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1.240K 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XXXXX电工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安全要求和试验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electrotechn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送审稿)(本稿完成日期:2012-08-24)(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GB/T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安全总则25安全要求26试验方法147检验规则15附录A(规范性附录)正常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17附录B(资料性附录)防止电化学腐蚀的金属组合(电化学电位)18参考文献1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全国电工电子设备结构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港箱柜有限公司、慈溪奇国电器有限公司、万控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正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开国、田蘅、张钰、吴蓓、张实、王蔚、尹东海、黄平、庞海鸥、袁丰华、游汉涛、高忠曦、江国庆、杨博、申随章。20电工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安全要求和试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工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有关安全的术语和定义的安全总则、安全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户内和户外使用的电工电子设备机械结构(以下简称机械结构)。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51.32008 人类工效学 险情和信息的视听信号体系GB/T 2423.53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53部分:试验Xb:由手的摩擦造成标记和印刷文字的磨损GB/T 2893.12004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1部分:工作场所和公共区域中安全标志的设计原则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38052008 特低电压(ELV)限值GB/T 42052010 人机界面(MMI)操作规则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7762008 电气安全术语GB 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5169.1200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部分:着火试验术语GB/T 5169.1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6部分:50 W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IEC 60695-11-10:2004,IDT)GB/T 5465.22008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图形符号GB 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T 83322008 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水平燃烧法GB/T 9089.32008 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 第3部分:设备及附件的一般要求GB/T 110212007 电气绝缘 耐热性分级(IEC 60085:2004,IDT)GB/T 13870.12008 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 第1部分:通用部分GB/T 14092.12009机械产品环境条件湿热GB 14598.27200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产品安全要求GB/T 16273.12008 设备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68422008 外壳对人和设备的防护 检验用试具GB/T 170452008 电击防护 装置和设备的通用部分(IEC 61140:2001,IDT)GB/T 18717.22002 用于机械安全的人类工效学设计 第2部分:人体局部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确定原则GB/T 19183.52003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户外机壳 