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ppt课件.ppt_第1页
感觉器ppt课件.ppt_第2页
感觉器ppt课件.ppt_第3页
感觉器ppt课件.ppt_第4页
感觉器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感觉器,概述,一、感受器定义,二、感受器的分类,根据功能可分为:,内感受器肺牵张感受器、颈动脉窦等,三、感觉器的定义,特殊感受器附属结构,外感受器视器、耳等,0000感受器是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组织结构。0000为感受性神经末梢,2,一、感受器receptor的定义感受器是感受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能接受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经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传递到大脑皮质而产生各种感觉。,3,二、感受器的分类,1.根据感受器特化程度分类:一般感受器和特殊感受器2.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和所接受刺激的来源分类:外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内感受器、,4,5,第一节视器,俗称眼,左右各一;由眼球和眼副器组成,一眼球,0000略呈球形,位于眼眶内,后部借视神经连于脑,可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特殊感受器,附属结构,(一)眼球壁,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从外内,分为:,6,7,1、纤维膜,角膜,巩膜,巩膜与角膜连接处的深处有一环形的小管,称为巩膜静脉窦,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又可分为:,占前1/6,无色透明,屈度较大,有折光作用。0000无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占后5/6,乳白色,不透明,8,9,2、血管膜,有营养作用,并能吸收眼球内的分散光线,虹膜,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可改变瞳孔的大小,虹膜内的色素呈棕色,睫状体,能产生房水。其内有睫状肌,参与调节视力,脉络膜,富含血管和色素,从前到后,又分为:,在角膜后,呈圆盘状。中央有孔称为瞳孔。,虹膜内有两块平滑肌:,在虹膜后外方的增厚部分,占中膜的后2/3,富含血管和色素,10,不同部位脑病的瞳孔变化,11,(三)内膜(视网膜retina)1.盲部:虹膜部和睫状体部2.视部:视神经乳头opticpapilla:为视网膜后部的一圆形隆起,也称视神经盘,是节细胞轴突向后汇聚而成,无感光细胞,故称盲点。黄斑maculalutea:为视神经盘颞侧约3.5mm处的一黄色小区,其中央凹陷处叫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位。,12,视网膜神经层:,色素上皮层内含有黑色素,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节细胞层,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分辩辩色,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外内,13,二、眼球内容物,眼的屈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外界光线到达视网膜须经过这些结构,其共同特点是无色透明,无血管,有屈光的作用。,14,(一)眼房和房水房水的产生及循环的途径:睫状体产生房水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15,2、晶状体,由晶状体纤维和表面的晶状体囊构成,晶状体囊借周围的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位于虹膜之后,呈双凸透镜状,富有弹性,晶状体的曲度可随睫状体肌的舒缩而发生改变,16,3、玻璃体,有折光和支撑的作用.,为充填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无色透明的胶状物.,17,光线进入眼球的途径:,光线,(房水),玻璃体,冲动,冲动,角膜,眼球前房,瞳孔,眼球后房,晶状体,视网膜的节细胞,双极细胞,感光细胞,视神经入脑,18,一、眼睑的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和睑结膜,二、结膜睑结膜、结膜穹隆、球结膜,二、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球外肌,19,睑在结构上可分为五层,由外到内为:,皮肤薄而柔软,皮下组织较疏松,易水肿,肌层即眼轮匝肌,上睑内尚有提上睑肌,睑板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呈半月形。0000内含有睑板腺;其分泌物经导管排至睑0000缘,可润滑睑缘并阻止泪液外溢,睑结膜为一薄而透明的粘膜,20,21,(三)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泪腺在眼球的外上方,可分泌泪液,以湿润角膜、冲洗异物,泪道,泪点为起始处,通往泪小管。,泪小管呈游标卡状,通往泪囊,泪囊位于眼眶内侧壁的前部,通连鼻泪管,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22,(四)眼球外肌配布在眼球周围。为骨骼肌。