室,休息室,更衣室,卫生淋浴,等都设置在辅助面积中。2设计内容2.1 建筑设计1 确定建筑方案,平、立、剖面布置绘制简图 2 结构布置方案:梁、板、柱、楼梯、过梁等结构构件布置 2.2 结构设计(一) 结构方案、构件布置 1 根据功能要求,选择各部分的结构形式; 2 正确布置结构受力系统; (二) 设计计算内容 1 确定恒、活、风、地震荷载2 框架内力计算,构件配筋设计(三) 结构施工图 1 结构平面布置图; 2 框架梁、柱配筋图; 3设计资料3.1 地震资料本建筑地处深圳地区;抗震设防烈度:7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3.2 工程地质条件1、地基持力层参数:地基持力层土层名称土层厚度(m)天然密度0 (g/cm3)天然含水量W(%)孔隙比 e0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设计参数建议值内摩擦角凝聚力C (kPa)压缩模量Es (MPa)变形模量E0 (MPa)承载力f ak (kPa)坡积土层7.301.7722.900.86 19.700.132528.06.015.0200.02、气象条件:地下水位,2.5m; 冻土深度:不考虑; 基本风压:0.8kN/m2 ; 第二章 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设计1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图1 轴网尺寸平面简图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其柱网尺寸平面简图如图1。主体结构共 2 层,一层层高 4.2m,二层层高 4.2m。平面柱网采用:8m8m。建筑面积为1180.9m2 ,女儿墙高1.2,建筑总高度10.05(室外地坪算起)。本工程采用全现浇框架结构,双向承重体系。建筑设计室内地面标高为0.00m,室外地坪标高为-0.45m。根据工程地质资料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地基持力层可设在坡积土层上2m。根据基础顶面与室外地坪、持力层位置及地下水位的关系,基础顶面标高可选择为-0.85m。2 建筑细部设计(1) 建筑热工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2) 建筑体型设计应有利于减少空调与采暖的冷热负荷,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以利节能。(3) 采暖地区的保温隔热标准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4) 室内应尽量利用天然采光。(5) 墙身做法:墙体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用M5.MU10混合砂浆砌筑。内粉刷为20mm厚水泥砂浆打底,做水泥内墙面,做高弹涂料外墙面。(6) 楼面做法:楼板顶面为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30mm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和水泥浆丝打底找平,楼板厚100mm。楼板底面为15 mm厚水泥砂浆打底,刷内墙涂料。(7)屋面做法:板底15mm厚抹灰,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最薄处40mm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找坡层,15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冷底子油一道上铺SBS防水卷材二道,40mm厚挤塑聚苯板,40mm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3 结构设计说明3.1 结构方案选取一、竖向承重体系选取选择合理的抗侧力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结构或构件布置,使之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是结构设计的关键。同时还须综合考虑建筑物高度、用途、经济及施工条件等因素。常见的竖向承重体系包括砖混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筒体结构体系等。框架结构体系: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而成,其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造型活泼等优点,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长,地震反应较小,经合理设计可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其缺点是结构的抗侧刚度较小,在地震作用下侧向位移较大。