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瘘的治疗对策医学PPT_第1页
肠外瘘的治疗对策医学PPT_第2页
肠外瘘的治疗对策医学PPT_第3页
肠外瘘的治疗对策医学PPT_第4页
肠外瘘的治疗对策医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肠外瘘的治疗对策,肠外瘘是一种严重并发症,80% 发生于术后,也可由先天性畸形、创伤、炎症、肿瘤等引起 。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病死率在50%60% ,至今仍在15%20%。早期肠瘘修补手术失败率80%。,肠外瘘的原因-致瘘原因,肠外瘘主要发生于手术后(72.6%),吻合口破裂占第一位(44.7%),也有近1/4(23.7%)的肠瘘发生于手术损伤(表2),放射性损伤所致的瘘虽然占少数,但80年代后增多,例数,%,手术后并发症,848,72.6,肠切除吻合口瘘,522,44.7,手术损伤,277,23.7,腹腔脓肿引流,40,4.2,肠外伤,(,未经处理或遗漏,),124,10.6,急性胰腺炎、感染,67,5.7,炎性肠病,62,5.3,其他,(,腹腔感染,/,放射性损害,),67,5.7,数据来源:南京军区总医院 1971.12000.12收治肠 外瘘病人1168例,瘘的部位 小肠瘘(51.7%):低位瘘(30%)多于高位瘘(21.7)十二指肠瘘(22.0%):侧瘘(14.0%)多于端瘘(8.0%)结肠直肠瘘(24.6%),胃瘘(1.7%),数据来源:南京军区总医院 1971.12000.12收治肠外瘘病人1168例,瘘的性质单个瘘(942例,80.6%) 多于多发瘘( 226例,19. 4%)管状瘘(608例,52%) 与唇状瘘(560例,48%)的例数相近。高流量(500ml/d)878例 多于低流量350例。高位瘘(十二指肠与距十二指肠100cm内的空肠)(43.7%)。,数据来源:南京军区总医院 1971.12000.12收治肠外瘘病人1168例,肠外瘘的严重性,病死率仍很高(70年代后病死率由40%-65%降至5.3%21.3%)10篇国外文献(1986-1997)共746例肠外瘘患者,其病死率仍高达23.2%;10篇国内文献(1980-1997)肠外瘘患者575例,病死率17.0%。南京军区总医院1971年-1998年治疗肠外瘘患者960例,病死率为6.2%。,(1)Dudrick ST, Maraj AR, MeKelvey AA. Artificial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fistula. World J Surg, 1999, 23: 570-574,紧急手术修补肠瘘?,肠外瘘发生的病理过程,先有吻合或缝合口附近小的溢漏形成感染、脓肿后逐渐增大直至破裂故肠液漏出的征象常在术后7天或更多一些时间,腹部切口缝线已拆除的情况下发现,但发热等感染现象在术后已持续存在,完全不同于外伤性肠穿孔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外瘘发生的病理生理改变,内稳态失衡,营养缺乏,感 染,机体与器官的功能受损,MODS或加重某一器官的原有病变,肠外瘘治疗的几个进步(1),治疗策略的改变先行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处理70年代以前,肠外瘘首选治疗是紧急手术修补肠瘘。但是由于腹腔内感染严重,肠袢组织不健康,无促进组织愈合的积极治疗手段而愈合不良,早期手术失败率高达80%.70年代以后,肠外瘘的治疗策略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转变; 确定性手术治疗成为最后的选择措施. 管状肠外瘘经过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处理后,如无影响愈合的因素如梗阻、特异性病变等等, 自行愈合率提高,即使是瘘不能自愈需手术治疗时,腹腔感染已被控制、营养情况也已得到改善,手术成功率能有明显的提高.(采用早期引流,中期封堵,晚期手术的阶段性治疗,成功率提高),1)感染的控制及脓肿的引流,目前感染仍是肠外瘘患者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控制感染也是治疗肠瘘最重要的措施,由局部充分引流及全身抗生素的运用两部分组成。,感染可来自肠液溢漏至腹腔形成腹腔脓肿、腹膜炎。 及时、合理的引流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腹腔脓肿的引流B超或CT引导穿刺腹腔内液体以及脓肿置管引流;扩大原引流口置入双套负吸管或三腔管持续冲洗引流;无法控制腹腔感染,或切口已裂开,剖腹探查冲洗置三腔管引流;腹腔广泛脓肿同时严重腹壁感染,行腹腔造口术。,滴水双腔负压吸收管-(黎氏)双套管,肠外瘘治疗的几个进步(2),营养支持的应用强调效能和减少副反应1968年Dudrick等倡用全肠外营养后,为肠外瘘的治疗增添了一有力的措施.肠外与肠内营养两者并重.但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护肠道粘膜的屏障功能.采用肠内容物回复灌注、水压、硅胶片内堵等控制肠液的外漏,恢复肠道的通畅,为恢复肠道营养创造了条件.,肠外瘘治疗的几个进步(3),加强监测针对肠外瘘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内稳态失衡,营养缺乏与感染,除注意肠瘘局部的处理外,更多地重视病人整体情况的维护内稳态失衡,营养不良,感染与MODS是监测的重点,是肠外瘘治疗效果得以提高的另一要素.,TPN已被认为是肠外瘘的标准治疗和基础治疗,对治疗策略的改变提高管状瘘的自愈率,与确定性手术的成功率都起着积极的作用。,2)营养支持,使用TPN后,还能抑制消化腺的分泌,使胃液的分泌量减少5070%。管状肠外瘘的自愈率可达40%60%,甚至更高。,营养支持的方法 通常在瘘发生23天,病人全身情况较稳定,感染得到引流控制后进行营养治疗,开始使用期间行全肠外营养(TPN),以后可改为完全胃肠内营养TEN或PN+EN。