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它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理论上的体系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成了新世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当今语文教学高扬人文性的旗帜下,我们的首要工作便是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幸福成长,最终成为拥有丰富精神世界与创造力量的人。这就是我的人文教育观。现就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与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谈几点看法: 一、课题的界定。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公用性(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释义)。所以,我认为,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修养通过学习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而获得,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现行的语文课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正涵盖了以上几个方面。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拓展“人文素养”的外延,即人文素养应包括诗文素养、审美素养、心理素养、礼仪素养、人格素养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思想意识、健全的人格魅力等。但也正是这一特殊的界定,使许多人进入了人文教育的误区。二、语文人文教育误区。1、语文工具性误区。我们曾经过多地注重工具性,教学活动只围绕语文的工具性开展,机械的训练使语文教学枯燥乏味,名篇佳作在学生的心目中变得支离破碎。人们曾高呼:语文教学不要机械的工具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现象却依然存在。如:一位教师教鼎湖山听泉(第四自然段)(1)读第一句:万籁俱寂是什么意思?用这个词说句话。(2)读描写声音的句子,再防照句子说话。(3)用“像。像。又像。”造句。(4)朗读并背诵这一自然段。这样的课,教师除了机械的训练外,学生没有用心聆听到优美的泉声,没有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语文教学没有让学生关注丰富的人文内涵,就无法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也无非是工具层面的修饰改进。2、语文人文性误区。其次,今天我们提倡人文性,许多教师在拍手叫好的同时,认为语文的工具性成了千古罪人,被冷落在一角,课堂大兴人文之风,每篇课文都想方设法让学生受到“超级震撼”。是的,我们的教学要充分体现人文性,然而片面的人文之风,那将会吹走学生的语文基础。教例二珍珠鸟教学环节。1、读课文,猜老师心里会想什么?2、读书体验心中滋味。3、谈读后的感受。4、读补充资料这儿的鸟儿不怕人5、用一句话写自己的想法。6、以爱护鸟类为主题,师生间“实话实说”。在珍珠鸟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学生爱鸟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而听课的人不禁要问:珍珠鸟这篇课文在教学中怎么成了摆设?一些教师喜欢人为地放大人文性,注重从一篇篇课文有关的资源中挖掘教育因素,而感悟语言、探究语言的过程,往往显得仓促肤浅,有的流于形式,课文成了摆设。这种做法,正在把活生生的人文性演变成了机械的人文性。语文教育不要机械的人文性。如何走出误区,寻求人文教育的平衡点,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研究总结,我认为还是有捷径可寻得。三、如何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一)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被动接受教师的教诲,其教学内容仅限书本知识,是封闭的、呆板的。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对小学生人文素养不断的深入研究,教育部出台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式课堂教学基本式。“开放式课堂教学基本式”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应的,以开放为理念,在充分开发语文教学的各种有利资源基础上,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基本式。具体操作程序如下:1、向课前开放。向课前开放,就是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探究知识。学生在课前可以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是与课文内容无关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是挂图、光盘、古诗文、现当代文选、同学之间的习作以及世界新闻等。利用课前5分钟,激发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的学习收获,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光盘、图片展示给同学,可以背诵课文的文选、说文章的大意,鉴赏词句,点评人物等。2、向课中开放。向课中开放,就是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及学生个人体验的权利。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做到顺学导学并遵循三项原则:(1)民主教学原则。只有民主化的课堂教学,学生才敢问、敢言、敢议,学生才能找到放飞自己思想的天空。实施民主教学,要求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儿童心语的忠实聆听者,以自身的良好言行教育学生,从而真正实现对每位学生的人文关怀。有一位教师教学景阳冈时,先让学生大胆质疑,一个学生问:“老虎的爪子有几个脚趾?”面对这样一个不着边际的问题,老师竟然说:“你倒不如问老虎身上有几根毛?”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极大地伤害了这位学生的自尊。这样的语言必然会使这颗稚嫩的心雪上加霜,试想一下,今后我们再次让学生质疑时,他还会勇敢的举起手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还会张扬吗?如果我们真正关爱孩子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说法:“你的问题很有意思,我们课后可以去动物园仔细观察一下。”这样巧妙的引导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使得课堂教学不会节外生枝。(2)微笑教学原则。