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科学与化学,.,2,二、小学科学与科学探究,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五、水和空气,六、物质的溶解,七、食物,三、如何进行观察实验,八、物质的变化,一、理解课标,实现“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和谐统一,.,3,一、理解课标,实现“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和谐统一,活用教材提高课堂实效,.,4,基本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5,走进去解读教材,1)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2)主题单元在教材中的位置与联系?3)主题单元各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4)主题单元每一课题有哪些结构活动?本课题的核心活动是什么?活动指向哪些教学目标?各个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5)教学内容与活动的适切性?教材内容是否存在不科学性的问题?教材中哪些内容低估了或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哪些活动组织比较困难?,.,6,跳出来活用教材,1、活用教材的指导思想思路设计:从教材思路到教学思路内容设计:从文本内容到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从静态活动到建构活动2、活用教材的具体策略(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2)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3)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4)调整教学顺序(5)调整教学方法,单元之间的调整单元内的调整课内调整,.,7,1、研读教材,把握内涵了解主题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联系了解每个单元里的主要概念及其关系了解每一课中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8,教材组织探究的对象,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系统和平衡,.,9,三年级的能力发展,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观察是本册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韦恩图帮助进行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10,四年级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推理能力制定计划、对比实验、控制变量观察、测量、记录,概念图、折线图,.,11,五年级的能力发展,参与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性活动,自主完成部分探究活动;学习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且做出自己的解释。,.,12,六年级的能力发展,尝试进行开放性较强的某些自主探究;在系统的观察和实验中积累更多经验;初步尝试用模型对实验现象或观察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13,2、目标导向,处理教材因人而异适当增删内容因地制宜活动顺序的调整各个单元的顺序可以根据南北不同的气候条件,进行新的调整;因材施教活动材料的替换选择符合教材设计意图的活动材料进行教学,.,14,3、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协调发展科学教学的任务,是理解重要的科学概念,而不仅仅是事实。科学概念反映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是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发展线索。“概念过程”模式,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15,研读教材需思考的问题,本单元包含哪些主要科学概念?它们之间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关系?用简单的图示形式表达出来。本单元开展哪些主要科学探究活动?活动指向哪些教学目标?各个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用简单的图示形式表达出来。教材中哪些活动超出了学生的认识范围,或者组织活动比较困难。本地有哪些教育资源可以直接用于科学教学中?,如:食物单元概念结构是怎样的?,1记录一天吃的食物,给食物分类记录整理信息,自定标准分类2研究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收集信息、检测(脂肪与糖类)3搭配食物营养研讨、运用4比较生熟食物比较和描述5观察发霉的面包用工具细致观察6研究霉菌生长条件推测,按步骤做对比实验7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储存食物方法)观察、比较和研讨8观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收集整理信息,观察比较,.,20,4、突出教学过程的科学课特点(1)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一种客观的、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思维方式,一种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结论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实验获得充分的事实证据。逻辑推理获得理论上的证据。得出的结果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21,4、突出教学过程的科学课特点(2)观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教会学生围绕一个概念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学生会学得更有效。观察到物体的特点越多就越好吗?事实重要还是概念重要?尽可能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学生会观察得更深入。观察要和学生的语言发展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要强调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22,(3)要重视集体讨论活动。研讨是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儿童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学会表达,阐明自己的观点,学会辩论,维护和修正自己的观点。研讨在概念建立和科学态度的发展上都对儿童具有重要意义。,.,2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二、小学科学与科学探究,.,24,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中的三个重要的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学习主体,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25,(一)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1)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2)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3)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26,(4)由于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27,(5)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交流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28,(6)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29,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应同时指探究活动和探究技能。,(二)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30,思考,课程标准所附的“鸡瘟的案例”,它属于科学探究吗?,(二)什么是科学探究?,.,31,科学探究案例,去年夏初,我们这里流行鸡瘟,蛋鸡大量死亡。我家一窝鸡突然也有几只染上了鸡瘟。爸爸到兽医站买回20多元治鸡瘟的药,但给鸡喂后效果不佳,结果我家也死了10只鸡。爸爸妈妈担心一窝鸡都会染上鸡瘟,愁眉不展。