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 要2关键词2Abstract2Key word3一、前言5(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51.研究的背景52.研究的意义6(二)相关研究动态7(三)研究方法9二、中国农村土地闲置的现状及危害9(一)农村土地闲置的现状9(二)农村土地闲置的危害101.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102.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113.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12三、农村土地闲置的成因13(一)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13(二)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出现用工荒13(三)“空心村”现象严重15(四)土地转让制度缺乏,土地流转不畅15(五)农村基础设施差16四、解决农村土地闲置问题的治理对策17(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7(二)运用市场手段调节农作物的价格,降低农资的价格18(三)作好农村建设规划工作18(四)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19(五)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21五、结论22参考文献22致 谢24 中国农村土地闲置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大量农民选择进城务工,致使大量土地闲置,实际耕地总量减少,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具体体现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应对农村土地大量闲置的现状及其带来的严重危害,受到国内学者的密切关注。本研究立足于国内学者研究成果,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农村闲置土地问题之所在,从而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首先,通过了解中国农村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农村土地闲置的危害,得出:大量土地闲置会直接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其次,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农民进城务工等现实,找出了农村土地大量闲置的成因。最后,根据农村土地闲置的现状及成因,提出具体的治理对策。关键词土地闲置;粮食安全;土地利用;治理对策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the Countmeasures of Idle Rural Land in 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has been further widen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farmers choose to work in urban areas, resulting in a large amount of idle land and a reduce in the actual total arable land and thus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Its impact is embodied as a threat to national food security,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how to deal with current situations and the serious impact of idle land is paid close attention by domestic scholar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domestic scholars research results to find out idle rural land problems, and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rough scientific analysis method.First of all, through grasping the status of Chinese rural land use and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idle rural land, the research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lots of idle land will directly endanger th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Secondly, through analys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combining it with the reality that farmers choose to work in urban areas, the research finds out the causes of a large number of idle rural lan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and causes of idle rural la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Key wordIdle land; Food security; Land us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一、前言(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研究的背景土地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保护并充分利用土地,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工作的重点。目前,中国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8.26亿亩,位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已经有666年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1,由此可见中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然而,在农村却存在着大量的土地闲置,优质的耕地无人耕种管理,劣质的耕地趋于沙漠化,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土地资源的严峻形势。中国是人口大国,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到2011年,中国人口达到了13.3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如何保障粮食安全,解决人们吃饭问题,已经摆在世人面前,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可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政府希望保持粮食安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发展由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为主向适应建设小康生活的要求转变,收入目标上升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由于种种因素,靠农产品提价增收难以为继,非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因素,于是出现了大量农民选择外出务工的现象,特别是年轻青壮劳动力不愿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致使大量优质土地抛荒。农村土地的大量闲置,实际耕地的大量减少,已严重影响到中国粮食的安全,如何避免农村土地形势进一步加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现阶段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对农村闲置土地进行研究意义重大。