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选择及结构布置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选择及结构布置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选择及结构布置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选择及结构布置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选择及结构布置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选择及结构布置毕业论文 第1章 建筑设计和上部结构设计1.1工程概况1.1.1气候条件(1)气温 最热月平均25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9.8摄氏度,冬季极端最低温度-9.5摄氏度。相对温度,最热月平均73(2)主导风向,全年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基本风压(3)雨雪条件,年终雨量1450 mm,日最大降水强度192 mm/d,暴雨降水强度3.3L/SO.100,最大积雪80mm.基本雪压。1.1.2工程地质条件表1.1工程地质条件土层名称厚层/m含水量w/%重度r/kN/m3孔隙比e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内摩擦角f/0粘聚力C/压缩模量ES/承载力特征值/填土01.018粉质粘土1.08.52119.20.75230.2417.5127.980砾石8.51220.50.7231023.5400页岩1221.517110412000地下水位: 2.0m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1.2结构方案的选择及结构布置1.2.1建筑物功能与特点平面设计建筑朝向为南北向,平面布置满足长宽比小于5,采用纵向3.9m , 横向5.7m、6.9m的柱距,满足建筑开间模数和进深的要求。立面设计该建筑立面为了满足采光和美观需求,设置了大面积的玻璃窗。外墙面选用面砖饰面,不同分隔区采用不同的颜色区隔,以增强美感。防火防火等级为二级,安全疏散距离满足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最大距离小于35m,满足防火要求;室内消火栓设在走廊两侧,每层两侧及中间设3个消火栓,最大间距25m,满足间距50m的要求。屋面屋面形式为平屋顶;平屋顶排水坡度为2%,排水坡度的形式为垫置坡度,排水方式为外排水。1.2.2结构方案的选择及结构布置(a)结构方案的选择本工程上部为开间3.9m,进深8.1m的宾馆,其结构方案采用框架结构。边柱、内柱和角柱均采用500mm500mm的方柱,楼板厚度100mm。梁尺寸根据跨度确定,规范要求一般梁尺寸为梁跨度的,主梁尺寸为300mm600mm,次梁尺寸为250mm500mm,梯梁截面尺寸为200mm300mm和200mm400mm。框架梁、板、柱全部现浇,混凝土用C30;基础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筏板厚400 mm,纵向基梁,横向基梁均采用C30;上部砌体结构各层采用Mu10烧结砖,现浇楼梯直到屋顶。(b)基础形式据地质条件可知,上部杂填土层较薄,而其下均是粉质黏土,经综合比较决定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基础埋深为2m。(e)楼梯:采用板式楼梯(f)材料的选择1)混凝土基础梁、板的混泥土采用C30,上部框架各层梁、板、柱均采用C30混凝土。2)钢筋上部框架梁、柱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楼板的受力钢筋采用HPB235;基础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筏板的受力钢筋、箍筋均采用HPB235。3) 墙体材料填充墙体采用Mu10烧结砖及M10混合砂浆砌筑。1.2.3设计软件本工程设计软件采用中科院PKPM系列软件计算框架结构部分。