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重点词语含义 1、舜发( )于畎亩( )之中2、管夷吾举( )于士3、故( )天将( )降( )大任( )于是人( )也。4、必先苦其心志( )5、版筑( )之间6、百里奚举于市( )7、而后作( )8、征( )于色( )9、而后喻( )10、入则无法家( )拂士( )11、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12、国恒( )亡( )13、发( )于声14、人恒( )过( ) 15、所以( )动心忍性二、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入则无法家拂士三、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 (形容词使动用法)2、劳其筋骨 (形容词使动用法)3、饿其体肤 (形容词使动用法)4、空乏其身 (形容词使动用法)5、行拂乱其所为 (动词使动用法)6、所以动心忍性 (动词使动用法)7、人恒过 (名作动)8、入则无法家拂士 (动作状)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动作状)四、一词多义1、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2、拂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3、于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征于色 生于忧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五、划分朗读节奏 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舜发于畎亩之中六、句子翻译1、舜发于畎亩之中: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3、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七、走进文本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2、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4、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5、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6、文章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7、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文中“人恒过而后喻”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8、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事例说明一个道理?9、本文是怎样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10、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您的看法。11、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12、结合文中的事例,请简要谈谈你对人才成长的认识。13、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全文中心句: 。(2)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在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 ,生活上要 ,行为上要 。(4)文章强调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是: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可从心理状态变化看出: ,可从人面部表情的变化看出: 。 一1、被任用 田地2、被举用 3、所以 将要 下达、交付 重大责任 这样的人 4、意志、感情5、捣土用的杵 6、集市、市场 7、奋起,指有所作为 8、显露 脸上9、了解,明白 10、坚持法度的臣子 辅佐君王的贤士 11、敌对国家12、常 灭亡 13、表现14、常 犯错误 15、用这些办法二、1、曾同“增”,增加 2、衡同“横”,梗塞,指不顺3、拂同“弼”,辅佐三、1、使痛苦 2、使劳累3、使饥饿 4、使经受贫困之苦5、使受到扰乱 6、使惊动 使坚忍7、犯错误 8、在国内 9、在国外四、1发(1)被任用 (2)表现2、拂 (1)违背(2)同“弼”,辅佐3、于 (1)在(2)从(3)在(4)在(5)给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舜/发于/畎亩之中六1、舜从田地之间被任用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3、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的事情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4、内心常被困扰,思绪常被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显露在脸上,表现在声音里,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5、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祸患,这样的国家常常有被灭亡的危险。6、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生:使生存发展 死:使萎靡死亡 ,于:在)七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经受艰苦磨炼(磨难)之后能成就大业的人。3、前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 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1)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2)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文章的气势,论证更充分5、国内要有坚持法度的臣子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有法家拂士,有敌国外患)6、(1)举例论证(2)阐述了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经历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7、立论 道理论证8、(1)出生卑微、经历磨难、终有作为(2)逆境出人才(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9、先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用道理论证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10、我认为“逆境能成才。”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遭受宫刑,经受磨难仍能坚持写作,最终完成历史巨作史记。这个事例说明只要不怕困难,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好。10、我认为“顺境能成才”。顺境中的人如果能不图安逸,立下壮志,奋力拼搏,何愁不成才呢?相反,逆境中的人如果经不起磨难,就会消沉下去乃至被吞噬,又怎么能成就一番事业呢?11、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使我懂得,人才是在磨难中造就的。当我遇到困难,遭遇失败时,我就会用孟子的名言激励自己,从而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重拾信心和勇气,去迎接新的挑战。(或者:孟子的思想使我明白: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只有把困难当作成功的垫脚石,经受住困难的考验,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12、人才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会饱经忧患,在苦难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成就伟业。13(1)一个人常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我认为一个人犯错是难免的。犯错不可怕,只要知错,识错,改错,就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最终获得成功。)14、(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3)A苦其心志 B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行拂乱其所为(4)困于心衡于虑后而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三、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共同点:出身卑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作为。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四、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五、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七、文章第2、3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本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的,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八、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目的: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何作用?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地推出这个结论。独句成段,既深化了主题,又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十、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十一、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起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二、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处安思危十三、请写出至少两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四、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你说说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十五、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当你身处逆境时,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景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成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十六、2008年的雪灾、“512”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一次次考验着我们的祖国。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射,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结合课文分析:多难为何能兴邦?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验。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态,劳其筋骨”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1)越王勾践在患难当中矢志不渝,立志报仇,终于打败吴国,重振了越国的雄风。然而在此以后,他却沉溺于安乐享受之中,以至于最后重蹈覆辙,落得了一个可悲的历史下场。(2)秦朝末年, 陈胜首举义旗,对抗暴秦,后称王。富贵了的陈胜不仅忘记了少年时的承诺,而且变的贪图享乐,最终兵败被杀。(3)唐玄宗李隆基为夺武后武则天的权,而时刻在忧患中积聚力量,终于一举成功。但玄宗后期却贪图享乐,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 (4)商纣王自幼聪敏过人,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但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牧野之战后,焚火而亡。 生于忧患的例子:(1)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2)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 (3) 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宫刑,幽而发愤,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