(给予热卡125.4146.3kj/kg.d(3035kcal /kg.d ),葡萄糖和10%20%脂肪乳剂提供(糖脂比3比1)。氮0.25g/kg.d,由7%或10% 氨基酸溶液提供。),特异性营养因子 小肠粘膜、骨骼肌和免疫系统需谷胺酰胺。 在标准TPN基础上按照1.52.5ml /kg.d的剂量添加200g/L谷胺酰胺强化治疗,混合液中的最大浓度不超过35g/L,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3周。,营养支持除肠外途径外,采用肠内容物回复灌注、水压、硅胶片内堵等控制肠液的外漏, 恢复肠道的通畅,为恢复肠道营养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肠瘘的治疗中,肠外与肠内营养是两者并重。但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维护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如何提高肠内外营养的效能(如TPN时为维持白蛋白浓度,还需要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肠瘘开展肠内营养有一定困难,有时不能满足病人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是治疗肠外瘘病人给予营养支持时需要关注的问题,3) 生长抑素的使用 生长抑素有抑制胃肠液分泌,减少肠液溢出量的作用,有利肠瘘形成完整的瘘道。,应用TPN能抑制消化腺的分泌,使胃液的分泌量减少5070%。联合应用生长抑素,以达到进一步抑制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可使消化液分泌量减少90%。且能减慢胃肠道通过时间,促进水和电解质在肠内的吸收,减少外溢量,减轻腹腔污染。,1987年,法国学者DiCostanzo等人报道应用TPN+生长抑素治疗肠外瘘,瘘口自愈率达到73%。 根据Torros-Garcia等人对手术后并发的肠外瘘的研究表明,应用TPN+生长抑素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3.867.9)天,而单用TPN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0.42.89)天。,黎介寿等报道应用SS加TPN治疗肠外瘘57 例,自愈率为68.42%,较单用TPN提高20%。,用 法一般在TPN治疗330天后,开始应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14肽),或者生长抑素类似物sandostatin(8肽)。somatostatin6 mg/d(250微克/天),经微量泵24 h持续均匀静脉输注;sandostatin 100 g,肌内注射,每8 h 1次。儿童用药为成人的 1/51/10。 一般使用23周 。,4)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的使用 生长激素(GH)是体内主要的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激素近年大量的动物和临床实验表明,生长激素可以减少创伤感染后肌肉分解,减少尿氮排出,改善感染患者的氮平衡,显著促进肝细胞白蛋白合成。,动物实验显示,生长激素能使血浆和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量显著增多,肉芽组织中纤维母细胞增多,提示组织的胶原增多,愈合能力增强,亦可促进肠粘膜的生长。,rhGH的用法在肠液流出明显减少至100ml/d时停用生长抑素(SS),改用rhGH,剂量为812IU/d(0.16IU/ kg.d ),持续到瘘口愈合后35。一般使用12周。,生长抑素(SS)有抑制胃肠液分泌,减少肠液溢出量,有利肠瘘形成完整的瘘道; 生长激素(GH)可促进组织修复,两者序贯应用可促进肠瘘愈合,并在治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管状肠外瘘自愈 控制感染、纠正内稳态失衡与应用TPN后,再应用生长抑素(SS),管状肠自愈率为88.2% ,在应用生长抑素的基础上,再加生长激素(GH),治愈率98.2%,较单纯用生长抑素者为高。,5)肠外瘘的局部处理 引流、外堵、内堵和瘘口四周皮肤的处理。,堵瘘方法(外堵 内堵)基本条件:1、瘘以下肠襻通畅;2、瘘已成为被控制的瘘, 无急性炎症和感染现象;3、外堵之前行瘘管造影。符合外堵的管状瘘的条件:瘘管长度大于3cm,管径小于1cm,瘘管较直,管周围无残腔。,黏合剂等高分子化合物外堵纤维蛋白胶外堵管堵:一定直径的聚乙烯管,前端制成半圆行管。,纤维蛋白胶FG,FG经双腔延长管被输送到瘘管的顶端,在瘘管顶端深部混合形成凝块,发挥填堵效应,水 压 法:水压为9.8kPa,每24小时1000毫升等渗盐水持续滴入。,硅胶片内堵,肠外瘘的确定性手术治疗 虽然管状瘘的自愈率大大提高,但确定性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肠外瘘一系列措施中的重要手段和最后选择。 肠瘘的确定性手术相对较复杂,创伤较大,在严重的腹腔或全身感染、低蛋白、内环境紊乱等条件下实施任何确定性治疗类手术都将难以获得成功。在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条件下,才能保证了确定性治疗类手术的成功。,确定性手术治疗一般在经过以上非手术治疗约68周进行。手术方式包括:1、肠切除吻合术(肠瘘部肠管锲形切除缝合术)2、肠瘘旷置术 3、带蒂肠浆肌片覆盖修补术 4、空肠十二指肠Roux-en-Y吻合术,近年来,采用对瘘口周围局限性剥离,瘘口全层间断缝合或对合,再用带蒂浆肌层覆盖瘘口关闭处,即肠蒂浆肌层覆盖修补术。此术式常用于粘连严重,固定的十二指肠、直肠、空回肠甚至结肠的修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