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养生PPT课件_第1页
中医外治法养生PPT课件_第2页
中医外治法养生PPT课件_第3页
中医外治法养生PPT课件_第4页
中医外治法养生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外治法养生,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曾科学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医博士,概述,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概述,艾灸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概述,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推拿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疗推拿。,概述,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拭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概述,足疗又称足底按摩,则是运用中医原理,集检查、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无创伤自然疗法。足疗保健通过对双脚的经穴、反射区施以手法按摩,刺激双脚反射区,从而调整脏腑虚实,达到透达筋骨、散风降温、理气和血,增强心脑血管机能,改善睡眠,消除疲劳,消除亚健康状态,增强人体抵抗力以及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功效。,概述,药浴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洗全身浴称“药水澡”;局部洗浴的又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之称,尤其烫洗最为常用。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即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各司其属。,概述,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概述,水疗是利用不同温度、压力和溶质含量的水,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人体以防病治病的方法。水疗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温度刺激、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按其使用方法可分浸浴、淋浴、喷射浴、漩水浴、气泡浴等;按其温度可分高温水浴、温水浴、平温水浴和冷水浴;按其所含药物可分碳酸浴、松脂浴、盐水浴和淀粉浴等。,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概述,针刺保健,灸法保健,按摩保健,经络腧穴,灵枢经别篇:“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拔罐保健,刮痧保健,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经络的功能,十二正经(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奇经八脉: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十二经别络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经络系统,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十四经脉循行顺序规律:中焦-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督脉-任脉-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规律,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经络体表循行规律,穴位图谱,保健常刺激的经络-足太阳膀胱经,保健常刺激的经络任脉,保健常刺激的经络督脉,1、足三里-长寿要穴定位:膝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功效:全身强壮要穴,健脾胃,益气血,提高机体免力和抗病能力“要想身长安,三里常不干”,常用保健穴位,2、曲池-降压定位:屈肘,肘横纹尽头功效:调整血压,明目。适用于老年人血压高,视力减退,常用保健穴位,3、三阴交-安神、调经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功效:增强腹腔脏器功能,尤其是促进生殖系统的健康,常用保健穴位,4、关元-癃闭、崩漏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线上功效: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刺法:斜刺0.5寸,得气后即可出针,常用保健穴位,5、气海-强壮定位:脐下1.5寸,腹正中线上功效: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刺法:斜刺0.5寸,得气后即可出针,常用保健穴位,6、神阙-强壮定位:脐正中处功效:保健要穴,补益阳气,温肾健脾灸法:间接灸,隔姜/附子饼,隔盐灸“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扁鹊新书,常用保健穴位,7、膏肓-祛肺疾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功效:强壮要穴灸法:直接灸,15至30分钟,艾柱715壮,常用保健穴位,8、中脘-健脾胃定位:脐上四寸,腹正中线上功效:强壮要穴,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灸法:直接灸,15至30分钟,艾柱715壮,常用保健穴位,9、涌泉-强心益肾定位:脚趾卷曲,前脚掌中心凹陷处功效:补肾壮阳,养心安神长灸此穴,健身强心,延年益寿,常用保健穴位,9、太冲-疏肝泻火定位: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活血针灸:直刺0.51寸。按摩:有明显的酸胀感效果好又称“消气穴”人在生气后按此穴,有消气作用。可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疾病,常用保健穴位,10、命门-腰疼、椎间盘突出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11、肾俞-强肾壮阳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益肾助阳,强腰利水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常用保健穴位,12、八髎定位:膀胱经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的合称。出自素问骨空论。位于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常用保健穴位,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疾病的要穴,常用保健穴位,13、合谷-牙疼定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功效: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常用保健穴位,14、肩井-肩周炎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功效:祛风清热,活络消肿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常用保健穴位,15风池-防治颈椎病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功效: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空窍主治疗头、眼、耳、目、口、鼻、脑疾患,精神神志疾患,以及上肢病的常用要穴。,常用保健穴位,16、头维穴-美容定位: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功效:清头明目,活血通络,止痛镇痉胃经的五谷精微由本穴分送头之各部。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