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空间数据的采集与产生PPT课件_第1页
三.空间数据的采集与产生PPT课件_第2页
三.空间数据的采集与产生PPT课件_第3页
三.空间数据的采集与产生PPT课件_第4页
三.空间数据的采集与产生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ArcGIS的坐标,投影文件的含义,投影坐标系统(Projectioncoordinatesystem)使用基于X,Y值的坐标系统来描述地球上某个点所处的位置。这个坐标系是从地球的近似椭球体投影得到的,它对应于某个地理坐标系。平面坐标系统地图单位通常为米,也称非地球投影坐标系统(notearth),或者是平面坐标。投影坐标系由以下两项参数确定:地理坐标系(由基准面确定,比如:北京54、西安80、WGS84)投影方法(比如高斯克吕格、Lambert投影、Mercator投影)坐标是GIS数据的骨骼框架,能够将我们的数据定位到相应的位置,为地图中的每一点提供准确的坐标,对地理坐标系坐标0360,Page2,平面坐标范围,以标准分幅为例,平面坐标:坐标X,Y(在arcgis中),X在前,Y在后,X坐标不加带号,是六位,加带号是八位,Y是七位,Page3,1.2、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wgs84的区别,北京54坐标系与西安80坐标系都是以Gauss_Kruger为基础,经局部平差后产生的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1954建立原点不在北京而是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西安80坐标系:也称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原点在西安附近GPS系统所采用的是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WordGeodeticSystem1984即WGS-84)。WGS-84坐标系是美国国防部研制确定的大地坐标系。原点是地球的质心,以经纬度为单位存储,Page4,1.2、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wgs84的区别,北京54:长半轴a=6378245m:短半轴b=6356863m扁率f=1/298.3西安80:长半轴a=6378140m;短半轴b=6356755m扁率f=1/298.25WGS-84:长半轴a=6378137m;短半轴b=6356752.314m扁率f=1/298.25是经纬度坐标系统注:扁率:f=(a-b)/a由于长、短半轴不一样,西安80坐标系与北京54坐标系转换是不严密不存在统一的公式地球上同一点,各个坐标系的经纬度是不一样的,Page5,1.3、3度,6度分带含义,分度方法:有3度和6度分带法,中央经线:对于6分带法: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起,每6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东半球从东经0-6为第一带,中央经线为3,9,15,依此类推,投影带号为1-30。其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6n-3);西半球投影带从180回算到0,编号为31-60,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L0=360-(6n-3)。,Page6,1.3、3度,6度分带含义,3分带法:从东经130起,每3为一带,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东经130-430,.17830-西经17830,.130-东经130。东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n,中央经线为3、6.180。西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60-3n,中央经线为西经177、.3、0,Page7,带号和中央经线的计算公式,1、3度带中央经线L0=3*n带号n:=L0/32、6度带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6n-3)带号n:=(L0+3)/6,Page8,反算最近经线,1、3度带是以中央经线左右(正负)各1.5度2、6度带是以中央经线左右(正负)各3度,Page9,中国经纬度范围,中国经纬度范围最东端东经135度2分30秒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最西端东经73度40分帕米尔高原乌兹别里山口(乌恰县)最南端北纬3度52分南沙群岛曾母暗沙最北端北纬53度33分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