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农村土地闲置问题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和创造性过程,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目前关于农村土地闲置的理论还存在众多分歧,特别是闲置的定义和主要影响因素,理解该分歧有助于提出新的观点,为提出具体的应对对策提供依据。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地闲置是研究生态经济学的独特视角,研究农村土地闲置问题是对农业经济管理理论的一个有意补充,也对经济学、管理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为国家各部门制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特别是农村土地政策,提供理论参考。(2)现实意义通过对农村土地闲置问题进行研究,能揭露农村土地闲置的主要影响因素,能深入剖析中国现行土地管理政策中存在的弊端,发现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国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政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粮食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收入,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现实意义。(二)相关研究动态 目前,对农村土地闲置概念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张斌(2001)、杨风林(2004)认为农村土地闲置所指的对象是农业用地,分为显性闲置和隐性闲置、季节性闲置和常年闲置。其中隐性闲置指的是除了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外,由于主观因素方面的原因,造成土地没有种植任何作物而处于闲置撂荒状态;隐性闲置是指由于主观因素而造成的低生产率,但客观上可能具备充分利用土地生产潜力的条件;季节性闲置是指土地复种指数下降,一年二熟改为一年一熟,土地没有永久性闲置;常年闲置是指,土地没有一点人类生产活动的迹象,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刘高建(2008)从建设角度考虑,定义土地闲置为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国土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表示,目前土地闲置大体分两类,企业自身原因如资金不到位、开发策略调整造成的占46%,另外占54%的闲置土地主要是政府原因造成的,而政府原因包括“地卖出去之后,征地拆迁没做完,没法开发;涉及城市规划调整等等”5。进入21世纪,中国农村土地闲置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大量学者从不同侧面加以阐明。张怀献(2002)认为,土地闲置现象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许多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熊祥强、沈燕(2006)对重庆市三汇镇进行调查发现,该镇土地闲置面积占耕地总面积16.2%,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0%。 卿秋艳(2010)对郴州市龙海镇调查,发现该镇常年闲置和季节闲置的土地分别为4124亩、2967亩,分别占闲置土地的53.02%、41.98%,土地闲置面积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3%,且仍呈增长趋势。丁国峰(2004)对比贫困落后地区和富裕发达地区,发现农业收入少的贫困落后地区,闲置的土地多,农民更趋向于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而康涛(2003)则认为,富裕地区的农户,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闲置的农村土地更多。周全绍(2006)通过经济模型分析,认为当务农的边际收益小于务工边际收益、务农边际成本大于务工边际成本或务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农民就会选择放弃土地而从事非农产业。吴新慧、孙秋云(2004)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在市场经济条件浸润和培育下的农村居民,他们的观念、行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日益理性化、经济化,土地闲置仅是这种日益理性化和经济化的突出表现形式之一。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农村土地闲置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学者都一致认为农村土地闲置现象普遍存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有些学者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对农村闲置土地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有些学者通过对比了解各地区现实情况,而有些学者则通过实地调查,证实了农村闲置土地普遍存在,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现在对农村土地闲置缺乏统一的定义,对于造成农村土地闲置现象的影响因素,各学者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三)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对农村闲置土地现状的分析,把重点放在了农村闲置土地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的研究上,在整个研究过程当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1) 访谈法:对调查样本中的农民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其所在乡村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对农村土地闲置的看法。(2)文献研究法:在全面了解农村土地闲置现状及相关研究动态时,本文收集整理了大量已出版的有关土地闲置的相关文献资料及已有研究成果,并围绕所选研究课题进行分析、比较、总结。(3)实例分析法:结合研究内容,在提出治理对策过程中,为进一步分析对策,列举了相应的实例,在实例中分析研究内容,证实所提对策的可行性。二、中国农村土地闲置的现状及危害(一)农村土地闲置的现状土地是一种珍贵而稀缺的资源,而中国又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中国却有大量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土地闲置在当今的中国农村已是普遍现象,并已从非农产业高发达、农民早已普遍离土的沿海富裕地区蔓延到非农产业并不发达的粮食主产区;从产出率低的边际农田蔓延到保收的商产农田;从季节性闲置发展到常年闲置。农村土地闲置可分为农业土地闲置和非农建设土地闲置。非农建设土地闲置主要由房地产开发商违法违规用地所致,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截至2008年,供给开发商的土地有14.5万亩闲置,约占当年开发面积的近四成。到2009年底,全国仍然约有一万公顷闲置土地,其中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占46%,政府原因造成的占54%。国地资源部在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新闻发布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全国共上报房地产违法违规用地宗数3070宗,面积约38.84万亩,其中土地闲置宗数为2815宗,面积16.95万亩,分别占上报宗数和面积的91.69%和90%13。农业闲置用地区域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型城市的乡镇,以及经济尚欠发达的中西部偏远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大量劳动力涌入东部沿海地区务工,导致大量耕地闲置;农业土地闲置类型主要以旱田、退耕还林地等为主,山地相比平原地区土地闲置的比重较大。(二)农村土地闲置的危害1.