共7块:,上睑提肌顾名思义,内、外直肌分别使眼球转向内、外侧,上、下直肌分别使眼球转向上内、下内,上、下斜肌分别使眼球转向下外、上外,23,24,第二节前庭蜗器,俗称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传导声波,感受声波和平衡,一、外耳,(一)耳廓,0000在其下端有一小部分无软骨,富含血管和脂肪组织,称为耳垂,0000在其中部有一深凹,为通往外耳道的外耳门,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由软骨作支架,表面覆以皮肤,25,(二)外耳道,全长外1/3为软骨部,与耳廓的软骨相连;,内2/3为骨部(在颞骨内),0000检查外耳道或鼓膜时,将耳廓拉向后上方,可将外耳道拉直,但在儿童应将耳廓拉向后下方,0000外耳道的皮肤内含有耵聍腺其分泌物为耵聍(即耳屎),0000外耳道的皮肤与深处的软骨膜或骨膜紧密相连,若患疖肿时,疼痛剧烈,为一呈“S”形弯曲的管道,26,(三)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其中央向内凹陷,为鼓膜脐,鼓膜的上1/4为松弛部,呈浅红色;,下3/4为紧张部,呈灰白色,其前下部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光锥。,鼓膜若穿孔,此区将消失,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呈倾斜位,27,28,二、中耳,(一)鼓室在鼓膜与内耳之间,0000为颞骨岩部内的含气小腔,室壁衬以粘膜,且与咽鼓管、乳突小房的粘膜相延续,外侧壁即是鼓膜,内侧壁即内耳的外侧壁,上有两个孔:,卵圆孔又称前庭窗,位于后上方。,圆孔又称蜗窗,位于后下方,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小房,29,0000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镫骨,三骨依次借关节相连成听骨链,锤骨贴附于鼓膜内面;镫骨附于前庭窗,0000当声波振动鼓膜时,带动听骨链使镫骨在前庭窗上来回摆动,从而使声波传人内耳,30,31,(二)乳突小房在颞骨内,鼓室的后方,乳突小房通过乳突窦与鼓室相通,(三)咽鼓管是通连咽和鼓室之间的管道,可使鼓室内、外与外界的气压保持平衡,小儿的咽鼓管短而平直,管腔也大,,咽部感染时易经此蔓延至鼓室,至乳突窦,乳突小房,32,三、内耳,由骨迷路(骨性隧道)和膜迷路(膜性小管)组成,0000膜迷路内含内淋巴,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位于颞骨岩部内,又称迷路,33,(一)骨迷路,骨半规管,0000每个半规管都有两个骨脚,都与前庭相连。其中有一脚在近前庭处膨大,称为骨壶腹脚,前庭,耳蜗,为三个半环形的小管,彼此互相垂直,位于中部,其外侧壁就是鼓室的内侧壁,上有前庭窗和蜗窗,形似蜗牛壳,由一条螺旋管环绕蜗轴盘旋2圈而成。蜗轴尚向螺旋管内伸出骨螺旋板。,由后向前可分为:,骨半规管,前庭,耳蜗,骨螺旋板的边缘连着蜗管。,骨螺旋板和蜗管上方的部分称为前庭阶;下方的部分称为鼓阶,34,(二)膜迷路,膜半规管,0000在膜壶腹脚的壁内有隆起,称为壶腹嵴是位置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与膜半规管相接,球囊与蜗管相连,0000在椭圆囊和球囊的壁内各有一斑状隆起,称为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均是位置觉感受器,能感受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蜗管,由后向前同样也分为三部分:,位于骨半规管内,形状与之相似。,为膜性小囊,均位于前庭内,位于耳蜗内、骨螺旋板的外缘,35,通过蜗轴的纵切面上,蜗管呈三角形:,上壁为前庭膜,外侧壁与蜗螺旋管的内面相贴,下壁为基底膜,此膜上有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36,(二)声波传导途经:,声波,前庭阶和鼓阶的外淋巴波动,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蜗管内淋巴波动,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振动,蜗神经,入脑,37,第三节皮肤,一、位置:覆盖于身体表面,二、功能:保护、感受、调节、分泌、排泄和吸收,三、组织结构:表皮真皮,(一)表皮,全身皮肤的厚薄不一,厚处可分为五层,,从深处到表面,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位于皮肤的表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内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38,基底层为一层排列整齐的低柱状上皮,有000000较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细胞质内含有000000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保护深层组织,棘层细胞呈多边形,表面有许多细小的棘00000000状突起,颗粒层细胞呈梭形,细胞质内含有较粗0000000000大的透明角质颗粒,透明层细胞呈扁平状,细胞质透明,细胞0000000000核消失,角质层细胞呈扁平状,细胞膜较厚,细胞0000000000质内充满了角质蛋白,细胞结构松0000000000散,易脱落形成皮屑。,此层为皮肤的保护层,能抗摩擦、耐酸、耐碱,并能阻止病原体侵入及机体内物资的丢失,39,(二)真皮位于皮肤深层,为致密结缔组织。又分为:,乳头层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0000000感受器。如游离神经末梢,0000000触觉小体等。,网织层内含较多的弹性纤维0000000000和皮肤的附属器,皮肤的深层为皮下组织,即浅筋膜,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较多、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皮神经,40,四、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一)毛发,毛干露于皮肤表面,毛根埋在皮肤内,其周围的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毛囊,除手掌和足底外,全身皮肤均有毛发,分为:,毛根和毛囊下端均膨大,称为毛球是毛发的生长点,在毛发的一侧有斜行的平滑肌竖毛肌,41,(二)皮脂腺,位于毛囊和竖毛肌之间,导管开口于毛囊。,能分泌皮脂,呈酸性,可滋润皮肤,保护皮肤和毛发。,(三)汗腺,除乳头、阴茎头外,全身皮肤均有,以手掌和足底为多。,能分泌汗液,导管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可湿润皮肤,调节体温和水盐平衡,排泄代谢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