第3部分:机柜和机箱的气候、机械试验和安全要求GB 195172009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T 201382006 电气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IK代码)GB/T 243422009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试验规范IEC 61340-5-1:1998 静电 电子设备对静电场的防护 通用要求(ElectrostaticsPart 5-1: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from electrostatic phenomena General requirements)ISO 13943-2008 Fire safety - Vocabulary3 术语和定义GB/T 4776、GB/T 5169.1和ISO 1394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安全总则4.1 涉及到产品安全的背景在国际标准化领域,有关产品安全问题已经达成以下共识:a) 产品安全主要指人身安全和动植物安全,其次是财产安全;b) 安全标准优先于其它通用标准;c) 安全要求优先于产品功能性要求;d) 安全标准的层次为:适用于各个领域的通用性的“基础安全标准”,以及基于基础安全标准并结合具体产品实际的“产品安全标准”。对具体的产品来说,后者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强。4.2 机械结构安全准则作为电工电子设备的载体,机械结构的安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a) 机械结构应满足产品在其运行环境条件下的安全要求;b) 机械结构不仅应满足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安全,还应满足产品在单一故障条件下的安全;c) 机械结构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满足安全要求;d) 机械结构应在其制造、包装及拆封、运输、安装、运行和维护过程中确保安全;e) 机械结构除了符合自身的安全要求之外,还应满足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f) 机械结构的安全应遵循GB 195172009的规定。5 安全要求5.1 机械安全要求机械结构应满足以下机械安全要求:a) 机械结构的粗糙表面、边沿、尖角、凸起、开孔等不应对人员造成刺伤、划伤等伤害;b) 机械结构的旋转、摆动、传动等运动部件不应对人员造成挤压、划伤、刺伤等伤害,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c) 在正常的安装、运行和维护过程中,机械结构不应因物理的稳定性因素造成对人员的伤害;d) 承受在使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力学、物理和化学作用,并不得对人体产生危害;e) 机械结构设计应满足产品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f) 机械结构在包装和拆封、搬运和运输过程中也应满足上述的机械安全要求。5.2 外壳防护要求5.2.1 IP防护5.2.1.1 一般概念IP防护的一般概念和要求如下:a) 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防护是指外壳对人、固体异物以及液体的防护,以免人身、设备受到伤害;b) IP防护按照对人体的肢体尺寸、固体异物的大小以及液体对外壳的影响方式和程度进行分级;c) IP防护的分级以IP代码表示,随后的两位数字分别表示对人、固体异物以及液体的防护程度(见GB 4208);d) 机械结构外壳的IP防护是确保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常用的IP防护等级见表1。有关外壳IP防护及其应用的进一步细节见GB 42082008。5.2.1.2 IP等级的选择为确保人身安全,机械结构的外壳防护不应低于IP20等级。如果对固体异物、液体有特定的防护要求,应按照需要依据GB 4208选择合适的等级。表1 常用的外壳防护等级(引自GB 42082008)性能等级 防护类别 试验条件 试验评定IP20防止手指或直径不小于12.5 mm的固体异物接触危险部件 直径12 mm的铰接试指和直径12.5 mm的物体试具(试球)试指可进入机壳80 mm,但应与危险部件保持足够的安全间隙;试球不能通过任何开孔进入机壳内对水和液体的防护没有要求IP30防止工具和直径不小于2.5 mm的固体异物接触危险部件 直径2.5 mm的物体试具试具不能进入机壳内,并应与危险部件保持足够的安全间隙对水和液体的防护没有要求IP32防止工具和直径不小于2.5 mm的固体异物接触危险部件直径2.5 mm的物体试具试具不能进入机壳内,并应与危险部件保持足够的安全间隙防止外壳在15范围以内倾斜时垂直方向的水滴外壳在15范围以内倾斜时沿垂直方向滴水水滴不应有任何有害影响IP42防止工具和直径不小于1 mm的固体异物接触危险部件直径1mm的物体试具试具不能进入机壳内,并应与危险部件保持足够的安全间隙防止外壳在15范围以内倾斜时垂直方向的水滴滴水试验箱水滴不应有任何有害影响表1(续)性能等级 防护类别 试验条件 试验评定IP44防止工具和直径不小于1 mm的固体异物接触危险部件直径1mm的物体试具试具不能进入机壳内,并应与危险部件保持足够的安全间隙防止向外壳任何方向的溅水影响摆管式喷水设备所有方向的喷水不应有任何有害影响IP54防止金属丝接触危险部件;少量灰尘可能进入直径1 mm的物体试具;灰尘试验箱试具不能进入机壳内,并应与危险部件保持足够的安全间隙;少量灰尘能够进入,但产品的功能和安全(例如产生泄漏电流)不应受到损害防止外壳任何方向的溅水影响摆管式喷水设备所有方向的喷水不应有任何有害影响IP55防止金属丝接触危险部件;少量灰尘可能进入直径1 mm的物体试具;灰尘试验箱有少量灰尘进入,但不能影响设备安全防止外壳任何方向的喷水影响带有软管喷嘴的喷水设备所有方向的喷水不应有任何有害影响IP65无灰尘进入灰尘试验箱无灰尘进入防止外壳任何方向的喷水影响带有软管喷嘴的喷水设备所有方向的喷水不应有任何有害影响IP67无灰尘进入灰尘试验箱无灰尘进入防短时潜水影响潜入规定压力的水中经规定时间后外壳进水量不得达到有害程度IP68增加到了IP68和IP65;会上意见。