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中国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8.26亿亩,人均不足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全国有1/3的省、市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14。据有关专家预测,在现有科技条件下,中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即现在的土地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8亩(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有463个。且大部分耕地分布在水源不足地区,有水源保障和灌溉设施的只占39.8%经,约有30%的耕地饱受水土流失的危害1。然而,全国各地耕地闲置或半闲置的现象随处可见。土地闲置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加剧了人地矛盾。土地闲置将会导致耕地的质量下降,因为农业生产停止后,裸露的田土抗蚀能力减弱,土壤物理性质变差。特别是南方水田土壤,这种土壤是经过人们长期的施肥耕作而形成的富含有机物的高肥力土壤,如果长期闲置不用,其土壤结构将被破坏,肥力会下降。耕地质量下降的直接后果是农作物产量的减少。土地资源的闲置使实际人均耕地更少,加剧人地矛盾,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粗放经营和投入的减少造成农产品减少、农民减收,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水平上不去,农业生产总值下降,严重地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位置,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据统计,2011年,中国小麦、玉米、稻谷三大主粮全都变成净进口,小麦进口125.8万吨,同比增长2.2%;玉米进口175.4万吨,同比增长11.5%;稻谷和大米进口了59.8万吨,同比增长54.0%15。虽然从总体数据来看,三大主粮进口并不大,与国内产量相比规模较小,但是这种趋势突出反映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2.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农村经济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农民弃农从商或进城务工,致使大量耕地闲置搁荒,无人耕种,成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农村土地大量闲置不仅使中国原本紧缺的农地资源的自然主产力长期放空,也会使土地肥力下降,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恶化,给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埋下隐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受影响,农村经济也可能会陷入举步唯艰的泥潭。 3.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自古以来,农民都是以农业生产来维系基本生活,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农业仍将是中国偏远山区经济收入的基础。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使得农民经济收入减少,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使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影响乡村集体公益事业的开展,也会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农业生产条件无法顺利得到改善,间接加重了农民的包袱,严重挫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土地大量处于闲置搁荒状态,农业种植面积减少,导致农产品收入减少,土地闲置多的乡村,基本口粮需依赖从外地进口,无法得到保障,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也会受到潜在的威胁。此外,由于许多农户全家外出或是主要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他们常年在外,对农村事务漠不关心,并以种种理由拒绝履行相关义务,乡村干部找不到、抓不着,给基层的税费收取、水利兴修等工作增加了难度,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三、农村土地闲置的成因(一)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受传统农业经营思想影响,目前中国农村的生产方式仍然处于小农状态,经营分散,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分散经营不利于先进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的推广,致使农村农业生产仍然是一种粗放式经营,靠大量的生产要素的投入,农产品附加值低,结果投入多产出少,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另外,很多农民缺乏市场意识,农产品销路不畅。对于很多农民来说,他们担心的不是农产品的产量问题,而更关注的是能否将农产品销售出去。一旦出现销路不畅,农民无法收回所投入的生产成本,必然会导致其退出农业生产,另谋出路。近年来,由于销路不畅致使农产品挤压的情况非常普遍。2011年10月,内蒙古土豆大丰收,却遭遇销售难;安徽怀远县石榴卖难,南阳50多万斤寿桃滞销;2012年4月,四川自贡荣县500多亩干蔗滞销,五千蔗农遭遇“卖蔗难”16。(二)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出现用工荒每年,中国出外打工的人主要来自农村,特别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农村青年,中学毕业后选择的都是外出打工之路。出外打工与留守在家种田比较,大多数农民都选择了后者,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农村因为劳动力剩余,当地的企业不多不能就业,又找不到合适的副业。呆在家仅靠一亩三分地很难以改善生活,所以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远走他乡另谋职业。加上如今走南闯北获得成就的农民工给留守在家的农民极大的冲击,很多农民萌发了出外务工的想法,于是出外打工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一条捷径。二是收入差距明显决定选择。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一旦出灾害情况,产量就会下降,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再者,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尤其是农药、化肥等农资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使农民生产面临高成本风险。另外农产品的价格上涨缓慢,除去不断上升的成本,农民收入可想而知。而外出务工,工资收入则远远高于务农收入,特别是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月工资基本都在两千元以上,除去日常开支,一年也能有上万元收入。如此明显的收入差距,农民的去留就不难决择了。三是农村教育的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产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希望子女跳出农村,走出穷乡僻壤,跨进繁华的城市,在子女教育上花了不少心血。近年来,农村的升学率大大提高,许多农村子女纷纷考入大、中、专院校。在学业有成后,愿意回乡创业的是少之又少,大都选择在城里是安家落户。青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出现用工荒现象,留守村里的老人不得不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中国农村土地相对较广阔,光靠留守的老人妇女进行农业生产是远远不够的,在严重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大片的农村土地不得不被闲置下来。(三)“空心村”现象严重 空心村是中国广大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等所形成的特殊产物。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农村居民的不断外迁。