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GBT 15597.2-2010 塑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塑和挤塑材料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_第1页
【国家标准】GBT 15597.2-2010 塑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塑和挤塑材料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_第2页
【国家标准】GBT 15597.2-2010 塑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塑和挤塑材料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_第3页
【国家标准】GBT 15597.2-2010 塑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塑和挤塑材料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_第4页
【国家标准】GBT 15597.2-2010 塑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模塑和挤塑材料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08010G 32 囝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559722010塑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of of 2572:2001,01 1 1559722010 15597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和挤塑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本部分为 15597部分采用重新起草方法修改采用2572:2001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试(英文版)。本部分与257001相比,存在以下技术性差异:删除了2572:2001的第2章;在不影响本标准技术内容和使用的基础上,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标准相应地转换为我国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对2572:2001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把“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或“ 15597把“2572:2001的本部分”改成“ 15597“本部分”;删除了2572:2001的前言;增加了本部分的前言。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树脂通用方法和产品分会(C 15)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正安、王建东、王浩江、李建军。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和挤塑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围11 15597的本部分规定了在规定状态下部分所列的以及 1559712009中涉及的所有性能都应以本部分的方法来测定。12这里均不再列出性能具体数值。对于 1559712009中给出。其他性能参照本部分的有关方法测定。13按本部分中所列方法测定的值与用不同尺寸和或制样工艺得到的试样性能值不一定相同。因为它们也会受颜料和其他添加剂的影响。对塑料件性能值依模塑混合料、形状、试验方法和物质的各向异性而定。后者还要依浇口和模塑条件,如温度、压力或注射速率而定。还应考虑随后进行的任何处理,如状态调节或退火。14试样的热历史和内应力强烈地影响着热机械性能及耐环境应力开裂。但对电性能影响极小;电性能主要取决于模塑混合料的化学组成。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1559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10331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1831;2004,BT 10342:2008,BT 10402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272:1993,BT 1041 2008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04:2002,BT 10431 2008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791:2000,BT 1633测定(06:1994) 163422004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52:2003,BT 184380:2000,BT 339812008塑料硬度测定第1部分:球压痕法(0391:2001,BT 339822008塑料硬度测定第2部分:洛氏硬度(0392:1987,BT 3682133:1997) 934178:2001,BT 1154775:1999, 1559722010 167:2002,BT 1559712009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和挤塑材料 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2571:1998,BT 1703711997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941:1996)89:1999塑料折光指数的测定6286:1990塑料黏数和极限黏数的测定第6部分: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7212:1994塑料动态机械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扭摆法03501:1998塑料可比单点数据的采集和表示第1部分:模塑材料34681:1996塑料透明材料光透射总量的测定第1部分:单束光发射仪器3试样的制备31概述采用同样的加工过程、使用同样的加工条件制备试样十分重要。所用的加工操作依赖于在下列章节中介绍。32模塑料的预干燥加工前,模塑料应在80烘箱中预干燥24 h。有争议时,应按厂家说明书进行。33模塑试样331总体要求试样按 1703711997注塑方法制备;具体的工艺条件见332到336。332熔融温度3321概述示维卡软化温度,(码和代码(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黏数值。当命名中包括代码塑样的熔融温度可以由代码322)确定。如果命名时,同时也包含代码融温度可以由代码注明模塑料g码015)与16 g码120)之间,从超出这个范围,则从制备试样时,熔融温度变化应在3之内。3322从1熔融温度与融温度005 270015 260030 250060 240120 230240 220例如:模塑料命名: 155971一08030。熔融温度=250。3323从摄氏度表示。2式中:融温度一30+t 155972201053 1063 2073 3083 4093 50例如:模塑料命名: 1559710803953。熔融温度一108+130+10248。333模具温度根据下列等式计算出熔融温度,用摄氏度表示。模具温度一之内。例如;模塑料命名: 1559710803053。模具温度一1088。334平均熔融速率通过选择合适的注射压力,使平均熔融速率200 mmmms。335保压选择合适的保压压力使试样仅有极轻微条痕。336冷却时间冷却时间为50 s。4状态调节在烘箱中以(,16 态调节温度变化应恒定在士3之内。试样在烘箱中状态调节后,应在(234,相对湿度(50士5)下状态调节至少24 h。除了按表3和表4中的规定,测定某些热性能和其他性能时,烘箱取出应在干燥器中(23土2)至少冷却1 h,试样从干燥器中取出应立即进行测试。5性能测定按:1998规定的标准、补充说明、注解进行性能测定和数据表示;所有试验应在(23士2),相对湿度(504下状态进行,特殊条件见表3和表4。从:1998收集编辑成表3,表中列入的性能适用于这些性能用于不同热塑料的数据的比较。表4中的这些性能没有包含在表3中,这些性能在 1559722010表3常用性能和试验条件(从0350998选出)性 能 单位 试验方法 试样尺寸验条件和补充说明流变性能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g10 BT 3582塑料 负荷38 度230熔体体积流动速率i0 BT 3682握料 负荷38 度230。(力学性能拉伸模量 BT 104022006 1验速度1 mmBT 104022006 1验速度5 mm 104022006 1验速度5 kJBT 104312008 80104 侧向冲击kJBT 104312008 80104。5 153422004 120 1_8卡软化温度 16332000 10X104 50h50 吸水率 1034050X 3 24 kgBT 103312008 104 见脚注48用于材料命名的性能符合 1559712009中规定。燥至少24 h。通过切取 11997型多用途试验试样中部获得试样。第4章)调节后,应放人23士2的干燥器中至少冷却1 h。表4附加性能和对 单位 试验方法 试样尺寸验条件和补充说明流变性能黏数 mLg 6286:1990 模塑料力学性能剪切模量 7212:1994 60101 频率01 0 721994 60101 频率0I 0 a 93412008 801046 试验速度2 BT 93412008 806 试验速度2 BT 93412008 8010X 4b 试验速度2 k丁m。 184301040 8 ) 1559722010性 能 单位 试验方法 试样尺寸验条件和补充说明压缩强度 BT 10410 试验速度1 BT 339812008 1010X 4 时间305洛氏硬度 339822008 10104 89;1999透光率 34681:1996 厚度3 BT 115472008 浸泡时间7天。8用于材料命名的性能符合 1559712009中规定。 11997型多用途试验试样中部获得试样。试样在烘箱中(见第4章)调节后,允许放人23土2的干燥器中至少冷却1 h。5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