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案_第1页
《壶口瀑布》教案_第2页
《壶口瀑布》教案_第3页
《壶口瀑布》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壶口瀑布教案 黔南州启航学校:李 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能力目标:2.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情感目标: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教学重难点: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学方法:1 品读法。2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同学们,有这么一条河,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如果要瞻仰这位母亲,你们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壶口)2.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三、感悟课文(一)初识壶口瀑布1.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雨季壶口的特点。问题:作者雨季来到壶口看黄河,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雨季中的壶口瀑布会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展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3.播放雨季壶口视频,学生观看后说出雨季壶口的特点。(板书)(二)再访壶口瀑布过渡: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1.合作探究一: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作者描写枯水季节壶口河水形态的句子,并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2.学习反馈。(引导学生谈感受,并指导学生分不同角色、有感情地朗读部分代表性的句子。)3.总结枯水季节壶口河水的特点。(板书)(三)主旨探究。1.过渡:看到这样形态各异的壶口河水,作者不由得陷入了沉思。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将黄河水的各种不同形态与人的各种情感联系在一起?3.作者还想借壶口瀑布抒发什么感情?学生带着问题齐读最后一段。4.思考、反馈。“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这是黄河的特点,也是黄河的精神。作者借壶口瀑布之景歌颂黄河精神的同时,还想赞美什么?赞美人的精神,中国人的精神,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板书)5.写作方法。作者由黄河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联想到黄河博大宽厚的品质,由黄河的精神联想到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本文不仅是写壶口瀑布、黄河之水,更是在写一种哲理,一种无坚不摧、百折不挠、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这样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板书)四、励志1.合作探究二: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2.学习反馈。(自主讨论、展示)3.联系生活谈想法。4.小结:同学们,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她那挟而不服、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品质,影响着代代华夏子孙。中华民族能在世界上屹立,正是靠这种精神的做引领。5.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五、总结全文 喜欢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源泉的文人骚客,对瀑布的飞流、对黄河的奔涌钟爱有加,不但留下了登临观赏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文字和佳话。壶口之壮美,黄河之伟岸,给予我炎黄子孙挟而不服、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精神滋养, 一个人的梦想、两个人的梦想、三个人的梦想,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这样的精神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