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古代诗歌赏析ppt课件_第1页
大学语文古代诗歌赏析ppt课件_第2页
大学语文古代诗歌赏析ppt课件_第3页
大学语文古代诗歌赏析ppt课件_第4页
大学语文古代诗歌赏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赏析,.,1.作品的形象,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人物形象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和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譬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例1:渔家傲记梦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人物形象:不满现状、追求理想的诗人自我形象。自然形象:空中云涛翻滚,晓雾弥漫,银河在转动,那里仿佛有无数风帆在飞舞。,.,分析判断作品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还要判断其社会意义。例2: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2.作品的情感,.,例3: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又照泪痕干?注鄜(f)州:今陕西富县。虚幌:薄帷。人物形象:“只独看”“未解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离别之情是深深地打上那个动乱时代的烙印的。,.,3、传统的审美习惯,(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4)折柳送别,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4景与情的关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透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例4: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5、炼字炼句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关键字词”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例4: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异常词语的蕴含。例5: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6修辞手法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等。分析修辞的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7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对比相衬: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拟人: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8、表达方式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换个角度,这也是实写、虚写。,.,专用术语,律诗、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词,上阙,下阙,.,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全词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游赏山林遇雨时的见闻与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认识。词的上片运用叙事、设问等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泰然自若与豁达的人生态度。下片借描写、双关等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和人生风雨无常的点滴感悟,颇具哲理意味。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全词语言豪放,融情于理,意蕴幽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上阙写景物寄托着主人公的哀绪与凄意。秋晓庭圃中,愁烟、泣露将菊与兰人格化,将主观情感移于客观景物之中,透露出主人公的哀愁。罗幕与轻寒相融中,燕子因凉而去,衬出燕去楼空后人的狐独,表情微婉含蓄。明月终是无情物,洒下斜光直到天晓,正是主人公内心无人了解,无处叙说的写照。下阙写主人公回忆昨晚的活动,既有登高望远的祈盼之情,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茫之感,既有主人公音信寄远的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