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合理容量PPT课件.ppt_第1页
人口的合理容量PPT课件.ppt_第2页
人口的合理容量PPT课件.ppt_第3页
人口的合理容量PPT课件.ppt_第4页
人口的合理容量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4,5,6,复活节岛的悲剧,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快速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后,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继而在浅海捕鱼,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他们从渔民变成了农民: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也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他们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年左右,历经饥饿、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复活节岛人口的数量变化,你有什么启示?,7,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指一种资源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指多种资源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都表明,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来表示。,环境承载力,8,补充: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9,【读图思考】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土地资源淡水资源森林资源能源矿产资源,1、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盛水量多少不取决于其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其最短的木板。,10,主要制约因素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11,主要制约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例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今天地球上的70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12,日本国情报告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岛国,国土总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可居住面积11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60位。日本多山地丘陵地形,平原狭小,并且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日本的资源极其匮乏,特别是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2005年国情调查报告显示:日本人口为1.2776亿,世界前十;日本人均GDP:35757美元,全球第14位;综合国力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日本岛的神话,13,重要制约因素生活消费水平,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2005年,美国人均消费石油25桶(中国1桶半),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4倍,全球人口按美国的消费水平,全球石油储量仅够使用不足8年。,14,主要制约因素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近1200万。,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15,总结,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决定开发数量,决定消耗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正相关,正相关,负相关,16,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不确定性:不同历史时期,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相对确定性:一定历史阶段,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17,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人多为患,容量无限,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由此引发多种问题,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18,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的合理容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19,人口的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20,讨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应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21,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a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人口问题,引发,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就整个世界来说,控制人口,保证平等权利。,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尊重规律,提高生活质量。,(2)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2,3不同类型的国家如何努力才能使人口在合理容量范围内呢?,发达国家,95年人均消费能源,中国2025千克,美国11321千克。肉类:中国108磅,美国279磅。美国一个人一生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99倍。,“头号消费大国”,“头号污染大国”,人均消费过高,合理消费,b不同地区的人口问题,24,美国的家庭生活,25,澳大利亚,26,英国的乡村,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加过快,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控制在16亿左右,如果要达到美国的消费水平,中国人口应保持在7亿左右。,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控制在16亿左右,如果要达到美国的消费水平,中国人口应保持在7亿左右。,28,发达国家:尽量节约资源,少转嫁污染,发展中国家:尽量控制人口的增长,29,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的措施,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合理人口容量,任务十分艰巨。措施:1控制人口2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都有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0,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个人做法,控制人口规模适度消费节约资源努力学习,提高技术水平,31,人口的合理容量,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和含义,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因素:资源(主要)、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概念和含义,现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人口数量,知识小结,32,P14活动,我国的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向现代型的转变,自然增长率下降了,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过多,故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不堪重负。所以,我国必须在今后较长历史时期内继续实行计划生育。,33,1.造成上述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地形土壤热量A.B.C.D.2.青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特点主要是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大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小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A.B.C.D.,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12题。,34,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生活消费水平D.人口文化消费水平3、与环境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资源数量B.人口生活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生产力发展水平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