提倡微笑教学,就是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改变生冷严肃的面孔,对学生不责备、不谩骂、不侮辱,让温馨、慈祥、和蔼的笑容走进学生的心灵。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就会想出一切办法去鼓励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教会每一个学生。并将这种观念贯彻到自己每天的教学中去,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与学生一起感受蕴涵在课文里的作者的感情,使“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三者合一,融为一体。深圳赵志祥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在教学中他紧紧围绕“情”来教学:“先引导学生围绕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进行讨论,在讨论、争辩中让学生感受伟大的父爱,接着吟诵游子吟,欣赏背影,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凡小事中蕴涵的母子情、父子情;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是: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一段难忘的往事之后,在委婉动听的音乐伴奏下,他动情的朗诵自己的下水文-母亲为他送行的场面,听课的老师潸然泪下。这节课,大家是在暖暖的情意中欣赏了语言文字,在浓浓的爱意中受到了情感熏陶。是微笑、是挚爱深深的打动了学生的心。(3)阳光教学原则。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向阳光一样,让温暖照到每个孩子身上,特别是要把人文素养的缕缕阳光照到学困生、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身上,使他们树立充分的信心,重找做人的尊严。使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拼搏自信。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移情于景、移情于物,以情育情,以情导情,将学生情感积极的因素转移到情理交融的境界中去,陶冶其情意,提升其情感。教学山泉流过的地方,教师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渲染、影象再现等手段营造了学生与山区女教师之间的深厚情意,孩子们产生了真切的角色认同,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大山沟里,感受着老师浓浓的爱意,自然地开始了跟老师的对话:“年年月月,日日夜夜,您用自己的心血打开我们认识世界的窗户;风风雨雨,朝朝暮暮,您用知识滋润我们心田。”就这样,文字材料被激活为生动的场景、形象的画面、动态的世界,儿童神游其内,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就有了互相会心的微笑。人人感受到阳光的抚摸,爱的真情流露,感动的泪水自然的情感,使教师的人文教育观真正得到了落实。3、向课后开放。即在新课即将结束或下课之后布置开放性作业。如,学了赤壁之战。课下就可以让学生继续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讲三国故事,点评故事中的人物等。课后的开放,是课前开放的铺垫,是课中开放的延续。以上操作程序,是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循环往复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人文素养的。(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学科性质的基石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科的性质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石作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要有利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1、教学目标要体现三个维度。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中,不管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在三个维度的把握中,既体现知识与能力,还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要自觉发挥它的学科的基石作用,要有自觉的目标意识,还要关注工具性目标(知识与能力),同时要观注人文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如教学西湖的“绿”,要求学生了解西湖的绿,是体现工具性;要求受到美的熏陶,是体现人文性;阅读时从语言文字入手,筛选西湖绿的信息,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西湖绿的美,在“模拟”导游中再现西湖绿的美,是体现过程与方法。围绕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很好的培养。2、教学内容要盘活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首先要盘活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教科书资源。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情趣因素、审美因素、智慧因素,引导学生热爱语文。新的教科书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曾经,我们的教材语言规范,我们不否认语言的作用,但总觉得有些语言离孩子们的世界有些遥远。童心需要儿童化的语言。在看到松鼠和松果这篇文章时,我的眼睛亮了!别小看那简单的一句“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就那么几个“小”字的叠用,就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眼前似乎浮现出孩子们读“小小小松鼠”一词时开心的神情。那一刻,有一种春风拂面的舒服感。也许,从语言的角度看,这个词是不规范的,如果写在纸上,会被老师画一个“”。但由此使我想到:如果有了一定的语言情景,我们的学生也写出这样的语言,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之鼓掌呢?新教材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它给了孩子创新的起点,这生活化的语言带来的活力是难以估量的,情趣,正是从这“小小小”开始。我们只有用课文中的款款深情打动学生,用课文中的现代意识、人生智慧感染学生,用课文中的导学系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悟、学会积累。其次是盘活课外学习资源,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引导学生怎样从影视和因特网中得益;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3、教学过程要加强语言实践。