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6.1金属的塑性变形6.2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6.4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6.5金属的热加工,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单晶体受力后,外力在任何晶面上都可分解为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力只能引起弹性变形及解理断裂。只有在切应力的作用下金属晶体才能产生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的方式:滑移和孪生。(1)滑移滑移是指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滑移面)上的一定晶向(滑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的现象。,塑性变形及随后的加热对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有显著的影响。,6.1金属的塑性变形,滑移变形的特点:滑移只能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产生滑移的最小切应力称临界切应力。临界分切应力:滑移开始时,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分切应力。滑移面上的分切应力:滑移开始时,宏观上金属开始屈服,则:0=scoscosm=coscos取向因子(施密特因子)。,对任何角,若+=90,则沿此方向的值较其它时大,此时:coscos=cos(90-)cos=1/2sin2,故:当=45时,m=1/2,为最大值,则s最小,最有利于滑移称为软取向;=90或=0时,s,即外力与滑移面平行或垂直,晶体无法滑移,称为硬取向。,滑移并非是晶体两部分沿滑移面作整体的刚性滑动,而是晶体内部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运动的结果。在切应力作用下,一个多余半原子面从晶体一侧运动到另一侧运动,即位错自左向右移动时,晶体产生滑移。由于位错每移出晶体一次即造成一个原子间距的变形量,因此晶体发生的总变形量一定是这个方向上原子间距的整数倍。,晶体通过位错运动产生滑移时,只在位错中心的少数原子发生移动,它们移动的距离远小于一个原子间距,因而所需临界切应力小,这种现象称作位错的易动性。,滑移常沿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因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之间原子间距最大,结合力最弱,产生滑移所需切应力最小。沿其发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分别叫做滑移面和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中的密排面和密排方向。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构成一个滑移系。滑移系越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塑性也越好,其中滑移方向对塑性的贡献比滑移面更大。因而金属的塑性,面心立方晶格好于体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好于密排六方晶格。,滑移时晶体伴随有转动。,滑移前:外力作用在oo轴线上,滑移后:外力分别作用在o、o上,构成一对力偶,使晶体发生转动。转动的结果使晶体的位向发生改变,软、硬位向发生交替,使参与滑移的滑移系发生改变,从而使晶体均匀变形。结果: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逐渐趋于平行于拉伸轴。压缩时使滑移面逐渐趋于与压力轴线垂直。,(2)孪生孪生是指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孪晶面)和晶向(孪生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所发生的切变。发生切变的部分称孪生带或孪晶,孪生的结果使孪生面两侧的晶体呈镜面对称。,与滑移相比:孪生使晶格位向发生改变;所需切应力比滑移大得多,只在滑移很难进行的情况下才发生;孪生时相邻原子面的相对位移量小于一个原子间距。密排六方晶格金属滑移系少,常以孪生方式变形。体心立方晶格金属只有在低温或冲击作用下才发生孪生变形。,晶界原子排列较不规则,当位错运动到晶界附近时,受到晶界的阻碍而堆积起来,称位错的塞积。要使变形继续进行,则必须增加外力,从而使金属的变形抗力提高。晶粒小晶界多变形抗力大强度,硬度(细晶强化)。多晶体中各相邻晶粒位向不同。一些晶粒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接近于最大切应力方向(软位向),另一些晶粒处于硬位向。软位向晶粒先开始滑移,当位错在晶界受阻逐渐堆积时,其他晶粒发生滑移。因此多晶体变形时晶粒分批地逐步变形。晶粒小变形分散,应力集中小塑性,韧性。,2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6.2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晶粒拉长,纤维组织各向异性(沿纤维方向的强度、塑性最大),变形10%100,变形40%100,变形80%纤维组织100,工业纯铁不同变形度的显微组织,(3)织构,由于晶粒的转动,当塑性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绝大部分晶粒的某一位向与变形方向趋于一致,这种现象称织构或择优取向。,晶粒拉长,但未出现织构。,晶粒拉长,且出现织构。,(2)亚结构形成位错运动的同时会产生位错的增殖,导致位错密度增大(增殖)和交互作用,产生位错堆积和缠结,形成胞状结构,使晶粒分化成许多位向略有不同的小晶块,而在晶粒内产生亚晶粒。,(4)加工硬化(形变强化强化材料的手段之一),加工硬化的原因塑性变形位错密度增加,相互缠结(亚晶界),运动阻力加大变形抗力。,金属在冷变形时,随变形度的增大,强度、硬度,塑性、韧性。,P21,图1-17,由于加工硬化,使已变形部分发生硬化而停止变形,而未变形部分开始变形。没有加工硬化,金属就不会发生均匀塑性变形。加工硬化是强化金属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不能热处理强化的金属和合金尤为重要。,(5)塑性变形可影响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如使电阻增大,耐腐蚀性降低。(6)残余内应力是指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由金属内部不均匀变形引起。,内应力分为三类:第一类内应力平衡于表面与心部之间(宏观内应力)。第二类内应力平衡于晶粒之间或晶粒内不同区域之间,(微观内应力)。第三类内应力是由晶格缺陷引起的畸变应力。第三类内应力是形变金属中的主要内应力,也是金属强化的主要原因。而第一、二类内应力都使金属强度降低。残余内应力的危害耐蚀性,引起零件加工、淬火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因此,金属在塑性变形后,通常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或降低内应力。