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鸡群中有几只鸡特别有精神,一点儿也不打蔫。(提出问题)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暗下决心认真观察其中的究竟。,.,32,从这天起,每天放学一回家,我就寻找这几只鸡,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的表现。只是这几只鸡经常远离鸡群,跑到邻家的菜地去觅食。我发现韭菜畦里的土松松的,并且有些小窝窝,仿佛鸡在那里钻过,而韭菜却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有鸡啄过的痕迹。难道韭菜对预防和治疗鸡瘟有作用?(假设和预测)我抱着尝试的心理开始做试验。首先选两只病鸡作为试验对象,从菜园里割回一小把韭菜,把韭菜捣烂撮成豌豆般大小、鸡刚好能够吞下的丸,一天分早、中、晚3次定时定量(每次3丸)给两只病鸡喂药。(制定计划),.,33,开始几天,鸡的病状没有什么变化。第四天早上,我又给鸡喂药,发现鸡略微有了一些精神,好像有了食欲,我忙抓来一把小米,它们能啄上十几下,这坚定了我试验的信心。我按前3天的方法继续喂上3天,奇迹果然出现了,病鸡竟活泼起来了。为了进一步验证试验的准确程度,我把3只病鸡和3只无病鸡分别进行笼养试验,并做好了病鸡观察记录:(搜集整理信息),.,34,.,35,我根据鸡的病情定量喂药,结果病鸡痊愈了。这说明韭菜确实能防治鸡瘟。(思考与结论)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全村人都知晓了,乡亲们都按我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也十分理想。(应用并进一步验证),.,36,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作出回答。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37,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整理信息思考结论表达交流问题假设实验结论,.,38,科学探究技能,1、基本技能观察:比较:分类:交流:分析:评价:,.,39,科学探究技能,2、综合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分析问题并选择一种新颖而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得问题得到解决或缓解的过程。作出决定:这是一个制定并应用标准,对一些看似相同的选项作出抉择的过程。制定标准的过程包括对后果和价值的考虑。调查:包括形成问题或假设、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施这些方案找出问题的答案或证明假设等过程。,.,40,科学探究的5个要素,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提取几个典型要素:1、问题的提出与聚焦2、制定研究计划3、收集与获得证据4、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5、交流与表达这5个要素的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41,探究能力,.,42,科学探究的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象答案。(4)能根据假象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43,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44,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这样做?,时间不允许教师的精力有限因此要选择真正有价值的活动,(三)如何进行科学探究?,.,45,探究性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1)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能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事物提出问题;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筛选,提出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2)对结果做出猜想或假设。能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知道猜想或假设只是对问题的一种解释,需要通过实验证明它是否正确。(3)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计划。能够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使用工具比单纯依靠自己感官更有效;能提出进行探究实验的大致思路、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做出书面计划。,.,46,探究性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4)进行观察和实验研究。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使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使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采集实验数据、作简单实验记录、绘制简单图表。用图和文字表达;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47,探究性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5)搜集、查阅、整理资料和实验结果。能够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6)分析和解读数据、思考及得到相应的结论。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合理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适合可以重复验证的。(7)表达、交流和评议。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48,小学科学课从观察入手的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何使学生的观察步步深入?从感官观察到借助工具观察的发展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的发展从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的发展从单体观察到多体观察的发展从局部观察到整体观察的发展从外部观察到内部观察的发展,.,49,2、引导学生从观察到提出有关问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是探究发现的第一步,提问是探究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它处在探究过程的核心地位,应该成为任何学习情境中都要得到鼓励的一种思维习惯。,.,50,3、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作出假想答案。,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恩格斯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例:预测“把固体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产生?,.,51,4、引导学生根据假设小组设计探究方案不要低估学生的潜能5、引导学生根据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科学课探究实验采取仪器自助的形式。6、引导学生在小组探究实验中作好记录,.,52,科学课让孩子记录什么?,记课前所查阅的有关资料记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记对问题的推断预测记对研究方案的过程设计记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推理后所得出的结论记对结果的反思及引发的新问题等等,.,53,提倡多种记录方法,从无序的记录整理向有序的记录整理发展;从用文字作记录整理向用数字作记录整理发展;从用文字作记录整理向用表格作记录整理发展;从文字作记录整理向用图文结合形式作记录整理发展;科学课记录的意义,.,54,7、引导学生将小组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表达交流能力是利用合适的途径向别人说明自己的认识、观点,倾听别人的想法和评议的能力。从口头语言表达、借助动作表达到从文字语言表达、图表表达发展;从单一方式表达到多种方式表达等;从个体型交流到合作型交流;从接受型交流到质疑型交流的发展,.,55,“动手操作”不是“探究”唯一的方式,“科学探究”不只需要学生动手,更需要学生动脑。