1.3荷载计算1.3.1工程做法及自重屋面做法刚性防水上人屋面40mm厚C25刚性防水层铺油毛毡隔离层一道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25mm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层最薄处30厚焦渣2%找坡100mm厚钢筋混凝土板此屋面做法面层自重由规范07G120+工程做法(自重计算)第24页查得为: (为坡度,l为坡长,w为保温隔热材料自重),计算得屋面面层自重为3.58 KN/ m2。楼梯间顶屋面做法不上人屋面15mm厚1:2.5水泥砂浆35mm厚细石混凝土1.5mm厚聚氨酯防水层(两道)最薄处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坡层60mm厚CL7.5轻集混凝土100mm厚钢筋混凝土板 此楼面做法面层自重由规范03J930-1住宅建筑构造第33查得为3.053.58 KN/ m2。楼面做法 房间、走道楼面做法10mm厚地面砖(干水泥擦缝)20mm厚1:3干硬水泥砂浆结合层表面撒水泥粉60mmCL7.5轻集料混凝土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此楼面做法面层自重由规范03J930-1住宅建筑构造第31页查得为1.45 KN/ m2。 楼梯间楼面做法20mm厚石材板(干水泥擦缝)20mm厚1:3干硬水泥砂浆结合层表面撒水泥粉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梯板此楼面做法面层自重由规范03J930-1住宅建筑构造第32页查得为1.0 KN/ m2。卫生间楼面做法 10mm厚地面砖(干水泥擦缝)30mm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表面撒水泥粉1.5mm厚聚氨酯防水层(两道)最薄处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坡层抹平20mmCL7.5轻集料混凝土100mm厚钢筋混凝土板此楼面做法面层自重由规范03J930-1住宅建筑构造第35页查得为2.85 KN/ m2。卫生间墙面做法白水泥擦缝5mm厚釉面砖(贴前将釉面砖浸泡二小时以上)4mm厚强力胶粉泥粘结层1.5mm厚聚合物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防水层9mm1:3水泥砂浆打底压实抹平180mm厚浆砌普通砖 此墙面做法面层自重由规范07G120+工程做法(自重计算)第14页查得为0.45 KN/ m2。外墙面做法1:1水泥砂浆勾缝10mm厚彩釉面砖6厚1:0.2:2.5水泥石灰膏砂浆刮平扫毛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扫毛180厚浆砌普通砖 此墙面做法面层自重由规范07G120+工程做法(自重计算)第6页查得为0.61 KN/ m2。内墙面做法树脂乳液涂料二道饰面封底漆一道(干燥后再做面涂)5mm厚1:0.5:2.5水泥石膏砂浆找平9mm厚1:0.5:3水泥石膏砂浆打底赶平扫毛180mm厚浆砌普通砖 此墙面做法面层自重由规范07G120+工程做法(自重计算)第14页查得为0.31 KN/ m2。屋顶女儿墙1:1水泥砂浆勾缝10mm厚彩釉面砖6厚1:0.2:2.5水泥石灰膏砂浆刮平扫毛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扫毛180厚浆砌普通砖 此墙面做法面层自重由规范07G120+工程做法(自重计算)第6页查得为0.61 KN/ m2。房间和卫生间顶棚做法 涂料两层3mm厚1:2.5水泥浆找平 5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扫毛素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此顶棚做法面层自重由规范07G120+工程做法(自重计算)第19页查得为0.21 KN/ m2。走廊顶棚做法 0.5厚铝条板U型轻龙骨LB5026中距1200,用特制吊件LB50-1P吊挂4号吊杆下部固定于吊件上,上部焊于短角钢上短角钢,长40用膨胀螺丝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双向中距1200(与龙骨中距相对应) 此顶棚做法面层自重由规范07G120+工程做法(自重计算)第22页查得为0.08 KN/ m21.3.2楼面(屋面)荷载、墙体、楼梯荷载计算说明1)宾馆屋面荷载 恒载标准值、设计值的计算。恒载值为屋盖的结构自重。 活载标准值根据GB 50009-2001上人屋面为2.0KN/ m2,不上人屋面为0.5KN m22) 宾馆楼面荷载(标准层楼面荷载) 恒载标准值、设计值的计算:恒载值为屋盖的结构自重。 