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液体制剂ppt课件_第1页
第五章液体制剂ppt课件_第2页
第五章液体制剂ppt课件_第3页
第五章液体制剂ppt课件_第4页
第五章液体制剂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液体制剂,.,第一节概述,液体制剂采用溶解、胶溶、乳化、混悬等分散方法将药物以离子、分子、胶粒、液滴或微粒状态分散在适宜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分散体系。,.,一、液体制剂的特点,1.优点分散度大,吸收快,发挥药效迅速;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缺点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非均匀性液体制剂,物理稳定性差。,.,二、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1.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2.非均相液体制剂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3.口服口感适宜,外用应无刺激性;4.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三、液体制剂的分类,1.均相液体制剂2.非均相液体制剂,.,1.均相液体制剂,均匀分散体系,外观上澄明。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由低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由高分子化合物以分子形式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2.非均相液体制剂,多相分散体系,是一种不稳定的分散体系。溶胶剂(疏水胶体溶液)混悬剂不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乳剂不溶性液体药物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液体制剂的溶剂溶液剂溶剂;溶胶剂、混悬剂、乳剂分散剂或分散介质。,.,一、液体制剂优良溶剂的条件,对药物应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不应影响药效的发挥和含量测定;毒性应小、无刺激性、无不适的臭味。,.,二、液体制剂常用溶剂,极性溶剂半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极性溶剂,1.水2.甘油3.二甲基亚砜(DMSO),.,1.水,无药理作用;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任意比例混合;溶解绝大多数的无机盐类和有机药物;制剂中药物不易稳定,容易产生霉变,不宜长久储存。,.,2.甘油,味甜,毒性小;对硼酸、鞣质、苯酚等药物的溶解性特佳;对皮肤有保湿、滋润、延长局部药效、缓和刺激性等作用,常作为粘膜用药物的溶剂,如酚甘油、硼酸甘油、碘甘油等。含量12%以上,制剂带忧甜味且能防止鞣质的析出;含量30%以上有防腐作用。,.,3.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具大蒜臭味,有较强的吸湿性。本品溶解范围广万能溶剂。能促进药物在皮肤和粘膜上的渗透作用;但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半极性溶剂,1.乙醇2.丙二醇3.聚乙二醇,.,1.乙醇,能与极性、半极性溶剂任意比例混合,能溶解大部分有机药物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20%以上的乙醇即有防腐作用。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易挥发、易燃烧等缺点。,.,2.丙二醇(propyleneglycol),药用品一般为1,2-丙二醇。毒性小、无刺激性;可与水、乙醇、甘油等溶剂任意比例混合,能溶解许多有机药物;能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加药物的稳定性;能促进药物在皮肤和粘膜上的渗透作用;价格较贵。,.,3.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液体制剂中常用PEG300600。能溶解许多水溶性无机盐和水不溶性的有机药物。对一些易水解的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在洗剂中能增加皮肤的柔韧性,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非极性溶剂,1.脂肪油2.液体石蜡3.醋酸乙酯,.,1.脂肪油,麻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棉籽油等植物油。能溶解油溶性药物,如激素、挥发油。容易酸败;受碱性药物的影响,发生皂化反应。多作外用制剂的溶剂,如洗剂、搽剂、滴鼻剂等。,.,2.液体石蜡,分为轻质和重质两种,前者相对密度为0.8280.860,后者为0.8600.890。能溶解生物碱、挥发油及一些非极性药物等。在肠道中不分解也不吸收,有润肠通便作用。可作口服制剂和搽剂的溶剂。,.,3.醋酸乙酯,能溶解挥发油、甾体药物及其它油溶性药物。常作为搽剂的溶剂。,.,二、液体制剂的防腐,防腐的重要性以水为溶剂的液体制剂,尤其是含有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制剂,易引起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导致发霉变质。