中国农村大多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文化娱乐事业缺乏,这样的环境已不能满足部分农民的生活需求,于是他们放弃原有的房屋,迁往附近的城镇居住,在村子留下大片土地。二是村镇规划不完善。中国多数农村长期不搞村镇规划,或在规划中不讲科学,只注重新房的便利、风水,而忽视了对旧宅基地的改造利用,造成农民建房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房屋更新换代速度快。于是,新房越建越多,被闲置的旧宅基地随之不断扩大。空心村现象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有关资料显示,河南省“空心村”占地现已达200万亩以上17。“空心村”的形成和蔓延反过来又迫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素质高的劳动力流失,“人去房空”、“人走地荒”等现象造成了大量的农地资源浪费。空心村的肆意蔓延,占用了大量的可耕地。据全国土地详查提供的数字,2009年中国村镇居民占用宅基地已达1666.7万hm2,大大超过2000年规划用地1333.3万hm2的控制指标17。 (四)土地转让制度缺乏,土地流转不畅土地是不能移动的生产资料,土地的流动只能是使用权的流动,但由于土地所有者主体不明,谁组织流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流动,当事者的权益好何保障,这些都缺乏依据。提倡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一直是中央农村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在中央一系列农村政策中均有涉及,但比较笼统,对土地流转的管理,从上到下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尽管在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已增加了土地可依法转让的条款,并在一些中央政策性文件中提出农地的有偿转让政策,但到目前尚无专门的法律文件规定土地转让的范围、形式、程序和管理方法等。另外,许多农村依靠土地养老的思想根深蒂固,对土地有很深的眷顾,宁愿让土地闲置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再者,农村土地分散,整合难度较大,并且农业收益比较低,高收益项目农业难以选择,农业开发又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业主对投资农业开发极为慎重,真正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或业主参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业的比较少。因此,目前的农村土地流转主要以农户间自发流转、零星流转为主要流转方式。(五)农村基础设施差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扩大内需、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推进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任务。这几年,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持续加大、工作不断加强,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其中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体现得最明显。虽国家十分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对其投入也不断加大,但在建设中仍会出现有钱办不好事的现象。一方面是农民不愿出力,就等着政府来解决。另一方面是建设意识不强。认为主要地段的沟道修好了可以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其实工程没有完成,还是有隐患,农田灌溉的质量还是不行。如果遇到干旱缺水,很多离水源较远的田地就难以耕种,再次闲置。也因为缺水,导致粮食生产逐年下降。四、解决农村土地闲置问题的治理对策(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扎扎实实地办几件实事,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1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农田水利为重点。旱涝灾害重,一直是中国农业的心腹大患,必须下决心大规模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山区塘堰、水窖等建设改造。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同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等建设项目的实施,抓好公路、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消除“交通瓶颈”问题,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改善农村和农业生活生产条件。(二)运用市场手段调节农作物的价格,降低农资的价格 深入了解农业市场走向,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发挥土地和气候等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导、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适当放松对农作物价格限制,让农作物价格由市场来调控,避免因强制压价,种粮不赚钱甚至赔钱,造成农民选择放弃土地进城务工的现象。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和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等价格欺诈行为,加强对化肥、农药等涉农生产企业和农资市场的监管,实行农业生产资料专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定价,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补助标准,真正让农民增加农业生产的净产值,提高农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让农民看到种粮的前景,把农民生活同农业生产紧密的连在一起。并建立起稳定的粮食供销渠道,对农民生产出的农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解除农民粮食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三)作好农村建设规划工作 旧农村大部分村庄是在村民长期聚居中自然形成的。有的村庄以道路、河流为主线,逐水而居、沿路而建,呈“一字长蛇阵”排开。有的村庄则以“朝向”、“风水”、“田地”等为标准,零星地分布在各地。没有规划地建房让村子分成块甚至十几块,分散又凌乱,占用了许多土地。基于这种情况,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势在必行。首先要加大耕地保护宣传,让村民认识到无规划的房屋建设会导致大量的耕地被破坏和浪费。其次,当地政府要制定出相关的法规政策,明确农村建设规划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以及违规建设应负的责任等,同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贴。另外,要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控制超标准建房,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合理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把分散在各地的农庄集中在生活环境较好的区域里,这样不仅加强了村民间的联系,便于管理,减少空心村现象的出现,也可节约大量的农业生产用地。以成都市为例,过去,成都市农村土地利用较为粗放,浪费严重。耕地田块过小过多且不规整、田埂和田间道路占地较多;建设用地因村民多散居且布局缺少规划,土地利用也显得较为混乱。基于这种认识,成都市开始了“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经营”的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化探索。截至2010年底,成都市本级财政共投入38亿元,完成土地整理项目100个,整理面积达120万亩,新增耕地16万亩,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和聚居点251个,集中农民7.9万人,建成56个面积在5000-10000亩的高产稳产、有产业特色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未来8至10年内,成都还将投入资金200亿元以上,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农民集中居住19。