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中有效成分_第1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中有效成分_第2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中有效成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中有效成分一、实验目的1、掌握复方阿司匹林中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2、培养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是退烧药物。其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杨酸,片剂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既是药物质量的主要指标,也是医生处方的重要依据。为了控制其含量,必须对产品进行严格的纯度检验。本实验采用乙酰水杨酸纯品来进行定性。找出复方阿司匹林中有效成分乙酰水杨酸在图谱中的位置,然后以乙酰水杨酸标准溶液制作工作曲线。从工作曲线中查找并计算出复方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三、仪器及药品实验仪器: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色谱工作站、色谱柱:Aglient C18(4.6mm250mm)、100L微量注射器、电子分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烧杯、容量瓶、吸量管等。实验试剂:乙酰水杨酸标准品,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等。四、操作步骤1、标准溶液溶液配制:准确称取阿司匹林标准50mg置100mL烧杯中,加50 mL乙腈,超声使溶解,定量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得500g/mL阿司匹林标准溶液。500g/mL阿司匹林标准溶液0. 5、1. 0、2. 5、5. 0 mL置10 mL容量瓶中,加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浓度分别为25、50、125、250g/mL阿司匹林标准溶液。2、样品溶液配制:取10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细,到入250mL烧杯加入100 mL乙腈,超声处理20 min溶解, 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上述上层清液1.00mL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3、1% 冰醋酸溶液溶液配制:用移业液枪移取10mL冰醋酸加入1000mL试剂瓶中,用超纯水稀至1000mL摇匀。4、液相色谱分离条件: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溶液(505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6 nm;柱温:30。5、标准曲线制作:将浓度分别为25、50、125、250g/mL阿司匹林标准溶液,进样20L,二次进样,以浓度C(g/mL)对应二次测定峰面积平均值A制作工作曲线,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6、样品测定:将样品溶液用0.45m的微孔滤膜过滤,进样20L,分别进样二次,用回归方程计算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阿司匹林含量。五、数据记录及处理1.数据记录C(ppm)A1A2A平均000025177165.4171.250325.9328.6327.25125796.980311609.91609C样品672.1665.7668.92.标准曲线的绘制:根据上表数据,以浓度(C)为横坐标,峰面积(A平均)为纵坐标作图,得到标准曲线如下图:六、结果讨论将所测的阿司匹林样品的平均峰面积Ax=668.9代入线性回归方程y=6.4104x+4.558中,计算得到x=103.635ppm。R2=0.9999,说明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测试准确性较高。七、讨论与思考:1. 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操作简单、计算简便,不需要知道所有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可直接从标准工作曲线上读出含量,因此特别适合于大量样品的分析。其准确度取决于进样量的准确性和重现性,以及操作条件的稳定性。缺点:标准曲线法一般适用于已知样品的基本成分和标准溶液的基本成分相接近的样品,对于未知样品基本成分情况,不能使用该方法。而且对进样量的准确性、重现性以及操作条件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而每次样品分析的色谱条件(检测器的响应性能,柱温,流动相流速及组成,进样量,柱效等)很难完全相同,因此容易出现较大误差。此外,标准工作曲线绘制时,一般使用欲测组分的标准样品(或已知准确含量的样品),而实际样品的组成却千差万别,因此必将给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2.试说明乙酰水杨酸在本实验的色谱柱上是强保留还是弱保留?为什么? 答:弱保留。因为在这个实验中,C18色谱柱是高效反相液相色谱柱,亲水性化合物的保留强,而乙酰水杨酸具有疏水性,所以乙酰水杨酸在本实验的色谱柱上是弱保留。八、参考文献1 刘梅等.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 J. 化学分析计量, 2008, 17(2): 48-50.2 陈再洁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3 柳菡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奶和奶制品中三聚氰胺残留.4 Gopalakrishnan Venkatasami and John R. Sowa Jr. A rapid, acetonitrile - free, HPL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elamine in infant formula. 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10, 665(2): 227-230.5. Huang-Hao Yang et al. Molecularly impr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