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凭夫妇》与《孔雀东南飞》之异同_第1页
论《韩凭夫妇》与《孔雀东南飞》之异同_第2页
论《韩凭夫妇》与《孔雀东南飞》之异同_第3页
论《韩凭夫妇》与《孔雀东南飞》之异同_第4页
论《韩凭夫妇》与《孔雀东南飞》之异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韩凭夫妇与孔雀东南飞之异同郭昕然 胶州市第一中学 高二二十四班 摘要: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爱情叙事诗,韩凭夫妇是中国古代民间产生较早的一个生死相许的爱情悲剧小说。两篇封建时代感人至深的爱情绝响,以其曲折动人的情节、伤感哀婉的结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令无数读者为其流泪。无数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其更深层次的主题和悲剧产生的原因。本文将以全新的角度解读这两篇爱情悲剧后的故事。 关键词:韩凭夫妇 孔雀东南飞 悲剧 一、情节上的大同小异 1、剧情上的相似 韩凭夫妇和孔雀东南飞在故事的发展上惊人的相似,同有一个代表强权势力的人阻挠;同是夫妻分离,无法反抗;同是夫妻双方坚贞不屈,最后为捍卫自己的爱情而死。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的强势与韩凭夫妇中宋康王的强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个丑恶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仅突出了文章的悲剧色彩,也使文章的主题进一步凸显,更能衬托两对夫妻的坚贞不渝,歌颂两对夫妻的美好爱情。而孔雀东南飞和韩凭夫妇中夫妻双方爱情悲剧的发展则都能深化文章的悲剧性、主题和歌颂对象,使文章更加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结局则都采用了神话的手法,让感人的爱情在上天的帮助下得以延续。 2、社会背景的不同 孔雀东南飞中造成焦刘殉情悲剧命运的来自于焦母、刘兄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的迫害。在中国封建社会,都是封建家长包办婚姻,婚姻当事人特别是妇女,对自己的婚姻毫无决定权。因此尽管兰芝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但是就因为她得不到焦母的认可,焦母一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兰芝就被驱遣了。焦母全然不念及儿媳持家的贡献以及焦仲卿的悲伤,强逼焦仲卿休妻另娶。而兰芝被休归家后,由于封建社会,女子要恪守“三从四德”:在家从父,父死从兄的理念,刘兄逼迫她答应太守的说亲,她在封建家庭中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屈从,要么以死明志。在这种背景下,焦仲卿和兰芝要捍卫自己的爱情,只能选择双双殉情。焦母和刘兄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代表,是焦刘真挚感情的直接障碍,他们的独断与专横,破坏了焦刘的幸福婚姻,是造成主人公殉情悲剧的直接责任人。但从另一方面,焦母及刘兄等人也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不是要害死焦仲卿和刘兰芝,这一点可以从焦刘死后“两家求合葬”看出。而韩凭夫妇中男女主人公爱情的障碍是来自社会强权邪恶势力,作为一国之君的宋康王是社会强权邪恶势力的代表。宋康王残暴、荒淫、无耻,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把自己舍人韩凭的妻子何氏据为己有,又把怀有怨恨之心的韩凭抓起来“沦为城旦”,这一来自一国之君的阻力对他们的爱情而言无疑是永远都无法逾越的障碍,所以韩凭夫妇只能以相约赴死来捍卫他们爱情的尊严。他们对爱情的最后一点希望通过何氏的遗书体现出来:“愿以尸骨,赐凭合葬”,但是恼羞成怒的宋康王竟然下令“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让死后的韩凭夫妇相望却不能相聚,进一步加重了故事的悲剧色彩。由此也可以看出宋康王是强权势力的化身,而不是受害者。3、主人公性格上的异同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和韩凭夫妇中韩凭的妻子在性格上和思想上都具有让人赞赏之处。兰芝用“大人故嫌迟”道破婆婆的故意挑剔、刁难,果断地用“请归”的行动表示反抗。和仲卿叙别,她表达了对丈夫的往情深,又清醒地认识到“复来还”是幻想。“严妆”,是夸张的铺叙,展示她态度从容。告别婆婆时,她不卑不亢,一席话是对婆婆态度骄横的抗议。“盟誓”中,她用发自肺腑的誓言表明对爱情的忠贞。“拒媒”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面对兄长逼婚,她以允婚表现了对未来的清醒估计和对兄长淫威的蔑视。“黄泉下相见”的誓约,饱含着对丈夫深挚的爱,对封建家长制拼死反抗的勇气。