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内古诗赏析姓名 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2)“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3)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答案:1、D2、明确: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孤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1、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5、 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鹧 鸪 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颈联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5)因为郑谷为齐己的诗改动一个字(“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被人称为“”。 答案:、凄迷意境、伤感氛围;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乍、才”二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3、“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4、游子的乡愁旅思(借鹧鸪啼声哀怨凄切)5、一字师6、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犹有花枝俏。 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答(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答案: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注青女:青霄玉女,主霜雪的女神。素娥:月里的嫦娥。1.本诗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末句中“婵娟”的意思是 2.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首二句与后二句之间运用了 的写法,诗中“青女”、“素娥”分别是 和 的象征,末句“斗”字用得妙,产生的表达效果是 答案:1.深秋(据诗题、征雁,特别是“无蝉”可得,答为“秋天”则欠准确。2.虚实相间(或“由实到虚”)霜 月化静为动,更好地突出了女神争艳斗妍的动感及神采风貌。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 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3分) 2 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2分) 3.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1分) 答案:7.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3分)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2分)9. 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1分).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2)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1.(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2)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早 梅 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D诗人陆游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里,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无限愁苦的情绪。 E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参考答案:B、D (B. “直接描写”应该是间接描写;D. “直抒胸臆”和“表达了自己”有误,所引诗句写作对象是梅花,诗人借咏梅来隐喻自己的不幸遭遇。)(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并与早梅作比较,谈谈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卜算子一词所表现出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内科护理学(二)-生产与作业管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卷包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试题库(名师系列)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公共关系策划-社会学概论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卷包含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提升B卷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传播学概论-学前比较教育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行政史-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销售回扣的合同(标准版)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法制史-中国文化概论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酒店营销与数字化实务》课件5模块五课件
- 2025年秋期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核心素养教案)
- 《“忆峥嵘岁月传红色抗战精神”党课教育主题活动》课件
- 福州市晋安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外科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半导体制造用胶膜市场调查报告
- 廉政档案管理办法医院
- 工地工伤预防培训
- 工会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院麻醉科诊疗规范
- 2025秋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1 Happy Holiday (第1课时) Section A 1a- 1d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