本设计为二层的多层结构,根据综合楼的功能使用性进行结构布置。经各方案比较筛选,本工程选用框架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二、竖向承重体系选取常见的横向承重体系包括:现浇楼盖、叠合楼盖、预制板楼盖、组合楼盖等。本设计采用现浇肋梁楼盖结构,现浇楼盖可分为肋梁楼盖、密肋楼盖、平板式楼盖和无粘结预应力现浇平板楼盖等。肋梁楼盖结构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且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楼面不规则布置、开洞等要求,容易适用各种复杂的结构平面及各种复杂的楼面荷载。3.2结构布置计算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主体结构为2层,层高为4.2m。填充墙外墙采用300厚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采用200厚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为100mm。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受力体系。为方便起见,常常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扭转作用,将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分别按平面框架进行分析计算。由于通常横向框架的间距相同,作用于各横向框架上的荷载相同,框架的抗侧刚度相同,因此,各榀横向框架都将产生相同的内力与变形,结构设计时一般取中间有代表性的一榀横向框架进行分析即可。4材料选用及构件尺寸初步估算4.1建筑材料的选择(1) 混凝土强度:屋面板、楼板采用 C25混凝土;梁、柱采用 C25混凝土。(2) 钢筋使用HPB300、 HRB335 和 HRB400三种种钢筋。4.2框架截面尺寸的确定(1)框架梁的截面尺寸:框架梁的截面一般为矩形,当楼盖为现浇板时,楼板的一部分可作为梁的翼缘,则梁的截面就成为T型或L型。当采用预制楼盖时,为了减少楼盖结构高度和增加建筑净空,梁的截面常取为十字型或花篮型。框架柱的截面常为矩形或正方形。框架梁、柱的截面尺寸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施工的要求,设计尺寸时可参考以往经验确定,同时满足构造要求。以下给出截面尺寸估算公式:外纵向框架梁:h=(1/121/8)L= (1/121/8) 6000=500750 取h=600mm b=(1/31/2)h= (1/31/2) 600=200300,综合考虑取b=250mm 内纵向框架梁:h=(1/121/8)L= (1/121/8) 6000=500750 取h=600mm b=(1/21/3)h= (1/31/2) 600=200300,综合考虑取b=250mm 横向边跨梁:h=(1/121/8)L= (1/121/8) 8000=6701000 取h=700mm b=(1/31/2)h= (1/31/2)700=233.3350,综合考虑取b=300mm次梁:h=(1/181/12)L= (1/181/12) 8000=450500670 取h=500mm b=(1/3.51/2)h= (1/3.51/2) 500=142250,综合考虑取b=200mm (2)柱的截面尺寸:框架柱的面积根据柱的轴压比确定:1、 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nFgE注:n 楼层层数。 柱轴压力增大系数。F 算柱的负载面积,如图2所示。gE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的取14kN/m2。2、柱的截面尺寸 AcN/(mN fc) 注:mN 轴压比限值,按三级抗震等级,查抗震规范可知取为0.9。 fc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对C25,查得11.9N/mm2。对于边柱:N= nFgE =21.36.06.0/214655.2kN AcN/(mN fc)=655.2103/(11.90.9)61176.5mm 取柱子尺寸为: bh=300mm300mm(3) ,取楼板厚h=100mm5 框架荷载内力计算5.1次梁的计算板传至梁上的三角形或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荷载的传递示意图如图4所示。次梁配筋设计 次梁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1设计参数 次梁截面尺寸: bh= 200mm 400mm 保护厚度: as= 3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c= 11.9 N/mm2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t= 1.27 N/mm2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tk= 1.78 N/mm2 钢筋等级: HRB 335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y= 300N/ mm22 荷载 由板传来的荷载:恒载: 6.17(3. 