液体制剂污染微生物不仅严重影响制剂质量,而且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对人体健康有害。,.,防腐措施,1.防止污染2.添加防腐剂,.,1.防止污染,加强生产环境的管理,清除周围环境的污染源。加强操作室的卫生管理,保持操作室空气净化的效果。用具和设备必须按要求进行卫生管理和清洁处理。加强操作人员个人卫生管理。,.,2.添加防腐剂,液体制剂的制备过程中要完全防止微生物污染是很困难的。少量的微生物污染,可通过加入防腐剂,抑制其生长繁殖,达到有效的防腐目的。,.,优良防腐剂的条件,在抑菌浓度内无害、无刺激性、无特殊臭味;较大的溶解度,能达到防腐的浓度;不影响制剂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对大多数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抗微生物性质应稳定,不易受热和pH值的影响;在长期贮存时不分解失效、不挥发,不沉淀,不与胶塞或其它包装材料起作用。,.,防腐剂的分类,酸碱及其盐类苯酚、甲酚、氯甲酚、麝香草酚、羟苯烷基酯类、苯甲酸及其盐类、硼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丙酸、脱氢醋酸、甲醛、戊二醛等。中性化合物类三氯叔丁醇、苯甲醇、苯乙醇、氯仿、氯己定、双醋酸盐、氯己定碘、聚维酮碘。汞化合物类硫柳汞、醋酸苯汞、硝酸苯汞、硝甲酚汞等。季铵化合物类氯化苯甲烃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溴化十六烷铵、度米芬等。,.,液体制剂中常用防腐剂,羟苯烷基酯类(parabens)苯甲酸与苯甲酸钠山梨酸苯扎溴铵其它防腐剂,.,羟苯烷基酯类(泥泊金类),在酸性、中性溶液中均有效,尤其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更强;在弱碱性溶液中由于酚羟基解离作用减弱。对大肠杆菌作用抑制作用最强。抑菌作用随烷基碳数增加而增加,但溶解度则减小。如丁酯抗菌力最强,溶解度却最小。本类防腐剂混合使用有协同作用。通常是乙酯和丙酯(1:1)或乙酯和丁酯(4:1)合用,浓度均为0.01%0.25%。,.,羟苯烷基酯类(泥泊金类),使用注意吐温类、聚乙二醇等与本类防腐剂能产生络合作用,增加在水的溶解度,但不增加其抑菌能力。遇铁能变色,遇弱碱或强酸易水解。塑料能吸附本品。,.,苯甲酸与苯甲酸钠,苯甲酸未解离的分子抑菌作用强,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最适pH4。溶液pH值增高,解离度增大,防腐效果降低。防霉作用较泥泊金类为弱,但防发酵能力则较泥泊金类强,常联合应用。,.,苯甲酸与苯甲酸钠,苯甲酸钠在酸性溶液中的防腐作用与苯甲酸相当,用量为0.1-0.2%。pH值超过5时,抑菌效果都明显降低,这时用量应不少于0.5%。,.,山梨酸,起防腐作用的是未解离的分子,pH4酸性水溶液中效果较好。与其它抗菌剂或乙二醇联合使用产生协同作用。在塑料容器中活性也会降低。,.,苯扎溴铵(新洁尔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金属、橡胶、塑料无腐蚀作用,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稳定,耐热压。使用浓度为0.020.2%。,.,其它防腐剂,醋酸氯乙定(醋酸洗必泰):为广谱杀菌剂,用量为0.02-0.05%。邻苯基苯酚:具杀菌和杀真菌作用,用量为0.005-0.2%。桉叶油:使用浓度为0.01-0.05%。桂皮油:0.01%;薄荷油:0.05%。,.,第三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2.引入亲水基团3.加入助溶剂4.使用混合溶剂5.加入增溶剂,.,1.制成可溶性盐,难溶性弱酸、弱碱性药物,可制成盐而增加其溶解度。碱性药物如生物碱等,加酸制成盐类。酸性药物,加碱制成盐。,.,2.引入亲水基团,维生素B2水中溶解度为13000以上,而引入-PO3HNa形成维生素B2磷酸酯钠,溶解度增加300倍。维生素K3不溶于水,分子中引入-SO3HNa则成为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可制成注射剂。,.,3、加入助溶剂,难溶性药物加入助溶剂可因形成络和物、复合物等而增加溶解度。咖啡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50,用苯甲酸钠助溶形成苯甲酸钠咖啡因分子复合物,溶解度增大至11.2;茶碱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120,用乙二胺助溶形成氨茶碱,溶解度为15。,.,3、加入助溶剂,助溶剂分为两大类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水杨酸钠等;酰胺化合物如乌拉坦、尿素、烟酰胺、乙酰胺等。,.,4、使用混合溶剂,混合溶剂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并能与水分子能形成氢键、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一些溶剂。苯巴比妥难溶于水,用聚乙二醇与水的混合溶剂,溶解度增加而且稳定,可制成注射剂。,.,5、加入增溶剂,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表面活性剂。影响增溶量的因素增溶剂的种类药物的性质加入顺序增溶剂的用量,.,增溶剂的种类,增溶剂种类的不同或同系物增溶剂分子量的不同,增溶效果亦不同。同系物的碳链愈长,其增溶作用愈强。