无灰尘进入灰尘试验箱无灰尘进入防持续潜水影响潜入规定压力的水中持续潜水后外壳进水量不得达到有害程度5.2.2 IK防护5.2.2.1 通用要求IK(International mechanical protection,国际机械防护)是外壳对外界有害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代码,表明外壳对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虽然它不属于人身安全防护的范畴,但早已引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广义的安全设计理念中。IK防护包括以下概念:a) IK防护以碰撞能量大小反映外壳承受碰撞的能力;b) 用IK以及两位数字表示相应的IK等级,见表2。IK防护的要求是:设备外壳应对外界有害机械碰撞提供有效的防护,不产生有害影响。注: 外壳IK防护的进一步细节见GB/T 201382006。表2 IK代码及其对应的碰撞能量IK代码IK00IK01IK02IK03IK04IK05IK06IK07IK08IK09IK10碰撞能量Ja0.140.20.350.50.71251020 注1:如果需要更高的IK防护等级,推荐的碰撞能量为50J。 注2:某些国家规定的IK代码为一位数字。为避免混淆,GB/T 20138(IEC 62262)采用2位数字表示。 a IK00表示没有防护,或不要求防护。5.2.2.2 IK等级的选择要求宜根据设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IK防护等级。常用的承受碰撞能力的外壳IK防护等级不宜低于GB/T 201382006中的IK 08级(碰撞能量为5 J),供观察使用的透明罩(窗)的IK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K02级(碰撞能量为0.2 J)。5.3 电击防护要求5.3.1 总则电击防护是电工电子设备最基本的人身安全要求之一,当安全要求与功能性要求发生冲突时,应把安全要求放在优先地位。满足机械结构的电击防护要求,是达到电工电子设备电击防护目的的前提条件。机械结构应在正常条件下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同时满足电击防护要求。有关“正常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的概念见附录A。5.3.2 电击防护的安全限值基于电流对人体效应的电击原理(参见GB/T 13870.12008),电击防护对于电气参数的限制要求见表3(引自GB 14598.272008并进行了整合)。表3 安全限值序号条件电压V电流mA电容放电交流有效值交流峰值直流交流有效值交流峰值直流电荷C能量mJ1正常条件干燥3346.7700.50.7245350潮湿253537.52单一故障条件干燥55781403.5515a潮湿3346.770注1:超过本表中限值时,即认为是危险带电。注2:正常运行和单故障条件下,只有当电压超过表中的值时,才采用电流和电容限值。注3:在不同的产品领域,安全限值可能略有差异,参见GB/T 38052008和GB 4943.12011。注4:根据GB/T 14092.12009的表1,潮湿条件是指存在凝露的情况。a 按GB 14598.272008中图I.2的曲线确定。5.3.3 电击防护等级电击防护等级及其防护能力见表4。在一般情况下,机械结构的电击防护等级一般为GB/T 170452008规定的类,即采用基本绝缘作为正常条件下的基本防护措施,同时采用保护联结作为故障条件下的防护措施。表4 电击防护等级序号防电击等级防护能力表示符号10 a由基本绝缘作为基本防护措施,而没有故障防护。当基本绝缘破坏时,设备安全仅由安装位置的环境条件决定2除基本绝缘提供基本电击防护外,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与保护(接地)导体相连,以提供故障下的防护GB/T 5465.2(IEC 60417), No.50193除基本绝缘提供基本电击防护外,还由附加绝缘提供故障防护,或者由加强绝缘同时提供基本防护和故障防护GB/T 5465.2(IEC 60417), No.51724设备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b , c GB/T 5465.2(IEC 60417), No.5180a 这种设备不与保护(接地)导体相连,其安全的可靠性仅与环境条件有关。b 安全特低电压见表3,并且通过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与危险电路隔离。c 该类设备不会产生危险电压,所以不与保护(接地)导体相连。5.3.4 电击防护要求类防护是最常用的电击防护类型。为了人身安全,类设备的机械结构应满足以下保护接地联结要求:a) 外露可导电部分(即金属外壳)与保护导体连接的端子之间的电阻不应超过0.1 ;b) 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确保保护电路的连续性,即所有金属外壳应保持导电性互联并接地;c) 保护接地端子或总接地点应有保护接地标志(见表7符号7)。