根据GB 50009-2001活载标准值上人屋面为2.0KN/ m23)办公楼卫生间荷载 楼盖结构自重的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 活载标准值为2.0KN/ m24)墙体荷载实心砖墙双面粉刷恒载标准值:180mm厚为3.61 KN/ m2墙体荷载计算时,为了简化计算,计算不扣除门、窗洞口恒载线荷载。5) 楼梯荷载楼梯结构自重标准值和设计值计算,包括楼梯梯段、平台、栏杆自重。宾馆楼梯活载标准值为2.0KN/m21.3.3荷载计算屋面荷载(上人屋面)屋面面层自重 3.58 KN/m2顶棚粉刷自重 0.21 KN/m2楼板自重 25 0.1=2.5 KN/m2恒载标准值 =5.79 KN/m2活载标准值 2.0 KN/m2楼梯间顶屋面荷载(不上人屋面)屋面面层自重 3.05 KN/m2顶棚粉刷自重 0.21 KN/m2楼板自重 25 0.1=2.5 KN/m2恒载标准值 =5.76 KN/m2活载标准值 0.5 KN/m2 房间楼面荷载楼面面层自重 1.45 KN/m2 顶棚粉刷自重 0.21 KN/m2 楼板自重 25 0.1=2.5 KN/m2 恒载标准值 =4.16 KN/m2活载标准值 2.0 KN/m2楼梯间楼面荷载楼面面层、粉刷自重 【 3.9(2.041.00.45101.03.33540.21)】(3.95.7)=1.27 KN/m2 楼梯间板均自重 【3.92.540.150.150.3101.95 23.3540.12】(5.73.9 )25=3.563 KN/m2恒载标准值 =4.83 KN/m2活载标准值 2.0 KN/m2卫生间楼面荷载楼面面层自重 2.85 KN/m2 顶棚粉刷自重 0.21 KN/m2 楼板自重 25 0.1=2.5 KN/m2 恒载标准值 =5.56 KN/m2活载标准值 2.0 KN/m2走道楼面荷载屋面面层自重 1.45 KN/m2顶棚吊顶自重 0.08 KN/m2楼板自重 25 0.1=2.5 KN/m2恒载标准值 =4.03 KN/m2活载标准值 2.0 KN/m2墙体荷载为简化荷载计算,本工程未考虑门窗洞口对墙身面积的影响,均以实体墙对待。 外墙:(内为客房 300mm600mm梁下墙重)彩色釉面砖墙面层 0.613.0=1.83 KN/m内墙饰面面层 0.312.9=0.899 KN/m180mm厚浆砌普通砖 3.612.4=8.664 KN/m合计 11.39 KN/m外墙:(内为客房 250mm500mm梁下墙重)彩色釉面砖墙面层 0.613.0=1.83 KN/m内墙饰面面层 0.312.9=0.899 KN/m180mm厚浆砌普通砖 3.612.5=9.025 KN/m合计 11.75 KN/m外墙:(楼梯间顶层 200mm400mm梁下墙重)彩色釉面砖墙面层 0.613.0=1.83 KN/m内墙饰面面层 0.312.9=0.899 KN/m180mm厚浆砌普通砖 3.612.6=9.386 KN/m合计 12.12 KN/m内墙:(相连两客房间 300mm600mm梁下墙重)墙面粉刷层 20.312.9=1.798 KN/m180mm厚浆砌普通砖 3.612.4=8.664 KN/m合计 10.46 KN/m内墙:(走道与卫生间 250mm500mm梁下墙重)走道墙面粉刷层 0.312.9=0.899 KN/m卫生间防水面层 0.452.9=1.305 KN/m 180mm厚浆砌普通砖 3.612.5=9.025 KN/m合计 11.23 KN/m内墙:(客房与卫生间 200mm400mm梁下墙重)客房墙面粉刷层 0.312.9=0.899 KN/m卫生间防水面层 0.452.9=1.305 KN/m 120mm厚浆砌普通砖 2.282.6=5.928 KN/m合计 8.13 KN/m 内墙:(相连两卫生间 300mm600mm梁下墙重)卫生间防水面层 0.452.92=2.61 KN/m 180mm厚浆砌普通砖 3.612.4=8.664 KN/m合计 11.274 KN/m内墙:(走道与客房 250mm500mm梁下墙重)走道墙面粉刷层 0.312.9=0.899 KN/m客房面层 0.312.9=0.899 KN/m 180mm厚浆砌普通砖 3.612.5=9.025 KN/m合计 10.823 KN/m女儿墙(顶层女儿墙)彩色釉面砖墙面层 0.611.2=0.73 KN/m内墙饰面面层 0.311.2=0.372 KN/m180mm厚浆砌普通砖 3.611.2=4.332 KN/m合计 5.43KN/m1.4 PKPM计算1.4.1内力图将以上计算荷载输入PKPM,进入PK板块计算3轴框架,得出内力图如下: 图2.1 弯矩包络图 图2.2 剪力包络图 图2.3 轴力包络图1.4.2 平面图见建施2-41.4.3剖面图见建施71.4.4立面图见建施5-61.4.5结构施工图见结构施工图2-6第 115 页, 共 115 页 第2章 梁板式筏形基础设计2. 