学生动手只是科学探究的外部形式,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56,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57,观察能力的发展,外部观察到内部观察,感官观察到借助工具观察,局部观察到整体观察,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单体观察到多体观察,.,58,实验能力的发展,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游戏性实验向规范实验,模仿实验向设计实验,单一性实验向多过程实验,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59,记录整理能力的发展,无序记录向有序记录,文字作记录向图文结合作记录,文字作记录向数字作记录,文字作记录向表格作记录,.,60,表达交流能力的发展,口头语言表达、借助动作表达到文字语言表达、图表表达,接受型交流到质疑型交流,单一方式表达到多种方式表达等;,个体型交流到合作型交流,.,61,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事物表象比较向对事物本质比较,从空间(形态)比较向时间(随时间变化)比较,给定标准分类向自选标准分类,一级分类向多级分类,单因子比较向多因子比较,按事物外部特征分类向按事物内部构造或性质,.,62,方法为利用五官进行感受实验现象用眼睛看现象用耳朵听声音用嘴品偿味道(任何化学试剂不得品尝)用鼻闻气味(不能把鼻子直接凑到容器瓶口去闻气味)用手感受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能用手直接摸化学药品),三、如何进行观察实验,.,63,如: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观察物质的变化,.,64,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65,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铁钉+硫酸铜,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不要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66,观察到的现象: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67,这红色物质是是什么呢?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吗?,.,68,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是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改变颜色2、发光发热3、产生气体4、产生沉淀物,.,69,化学变化伴随的想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颜色变化,产生气体,产生沉淀颜色变化,产生新的物质,.,70,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71,(一)取用化学药品的原则1.不得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要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72,(二).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一定的液体药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用量筒的方法:,.,73,(三)加热的方法,加热的仪器: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外焰酒精灯内的酒清量不能超不超过2/3,不能少于1/4。,.,74,加热的仪器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用试管盛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中不能对着人,试管要与桌面成角。可在火焰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75,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固体溶质,如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溶质氯化钠。蒸发的操作:将装有溶液的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爆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液体蒸干。,.,76,过滤的方法,一贴二低三靠,.,77,过滤: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间的分离。如分离沙子和水、碳酸钙和碳酸钠的混合物。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最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边;烧杯轻靠玻璃棒)”。,五、水和空气,.,79,单元结构,单元的主要学习主题、活动和达成概念的转换关系,1、观察水的特征,水和油的比较,沙和水的比较,感觉空气的存在,空气有重量吗,五、水和空气,.,80,1、丰富和发展关于水和空气的特征的认识:(1)知道水是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的作用;水和其它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内聚力、黏性、流动性等方面相同或存在差异。(2)知道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和水比较,在颜色、形状、气味、味道、流动等方面,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空气能占据空间,但它容易被压缩或扩散;空气有重量,但很轻。,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81,2、认知到空气和水是地球上两种常见的物质;物质存在的形态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类型;固体、液体、液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形状和一定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82,3、认识到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的重量的工具。,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83,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4、综合已有的材料、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初步形成物质世界的概念。,.,84,1、能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水和空气进行较系统、持续、细致地比较。2、能在事实的基础上识别或认知有关水、空气和其它液体的特征。3、能想办法借助别的媒介或通过实验等来观察水、空气和其它液体的特征。4、能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其它方式来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且能用维恩图、对比表格等对观察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5、能运用口头、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的交流。,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85,1、通过对水和空气认知的各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2、在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内化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和收集资料等活动,认识到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测量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是有误差的,多次测量和重复实验可以帮助减少误差。