对于有涂覆层的金属外壳,仅靠安装螺钉不能保证有效可靠的导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齿形垫圈等刺破绝缘层并对保护联结的可靠性进行测量。对于其它防护类别(类和类)设备的机械结构的电击防护要求,见GB/T 170452008。5.3.5 保护联结导体的截面积保护联结导体的截面积宜符合表5的规定。保护联结导体的颜色为黄绿双色。表5 保护联结导体的截面积 单位为平方毫米保护电路的导体截面积S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积16S,但不宜小于416351635400S/2400800200800S/4注: 本表数据参见GB 7651.12005的表3。5.3.6 保护联结的金属组合保护联结的金属组合宜参照附录B选择,以避免在接合面产生电化学腐蚀。5.4 可燃性及着火危险防护要求5.4.1 机械结构零部件的可燃性等级由GB/T 5169.162008和GB/T 83322008规定的绝缘材料可燃性分级见表6,以此作为绝缘材料可燃性等级选择的依据。表6 绝缘材料的可燃性分级序号级别代号曾经使用过的代号说明备注15VA5V优于5VB5V试验25VB5V3V-0优于V-1垂直燃烧试验4V-1优于V-25V-26HB40HB优于HB75水平燃烧试验7HB75HB8HF1FH1优于HF2泡沫材料9HF2FH2优于HF3泡沫材料10HBFFH3泡沫材料注: 序号810由GB/T 83322008规定,其它由GB/T 5169.162008规定。机械结构零部件使用的绝缘材料可燃性等级不宜低于GB/T 5169.162008中的V-2级,或GB/T 83322008中的HF2级,并应符合相应的产品安全标准的规定。5.4.2 绝缘材料的耐热性分级绝缘材料的耐热性是指它的最高允许温度,由此对其进行耐热性分级。在着火危险防护设计时,应根据发热情况和材料的耐热温度(最高允许温度)选择适用的材料,以防止结构破坏以及发生火灾。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及其耐热性等级见表7(引自GB/T 110212007)。表7 绝缘材料的耐热性分级相对耐热温度耐热性等级较早的符号90709010590Y 105120105A120130120E130155130B155180155F180200180H200220200220250220250250注1: “较早的符号”是GB/T 110211989(IEC 60085:1984)规定的,替代的标准已不再使用。注2: 符号Y 也曾用于70 及以下等级。5.4.3 防火外壳防火要求原描述似乎更准确,若改为外壳防火要求可能不妥;会上建议改为防火外壳要求,请田工确认意见。5.4.3.1 一般要求防火外壳应符合下列要求:a) 底部不应有开孔;或者在图1的范围内应具有图2所示的挡板结构;或者是由金属制成并按表8规定的开孔的挡板;或者是一个以相邻网眼的中心距离不超过2 mm2 mm、线径至少为0.45 mm的金属网;b) 在图1中斜线C以内所包括的区域里的侧面不应有开孔;设备外壳、挡板或火焰遮栏应由金属(镁除外)或可燃性等级不低于GB/T 5169.16中V-1级的非金属材料制造;c) 设备外壳、任何挡板或火焰遮栏应具有足够的刚性。d) 设备外壳、任何挡板或火焰遮栏应具有足够的刚性。e)f)g)h)i)表8 设备外壳底部可接受的开孔 单位为毫米最小厚度孔的最大直径(见注)孔的最小间隔(中心对中心)0.760.760.810.890.910.911.151.191.911.901.601.981.702.363.18(72个孔/645 mm2)3.182.773.18表8(续)单位为毫米最小厚度孔的最大直径(见注)孔的最小间隔(中心对中心)1.001.001.602.002.773.00注: 方孔的最大尺寸为对角线。符号意义:A 被认为是着火危险源的设备的部件或元件。它由无其它遮挡的设备的元件或部件的整体,或由外壳部分遮挡的元件的未遮挡部分构成;B A的轮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C 描绘出按照5.4.3.1规定所构成的底部和侧面的 最小面积的斜线。该线与沿A的周边上任何一点的垂线呈5夹角为走向,以描绘出最大面积;D按照5.4.3.1规定所构建的底部需要防护的最小范围。图1 防火外壳Y2X,但不小于25 mm关键部件:1挡板(可位于外壳底部的下方)2外壳底部图2 防火挡板5.5 人机接口的安全要求5.5.1 人体局部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人体局部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宜遵循GB/T 18717.2确定的原则。5.5.2 操作件的选择和布置操作件的选择和布置宜参照GB/T 4205的规定。5.5.3 监视器件的选择和布置监视器件的选择宜参照GB/T 1251.3的规定,其颜色表示的要求如下: 红色为危险; 黄色为注意; 绿色为正常运行,或解除警报; 蓝色用于没有被红、绿、黄色明确规定的目的。监视器件宜布置在与人眼平视或略高的位置。5.6 户外及特殊环境条件下机械结构的附加要求户外机械结构宜考虑以下环境条件的影响: 最高和最低的环境温度; 最高和最低的相对湿度; 设备安装的海拔高度; 工业大气和腐蚀性物质影响; 太阳辐射的影响; 风压、沙尘等影响; 海洋大气的影响; 可燃性、爆炸性物质的影响; 霉菌的影响; 啮齿动物或其它小动物的影响; 自然灾害(例如洪水、滑坡及泥石流、地震等)的影响。户外机械结构的附加要求见GB/T 19183.52003的第7章,以及GB/T 9089.3。5.7 标志、标识和文件要求5.7.1 标志5.7.1.1 总则在任何情况下,安全标志均应优先于任何功能性标志。安全标志应从设备外部看到,或者用户不借助工具打开预期可移动的覆板或开口时能够看到。