1 设计依据 根据前面的地质情况及相关的规范要求2. 2 方案选择由PKPM得出上部结构荷载见表一,根据上部结构形式及荷载情况,以及地质条件,建筑物无地下室 ,地下水位2.0m,经综合比较决定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基础埋深2.0m,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基础的平面布置、横向剖面见图。根据构造要求,一般可取200mm400mm,且板厚与计算区段的最小跨度比不小于1/20。本设计筏板基础板厚取400mm。地基梁尺寸: 纵向:600mm1200mm; 横向:600mm1200mm。 图2.1 竖向导荷图 表2.1 柱荷载图柱号荷载(KN)柱号荷载(KN)柱号荷载(KN)柱号荷载(KN)合力A1556B11043C11043D15563198A2789B21554C21554D27894686A3792B31494C31494D37924572A4792B41538C41541D47924663A5792B51468C51492D59214673A6792B61479C61331D69214523A7792B71459C71481D77924524A8792B81537C81541D87924662A9792B91492C91492D97924568A10792B101536C101536D107924656A11792B111494C111494D117924572A12789B121557C121597D129174860A13556B131044C131077D136693346合力98181869518610103172. 3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由上表可得柱的总荷载为KN,其合力作用点(X方向)位置为(距左边柱)为:=(789+789+1554+1554)3.9+(792+792+1494+1494)7.8+(792+792+1541+1538)11.7+(792+1468+1492+921) 15.6+(792+1479+1331+921) 19.5+(792+792+1459+1418)23.4+(792+792+1537+1541)27.3+(792+792+1492+1492)31.2+(792+792+1536+1536)35.1+(792+792+1494+1494) 39+(789+1557+1597+917) 42.9+(556+1044+1077+669) 46.8 =23.5表明荷载在X水平方向有偏心,偏心矩; 其合力作用点(Y方向)位置为(距下边柱)=(1043+1554+1494+1494+1538+1468+1479+1459+1537+1492+1536+1557+1044) 5.7+(1043+1554+1494+1494+1541+1541+1492+1492+1331+1418+1536+1597+1077)12.6+(556+789+7927+921+921+917+669)18.3 =9.25表明荷载在Y方向有偏心,偏心矩由于在X,Y方向都有偏心矩,为了使合力作用位置与基础形心重合,基础必须要外伸。基础下边外伸0.8m,为使合力作用点与基础形心重合,基础总长度为:l=(0.8+Yc) 2=(0.8+9.25) 2=20.1则基础上边外伸长度为:20.1-18.3-0.8=1.0m 基础左边外伸0.8m,为使合力作用点与基础形心重合,基础总宽为:b=(0.8+Xc) 2=(0.8+23.5) 2=48.6m则基础右边外伸长度为:48.6-46.8-0.8=1.0m筏板基底面积A为:A=)48.620.1=976.862. 4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查规范GB50007-2002,得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注:以上系数按照土孔隙比及液性指数均小于0.85的粘性土取值。按照下部土层资料,土的平均重度为: 基础底面积为976.86,上部总荷载为,则需要的地基承载力为:;其中G为基础及回填土的重力,;为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因为,所以按照以上方案,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不必对其进行地基处理而直接进行筏板计算即可。