但有时零件表面有残余压应力时,可提高疲劳强度。,6.4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金属经冷变形后,组织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自发恢复到稳定状态的倾向。但在常温下,原子扩散能力小,不稳定状态可长时间维持。加热可使原子扩散能力增加,金属将依次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1.回复(去应力退火)回复是指在加热温度较低时,由于金属中的点缺陷及位错近距离迁移而引起的晶内某些变化。位错和点缺陷大大,而晶粒仍保持变形后的形态,变形金属的显微组织不发生变化,内应力、电阻率等显著,强度、硬度略有,塑性略有提高。回复温度=(0.250.3)T0工业上,常利用回复现象将冷变形金属低温加热,既稳定组织又保留加工硬化,这种热处理方法称去应力退火。,2.再结晶(再结晶退火)当变形金属被加热到较高温度时,由于原子活动能力增大:通过重新形核、长大,生成新的等轴晶粒,晶格类型不变。由于再结晶后组织的复原,加工硬化消除强度、硬度大大,塑性、韧性大大。再结晶也是一个晶核形成和长大的过程,但不是相变过程,再结晶前后新旧晶粒的晶格类型和成分完全相同。,再结晶不是一个恒温过程,它是自某一温度开始,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进行的过程,发生再结晶的最低温度称再结晶温度。最低再结晶温度TR纯金属TR=(0.40.35)T0合金TR=(0.50.7)T0温度单位:绝对温度(K)TR与下列因素有关:预变形度:如右图。金属预先变形程度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当,变形度达到一定值后,再结晶温度趋于某一最低值,称最低再结晶温度。金属的熔点:T0越高,TR越高。杂质和合金元素:特别是高熔点元素起阻碍扩散和晶界迁移作用,显著提高TR。加热速度和保温时间:加热速度提高则TR提高,保温时间越长则TR越低。,再结晶后的晶粒度,影响因素:加热温度T,保温时间t晶粒直径D。预变形度的影响,实质上是变形均匀程度的影响:当变形度很小时,晶格畸变小,不足以引起再结晶;当变形,达到210%时,只有部分晶粒变形,变形极不均匀,再结晶晶粒大小相差悬殊,易互相吞并和长大,再结晶后晶粒特别粗大,这个变形度称临界变形度;当超过临界变形度后,随变形程度增加,变形越来越均匀,再结晶时形核量大而均匀,使再结晶后晶粒细而均匀,达到一定变形量之后,晶粒度基本不变;对于某些金属,当变形量相当大时(90%),再结晶后晶粒又重新出现粗化现象,一般认为这与形成织构有关。生产中,把消除加工硬化的热处理称为再结晶退火。再结晶退火温度比再结晶温度高100200。,3.晶粒长大,变形80%,工业纯铁再结晶退火显微照片100,变形80%600退火8小时,变形80%400退火8小时,再结晶完成后,若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将发生晶界迁移、大晶粒吞并小晶粒的过程,晶粒合并长大,这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晶粒粗大会使金属的强度,尤其是塑性和韧性降低。,6.5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1金属的热加工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热加工: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加工。实质:变形中加工硬化与动态软化同时进行的过程。动态软化包括: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热加工时,有动态软化可以消除加工硬化(至少部分消除),因此热加工中金属一直保持较高的塑性,可连续地进行大变形量加工。主要用于截面尺寸较大、变形量较大的产品,以及脆性较大的金属材料。温度高,流变强度下降,形变阻力小,动力消耗较少。,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提高材料(铸锭)致密性和力学性能:热加工可消除铸造材料中的某些缺陷,如焊合气孔、疏松;部分消除偏析;打碎粗大的柱状晶和树枝晶;改善夹杂物或脆性相的形态与分布,提高材料的致密性,成分均匀,细化晶粒,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塑、韧性比铸态有显著提高。受力复杂,负荷较大的重要工件,都要经过热加工。形成流线,使材料出现各向异性:流线:夹杂物、第二相、偏析等沿变形方向分布,在经浸蚀的宏观磨面上出现的纤维组织。顺流线方向性能高(特别是塑、韧性),垂直于流线方向性能较差。受力简单的零件,热加工时应使流线与零件工作时受到的最大拉应力方向一致,而与外加的切应力和冲击方向相垂直。,形成带状组织,带状组织:在经过压延的金属材料中常常出现的组织。加工时存在两相,两个相都沿变形方向伸长,在纵切面上形成两相相间的条带状组织。1Cr13:白色相,铁素体;黑色相,由奥氏体转变成的珠光体。Cr12:白色碳化物颗粒成带状分布,黑色基体为珠光体。由偏析造成的,压延时偏析区沿变形方向伸长成条带状,冷却时偏析区成分不同,转变成的组织不同。亚共析钢中,枝晶间富P、Si等,提高GS温度,先共析F在此形核长大(白色区),F析出后,使C向两侧扩散,富C区随后转变为P。非金属夹杂物也会在加工中被拉长(或碎成小粒成串链状),先共析F通常会依附于它们而析出,形成带状组织。带状组织也使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方向性,特别是横向塑、韧性降低。防止方法:不在两相区变形;高温扩散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2课《梅岭三章》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初一历史上册鲁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 活动一 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调查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沪科黔科版
- 蓄电池的性能指标
- 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 2025年殡葬改革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26《和拖延的坏朋友说再见》 北师大版
- 2025年2月消毒科专科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 蒸汽小火车水彩水墨画课件
- 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原卷版)
- 工程设计符合性评价-模版
- 泌尿系损伤-教案-外科课件
- 《中国古典舞》PPT课件
- 如何做好设总工作的几点体会
- 故障判断蓝牙音箱类产品faq
- 小学生个人简历WORD模板
- ISO14064-1教材-中文PPT课件.ppt
- SKS0220SE说明书
- 家委会职责分工表
- 吸力锚的抗拔承载力分析
- 高中化学 1.2.1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件(1)鲁科版必修第一册-鲁科版高中第一册化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