首先是课内的语言实践,特别是语言实践。课堂上要给学生独立读书的机会,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自己感悟、在合作中互相启发,加深感悟,强化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己积累应用。在感悟积累中运用,老师不越俎代庖,只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做适当的启发和点拨。新课本一年级第二册棉鞋里的阳光文章质朴,读来温馨满怀。有一个句式“小峰帮奶奶晒棉鞋”,教师设计了:我替妈妈-,我给爸爸-;我帮老师-;我为大家-。原本认为学生顺理成章说成:“我为奶奶晒棉鞋。”或“我给奶奶晒棉鞋”谁知,有学生表示反对。理由:文章中奶奶并没有想晒棉鞋,因此不能用“替”,“替”是他想做但没做,你来代替他做是不准确的。由此我不禁想到:平时我们机械的让学生进行变换句式,替换词语等类练习时,是否忽略了语言的内在情感因素,而让这一切变成了简单的知识,也难怪如今的孩子们的作文中没有充满个性的语言了。当语言不再有情感内涵,我们真的已经失去了太多珍贵的东西,而这,将会使我们的母语降低它的魅力。(三)通过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开展诵读经典活动。(1)开设古诗文诵读课。每天安排15分钟的活动时间供教师对古诗文诵读和欣赏进行指导。教材可以选择小学1-6年级的中华古诗文选,也可选唐诗300首。(2)开设现当代名家名作选阅读课。教师积极为学生提示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推荐篇目,供学生阅读。(3)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开展诗文背诵、诗文表演、诗文书画等比赛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2、开展语文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开展语文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读书、研讨、演讲、创作,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个性特长。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报自己喜欢的小组。我校每周四下午的兴趣小组吸引了不少有特长的学生:从书法、绘画、奥数、习作、朗读、剧本表演、形体、舞蹈、又到各种棋类和武术。各种小组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创造一种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年在读书和受教育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不能不考虑学生的语文发展,不能不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价值取向。由此可见,对语文教育中人文内容的解读和吸纳,应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四、通过学生文化环境的建设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校要让人的心情激荡,走进学校应该让人能够感受到一种诗意、神圣和无穷的魅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学校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是语文教学的资源,语文教育无处不在,所以,我认为把创建人文校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应作为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途径。1、让墙壁说话。我们学校把围墙用白漆粉刷,开辟为语文园地。内容有诗文、有标语、更人文的是学生的书法和国画。“诗文”是名言警句的摘抄,也有短小诗文的展现,还有诗配画等。“标语”有影响力和感召力,如;“吟诵千古诗文,弘扬传统文化”、“师情生情师生情情情相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等,无不给人一中胸怀,一种博大,一种深邃;画有祖国的“名山大河、万里长城的壁画、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国画牡丹。”通过文字的表白,图画的昭示,可以让学生通千古、博内外,即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2、让花草含情。校园种植大片绿地,美化校园,植物角,在花草地上设置警示牌,上面写着“小草睡了,请别打扰。”“爱护我,让我和你共成长”、“有了绿色,你的生命才显滋润”等充满人情化的语言。学生徜徉在这样的校园里,怎么忍心去破坏这份情趣、这份雅致?3、让教室增辉。一是要从审美态度角度去重新规划、美化,要让室内环境即有春天般的“绚丽”,又有夏天般的“火热”、秋天般的“成熟”、冬天般的“冷峻”,让学生一年四季都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自然美的熏陶。二是要求个班级设立图书角,生物角。让学生在种植花草树木的过程中,感受人类的爱心;让学生在富有书香气的环境里自由读书交流,感受人间真情。因为儿童的生命发展迫切需要诸如品质、情操、意志、境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常州市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附真题答案
- 安全教育培训闭幕词课件
- 蔻驰ai面试题库大全及答案
- 安全教育培训课程开发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课时安排课件
- 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教育政策对师资队伍影响研究报告
- 海洋能发电技术创新驱动2025年海岛能源供应体系升级报告
- 农业与食品行业绿色生产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 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营销转型中的金融营销策略创新实践报告
- 新能源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新能源电池安全2025年报告
- 混凝土模板工程验收表(含续表)GDAQ2090202
- GB/T 29466-2023板式热交换器机组
-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演进及研究框架
- 中国教育史全套
- GB/T 818-2000十字槽盘头螺钉
- GB/T 31298-2014TC4钛合金厚板
- 口腔科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 itop-4412开发板之精英版使用手册
-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培训课件
- 中学生物学教学技能与实践课件
- 井喷失控事故案例教育-井筒工程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