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致女儿的信.doc_第1页
8.致女儿的信.doc_第2页
8.致女儿的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榆林市十一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案 班级_小组_姓名_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我的课堂我做主, 我的学习我主动, 我的人生我努力!)学 年2013-2014 科 目九年级语文课 题致女儿的信使用时间2013、9主 备 人张耀乐 使用人九年级师生课型新授课审核学案序号11学习目标1、 解“爱情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2、 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爱情。重难点进行一次爱情教育,真正明白只有懂得爱情的真谛。教师寄语学习肯努力,作业越写越好知识链接: 1.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等。 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学校集体中和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农村学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校内领导等问题。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自主预习】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忐忑( ) ( )繁衍( ) 幼稚( ) 迷惑( ) 惩罚( ) 一抔黄土( ) 刹那间( ) 夙愿( ) 伫立( ) 怒不可遏( )2. 解释下列词语:忐忑:无与伦比:怒不可遏:化为乌有:3. 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作者的爱情观是什么”? _【合作探究】4. 这种“美和力量”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同样的“美和力量”在他的眼里有没有区别呢?5. 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是无与伦比的美,这第三次还是不可理解的美。请思考这两个不可理解有什么不同?”6. 上帝三次看到爱情,他在看到爱情后是怎样的表情? 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 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代表作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公民的诞生等。 2. 解读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女儿十四岁生日的时候写给她的三封信之一。在信中,作者怀着激动和欣喜的感情,站在平等的对话者的角度,一反严肃的说教,用神话故事对女儿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 课堂随笔:.7. 照前两次的推论,应该是暴跳如雷了。但你看第三次是“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那么怎么理解上帝的这种思考?你们想一想,他当时在想什么?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要说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为什么上帝没有继续发怒而是思索?他又思索了什么?为什么他后来离去了?为什么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大家议论一下这些个问题。【课堂检测】1在下面句子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做一个幸福的人,()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从人本身来说,()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A只有只能如果 B只能只有如果C只要只有如果 D只有只要如果2.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答: (2)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