(四)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针对农业比较效益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农民种田无利可图的现状,各地应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首先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多层次和生态发展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市场竞争力,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第二,各地在结构调整中结合本地实际,把各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依托自身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业。第三,加强农村土地整合力度,大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使农民获得更大的利益。除此之外,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各地应积极培育并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把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农村闲置土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依靠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不仅能使农村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增加土地单位产值,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摆脱土地束缚,放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愿外出的农业通过在企业从事农作增加收入,实现多赢的局面。浙江省诸暨市次坞镇四个村与浙江金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特种水产养殖项目就是典型的例子。2003年,次坞镇下属的凰桐等四个村把闲置的1330亩土地以流转的方式承包给浙江金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这闲置的1330亩土地,通过改造开发建造成专业养殖龟鳖为主的高档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首先是引导农村实现了农业经营结构的调整,在2003年前当地四村基本上是单一的粮食种植,农业经营结构比较单一,经营效益也比较低,自2003年联合开发建立上千亩水产养殖基地后,带动了周边村庄和农户发展虾、蟹等高档水产养殖。其次,实现了土地增加产出,农民增加收益。通过公司的技术投入,当地四村每亩水田净收入水稻600斤,价值在600元左右,比之前增加了40%,同时通过土地联合开发把1300亩土地建设改造高产稳产水产养殖基地,每亩的产出达3万多元,是种粮收入的几十倍,大大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双重效能20。(五)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只有在流转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提高其边际效益,因此,必须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一是明确分离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要制定相关法规,将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分离开来,实行土地所有权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农民私有的政策,明确农村集体和农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坚持原则,引导流转。在长期稳定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在流转的方向上从自发、零星、无序、无偿流向连片、集中、有序、有偿流转转变。在流转推进上从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到行政引导、市场机制配置款子资源为主转变。在流转目的上,从主要解决人地矛盾,用于粮、棉、油生产,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转变;三是政府提供政策协助,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切实落实相关土地政策,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全力搞好土地流转指导、合同签订及跟踪服务工作。培育和发展土地流转中介组织,规范交易行为,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五、结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农村土的大量闲置,会直接导致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也势必威胁到粮食安全。本文对目前农村土地的闲置做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导致此种现象的因素众多,其中农产品价格、土地流转制度和农村劳动力短缺是农村土地闲置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三大因素,政府应增加财政力度,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并想方设法增加农业收入,把农民工从城市引向农村。然而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是农村闲置的成因尚未能全面考虑,例如,未能充分考虑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其次,收集的文献资料有限,对已有研究成果缺乏深入认识。第三,农村闲置土地的治理对策还有待进一步挖掘。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应大量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计算机一级经典例题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3年度生活照料服务类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4年临床执业医师模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华为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 华大铝厂竞争战略研究
- 水利工程基础加固技术方案研究
- 液压工程设备设计与优化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学干预影响实证研究》6900字(论文)】
- 【《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应用研究》9100字(论文)】
- 【《君乐宝婴幼儿奶粉网络营销优化方案研究》10000字(论文)】
- 2025年芜湖市鸠江区村级后备干部集中招录工作101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少先队大队委笔试试卷及答案
- 瑞达利欧原则课件
- 2025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冲刺361题
- 抖音账号实名认证承诺函模板
- 第一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卷(含部分解析)-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2025年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语文试卷
- (2025年标准)以捐代购协议书
- 颈部引流管的护理
- 2025至2030中国门诊外科中心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中医护理拔罐技术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