漠河县)2日本朝鲜韩国经度为73135,3度为25-45,6度带13(对应中央经线为75度)-23(对应中央经线为135度)纬度为3-53,Page10,分带范围,Page11,3度分带、6度分带对应平面XY规定,在GIS系统中如北京54,西安80,采用6度或3度分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以6度或3度分带,每一个分带构成一个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网,投影带中央经线投影后的直线为X轴(纵轴,纬度方向),赤道投影后为Y轴(横轴,经度方向),为了防止经度方向的坐标出现负值,规定每带的中央经线加500公里(向东平移500公里),由于高斯-克吕格投影每一个投影带的坐标都是对本带坐标原点的相对值,所以各带的坐标完全相同,因此规定在横轴坐标前加上带号,如(4231898,21655933)其中37即为带号,同样所定义的偏移值也需要加上带号,如37带的偏移值为37500000米。,Page12,1.4arcgis坐标系统文件说明-北京54,在CoordinateSystemsProjectedCoordinateSystemsGaussKrugerBeijing1954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命名方式:Beijing1954DegreeGKCM102E.prjBeijing1954DegreeGKZone34.prjBeijing1954GKZone16.prjBeijing1954GKZone16N.prj说明如下:三度分带法的北京坐标系,中央经线在东102度的分带坐标,横坐标前不带加号三度分带法的北京坐标系,34分带,中央经线在东102度的分带坐标,横坐标前加带号,分带确定,中央经线就确定16六度分带法的北京坐标系,分带号为16,横坐标前加带号16N六度分带法的北京坐标系,分带号为16,横坐标前不加带号记忆方式:3度分带,前有3.,Page13,1.4arcgis坐标系统文件说明-西安80,在CoordinateSystemsProjectedCoordinateSystemsGaussKrugerxian1980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命名方式:Xian19803DegreeGKCM102E.prjXian19803DegreeGKZone34.prjXian1980GKCM117E.prjXian1980GKZone17.prj三度分带法的西安80坐标系,中央经线在东102度的分带坐标,横坐标前不带加号三度分带法的西安80坐标系,34分带,中央经线在东102度的分带坐标,横坐标前加带号117E六度分带法的西安80坐标系,分带号为20,中央经线117,横坐标前不加带号17六度分带法的西安80坐标系,分带号为17,中央经线99,横坐标前加带号记忆方式:3度分带,前有3,,Page14,1.5定义坐标系,有三种方法1、ArcCatalog右键属性(properties)中xycoord,select是自己选择一个坐标系统,import是按另一个文件设置本文件2、ArcToolboxDataManagementTools-projectionsandtransformation-DefineProjection3、批量定义坐标系统BatchDefineCoordinateSystem,Page15,地理坐标系:GCS_WGS_1984,GCS_Xian_1980GCS_Beijing_1954都是以GCS开头投影坐标系:和坐标系的文件一致,详细部分,detail有向东偏移量,500公里,是不加带号,大于500公里,前两位为带号,1.6查看已有的坐标系统,Page16,坐标定义并观察,1、西安80,带号33,加带号2、西安80,带号33,不加带号注意上面name和detail不同,Page17,打开坐标定义错误1,坐标定义错误2,在arcmap中加载地图,出现右图的错误,如何解决?,Page18,2、坐标变换和数据换带,坐标变换分地理变换和投影变换地理变换:一种在地理坐标系(基准面)间转换数据的方法,当将矢量数据从一个坐标系统变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统下时,如果矢量数据的变换涉及基准面的改变时,需要通过地理变换来实现地理变换或基准面平移。投影变换:当系统所使用的数据是来自不同地图投影的图幅时,需要将一种投影的地理数据转换成另一种投影的地理数据,这就需要进行地图投影变换。,Page19,2.1、坐标变换,基于同一基准面,如北京54,地理坐标和平面坐标,可以有固定公式转换,ArcGIS可以直接转换,误差可以达到0.1mm,实现北京54经纬度,和北京54平面(xy)之间转换实现西安80经纬度,和西安80平面(xy)之间转换工具的位置:Datamangementtools下projectionsandtransformations-feature-project,Page20,2.2、不同基准面坐标的转换,主要是:三参数和七参数法。