何氏在丈夫死后“阴腐其衣”,趁着与宋康王登上高台之机纵身跳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表现出她对赴死的坚决与从容,她留于衣带之中的遗书上写着“王利其生,妾利其死”,表明了她不屈于宋康王淫威的刚烈态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兰芝表现出的勤劳果敢和韩凭妻子表现出的机智英勇不仅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让文章更加生动传神。但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形象和韩凭夫妇中韩凭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别。焦仲卿自身受到了当时的封建伦理纲常的影响,他只能在不违反封建教条的前提之下做出一点表面的徒劳的反抗,最终还是逆来顺受。这种性格上的软弱性在焦仲卿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在焦母无端遣归妻子时,他只能长跪哀求母亲;当母亲“槌床便大怒”时就只能默不作声的退出来了。由于封建社会的忠孝观念对他的影响,他无法指责母亲对自己婚姻生活直接干预的不是,只能忍气吞声。韩凭夫妇则不同,韩凭在反抗邪恶势力的迫害上明显的要比焦仲卿坚决、果断。韩凭在收到妻子的密信后“俄而凭乃自杀”,这封密信满朝文武除了苏贺之外都“莫解其意”,但是韩凭毫不费力就读懂了妻子相约赴死的隐语,表现出他与妻子心心相印的真挚情感,更体现出他对爱情的忠诚和极度信任。二、主题意义上的异中有同 1、主题上的外异内同 孔雀东南飞焦刘二人的悲剧表面上看是由于焦母和刘兄为代表的封建家长步步相逼的结果,但究其根源,其深层原因却是封建礼教的摧残。在汉代是“以孝治天下”的时代,凡事孝当先,因此焦刘在他们的婚姻遭到封建家长干扰和破坏的时候不能反抗只能顺从。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他们自身无论怎样的反抗,都无法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焦母和刘兄其实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他们的本意,并不是想把自己的亲人置于死地,但是,他们却不知不觉地成为了封建礼教的帮凶,从这一点来看,更加体现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由此看来,文章的主题就不言自明了,那就是控诉封建制度对美好爱情的摧残,甚至我们可以向更深层次的主题上靠拢,文章不只是对封建制度对美好爱情的摧残的控诉,更是对封建制度对“本善”人性的摧残。 韩凭夫妇也是如此,韩凭夫妇爱情悲剧的制造者是社会邪恶势力的代表,宋国的国君宋康王其实是封建文化制度的代表,虽然故事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雏形时期战国时代,但是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已日渐束缚人心,宋康王作为统治阶级的最高权力的象征者,成为封建社会最为强大的社会力量的代表,而韩凭只是宋康王身边一个小小的舍人,除了一死来维护自己爱情的尊严之外恐怕再也别无他法了。因此小说的主题也是表达了对封建制度对美好爱情的摧残的控诉,但不同于孔雀东南飞,韩凭夫妇中宋康王本身并不是受害者,他只是封建礼制的代表,因此它在主题上只是停留在爱情的层面上。 2、表达的美好愿望相同两篇文章的悲剧故事都体现出了男女主人公心心相印、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兰芝被遣回家,在车中与焦仲卿立下了“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后来被兄长逼迫改嫁,为不负前誓,在新婚当晚“举身赴清池”,而焦仲卿亦不违誓言,在与母亲诀别后选择了“自挂东南枝”。当韩凭看到妻子写给自己的“其雨滔滔,河大水深,日出当心”的密信之后,深知其意并且率先殉情,而何氏随后从高台纵身跳下完成了她与丈夫的共同赴死的约定,可见夫妻二人感情至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当他们面临生命和爱情的抉择时,都不惜以牺牲生命作为代价来成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难以实现的爱情。他们为爱殉情的真挚情感更是得到了人民大众的认同和尊重,两篇文章的结尾出现了几乎相同的画面:“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的梓木和“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松柏梧桐;象征他们精魂化身的交颈悲鸣、晨夕不去的鸳鸯。这种神话了的结局,使他们的爱情得到了升华,表现出人民大众对伟大爱情的歌颂和赞扬。3、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上的相同这两篇文章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人们追求美好爱情的鼓励,因此尽管最终主人公都走向了自我毁灭,但是由于他们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人类最崇高的爱情,实现了爱情的价值,所以得到了人民大众的广泛认同和尊重。但在现在看来两篇文章的主人公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现在人看来,亲情远比爱情重要得多,而看到这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