5-0.1-0.125)/21-2(1.1375/5.75)2(1.1375/5.75)32 = 18.47 kN/m活载: 2.00(3.5-0.1-0.125)/21-2(1.1375/5.75)2(1.1375/5.75)32 = 5.99 kN/m次梁自重: 2.00 kN/m恒载标准值: gk=18.472.00=20.47kN/m 活载标准值: qk = 5.99 kN/m 荷载设计值: p=1.2gk+1.4qk=32.95kN/m 3 计算参数 跨度 l= 6000 mm 主梁 bh=300mm600mm 边跨 净跨 ln=l-120-b/2=5730mm 计算跨度 l01=Sn+120/2=5790mm 中间跨 净跨 ln= l-300=5700mm 计算跨度 l02=Sn=5700mm 跨度差 l01/l02= 1.01 1.1 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4 梁的弯矩计算 表1截面位置弯矩系数M=pl201(kNm)边支座- 1/24-44.61第一支座- 1/11-97.32中间支座- 1/14-76.475次梁剪力 表2截面位置剪力系数=pl02 (kN)边支座0.5093.91第一支座外侧0.55103.30第一支座内侧0.55103.30第二支座外侧0.55103.30第二支座内侧0.55103.306 配筋 (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 T 形截面计算,其翼缘宽度为 边跨 bf = l01/3= 1930 b+sn= 3000+300=3300中跨 bf = l02/3=19000.1 不考虑 则bf边跨 bf = 1930 中跨 bf =1900cbfhf(h0-hf/2)=11.91930150(360-150/2)=981.84 kNm 84.13 kNm 故次梁跨中截面均按第一类形截面计算次梁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b=200 mm表3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截面位置M(kNm)bf/ b(mm)(mm)实配钢筋(mm2)边支座-44.612000.1450.16457.02 18(509mm2)第一支座-97.322000.3160.391157.6420(1257mm2)中间支座-76.472000.2480.29853.0418(1018mm2)其中均小于 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条件 =509/200400=0.64%min=0.20%及 45t/y=0.21% (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b=200mm h0=400mm hw/b= 360/200=1.84 c=1.00.25ccbh0=0.25111.9200360=214.2 kNV 截面合适 0.7tbh0=0.71.27200360=64.01 kNV yv=270N/mm2计算过程见表4截面位置=pln(kN)实配钢筋 (mm2)边支座73.2294.266200第一支座外侧80.5494.266200第一支座内侧80.5494.266200第二支座外侧80.5494.266200第二支座内侧80.5494.266200sv=nAsv/bs=225.2/200200=0.13%(sv)min=0.26t/yv=0.261.27/270=0.12%Smax为 200mm,dmin 为 6mm 满足构造要求。5.2 框架内力计算参数及简图 本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选坡积土层为地基持力层,基础顶面到室内地面0.85m。横向框架的计算简图见下图所示,取顶层柱的形心线作为轴线,2层柱的高度取为4.5m,底层柱的高度从基础顶面至楼板,h1=4.5+0.85=5.35m。框架计算简图见图4。根据结构布置和荷载计算,对取轴的一榀框架计算进行计算,计算单元宽度为 6.0 米。 在竖向作用下,框架的侧移很小,可以按无侧移框架进行计算。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弯矩分配法。本框架形式比较简单,采用在整体框架上进行弯矩分配,在工程设计中,可采用每节点只分配两次的二次分配法。 框架一般是按所受荷载的范围(面积)承受内力的(如图 5所示),因此应根据所受荷载的情况将框分为不同的类型编号。 框架梁上荷载作用的情形,框架 KJ2 的楼面框架梁编号为KL2,屋面框架梁编号为WKL2,其承受的竖向荷载有: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框架梁自重,为均布荷载。