,单元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86,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科学概念方面1、有一个初步的科学概念的体系2、有科学概念转化的途径和方法,科学探究方面1、培养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2、经典实验的适度改造,.,87,水和食用油比较,透明无气味无色不粘手在蜡纸上流动快,无痕迹水滴厚而圆比较重,有点透明有气味淡黄色粘手在蜡纸上流动慢,有痕迹油滴瘪而圆比较轻,透明会流动液体无固定形状有重量没有硬度会浸湿一些物体,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88,固体和液体比较,不粘手不会流动有固定形状有硬度不会形成滴状不会浸湿物体不一定粘手,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硬度可形成滴状可浸湿一些物体有一些粘手,有重量有形状,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89,水和空气比较(一),看得见摸得着比较重从高处流向低处,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流动方向不明,透明无色无味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硬度都是物体,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90,水和空气比较(二),看得见摸得着比较重从高处流向低处占据空间多少不易变化,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流动方向不明占据空间多少易变化(易压缩或扩散),透明无色无味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硬度能占据空间都是物体,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91,水和空气比较(三),看得见摸得着比较重从高处流向低处占据空间多少不易变化,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流动方向不明占据空间多少易变化(易压缩或扩散),透明无色无味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没有硬度能占据空间有重量都是物体,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92,固体、液体和气体比较,V,V,V,V,V,V,V,V,V,V,V,V,V,V,V,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93,1、重视学生原有经验气泡图展示学生有关水和空气的认识。,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基本的途径和方法,.,94,3、重视学生思维的加工及其过程该怎样思维?该怎样提高思维?,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基本的途径和方法,.,95,3、重视学生思维的加工及其过程猜测分析判断概括解释,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基本的途径和方法,.,96,3、重视学生思维的加工及其过程不断反省,多次概括。,科学概念体系及其转化基本的途径和方法,.,97,科学探究能力上的发展,1、培养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98,科学探究方面,2、经典实验的适度改造,.,99,科学探究方面,2、经典实验的适度改造,.,100,.,101,有些课的活动设计不合理如:“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水有一定的体积;空气没有一定的体积。教材提出的问题与活动设计超出了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难以达到活动预设的目标。建议:重新设计或删减。比较注射器里空气与水的变化,.,102,活活动一沙子盐活活动二面粉(沙子、盐)活活动三高锰酸钾砂糖活活动四整理、联系和拓展(表格),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六、物质的溶解,.,103,1、把沙子放在水里,把盐放在水里。观察。2、搅拌。继续观察比较3、描述、交流在现象的观察、描述中,学生和老师将使用一个重要的的词“溶解”那么,溶解是什么意思呢?不溶解呢?,活动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104,第一层次的对“溶解”的认识,像像食盐那样放在水里溶解像像沙子那样放在水里没有溶解已已有的认识学生很容易接受给予以明确的肯定强化已有的认识同此时又予以实例性的限制肯定的只是自发认识中的正确部分,.,105,这一层次的“溶解”的认识,可可以说是孩子们的自发认识一一个非教育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认识?一一个有待发展的认识,.,106,活动二:面粉在水里溶解了吗?,1、把面粉放在水里,观察!与沙+水比较与盐+水比较请问:更像前者还是后者?2、然后搅拌。观察!与沙+水比较与盐+水比较请问:更像前者还是后者?,.,107,学生的认识,以我们的肉眼观察比较面粉不像沙那样沉在水底,而像盐那样“分散”到水中了看起来:面粉+水更接近于食盐+水变成很小很小的微粒,均匀地在没有教育背景的情况下,对面粉是否溶解的问题就犯难了,出错了,.,108,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比较呢?,过滤“面粉+水”“沙子+水”“盐+水”过滤后观察比较:“谁”跟“谁”接近?沉淀“面粉+水”“沙子+水”“盐+水”沉淀后观察比较:“谁”跟“谁”接近?,.,109,两个层次的对“溶解”的认识,一、像盐那样像沙子那样二、像盐那样,放多久都不会沉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像沙子、面粉那样,过段时间就会沉淀的,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110,不只是对“溶解”的认识的发展,1、认识发展的由表及里的过程经历2、由静止的观察向发展、变化的观察推进的经历3、,.,111,活动三观察高锰酸钾和砂糖的溶解,1、把几小粒高锰酸钾投入一杯水中2、把几小粒砂糖投入另一杯水中观察、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的变化3、用筷子轻轻搅动一下水,继续观察并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的变化请思考分析这个活动!,.,112,学生在这样的观察活动中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指导呢?,观察描述水、高锰酸钾、砂糖的变化,高锰酸钾+水1、高锰酸钾的变化2、水的变化砂糖+水1、砂糖的变化2、水的变化,.,113,使学生观察到与溶解有关的重要事实,1、高锰酸钾从可见到不可见的了2、水从无色到紫色的了3、紫色的由浓变淡了4、颜色由不均匀到均匀了5、砂糖在水中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6、类推:高锰酸钾在水中也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114,活动四整理联系和拓展(表格),要求能作一般性的观察和区别;并且开始讲求观察区别的方法,P26,.,115,7、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教学目标:感知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学会分离混合物的另一种方法。,食盐饱和溶液增加溶液中的水分?减少溶液中的水分?(逆向思维),.,116,悬浊液液体的分类乳浊液溶液,.,117,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液的组成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118,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性,.,119,溶解与什么因素有关,与温度搅拌与否溶质的颗粒程度,.,120,溶液的分类,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121,溶解知识的生活运用,.,122,衣服的洗涤知识,.,123,溶液的酸碱性的测定,定性测定用酸碱指不剂进行测定,红色,紫色,蓝色,不变,不变,红色,红色,紫色,绿色,.,124,定量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试纸呈酸性呈中性呈碱性,.,125,溶液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生活中呈酸性的物质:,生活中呈碱性的物质:,.,126,产生能量的糖脂肪蛋白质分类不产生能量的水维生素无机盐,七、食物,.,127,有甜味的葡萄糖果糖等糖的分类无甜味的淀粉纤维素,.,128,(一)、单元教材分析:吃饭(吃食物),这是孩子们生活中一件普通而又重要的事情。孩子们往往会比较关注什么食物口味好,但关于食物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关注较少,更谈不上研究。食物单元的教学,就是希望学生能关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开始研究自己吃的食物。本单元包含三块内容:一是对食物的静态观察,主要探究食物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均衡搭配等问题;二是对食物的变化探究,主要观察比较生的和熟的食物,研究食物由生到熟直至发霉变质的过程,进而研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三是研究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学以致用。,.,129,三上年级时,孩子们已经研究观察过大米、米饭和淀粉的特点,并学会一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到了四上年级,孩子们对植物与动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本单元就是在孩子们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围绕“食物”这一研究主题,把孩子们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并且是他们能够进行研究的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吃什么?