对强极性或非极性药物,非离子型增溶剂的HLB值愈大,增溶效果愈好。,.,药物的性质,增溶剂的种类和浓度一定时,同系物药物的分子量愈大,体积也愈大,胶束所能容纳药物量愈少。,.,加入顺序,先将药物与增溶剂混合,然后再加水稀释则能很好溶解。将增溶剂先溶于水,再加入药物,则药物几乎不溶。,.,增溶剂的用量,温度一定时加入足够量的增溶剂,可得到澄清溶液,稀释后仍然保持澄清。配比不当,得不到澄清溶液,或在稀释时变为混浊。增溶剂得用量可以通过实验确定。,.,第四节溶液型液体制剂,小分子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一、溶液剂二、糖浆剂三、芳香水剂四、甘油剂五、醑剂,.,一、溶液剂,小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应为澄明液体。根据需要可加入助溶剂、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溶液剂的制法,1.溶解法2.稀释法,.,1.溶解法,制备过程称取药物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制备方法取处方总量3/4的溶剂,加入药物,搅拌使其溶解;滤过,并通过滤器加溶剂至全量,质量检查,分装、密封、贴标签、外包装。,.,2.稀释法,先将药物制成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制成贮备液,再用溶剂稀释至需要浓度即得。,.,溶液剂制备时应注意的问题,易溶性、但溶解缓慢的药物,溶解过程可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等措施;易氧化药物溶解时,宜将溶剂加热放冷后,再溶解药物,同时应加适量抗氧剂;易挥发性药物应在最后加入。,.,二、糖浆剂(syrups),概述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糖浆剂中的药物化学药物和药材提取物。蔗糖和芳香剂能掩盖某些药物的苦味、咸味及其它不适臭味。,.,糖浆剂的分类,1.单糖浆浓度为85%(g/ml)或64.7%(g/g)。不含任何药物,一般作为矫味剂、助悬剂等。2.矫味糖浆如单糖浆、陈皮糖浆、姜糖浆等,主要用于矫味,有时也作助悬剂用。3.药物糖浆枸橼酸哌嗪糖浆、磷酸可待因糖浆等,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疗。,.,糖浆剂的制备,1.溶解法热溶法冷溶法2.混合法,.,热溶法,方法将蔗糖溶于沸蒸馏水中,继续加热使其全溶,降温后加入其他药物,搅拌溶解、滤过,再通过滤过器加蒸馏水至全量,分装,即得。不加药物可制成单糖浆。优点蔗糖溶解速度快,趁热容易滤过,并可杀死微生物。适用范围对热稳定的药物和有色糖浆的制备。,.,冷溶法,方法将蔗糖溶于冷蒸馏水或含药的溶液中制成糖浆剂。优点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较为适宜,制备的糖浆剂颜色较浅。缺点制备所需时间较长,在生产过程中容易污染微生物。,.,2.混合法,方法将药物与糖浆均匀混合制备而成的。适合于制备含药糖浆。优点方法简便、灵活,可大量配制也可小量配制。缺点含药糖浆含糖量较低,要特别注意防腐。,.,制备注意事项,1.制备应在避菌环境中进行,各种用具、容器应经灭菌处理,并及时灌装;2.应选择无色、无异臭的药用白砂糖,不能用食用糖;3.生产中宜用蒸气夹层锅加热,温度和时间应严格控制。4.应在30以下密闭储存。,.,三、芳香水剂,1.概念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多半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浓芳香水剂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制成的含大量挥发油的溶液。,.,三、芳香水剂,2.质量要求应澄明,必须具有与原药物相同的气味,不得有异臭、沉淀和杂质。多数易分解、变质甚至霉变,不宜大量配制和久贮。,.,三、芳香水剂,3.制备方法根据原料不同而不同。纯挥发油和化学药物多用溶解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多用蒸馏法。浓芳香水剂临用时稀释。,.,四、甘油剂,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甘油具有粘稠性、吸湿性,对皮肤、粘膜有滋润作用,能使药物滞留于患处而延长药物局部药效,并缓和药物的刺激性常用于口腔、耳鼻喉科疾病。甘油吸湿性较大,应密闭保存。制备方法溶解法,如碘甘油;化学反应法,如硼酸甘油。,.,五、醑剂(spirits),挥发性药物制成的浓乙醇溶液。药物浓度一般为5%10%;乙醇浓度一般为60%90%。醑剂可用于治疗,如亚硝酸乙酯醑、樟脑醑、芳香氨醑等,也可用作芳香剂,如复方橙皮醑、薄荷醑等。制备溶解法和蒸馏法。,.,第五节混悬剂(suspensions),一、概述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微粒一般在0.510m之间,小者可为0.1m,大者可达50m或更大。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一、概述,制成混悬剂的条件1.凡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药物在混悬剂中以微粒状态分散,分散度较大,胃肠道吸收迅速,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2.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3.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4.