个别4参数,三参数转换含义X平移,Y平移,Z平移(如果区域范围不大,最远点间的距离不大于30Km(经验值)四参数转换含义七参数转换含义3个平移因子(X平移,Y平移,Z平移),3个旋转因子(X旋转,Y旋转,Z旋转),一个比例因子(也叫尺度变化K)。,Page21,2.3、Arcgis中投影变换,Page22,要素矢量化,要素编辑的一般步骤创建新图层(要素类):点、线、多边形编辑环境及工具点要素编辑线要素编辑多边形要素编辑,Page23,要素编辑的一般步骤,在ArcCatlog中创建新的要素类在ArcMap中加载新建的要素类,如有必要,加载经过配准的扫描地图在ArcMap中打开“编辑器”工具栏,执行其中的“开始编辑”命令,进入编辑状态。利用“编辑器”的功能完成地图要素的分层提取,打开图层的属性表,输入要素的相关属性在编辑过程中,点击“编辑器”中的“保存编辑”可以随时保存修改的结果,点“停止编辑”完成编辑。,Page24,创建新图层(要素类),ArcCatalog中可以创建矢量数据集(shape文件和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要素类”)点:Point线:Line多边形:Polygon在ArcMap中提供了全面的工具,可以完成矢量数据的编辑空间数据属性数据,Page25,新建图层要素类,指定要素类型:点?线?多边形?,Page26,在创建图层时指定坐标系统,在ArcMap中指定数据框的坐标系统,Page27,在创建图层(要素类)的时候除指定坐标系外,还需要指定要素类的坐标范围可以从已有的数据导入或手动指定这个范围,Page28,添加新建的图层,添加已配准的影像图层,在编辑器中,点击“开始编辑”,并在目标图层中选中要编辑的图层。,Page29,屏幕跟踪数字化,从“编辑器”工具栏中选中草图工具,根据扫描地图上的内容分层提取地图要素。,Page30,编辑图层中要素的属性,属性字段可以在创建图层是定义,也可以在ArcMap中添加Fieldsareadded;define字段名称:fieldname数据类型:datatype字段宽度:width精度:decimalprecision,Page31,打开图层(要素类)的属性表,添加新字段,添加属性字段,Page32,编辑要素属性信息,在属性字段添加后,就可以输入或修改要素的属性,Page33,编辑环境及工具,主要编辑环境“编辑器”工具栏,Page34,“编辑器”工具栏,Page35,捕捉环境Snapping,捕捉或悬挂操作:howfeaturesalignduringcreation/editing线段之间的连接(在两条线段连接的地方加一个结点)completionofpolygonsavoidovershoots/undershootsavoidsliversorgaps,Page36,捕捉环境Snapping,通过捕捉环境对话框设定在编辑时捕捉方式,Page37,Snappingoptions,InteractivesnappingoptionsSnaptoanexistingvertexSnaptoanexistinglinesegmentorpolygonedgeSnaptoanintersectionoftwoormorelinesSnaptoanexistinglineendpointSnappingcanbelayer-to-layer_,Page38,捕捉线段,Page39,Undoingedits,EditscanbeundoneinreverseorderEditscanbeundoneuptotheprevioussave(orcreation)Onceadatasetschangesaresaved,editscannotbeundone,Page40,Savingedits,SaveEARLYandOFTENYouarepromptedtosaveeditswhen:DatasetisclosedforeditingAnotherdatasetisopenedforeditingDocumentissavedorclosedArcGISisclosed,Page41,点要素的编辑,在图层中新建、删除、移动一个点要素,Page42,线要素的编辑,悬挂功能修改线段的形状(编辑顶点)分割线要素、公共顶点的编辑合并线要素封闭线段,Page43,打断线要素,打断工具,Page44,封闭线段,Page45,多边形要素的编辑,多边形顶点编辑(改变形状)分割多边形公共边的编辑要素合并(Union):求并集,比如:由多个岛屿组成的行政区,飞地。要素联合(Combine):中心有岛屿的湖泊要素相减(Subtract):去除重叠部分(landuse)要素相交(Intersection):获取多个多边形的公共部分,Page46,Alteringtheshapeoflinesandpolygons,topologicalediting,Page47,Alteringtheshapeoflinesandpolygons,non-topologicalediting,Page48,Splitting(cutting)polygons,Page49,Splittingfeatures,GeodatabasesplittingpoliciesAttributesarehandledbyp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