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中毒及解毒剂,临床药师组陈炅,1,中毒:当外界某种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破坏正常生理机能,引起人体发生暂时或持久性损害的过程,2,毒物的复杂性,毒物(poison,toxicat);药物(durg);水(water);氧气(oxygen),世界上没有无毒的物质,俗语:你给是吃着菌了!微博:一顿菌子住院7天,出院好友接风压惊继续吃菌,当晚光荣躺进急诊科.,化学物质的毒性,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通常是指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它总是同进入体内的量相联系的。,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我国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现状分析,陈兴;侯天文;李玮;白云;陈晶;张林,医学综述,2008,(15)140-142,对1994年1月2007年9月中国医院知识库发表27908例急性中毒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汇总、归纳和统计分析:,一般救治措施,非经口进入、未完全吸收的毒物,由皮肤、粘膜吸收的毒物清洁体表、黏膜经呼吸道吸入的毒物:脱离中毒环境,经口进入、未完全吸收的毒物,迅速采用催吐、洗胃、导泻、吸附等方法除去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除有禁忌者外)。,已完全吸收的毒物,利尿(经肾排泄毒物)、透析,解毒药是一类能直接对抗毒物或解除毒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药物。,物理性(吸附)化学性(直接对抗、作用于受体),根据其作用特点,分为两类,非特异性解毒药特异性解毒药,使用方法,未确定毒物种类、性质之前,先采取一般处理措施和使用非特异性解毒药查明毒物,就应及时使用特异性解毒药,中毒性脑水肿的治疗化学性肺水肿的治疗中毒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毒性肝脏损害的治疗中毒性心肌损害的治疗,急性中毒救治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重要脏器功能保护;改善缺氧状况;提供恰当能量供给;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非特异性解毒剂,活性炭:能与多种化合物结合。其吸附是可逆的,但是解吸过程较慢,未解离的盐类脂溶性高的化合物肠肝循环的物质能被分泌到胃肠道的物质,给予多剂量的活性炭,可以加速它们的消除。,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应用能引起肠梗阻物质的患者应慎用活性炭。,按1.0g/kg剂量,用500ml液体配成混悬液口服,也可与盐类泻药或甘露醇一起服用。必要时在2-3小时后可重复应用。约有15%的患者可以出现呕吐。,有些毒物中毒可以用中和的方式消除毒性,如吞服强酸时,可采用弱碱如镁乳、硫糖铝混悬液、氢氧化铝凝胶等中和;强碱可用弱酸如稀醋、果汁等中和。,对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生物碱类等中毒有效,高锰酸钾可将硫磷类氧化为毒性更大的氧磷类,故农药1605、1059等中毒时禁用高锰酸钾洗胃。,洗胃液中加入高锰酸钾,氧化有机毒物而达到解毒的目的,化学物质与毒物作用,生成溶解度低、毒性小的物质。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与氟化物或草酸盐作用,生产氟化钙或草酸钙沉淀。,急性氟中毒,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20ml静脉注射,每日2-3次。局部氢氟酸灼伤,1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或5%的氯化钙溶液浸泡。,普鲁士蓝:铊离子可置换普鲁士蓝中的铁离子形成络合物沉淀,从粪便中排出。用于铊中毒治疗。,2%-5%硫酸钠与可溶性钡盐作用,生成不溶性硫酸钡。,特异性解毒剂,铅,汞,砷,卟啉代谢障碍、骨髓内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小动脉平滑肌痉挛腹绞痛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失调,砒霜.,人类最古老的毒药之一,蛋白质及酶系统中的巯基结合,抑制其功能,甚至使其失活抑制T细胞,导致自身免疫性损害与体内蛋白结合后可由半抗原成为抗原,引起变态反应,出现肾病综合征,多为螯合剂,与多种金属离子以配位健结合成环状络合物,使被螯合的金属离子改变其原有的性质,成为无毒或低毒的可溶性物质。,依地酸钙钠、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丁二钠、二巯基丙磺酸钠、青霉胺、去铁胺,细胞色素有a、a3、b、c、c1等种类,a3的铁原子能与O2、CO、CN-等结合。中断了氧化呼吸链(内窒息)。,外加或生成能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Fe3+)竞争结合CN-的物质,从而消除毒性。