为什么要吃?怎么吃?吃生的还是吃熟的?吃剩的食物会怎么样?怎样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等等这些问题展开的。教材是顺着孩子们不断提出的新问题,不断产生的探究需求,让孩子们在课堂内外逐步深入地展开观察探究活动的,所以,活动与活动间是有紧密联系的。,.,130,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期望孩子们能获得以下几个主要的观察食物的活动经历:1、交流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经历;2、检验脂肪、糖类的活动经历;3、观察生、熟食物,使用酒精灯烧熟食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4、观察变质食物,比较新鲜食物和变质食物的活动经历;5、观察霉菌的经历;6、观察食物包装的经历;学生通过经历上述观察探究活动后,能对食物、用餐给以关注,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积极关心食物的变化,主动获取食品信息,辨别食品优劣,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31,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说还是比较表面的,教学过程中更有价值更深层次的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对食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发现一些可以研究的问题,并且能想办法去解决;能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整理与解释;能对自己所吃的东西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能用科学的方法选择自己所需的食物;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热情。这有助于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132,(二)、单元目标:1、过程与方法(1)经历调查、记录食物,统计分析找规律,根据不同标准对食物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2)经历研究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过程;(3)经历学习均衡食物营养,尝试设计一日三餐的过程;(4)经历观察、比较生食与熟食的不同,并亲自操作让生食变成熟食的过程;(5)经历对霉菌生长过程的观察活动;(6)经历收集、观察、描述食品袋上信息的活动过程。2.知识与技能(1)能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能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所吃食物的问题和规律;能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2)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判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3)知道人需要不同的营养,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通过探究理解食物金字塔结构,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133,(4)知道食物可以生吃和熟吃;能用酒精灯烧熟食物;能通过观察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5)通过观察发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这一现象;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6)通过学生们的比较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能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7)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知道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有关食物的信息;能根据食品的报纸琦、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指导学生收集信息(4)知道食物可以生吃和熟吃;能用酒精灯烧熟食物;能通过观察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5)通过观察发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这一现象;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6)通过学生们的比较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能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7)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知道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有关食物的信息;能根据食品的报纸琦、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食物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激发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兴趣;(2)在讨论、交流、研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3)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4)养成爱惜食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食物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激发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兴趣;(2)在讨论、交流、研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3)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4)养成爱惜食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134,(三)、课时安排1、一天的食物-1课时2、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3、吃什么喝还吃什么-1课时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课时5、面包发霉了-2课时6、减慢食物变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房产租赁反担保合同(长期租赁)
- 2025版大型赛事活动食堂档口租赁与服务合同
- 2025版牛羊肉供应链金融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高性能彩色激光打印机设备购销合同范本
- 2025版城市导视系统标志设计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供应链金融担保服务合同模板
- 2025版教育机构承包经营合作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广告宣传物料制作与配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全景落地门窗设计与安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餐厅房屋租赁合同附赠智能点餐系统使用许可
- PCBA的外观及焊接性能检验工艺文件模板
- 妊娠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 项目人员离职与人员替补计划管理方案
- 隧道坍塌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专利侵权比对分析报告
- 社情民意信息写作与传播
- 电气施工图审图要点
- 货车司机服务流程
- 2023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老年人误吸的预防
- 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方案
- 2022年江苏省春季高考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