为简化计算,将框架梁自重也等效为集中荷载,然后相加(如图 5所示)。这种简化形式,与单向肋形楼盖布置时的框架梁受力形式相同。 梁、柱线刚度值及杆件长度见下表: 表5 横梁线刚度计算表类 别(N/mm2)(m) ()梁AB跨2.801043506005.401096.07.7210-4E1810-4E 梁BC跨2.801043506005.401096.07.7210-4E12.8610-4 E表6 柱线刚度计算表层次(mm)(mm2)(mm4)147502.801043003005.751081.3610-4E242002.801043003005.751081.6210-4E5.3恒荷载内力计算1屋面框架梁荷载(1) 板传给次梁的荷载防水层:40mm厚C30细石防水混凝土 0.04025 = 1.00 kN/m2 找平层:20mm厚1:3水泥砂浆 0.02020 = 0.40 kN/m2 保温层:40mm厚挤塑聚苯板 0.0400.5 = 0.40 kN/m2 防水层:冷底子油一道上铺SBS防水卷材二道 0.35 kN/m2找平层:20mm厚1:3水泥砂浆 0.02020 = 0.40 kN/m2 找坡层:1:8水泥膨胀珍珠岩(60厚) 0.06010= 0.60 kN/m2 结构层: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25= 0.60 kN/m2 抹灰层:20mm厚混合沙浆 0.02020 = 0.40 kN/m2 _总计: 6.17 kN/m2 板传给次梁的恒荷载: 6.17(3-0.1-0.125)/21-2(1.1375/5.75)2(1.1375/5.75)32=18.47 kN/m(2)次梁传给框架主梁的荷载板传来的恒荷载 18.47 kN/m次梁自重: 0.200.4025 = 2.00 kN/m次梁粉刷: 0.02(0.40.12)2170.19 kN/m_次梁恒荷载: 20.66 kN/m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恒荷载 20.666.0123.96 kN(3) 框架梁荷载等效成集中荷载框架梁自重: 0.250.6025 = 3.75 kN/m梁侧粉刷: 2(0.60.12)0.02170.33 kN/m_小计 4.08 kN/m等效成集中力作用在次梁作用点上 4.0828.16 kN屋面框架梁上集中荷载 P2AB=123.96+8.16=132.06 kN 2 楼面框架梁荷载(1) 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楼面附加装修荷载 1.40 kN/m2 结构层: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0025 = 2.50 kN/m2 抹灰层: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02020 = 0.40 kN/m2 _总计: 4.3 kN/m2 板传给次梁的恒荷载: 4.3(3-0.1-0.125)/21-2(1.1375/5.75)2(1.1375/5.75)32=17.43 kN/m(2)次梁传给框架主梁的荷载板传来的恒荷载 17.43 kN/m次梁自重: 0.200.4025 = 2.00 kN/m次梁粉刷: 0.02(0.40.12)2170.19 kN/m_次梁恒荷载: 19.62 kN/m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恒荷载 12.966.0117.74 kN(3)框架梁荷载等效成集中荷载框架梁自重: 0.250.6025 = 3.75 kN/m梁侧粉刷: 2(0.60.12)0.02170.33 kN/m_小计 4.08 kN/m等效成集中力作用在次梁作用点上 4.0828.16kN楼面框架梁上集中荷载 P1AB =117.74+8.16=125.90 kN3框架节点集中荷载(1) 屋面a 边节点屋面板荷载传给边节点 6.173/26.064.79 kN边柱连系梁自重及粉刷 4.086.024.48 kN 框架梁自重及粉刷: 4.083/27.14 kN_小计 P2A= 96.41 kN/mb 边节点屋面板荷载传给边节点 6.173.5/26.064.79 kN边柱连系梁自重及粉刷 4.086.024.48 kN 框架梁自重及粉刷: 4.083/27.14 kN_小计 P2C=96.41 kN/m (2) 楼面a 边节点楼面板荷载传给边节点 4.303/26.045.15 kN边柱连系梁自重及粉刷 4.086.024.48 kN 框架梁自重及粉刷: 4.083/27.14 kN_小计 P2A= 76.77 kN/mb 边节点楼面板荷载传给边节点 4.303/26.045.15 kN边柱连系梁自重及粉刷 4.086.024.48 kN 框架梁自重及粉刷: 4.083/27.14 kN_小计 P2C= 76.77 kN/m结构与荷载均对称,取框架的一半计算,计算简图如右图7。 简图中右侧梁的刚度为框架中梁的两倍为12. 86225.7210-4 E(m3) I12I3413.810-4 E(m3) I13I241.4510-4 E(m3)I3AI4B1.7810-4 E(m3) 图7 3用力矩分配法算梁端弯矩:(1)假设转动刚度S12=18,则中间跨的转动刚度为25.72/4=6.43。