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_第1页
《挑山工》教案_第2页
《挑山工》教案_第3页
《挑山工》教案_第4页
《挑山工》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下十一单元挑山工教案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三、教具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单元主题。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学习,第11单元快与慢。本单元编者向我们呈现了哪几篇文章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挑山工和时间赛跑是两篇当代散文,欲速则不达 是一篇小寓言故事,这三篇是主体课文,最后一篇效率专家爸爸是自读课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可以感悟到快与慢取决与是否具有脚踏实地、向着目标一往直前的精神,取决于是否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但如果急于求成,方法不当,则会欲速则不达。我们要学会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板书:挑山工。介绍作者和泰山。(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2、请同桌结合这几个问题交流一下读书的体会(四)检查生字词通过课前预习,大家生字掌握了吗?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五)细读课文,理清脉络。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段?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2、四人小组讨论讨论。3、说的非常好,根据作者思路我们很容易的把文章分成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4、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分段的?(六)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1、那你们能根据段意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自己先试一试。2、师总结:说的好,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种方法既简单又准确。(七)学习第三部分。、课文最后一段写道,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思考: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1)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2)“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3)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1)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2)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3)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八)讲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生读,其他同学思考: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1、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自己试着画一画,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导朗读:挑山工的担子沉甸甸的,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他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4、同学们刚才读书读得不错,奖励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展示课件:挑山工登山的实况录像)看一段,看完后说说你看到什么。(九)讲读第二自然段。1.齐读第二自然段按常理,挑山工登山走弯曲的路,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游人应该比挑山工快得多,但是事实这样的吗?朗读第二自然段师读。2、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腾云驾雾”是指什么?(十)指导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1.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学生按要求合作填表。(十一)讲读第5自然段。1、师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2、讨论交流。“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 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哪位同学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3、分组讨论挑山工的话。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十二)回头再深究第三大段。、导读: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是怎样的画?、谁能把画中的内容“读”出来?(指导朗读:突出“陡直”;“没有尽头”读慢一点,拖长音;“压弯了腰”读得低沉一点,“一步一步”读出其艰难;“向上登攀”要读得有劲,挑山工肉体上的腰能压弯,但精神上的腰永远挺直。)、范读。4、现在我们再回到刚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个问题)5、“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6、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