2. 5 基底净反力 2. 6 筏板的内力计算 双向板的计算: 筏板基础底板近似的按倒置的双向多跨连续板承受地基净反力的作用计算。作用在基础梁上的荷载按板角45线的受荷面积来划分。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基础梁受荷有两种情况:一是受三角形荷载,二是受梯形荷载。 双向板的计算按弹性理论的弹性阶段的计算方法来计算。近似的按双向交叉板条在板中心处的绕度相等的变形协调条件来考虑。板承受地基净反力作用之后,求出板的跨中及支座弯矩。其方法是将地基净反力分解为在x,y两个方向上的分荷载;,但必须保证=+。 图2.4 纵横梁荷载分布图2.6.1板跨中弯矩计算 1)CD轴之间的角区格3(B1) ,; 由双向板系数表可查得:, ;则 图2.52) CD轴之间的区格4(B2),;由双向板系数表可查得:, ;则 图2.63) BC轴之间的边区格(B3) ,; , ;由双向板系数表用内插法可查得:,; ;则 图2.74) BC轴之间的内区格4(B4),;由双向板系数表用内插法可查得:, ;则 图2.82.6.2板支座处弯矩计算; 2.6.3板支座处弯矩调整 不同区格的板的跨中弯矩可从相应的表格中查得相应的系数代入相应的公式后直接求出。对于板的支座弯矩,基础梁的宽度为b=600。板的支座的集中反力可近似的看成,这样在支座处弯矩的调整值为: ;在方向上的调整值为: ; 调整后的支座弯矩为: ; 式中;所以: 2.6.4悬臂板的弯矩计算 上边:; 下边:; 左边:; 上边:;2. 7 基础梁的内力计算地基上的梁的内力分析在本工程中采用倒梁法,将上部的柱子作为支座,地基净反力作为基础梁的荷载,将地基梁看作是一根倒置的连续梁,而柱子看成倒置的支座,同时假设反力是直线分布的。2.7.1 柱荷载分配在梁板式筏板基础中,梁是纵横交叉的,这就是要考虑上部框架、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通常情况下,采用简化方法,即将交叉点看成铰接点,将柱荷载分配至纵横两个方向的梁上,然后将纵横两个方向的基础梁分开按倒梁法进行计算。在荷载分配过程中,对任意i点,荷载的分配应满足一下两个条件: 节点力平衡:=+ 节点变形协调:1) 节点荷载分配十字节点(内柱节点) T型节点(边柱节点) L型节点(角柱节点) ,分别为x和y方向的地基梁宽度,m;,分别为x和y方向的弹性特征系数的倒数 地基系数,表示在单位面积的地基上引起单位沉降所需要加的竖向力。基础宽度,m 基础横截面的惯性矩,混凝土弹性模量,;C30的混凝土2)节点荷载分配的计算 基础梁尺寸: ; 十字型及L型节点: T型节点: 或者 3)节点分配力的调整按节点集中力分配公式计算节点的两个方向只是确定了交叉点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受力的初始值,但两个方向的基础梁在交叉点处总有一部分面积互相重叠,这部分重叠的面积在计算中重复了一次,结果将使地基反力计算偏小,导致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故在节点荷载分配后还将调整。令:为交叉点的重叠面积之和;A=976.86 为筏板基础的面积;为交叉点的重叠面积, KN为荷载总和十字节点分配力调整(内柱节点);T型节点分配力调整(边柱节点);L型节点配力调整(角柱节点);节点分配力调整值较小和柱荷载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柱荷载最终以分配荷载值为准。具体的分配值见下表2: 表2.2 柱荷载分柱号D1D2D3D4D5D6D7D8D9F556789792792921921792792792278631.2633.6633.6736.8736.8633.6633.6633.6278157.8158.4158.4184.2184.2158.4158.4158.4柱号D10D11D12D13F792792917669633.6633.6733.6334.5158.4158.4183.4334.5柱号C1C2C3C4C5C6C7C8C9F104315541494154114921331141815411492208.6777747770.5746665.5709770.5746834.4777747770.5746665.5709770.5746柱号C10C11C12C13F1536149415971077768747798.5215.4768747798.5861.6柱号B1B2B3B4B5B6B7B8B9F104315