为了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注意剧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使用。,.,一、概述,混悬剂的质量要求1.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2.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要求;3.粒子的沉降速度应缓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4.应有一定的粘度;5.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混悬剂中药物微粒分散度大,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着物理界面,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处于不稳定状态。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增长与转型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混悬剂中的微粒由于受重力作用,静置时会自然沉降,沉降速度服从Stokes定律:V2r2(1-2)g/9V为沉降速度(cm/s),r为微粒半径(cm),1和2分别为微粒和介质的密度(g/ml),g为重力加速度,为分散介质的粘度。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粘度成反比。,.,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增加混悬剂的动力稳定性方法减小微粒半径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微粒的荷电与水化,混悬剂中微粒因本身离解或吸附分散介质中的离子而荷电,具有双电层结构,使微粒间产生排斥作用。水分子可在微粒周围形成水化膜,阻止了微粒间的相互聚结。,.,絮凝与反絮凝,混悬剂中微粒具有双电层结构,即有-电势。-电势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混悬剂中的微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使混悬剂处于稳定状态。絮凝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絮凝状态特点沉降速度快,有明显的沉降面,沉降体积大,经振摇后能迅速恢复均匀的混悬状态。,.,絮凝与反絮凝,絮凝剂主要是不同价数的电解质,其中阴离子絮凝作用大于阳离子。离子价数增加1,絮凝效果增加10倍。常用的絮凝剂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等。,.,絮凝与反絮凝,反絮凝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的过程。反絮凝剂所用的电解质与絮凝剂相同。,.,结晶增长与转型,结晶增长混悬剂中药物微粒大小不一致时,在放置过程中,小的微粒数目不断减少,大的微粒不断增大,使微粒的沉降速度加快。当药物微粒处于微米大小时,药物小粒子的溶解度就会大于大粒子的溶解度。加入抑制剂阻止结晶的溶解和生长。,.,结晶增长与转型,结晶转型混悬剂在放置过程中,亚稳定型药物可转变为稳定型,可能导致药物微粒沉降或结块,也改变混悬剂的生物利用度。,.,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浓度分散相的浓度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降低。温度不仅改变药物的溶解度和分解速度,还能改变微粒的沉降速度、絮凝速度、沉降容积,从而改变混悬剂的稳定性。,.,三、混悬剂的制备,制备混悬剂,微粒应有适当的分散度,并均匀分散,以降低沉降速度,使处于稳定状态。分散法凝聚法1.物理凝聚法2.化学凝聚法,.,分散法,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至一定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处方中剩余液体使成全量。氧化锌、炉甘石、碱式硝酸铋、碱式碳酸铋、碳酸钙、碳酸镁、磺胺类等亲水性药物。,.,凝聚法,1.物理凝聚法将分子和离子分散状态的药物溶液,用物理方法使其在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将药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在搅拌下加至另一种不同性质的液体中,使药物快速结晶,可制成10m以下(占80%90%)微粒,再将微粒分散于适宜介质中制成混悬剂。醋酸可的松滴眼剂。,.,凝聚法,2.化学凝聚法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成混悬剂。化学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并应急速搅拌,使微粒细小均匀。胃肠道透视用BaSO4混悬液。,.,四、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助悬剂(suspendingagents),作用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沉降速度;增加微粒的亲水性;防止结晶的转型。种类低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及某些表面活性剂。,.,助悬剂的种类,1.低分子助悬剂甘油外用混悬剂,如复方硫磺洗剂。