5.7.1.2 安全标志常用的安全标志或与安全相关的标志见表9。表9 安全标志符号序 号符 号出 版 物说明1GB/T 5465.2(IEC 60417),No.5031直流电2GB/T 5465.2(IEC 60417),No.5032交流电33GB/T 5465.2(IEC 60417),No.5032-1三相交流电43NGB/T 5465.2(IEC 60417),No.5032-2带中性线的三相交流电5GB/T 5465.2(IEC 60417),No.5033交流和直流两用电6GB/T 5465.2(IEC 60417),No.5017接地(在不需要序号7和8的情况下使用)7GB/T 5465.2(IEC 60417),No.5019保护接地8GB/T 5465.2(IEC 60417),No.5018功能性接地9GB/T 5465.2(IEC 60417), No.5020连接机架或机箱的端子10GB/T 5465.2(IEC 60417),No.5021等电位11GB/T 5465.2(IEC 60417),No.5172全部由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防护的设备(GB/T 170452008中的类设备)12GB/T 5465.2(IEC 60417),No.5180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的设备(GB/T 170452008中的类设备)13 a, bGB/T 5465.2(IEC 60417),No.5036 aGB 28942008, No.2-7电击危险当心触电表9(续)序 号符 号出 版 物说明14 bGB/T 5465.2(IEC 60417),No.5041GB 28942008,No.2-24小心烫伤当心高温表面15GB/T 16273.1(ISO 7000),No.0506运行期间不允许操作16GB/T 16273.1(ISO 7000),No.0659生物危险17GB/T 5465.2(IEC 60417),No.5152GB 28942008,No.2-29激光辐射当心激光18GB/T 5465.2(IEC 60417),No.5140GB 28942008,No.2-30非电离的电磁辐射;当心微波辐射19GB/T 5465.2(IEC 60417),No.5104启动,动作开始20 bGB/T 16273.1(ISO 7000),No.0434GB 28942008,No.2-1小心:查阅随机文件注意安全21bGB 28942008,No.2-10当心机械伤人22GB 28942008,No.1-7禁止启动23GB 28942008,No.1-8禁止合闸表9(续)序 号符 号出 版 物说明24 cGB/T 5465.2(IEC 61047),No.5134防静电,用于静电敏感器件和电路可用符号:25 cIEC 61340-5-1用于防静电工作区(EPA)及包装注: 尽管序号24和25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安全符号”,考虑到与设备安全相关而列入。a 该符号是按照GB/T 2893.1与GB/T 5465.2结合使用的情况,并规定在GB 2894中。b 这些符号一般要求如下:背景为黄色;符号和外框为黑色。c 背景及符号和外框颜色与脚注b的规定相反。5.7.1.3 标志的尺寸及其保持性要求安全标志应符合以下要求: 安全符号的尺寸见GB/T 5465.2 ; 符号的高度至少应为2.75 mm,文字的高度至少应为1.5 mm,并且与背景颜色形成反差; 模制、铭刻或雕刻在材料上的符号或文字的高度至少应为2.0 mm。如果没有颜色反差,它们的深度或凸起高度至少应达到0.5 mm; 如果设备上标记的模制或雕刻的符号高度或深度达到0.5 mm,或符号和外框与背景在颜色上有反差,则颜色要求不适用于图9中的符号12、13和14; 安全标志应清晰、持久、易于辨认,不应受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影响。5.7.2 标识如果电工电子设备的成套厂提出要求,机械结构制造厂至少应提供以下内容的标识: 机械结构制造厂或供应商的名称或商标; 机械结构的型号或规格; 如果机械结构具有同一名称(型号)而产自一个以上的地区,应标记产地。5.7.3 文件机械结构的配套文件(说明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机械结构的安装、调整和维护的说明; 机械结构预期使用的说明; 用户在进行其它任何操作之前,有责任保证保护联结完整性的声明; 用户在调试或维护之前,有责任核实设备的参数、操作说明和安装说明的声明; 对所使用的安全标志符号的说明。6 试验方法6.1 机械安全检验检验5.1机械安全要求,采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2 外壳防护试验6.2.1.1 IP防护试验 检验5.2.1的IP防护,采用GB 420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器具应符合GB/T 16842的规定。 6.2.2 IK防护试验 检验5.2.2的IK防护,采用GB/T 2013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3 电击防护试验6.3.1 保护联结电阻试验检验5.3.4的保护联结电阻,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试验: 以电压降法测量后,通过计算得出电阻值; 最大电流为过流保护额定值的2倍,一般可取10 A; 试验电压不应超过12 V(交流或直流); 试验的持续时间应为60 s; 保护接地端子或接地点与被试部分之间的电阻值不应超过5.3.4中列项1的规定。也可参见GB 4943.1。6.3.2 保护接地连续性试验检验5.3.4的保护接地连续性试验,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试验。