541494153814681479145915371492208.6777747769734739.5729.5768.5746834.4777747769734739.5729.5768.5746柱号B10B11B12B13F1536149415571044768747778.5208.8768747778.5835.2柱号A1A2A3A4A5A6A7A8A9F556789792792792792792792792278631.2633.6633.6633.6633.6633.6633.6633.6278157.8158.4158.4158.4158.4158.4158.4158.4柱号A10A11A12A13F792792789556633.6633.6631.2278158.4158.4157.8278四周支承于基础梁上的板,柱网尺寸比值小于2.0,基础梁按多跨连续梁计算。梁上荷载按沿板角45线所划分的范围按三角形及梯形面积将荷载传给基础梁,因此基础梁承受三角形及梯形两种形式的荷载。2.7.2 JL1的内力计算(4轴)此梁承受两边传来的梯形荷载:梯形荷载的最大值为:;采用倒梁法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图2.9 JL1计算简图由上面的计算简图可求出JL1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下: 图2.10 JL1的初始M、Q图由剪力图可得到支座反力如下: 将支座反力和柱荷载分配值进行比较,发现差距较大,需要进行调整。将各支座的不平衡力均匀分配在在相邻两跨的各跨度范围内,各支座反力的差值和第一次荷载调整值如下: JL1第一次荷载调整简图如下: 图2.11 JL1的第一次荷载调整简图由上简图可求出弯矩图和剪力图如下: 图2.12 JL1的第一次荷载调整的M图 图2.13 JL1的第一次荷载调整的Q图(图中的值分别代表每跨的,处和支座处的值)由剪力图可得到支座反力如下: 将上述两种支座反力叠加可得: ;需要进行第二次调整; ;不需第二次调整; ;不需第二次调整; ;需进行第二次调整;第二次调整荷载值如下: ; JL1第二次荷载调整简图如下: 图 2.14 JL1的第二次荷载调整简图由上简图可求出剪力图和弯矩图如下:图2.15 JL1的第二次荷载调整的M图图2.16 JL1的第二次荷载调整的Q图(图中的值分别代表每跨的,处和支座处的值)由剪力图可得到支座反力如下: 将第一次调整后的支座反力与第二次调整的支座反力叠加得: ;不需再次调整;不需再次调整;不需再次调整;不需再次调整。将上述三种荷载叠加,可得到JL1的最终荷载的M、Q图,见下图:图2.17 JL1的总M图图2.18 JL1的总Q图最后得:各支座反力: ; ; ; 跨中最大弯矩值:; ; 支座弯矩值: 2.7.3 JL2的内力计算 (1轴)此梁承受的荷载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悬挑部分传来的均匀荷载;另一部分是由1,2轴之间传来的梯形荷载,其最大值为: ;采用倒梁法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图2.19 JL2计算简图由上面的计算简图可求出弯矩图和剪力图如下: 图2.20 JL2的初始M图 图2.21 JL2的初始Q图由剪力图可得到支座反力如下: 将支座反力和柱荷载分配值进行比较,发现差距较大,需要进行调整。将各支座的不平衡力均匀分配在在相邻两跨的各跨度范围内,各支座反力的差值和第一次荷载调整值如下: JL2第一次荷载调整简图如下: 图 2.22 JL2的第一次荷载调整简图由上简图可求出弯矩图和剪力图如下:图2.23 JL2的第一次荷载调整的M图 图2.24 JL2的第一次荷载调整的Q图(图中的值分别代表每跨的,处和支座处的值)由剪力图可得到支座反力如下: 将上述两种支座反力叠加可得: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将上述两种荷载叠加,可得到JL2的最终荷载的M、Q图,见下图:图2.25 JL2的总M图图2.26 JL2的总Q图最后得:各支座反力: ; ; ; 跨中最大弯矩值:; ; 支座弯矩值: 2.7.4 JL3的内力计算(12轴)此梁承受两边传来相同的梯形荷载:梯形荷载的最大值为:;采用倒梁法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图2.27 JL3计算简图由上面的计算简图可求出弯矩图和剪力图如下: 图2.28 JL3的初始M图 图2.29 JL3的初始Q图由剪力图可得到支座反力如下: 将支座反力和柱荷载分配值进行比较,发现差距较大,需要进行调整。