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种群的含义1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43.种群的特征24.种群的数量变化5,6,7,9,10,13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8,116.综合考查12,14基础过关1.种群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较重要的一个层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的是(B)A.一培养皿中全部的大肠杆菌B.某校园内全部的高中老师和学生C.一农田中所有蝗虫的卵、幼虫和成虫D.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所有大熊猫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具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特征,所以校园里的老师和学生不属于种群。2.(2016辽宁部分示范性高中期末)下列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C)A.某果蝇的种群雌雄比例为1.061B.近10年来,全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水稻均匀插秧,蚂蚁集中生活D.美国大白蛾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C项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3.进行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时,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地块C.计算各样方的平均值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解析:进行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选取某种植物,而不是多种植物。4.(2016安徽淮北模拟)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A.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C.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解析:选取样方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研究也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比如礁石上的贝类;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第二次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不影响统计结果,不会影响估算数值。5.(2017安徽六校联考)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C)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进而影响种群数量解析:分别是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种群的年龄组成能够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春节前后,南部沿海城市的外来务工者返乡回城,所以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而不是控制年龄组成。6.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叙述(K表示环境容纳量),错误的是(A)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就不再发生变化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在K/2时,其增长速率最大C.在人工控制的实验室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可呈指数式增长D.在自然条件下,限制种群数量无限增长的因素是环境阻力解析: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影响因素的存在,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处在波动中;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在K/2时,其增长速率最大;人工控制的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以指数式增长;自然条件下,环境阻力是限制种群数量无限增长的原因。7.(2016湖北荆州质检)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B)A.在种群数量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B.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之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所以从一开始就存在环境阻力;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故种群增长速率为0;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被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C点为K/2,若C为100,则K值为200。8.如图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血细胞计数板一个中方格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B)A.酵母菌的数量随时间呈“S”型曲线增长B.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C.图中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中方格中有酵母菌23个D.计数操作时,应先往计数室滴1 mL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后再镜检解析: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培养酵母菌,营养物质越用越少,所以达到K值后,酵母菌数量还会下降,并非“S”型增长;由于是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K值基本不变;酵母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抽样检测法;计数操作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往盖玻片上滴加一滴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然后镜检。能力达标9.种群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解析: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t1t4乙种群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则种群密度t4时刻大于t1时刻;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t2时刻甲、乙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相同,但差值不一定相同,故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同理,乙种群t2、t3时刻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t2t4,甲种群的出生率先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先上升,之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10.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时间(年)12345678鼠种群数量(只)19 80019 50014 50010 5009 5009 6009 5009 600X种群数量(只)100120200250180170180170A.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客观上物种X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C.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种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解析:由表中的信息可知,X种群数量逐渐增加至稳定,伴随着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稳定,结合两者数量的差异,初步推断两者可能为捕食关系;物种X吃掉的可能大多是鼠种群中年老、病弱的个体,客观上促进了鼠种群的发展,两种生物共同进化;由表中数量信息知,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第5年后,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11.(2017湖北襄阳开学考)如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细胞时种群的增长曲线,曲线是对照组,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速率越大B.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C.造成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D.曲线表示每12 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表明资源基本不受限制解析: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营养物质逐渐减少,有害代谢产物逐渐积累,所以更换培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的平均增长速率越小;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环境资源量改变,K值改变;是对照组,未更换培养液,所以随着酵母菌的生长营养物质逐渐匮乏、有害代谢产物逐渐积累、pH变化,故K值较小;分析题干数据,曲线应为每12 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在040 min内近似“J”型增长,“J”型增长的资源是基本不受限制的。12.黄河口湿地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因黄河改道而成。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独特的生物资源,成就了黄河口湿地的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多种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口湿地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调查鸟类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标志物的要求有、(至少答出2项)。(2)调查中发现某鸟类的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假定该鸟类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该鸟类的种群数量呈型增长。影响该湿地鸟类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 。(3)黄河口湿地有一望无际的芦苇湿地景观,核心区还分布有刺槐、柽柳等,影响湿地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描述芦苇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解析:(1)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以免易被天敌发现,标志物不能对动物造成伤害,也不能影响动物的行动等。(2)该鸟类每年的增长率相等,所以两年后的种群数量为(1+150%)2N0,即6.25N0。由于该鸟类每年的增长率不变,所以呈“J”型增长。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影响湿地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芦苇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答案:(1)不能对生物造成伤害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生物的行动等)(2)6.25N0“J”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水“S”型曲线13.(2016江西瑞昌模拟)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填“K1”或“K2”)。(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填“食物和天敌”或“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会(填“减小”或“增大”)。解析:(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曲线图,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在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图中A段种群数量迅速增加,接近“J”型曲线特点,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3)种群数量稳定后在K值上下波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4)D段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段表示种群数量迅速下降,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或环境容纳量)会减小。答案:(1)曲线图(2)“J”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3)K1(4)气候和传染病(5)减小拓展提升14.(2016山东菏泽一模)种群密度能够明显影响布氏田鼠的内分泌水平,且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的两样地(距离约300 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样地2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12只/hm2。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从其颈部取血4 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下表为不同密度种群高原鼠兔血浆皮质酮水平/(g mL-1)繁殖时期种群种群种群繁殖初期0.090.110.09繁殖盛期0.100.080.09繁殖中期0.060.060.06繁殖末期0.070.080.08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 。(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 hm2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高原鼠兔密度约为(取整数),样地3对应下图中的曲线为,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 。(4)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 。解析:(1)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影响,所以自变量是种群密度,对照实验中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所以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应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从其颈部取血4 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2)由于两样地高原鼠兔距离较远,存在地理隔离,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不是同一种群。(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根据公式NM=nm,则有N26=172,得出N=221只,样地3的面积为10 hm2,因此样地3种群密度为221只/10 hm222只/hm2。分析曲线图可知,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b,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增加密度梯度。(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答案:(1)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2)不是两样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3)22只/hm2b增加密度梯度(4)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教师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韧性提升的影响与策略
- 工业园区净水厂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氟化冷却液生产线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电子胶带生产线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电工常考点试卷【综合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招聘21人(第二批)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岳阳市市直事业单位集中招聘11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临床执业医师通关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2025资料员之资料员基础知识考试黑钻押题及参考答案详解AB卷
- 薄膜级聚苯硫醚树脂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法理学-(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课件(最新)
-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配习题和答案下载地址
- 日语N3听力词汇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PPT课件
- 高压氧质控标准
- 储粮熏蒸杀虫技术
- 1000以内的竖式加减法(共21页)
- 钢桁梁监理实施细则1
- SF_T 0114-2021 生物检材中吗啡、O6-单乙酰吗啡和可待因的检验方法_(高清版)
- 中国传统文化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英文-SARE(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