分配系数表7表7分配系数()节点左梁上柱下柱右梁+11.4513.815.25213.81.456.4321.6831.451.7813.817.03413.81.451.786.4323.461000.100.901.0020.6300.070.301.0030.000.090.100.811.0040.600.060.070.271.00(2).计算固端弯矩 M1-2/3P2AB-2/3 134.16-89.44KN m M22/3P2AB2/3 134.1689.44KN m M3-2/3P1AB-2/3 127.94-85.29KN mM42/3P1AB2/3 127.9485.29KN m (3).力矩分配 分配过程见表8表8-1节点3412边支座杆端314213122124 2分配系数0.0750.9250.440.0350.524固端弯矩-89.4484.71节点2分配传递-1.57-19.68 -39.35 -3.13 -46.87 46.87 节点1分配传递3.76 7.51100.1850.09节点2分配传递-0.88 -8.66-17.31-1.75 -26.25 26.25 节点1分配传递0.39 0.7810.02 5.01 节点2分配传递-0.09 -1.10-2.20-0.18 -2.50 2.64 节点1分配0.04 0.081.04 0.52最后弯矩(KN m)4.19-2.548.37-8.37 81.19-5.06-75.76 75.76 表8-2节点12支座A支座B34边支座杆端1324A3B43A3134434B4240分配系数0.0840.0680.8480.4220.0420.0340.502固端弯矩-85.2985.29节点2分配传递-1.45-1.79-18.00-36.00-3.58-2.89-42.8142.81节点1分配传递3.364.969.926.7172.3236.16节点2分配传递-0.62-0.76-7.63-15.26-1.52-1.23-18.1518.15节点1分配传递0.270.310.620.546.443.22节点2分配传递-0.05-0.07-0.60-1.20-0.14-0.11-1.621.62节点1分配0.020.030.060.040.500.25最后弯矩(KN m)3.65-2.125.30-2.6210.607.29-16.4062.33-5.24-4.23-62.5862.58各节点弯矩见表8-3节点左梁上柱下柱右梁18.37-8.37286.20-5.06-75.7638.2910.60-16.40462.33-5.33-5.24-62.58边支座75.76边支座62.58底支座A5.30底支座B-2.624、梁端剪力计算因中跨没有设次梁,故把其框架梁自重换算到框架梁的梁端,此荷载引起的弯矩忽略)剪力计算表见表9 屋面层边跨 p134.16KN ,楼面层边跨p127.94KN 主梁自重及粉刷为4.08KN/m , 表中跨度6.0m 表9梁端剪力(令顺时针转动的方向为正)层数梁弯矩引起荷载引起左+右+V左=-(M左+M左)/跨度V右=-(M左+M左)/跨度V左=pV右=-p(KN)(KN)2边跨-12.16-12.16134.16 -134.16122.00 -146.32 1边跨-8.77 -8.77127.94-127.94119.17 -136.71 5、跨中弯矩计算求各层边跨梁梁中集中力处的点a的弯矩简图如图8,计算见表10 表10层数跨度LM左V左M右V右Ma=- M左-L/3V左26-8.37122.0086.20-146.32-223.4516-5.16119.1762.33-136.71-233.186、梁中剪力计算根据叠加原理可得边跨梁的梁中剪力,见表12 表12层数V左pVa= V左-P2122.00134.16-12.161119.17127.94-8.77结构与荷载均对称,根据对称性,中跨跨中剪力为0。7、柱的剪力计算 利用柱的上下端弯矩可以算出柱的剪力,计算过程见下表 表13柱剪力V=-( M上+M下)/h层数M上M下hV2边柱8.3711.224.504.66中柱-5.06-5.464.50-2.501边柱10.605.305.353.15中柱-5.24-2.625.35-1.578、柱的轴力计算计算表见表14+层数位置V左V右柱端荷载集中力柱自重上端(N=-+上层N)上端(N=-+上层N+)2边柱122.0075.868.55197.86206.41中柱-146.32119.018.55265.33274.131边柱119.1761.8310.46372.77383.23中柱-136.7193.210.46495.24505.709、根据对称性可得内力图95.4活荷载内力计算1、框架梁荷载 均布荷载换算成集中力作用在次梁作用点上。 屋面为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2,得q2AB =2.06.03=36 kN。 楼面为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2,得q2AB =2.06.03=36 kN。 活荷载较小,可不考虑其最不利位置,采用满布荷载法,作为修正可将计算出来的框架梁跨中弯矩乘以系数1.1。