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头痛,第七章头痛,概述P157,第一节偏头痛,第三节紧张型头痛,第四节低颅压性头痛,第二节丛集性头痛,本章重点,偏头痛的临床表现(掌握)偏头痛的诊断(熟悉)偏头痛的分类(熟悉)偏头痛的治疗(熟悉),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局限于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第七章头痛,颅内痛敏结构,静脉窦,脑膜前动脉及中动脉,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丘脑感觉中继核,颈内动脉近端部分及邻近Willis环分支,脑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静脉窦颅底硬脑膜,颅外痛敏结构,颅骨骨膜、头部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头颈部肌肉和颅外动脉、第2、3颈神经、眼、耳、牙齿、鼻窦、口咽部和鼻腔粘膜等,第七章头痛,机械,化学,生物刺激,体内生化改变,颅内、外痛敏结构,头痛,第七章头痛,国际头痛协会于1988年制定了头痛的分类和诊断标准,成为头痛分类和诊断的国际规范2004年,IHS推出了第2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见表7-1,分类,第七章头痛,Migraine,第一节偏头痛,本章重点,偏头痛的临床表现(掌握)偏头痛的诊断(熟悉)偏头痛的分类(熟悉)偏头痛的治疗(熟悉),偏头痛(migraine),第一节偏头痛,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患病率为510,内因,遗传易感性,第一节偏头痛,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突变基因定位在19p13;1q21-31;2q24常见类型偏头痛有关基因:rs1835740位于8q22.1染色体上,外因,内分泌和代谢因素,第一节偏头痛,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青春期发病,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食物,药物,第一节偏头痛,含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和腌制食品、含苯乙胺的巧克力、含谷氨酸钠的食品添加剂及葡萄酒等,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外因,其他,第一节偏头痛,强光过劳应激以及应激后的放松睡眠过度或过少禁食紧张情绪不稳社会经济条件,血管学说,第一节偏头痛,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血管疾病颅内血管收缩引起偏头痛先兆症状颅外、颅内血管扩张导致搏动性的头痛颈动脉压迫、血管收缩剂麦角生物碱如麦角胺可缓解头痛近期影像学研究证实,偏头痛发作时并非一定存在血管扩张目前认为,血管扩张只是偏头痛发生的伴随现象,而非必要条件。,神经学说,第一节偏头痛,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偏头痛先兆是由扩展性皮层抑制(CSD)引起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家族广泛地分布于脑中,许多有效抗偏头痛药可作为中枢性5-HT受体激动剂或部分激动剂起作用,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第一节偏头痛,三叉神经节损害可能是偏头痛产生的神经基础三叉神经节及其纤维受刺激后,可引起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其他神经肽释放增加作用于邻近脑血管壁,可引起血管扩张而出现搏动性头痛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产生无菌性炎症,并刺激痛觉纤维传入中枢,形成恶性循环,视网膜-丘脑-皮层机制,第一节偏头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到丘脑后部的一条非影像形成视觉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光线调节偏头痛的机制之一,第一节偏头痛,头痛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常有遗传背景,第七章头痛,无先兆偏头痛,第一节偏头痛,最常见类型,约占80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常有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畏光等与月经有明显的关系发作频率高,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易合并出现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有先兆偏头痛,第一节偏头痛,约占10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可有前驱症状在头痛之前或头痛发生时,常有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表现为视觉、感觉、言语和运动的缺损或刺激症状,第一节偏头痛,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常为双眼同向症状,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其次为感觉先兆,感觉症状多呈面手区域分布言语和运动先兆少见先兆症状一般在520分钟内逐渐形成,持续不超过60分钟,视网膜性偏头痛,第一节偏头痛,反复发生的完全可逆的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或失明伴偏头痛发作发作间期眼科检查正常,常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性综合征,第一节偏头痛,可视为偏头痛等位症临床可见周期性呕吐、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即腹型偏头痛、良性儿童期发作性眩晕,第一节偏头痛,根据偏头痛:发作类型、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可作出临床诊断,脑部CTA,脑部CT,脑部MRI,脑部MRA,可以排除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和占位性病变等颅内器质性疾病,IHS(2004年)最新偏头痛诊断标准,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第一节偏头痛,(1)符合(2)(4)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2)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小时(3)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单侧性;搏动性;中或重度头痛;日常活动(如步行或上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会主动避免此类活动(4)头痛过程中至少伴有下列1项:恶心和(或)呕吐;畏光和畏声(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1)符合(2)(4)特征的至少2次发作(2)先兆至少有下列中的1种表现,但没有运动无力症状: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表现(如闪光、亮点或亮线)和(或)阴性表现(如视野缺损)完全可逆的感觉异常,包括阳性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表现(如麻木)完全可逆的言语功能障碍,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诊断标准,第一节偏头痛,(3)至少满足以下2项:同向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的过程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接连发生,过程5分钟每个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4)在先兆症状同时或在先兆发生后60分钟内出现头痛,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中的(2)(4)项(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第一节偏头痛,1.丛集性头痛(clusterheadache)2.紧张型头痛3.Tolosa-Hunt综合征4.症状性偏头痛5.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第一节偏头痛,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的鉴别表,第一节偏头痛,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偏头痛的治疗目的,第一节偏头痛,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第一节偏头痛,加强宣教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发作期治疗预防性治疗,发作期的治疗,药物选择,第一节偏头痛,通常在症状起始时立即服药治疗药物,伴随症状头痛程度既往用药情况,非特异性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阿片类药物特异性药物: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单用NSAIDs如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奈普生(naproxen)、布洛芬(ibuprofen)等可有效如无效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轻-中度头痛,第一节偏头痛,第一节偏头痛,中-重度头痛,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以尽快改善症状虽有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NSAIDS反应良好者,仍可选用NSAIDS,曲普坦类,麦角类制剂,第一节偏头痛,5-HT1受体非选择性激动剂,药物有麦角胺和二氢麦角胺,能终止偏头痛的急性发作,5-HT1B/1D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常用药物有舒马曲、普坦那拉利扎、曲普坦和阿莫夫曲普坦,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副作用,禁忌,第一节偏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烦躁、焦虑、周围血管收缩,量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和肢体缺血性坏死使用过频,会引起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建议每周用药不超过23天,重高血压、心脏病和孕妇患者,预防性治疗,第一节偏头痛,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化妆品品牌推广经理营销能力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家政服务专业初级考试技巧与预测题分析
- 2025年应急救灾无人机笔试高频题解宝典
- 2025年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师技术水平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电子商务运营专员职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水管员灌渠方向面试冲刺题
- 课件不准修改的原因
- 2025年工业机器人编程题集
- 机电提升运输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农发行招聘笔试高频考点预测题
- GB/T 31091-2014煤场管理通用技术要求
- GB/T 24218.1-200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万东GFS型高频高压发生装置维修手册
- 公寓de全人物攻略本为个人爱好而制成如需转载注明信息
-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指导书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
- 《现代物流管理》第一章-导论(课用)
- 智能制造生产线运营与维护课件完整版
- 树木清障专项施工方案
-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完整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 《爱的教育》读书分享读书分享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