糖浆剂内服的混悬剂,具有助悬和矫味作用。,.,助悬剂的种类,2.高分子助悬剂天然的高分子助悬剂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硅皂土(bentonite)触变胶,.,2.高分子助悬剂,天然的高分子助悬剂树胶类阿拉伯胶、西黄芪胶、桃胶等。植物多糖类白芨胶、海藻酸钠、琼脂、角叉菜胶、淀粉浆等。脱乙酰甲壳素,.,2.高分子助悬剂,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纤维素类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其它卡波普、聚维酮、葡聚糖、丙烯酸钠等。,.,2、高分子助悬剂,硅皂土为天然产硅胶状的含水硅酸铝。如炉甘石洗剂。触变胶利用触变胶的触变性,即凝胶与溶胶恒温转变的性质。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后变为溶胶有利于混悬剂的使用。如单硬脂酸铝。,.,润湿剂,许多疏水性药物如硫磺、甾醇类、阿司匹林等不易被水润湿,应加入润湿剂。润湿剂可被吸附于微粒表面,增加其亲水性,产生较好的分散效果。最常用是HLB值在711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磷脂类、泊洛沙姆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加入絮凝剂,使混悬剂处于絮凝状态,以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的种类、性能、用量、混悬剂所带电荷以及其它附加剂等均对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的使用有很大影响,应在试验的基础上加以选择。,.,第六节乳剂(emulsions),一、概述1.概念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形成液滴的液体称为分散相、内相或非连续相,另一液体则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第六节乳剂(emulsions),一、概述1.概念乳剂中一相为水或水性溶液则称为水相,用W表示,另一相与水不混溶的相称为油相,用O表示。乳剂是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一、概述,乳剂液滴大小一般在0.110m之间,为乳白色不透明的液体。微乳粒径在0.010.10m,处于胶体分散范围,光线通过乳剂时不产生折射而是透过乳剂,肉眼可见乳剂为透明液体微乳或胶团乳。粒径在0.10.5m范围称为亚微乳乳剂中的液滴具有很大的分散度,其总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很高,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2.乳剂的特点,1)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快,生物利用度高;2)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使用方便;3)O/W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并可加入矫味剂;4)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粘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5)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6)静脉营养乳剂,是高能营养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3.乳剂的类型,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复合乳剂(多重乳剂)W/O/W或O/W/O。,.,4.乳剂类型的鉴别,.,二、乳化剂,乳化剂的基本要求应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即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不应对机体产生近期的和远期的毒副作用,无局部刺激性。不受酸碱、电解质、辅助乳化剂等的影响对贮存时温度的变化应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二、乳化剂,乳化剂的种类1.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2.天然乳化剂3.固体微粒乳化剂4.辅助乳化剂,.,1.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乳化能力强,性质比较稳定,容易在乳滴周围形成单分子乳化膜。这类乳化剂混合使用效果更高。阴离子型乳化剂硬脂酸钠(钾)、油酸钠(钾)、硬脂酸钙(O/W)、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化蓖麻油等。非离子型乳化剂单(三)甘油脂肪酸酯(O/W)、聚甘油硬脂酸(油酸、棕榈酸、月桂酸)酯(W/O)、蔗糖单月桂酸(单油酸、单棕榈酸)酯、span类(W/O)、Tween类、卖泽、苄泽、平平加、乳白灵A、乳化剂OP、泊洛沙姆。,.,2.天然乳化剂,亲水性较强,能形成O/W型乳剂,多数有较大的粘度,能增加乳剂的稳定性。使用这类乳化剂需加入防腐剂。阿拉伯胶可形成O/W型乳剂。适用于制备植物油、挥发油的乳剂,乳化能力较弱,常与西黄芪胶、果胶、琼脂等混合使用。