方法1: 按照6.3.1规定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外露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阻; 所测的电阻值应符合5.3.4中列项a)的要求。方法2(GB/T 243422009): 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应通过引入来自PELV(安全特低电压4 V24 V 之间,50 Hz或60 Hz)电源的低电压、至少10 A电流以及至少10 s时间的验证。该验证在PE端子和保护接地电路部件的有关点间进行。 PE端子和各测试点间的实测电压降不应超过表10所规定的值。表10 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的检验被测保护电路所用导线最小有效截面积mm2最大的实测电压降(对应测试电流为10 A的值)V1.03.31.52.62.51.94.1.46.01.06.3.3 保护接地导体截面积检验保护接地导体截面积的检查用目测或导体尺寸的线性测量方法检验。6.4 可燃性及着火危险防护试验检验5.4.1的着火危险防护,采用GB/T 5169.1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并根据机械结构所用的材料依据表6选择相应的垂直燃烧或水平燃烧试验。6.5 人机接口检验检验5.5的人机接口,采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6 户外机械结构特殊要求的试验检验5.6户外机械结构的特殊要求,采用GB/T 19183.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7 标志、标识和文件检验检验5.7的标志、标识和文件的符合性,采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标志的持久性试验,采用GB/T 2423.53规定的方法进行,或者采用以下推荐的方法进行检验: 用制造厂指定清洗剂浸渍的布擦拭15 s; 如果没有指定清洗剂,则用水代替。7 检验规则会上提出是否保留此章的疑问。一般整体产品做型式试验,单独的机械结构可能不做,也不会有抽查、停产一年再做试验等事情,我个人意见删去也可。听田工意见。7.1 检验类型7.1.1 检验分类检验类型分为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两类。7.1.2 型式试验在以下情况下,应进行型式试验: 机械结构定型(设计确认或鉴定)之前; 机械结构的设计有重大改变而影响到安全性能时;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要求时(按照相应规定的项目进行); 停产连续一年及以上时。型式试验采取一次抽样方案,抽样数为两台。7.1.3 例行试验 每一台机械结构出厂前均应进行例行试验。7.2 检验项目按照试验类型分类的检验项目见表11。对于机械结构,表11未列入的项目不要求检验。表11 检验项目序号项目名称要求的条款试验方法的条款型式试验例行试验备注1机械安全5.16.12IP防护5.2.16.2.13IK防护5.2.26.2.24电击防护:接地电阻5.3.4列项16.3.1类和类设备机械结构的电击防护试验见GB/T 170455电击防护:保护接地连续性5.3.4列项26.3.26电击防护:保护接地导体截面积5.3.56.3.37可燃性及着火危险防护5.4.16.48人机接口5.56.59户外机械结构5.66.610标志、标识和文件5.76.7 a注: 符号为应进行检查或试验的项目;符号“”为无需试验的项目。a 只检验标志的符合性要求。7.3 合格判据7.3.1 型式试验的合格判据所有型式试验项目通过则判为试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7.3.2 例行试验的合格判据所有试验项目通过则判为合格。如果有不合格项,允许修复直至合格为止。如果修复后仍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AA附录A (规范性附录)正常条件和单一故障条件A.1 正常条件正常条件是指预期使用并且没有故障的条件。注: 预期使用是根据供方提供的信息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使用。A.2 单一故障条件单一故障条件是指一个预防危险的保护措施或器件失效,或出现一次可能引起危险的故障条件。由于任何绝缘(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除外)或任何元器件(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元器件除外)的失效引发,而产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均认为是单一故障(条件): 可触及的非危险带电部分变成危险的带电部分(例如,限制稳态接触电流和电荷的措施失效); 在正常条件下可触及的不带电的可导电部分变成危险带电部分(例如,由于外露的可导电部分的基本绝缘损坏); 危险带电部分由不可触及变成可触及(例如,防护外壳的机械损坏); 发生引燃或着火。注: 由单一故障引起的所有的继发性故障均应视为单一故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BB附录B (资料性附录)防止电化学腐蚀的金属组合(电化学电位)在导电连续性设计中,宜参照表B.1选择保护联结的金属组合,以避免在接合面产生电化学腐蚀。表B.1 防止电化学腐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