,中毒,解救,亚硝酸盐类,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恢复细胞呼吸,大剂量注射亦可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且含硫原子,故有解毒作用,硫与CN-结合成无毒的硫氰化物,由肾脏排出,羟钴胺依地酸二钴,钻与氰离子生成无毒的氰钴化物,且钴与氰的亲合力大于细胞色素氧化酶与氰的亲合力,4-二甲基氨基苯酚,生成高铁血红蛋白(硫代硫酸钠、钴盐),亚硝酸异戊酯,体内只形成少量变性血红蛋白(争取时间),亚甲蓝,硫代硫酸钠,黄金组合:亚硝酸钠和硫代硫酸钠,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放在手帕中压碎,置患者口鼻前吸入,每隔1-2分钟吸入15-30秒,可反复应用2-3次,直到静脉注射亚硝酸钠为止,同时尽快配制1%亚硝酸钠溶液依年龄大小用10-25ml(或10mg/kg),加入25%葡萄糖液20ml,由静脉每分钟注入2-3ml。(肾上腺素),或用1%美蓝每次10mg/kg(即每次1%溶液1mg/kg),加25-50%葡萄糖20-40ml静脉注射。注射时观察口唇,出现暗紫发绀即可停药,然后再用25%硫代硫酸钠按每次0.25-0.5g/kg,于10-20分钟内静脉缓慢注入。注射后如果氰化物中毒症状未减退或以后症状反复,可重复上述药物一次,剂量减半或全量,以后酌情重复使用,胆碱酯酶,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MN),急性胆碱能危象M样症状N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帮助中毒程度分级、决定解毒剂的使用及剂量,极重度中毒:重度中毒伴有呼吸衰竭者,轻度中毒:胆碱酯酶活性70%50%,M-样症状为主,中度中毒:胆碱酯酶活性50%30%,M-样症状为主,出现N-样症状(肌颤、肌无力等),重度中毒:胆碱酯酶活性30%以下,N、M及中枢神经症状均出现,有抽搐、昏迷,胆碱酯酶复活药,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最主要东莨菪碱: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戊乙奎醚:较新(中枢N、外周M1、M3),解磷定(氯、碘)现倾向于氯解磷定,复能剂的使用原则,阿托品的使用原则,早期、足量、个体化以及快速“阿托品化”中毒早期应与“复能剂”和中枢性抗胆碱药合用病情好转后,阿托品应减量,酌情用小剂量维持“阿托品化”中毒症状基本消失,胆碱酯酶活性在60%以上,观察12小时无变化,可以逐渐停用阿托品。,首次给予负荷量,以后根据血液胆碱酯酶活力重复给药,逐渐减量与抗胆碱药同用同停,根据中毒程度及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情况重复使用上述药物,几个要点,阿托品化,以客观指标为依据心率100次/分、皮肤粘膜干燥、肺部啰音消失等以主观指标为参考瞳孔大小、面色潮红、意识状态等,同用同停,既往:已经“老化”的胆碱酯酶是不能被复活的,因而不需要重复使用“复能剂”。目前:胃肠道的重分泌、重吸收过程,以及皮肤、粘膜、头发等处的毒物清除不彻底、毒物再分布等原因,重复使用“复能剂”必不可缺,复能剂可增加阿托品的敏感性,应注意阿托品中毒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芜湖繁昌区教育高层次人才招引2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春季高校毕业生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鹤壁淇县人民医院招聘聘用制专业技术人员3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鸡西市城子河区招聘民兵军事训练教练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江西吉安市井冈山大学招聘17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东珠海市斗门区富山学校教师招聘16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卫生健康系统引进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中国木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压裂用助排剂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随州国投集团公开招聘42名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如何提升科室医疗安全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基础政策解读与医保报销比例调整试题
-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中医学专业教案》
- 中级货币鉴定师资格考试题(附答案)
- DB32T 5018-2025专业戒毒大队建设与工作规范
- 基于用户行为的精准推送策略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16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业务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60题)
- 老人骨折术前护理
- 压裂返排液的深度处理及再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 《流行音乐发展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