西黄芪胶可形成O/W型乳剂,其水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乳化能力较差,一般与阿拉伯胶合并使用。明胶O/W型乳化剂,常与阿拉伯胶合并使用。杏树胶乳化能力和粘度均较超拉伯胶强。卵黄为强O/W型乳化剂。其它白芨胶、果胶、桃胶、海藻酸钠、琼脂、酪蛋白、胆酸。,.,3.固体微粒乳化剂,一些溶解度小、颗粒细微的固体粉末,乳化时可被吸附于油水界面,形成乳剂。形成乳剂的类型,是由接触角决定的。接触角90易被水润湿,形成O/W型乳剂,接触角90易被油润湿,形成W/O型乳剂。O/W型乳化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皂土等。W/O型乳化剂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等。,.,4.辅助乳化剂,与乳化剂合用能增加乳剂稳定性的物质。乳化能力一般很弱或无乳化能力,但能提高乳剂的粘度,并能增强乳化膜的强度,防止乳滴合并。增加水相粘度的辅助乳化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琼脂、西黄芪胶、阿拉伯胶、黄原胶、瓜耳胶、果胶、骨胶原、皂土等。增加油相粘度的辅助乳化剂鲸蜡醇、蜂蜡、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硬脂醇等。,.,乳化剂的选择,1.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O/W型乳剂应选择O/W型乳化剂,W/O型乳剂应选择W/O型乳化剂。2.根据乳剂给药途径选择口服无毒天然乳化剂或亲水性高分子乳化剂等。外用乳剂局部无刺激性乳化剂,长期使用无毒性。注射用乳剂磷脂、泊洛沙姆等乳化剂。3.根据乳化剂性能选择选择乳化性能强、性质稳定,受外界因素如酸碱、pH值等影响小、无毒无刺激性的乳化剂。,.,三、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制备稳定的乳剂,首先必须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分散相能够分散成微小的乳滴,其次是提供使乳剂稳定的必要条件。降低表面张力加入适宜的乳化剂形成牢固的乳化膜确定形成乳剂的类型有适当的相比,.,三、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降低表面张力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分散体系。为保持乳剂的分散状态和稳定性,必须降低界面张力。乳剂粒子自身形成球体体积相同以球体表面积最小。在保持乳剂分散度不变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使乳剂保持一定的分散状态,就必须加入乳化剂。,.,三、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加入适宜的乳化剂乳化剂能有效地降低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保持乳剂一定的分散度和稳定性;降低制备过程中能量的消耗,以至用简单的振摇或搅拌的方法,就能制成稳定性的乳剂。选择适宜的乳化剂,是制备符合要求的乳剂的关键。,.,三、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牢固的乳化膜乳化剂在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的同时,能在乳滴周围有规律的定向排列成膜乳化膜,可阻止乳滴的合并。乳化剂在乳滴表面上排列越整齐,乳化膜就越牢固,乳剂也就越稳定。,.,三、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确定形成乳剂的类型最主要是乳化剂的性质和HLB值乳化剂分子中亲水基大于亲油基,形成O/W型乳剂亲油基大于亲水基,形成W/O型乳剂其次是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相容积比、温度、制备方法等。,.,三、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有适当的相比相比:油、水两相的容积比制备乳剂时,分散相浓度一般在10%50%之间,分散相的浓度超过50%时,乳滴之间的距离很近,乳滴易发生碰撞而合并或引起转相,反而使乳剂不稳定。,.,四、乳剂的制备,1.油中乳化剂法2.水中乳化剂法3.新生皂法4.两相交替加入法5.机械法6.微乳的制备7.复合乳剂的制备,.,1.油中乳化剂法(干胶法),先制备初乳,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植物油比例为421,挥发油比例为221,液体石蜡比例为321。适用于阿拉伯胶或阿拉伯胶与西黄芪胶的混合胶。将阿拉伯胶分散于油中,研匀,按比例加水,用力研磨制成初乳,再加水将初乳稀释至全量,混匀,即得。,.,2.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也需制备初乳,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与上法相同。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水中,再将油加入,用力搅拌使成初乳,加水将初乳稀释至全量,混匀,即得。,.,3.新生皂法,油水混合时,两相界面生成新生态皂类乳化剂,再搅拌制成乳剂。植物油中含有硬脂酸、油酸等有机酸,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在高温下(70以上)生成新生皂乳化剂,经搅拌即形成乳剂。若生成的钙盐则为W/O型乳化剂。适用于乳膏剂的制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