将各支座的不平衡力均匀分配在在相邻两跨的各跨度范围内,各支座反力的差值和第一次荷载调整值如下: JL3第一次荷载调整简图如下: 图2.30 JL3第一次荷载调整简图由上简图可求出弯矩图和剪力图如下:图2.31 JL3的第一次荷载调整的M图图2.32 JL3的第一次荷载调整的Q图(图中的值分别代表每跨的,处和支座处的值)由剪力图可得到支座反力如下: 将上述两种支座反力叠加可得: ;需要进行第二次调整; ;不需第二次调整; ;不需第二次调整; ;需进行第二次调整;第二次调整荷载值如下:; JL3第二次荷载调整简图如下: 图 2.33 JL3的第二次荷载调整简图由上简图可求出弯矩图和剪力图如下: 图 2. 34 JL3的第二次荷载调整的M图图 2. 35 JL3的第二次荷载调整的Q图(图中的值分别代表每跨的,处和支座处的值)由剪力图可得到支座反力如下: 将第一次调整后的支座反力与第二次调整的支座反力叠加得: ;不需再次调整;不需再次调整;不需再次调整;不需再次调整。将上述三种荷载叠加,可得到JL3的最终荷载的M、Q图,见下图: 图 2. 36 JL3的总M图 图 2. 37 JL3的总Q图最后得:各支座反力: ; ; ; 跨中最大弯矩值:; ; 支座弯矩值: 2.7.5 JL4的内力计算(13 轴)此梁承受的荷载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悬挑部分传来的均匀荷载;另一部分是由1,2轴之间传来的梯形荷载,其最大值为: ;采用倒梁法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图 2. 38 JL4的计算简图由上面的计算简图可求出弯矩图和剪力图如下: 图 2. 39 JL4的初始M图 图 2. 40 JL4的初始Q图由剪力图可得到支座反力如下: 将支座反力和柱荷载分配值进行比较,发现差距较大,需要进行调整。将各支座的不平衡力均匀分配在在相邻两跨的各跨度范围内,各支座反力的差值和第一次荷载调整值如下: ;不需进行调整 JL4第一次荷载调整简图如下: 图 2. 41 JL4的第一次荷载调整简图 由上简图可求出弯矩图和剪力图如下:图 2. 42 JL4第一次荷载调整的M图 图 2.43 JL4第一次荷载调整的Q图(图中的值分别代表每跨的,处和支座处的值) 由剪力图可得到支座反力如下: 将上述两种支座反力叠加可得: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将上述两种荷载叠加,可得到JL4的最终荷载的M、Q图,见下图: 图 2.44 JL4的总M图 图 2.45 JL4的总Q图最后得:各支座反力: ; ; ; 跨中最大弯矩值:; ; 支座弯矩值: 2.7.6 JL5的内力计算(A 轴)此梁承受的荷载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悬挑部分传来的均匀荷载;另一部分是由A,B轴之间传来的梯形荷载,其最大值为: ;采用倒梁法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图 2. 46 JL5的计算简图由上面的计算简图可求出弯矩图和剪力图如下:图 2.47 JL5的初始M图 图 2. 48 JL5的初始Q图由剪力图可得到支座反力如下: 将支座反力和柱荷载分配值进行比较,发现差距较大,需要进行调整。将各支座的不平衡力均匀分配在在相邻两跨的各跨度范围内,各支座反力的差值和第一次荷载调整值如下: JL5第一次荷载调整简图如下:图 2. 49 JL5的第一次荷载调整简图由上简图可求出弯矩图和剪力图如下: 图 2. 50 JL5的第一次荷载调整的M图 图 2. 51 JL5的第一次荷载调整的Q图(图中的值分别代表每跨的,处和支座处的值)由剪力图可得到支座反力如下: 将上述两种支座反力叠加可得: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 ;不需再次调整;将上述两种荷载叠加,可得到JL5的最终荷载的M、Q图,见下图: 图 2. 52 JL5的总M图图 2. 53 JL5的总Q图最后得:各支座反力: ; ; ; 跨中最大弯矩值:;支座弯矩值:;2.7.7 JL6的内力计算(C轴)此梁承受两边传来相同的三角形荷载:三角形荷载的最大值为:;采用倒梁法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图 2. 54 JL6的计算简图由计算简图可得出JL6的初始弯矩图和剪力图,如下: 图 2. 55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