2、节点荷载屋面边节点q2A =q2D=2.06.03/2=18.0 kN楼面边节点q1A =q1D=2.06.03/2=18.0 kN3、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梁端弯矩 (1)分配系数见表7。(2)计算固端弯矩。M1-2/3P2AB-2/3 36-26KN m M22/3P2AB2/3 3626KN m M3-2/3P1AB-2/3 36-26KN mM42/3P1AB2/3 3626KN m (3)力矩分配过程看表15。表15-1节点3412边支座杆端3142131221242分配系数0.0750.9250.440.0350.524固端弯矩-2626节点2分配传递-0.49-6.16-12.32-0.98-14.6714.67节点1分配传递1.242.4833.1216.56节点2分配传递-0.29-3.64-7.29-0.58-8.678.67节点1分配传递0.240.486.423.21节点2分配传递-0.06-2.82-1.41-0.11-1.681.68节点1分配0.030.231.240.62最后弯矩(KN m)1.51-0.843.28-3.28 27.37-1.67-25.0225.02表15-2节点12支座A支座B34边支座杆端1324A3B43A3134434B4240分配系数0.0840.0680.8480.4220.0420.0340.502固端弯矩-2626节点2分配传递-0.48-0.59-5.91-11.82-1.18-0.95-14.0614.06节点1分配传递1.361.563.122.7232.3616.18节点2分配传递-0.28-0.34-3.41-6.83-0.68-0.55-8.128.12节点1分配传递0.140.150.300.282.881.44节点2分配传递0.04-0.04-0.30-0.61-0.060.05-0.720.72节点1分配0.020.020.040.030.260.13最后弯矩(KN m)1.52-0.801.73-0.973.453.03-2.1125.84-1.92-1.55 -22.9022.90各节点弯矩见表15-3节点左梁上柱下柱右梁13.28-3.28225.02-1.67-25.0234.023.45-2.11425.84-2.45-1.92-22.90边支座25.02边支座22.90底支座A1.73底支座B-0.974、梁端剪力计算中跨的梁端剪力很小,可忽略。剪力计算表见表16 表16梁端剪力(令顺时针转动的方向为正)层数梁弯矩引起荷载引起左+右+V左=-(M左+M左)/跨度V右=-(M左+M左)/跨度V左=pV右=-p(KN)(KN)2边跨-3.44-3.4430.00 -30.00 26.56-33.541边跨-2.28-2.2830.00 -30.00 27.72 -32.28 5、跨中弯矩计算各层中跨梁的梁中弯矩与大小如其梁端弯矩。各层边跨梁梁中集中力处的点a的弯矩简图如图8,作为修正,计算结果要乘以1.1。计算见表17 表17层数跨度LM左V左M右V右Ma=- M左-L/3V左Ma1.126-3.2826.5625.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达标测试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达标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一建二建考试题库及答案
- 湖南新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晋城中院考试真题及答案
- 劳务工程师考试题及答案
- 万科物业二星考试题库及答案
- 康复心理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 销售渠道管理历年自考试题及答案
- 微型量子接收机设计-洞察与解读
- 硬件设计智能优化-洞察与解读
- 2025-2026学年辽海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巧用材料》教学设计
- 具身智能+农业种植智能农业机器人应用研究报告
- 量子计算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趋势与2025年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医疗风险与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
- 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一单词(默写版)
- 2025综合能力测试真题题库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沪教牛津版(深圳用)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公司印章管理培训课件
- 综合与实践最短路径问题-牧民饮马问题(教学课件)
- 2024建设工程防御台风、暴雨工作指引(2019年1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