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ppt课件.ppt_第1页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ppt课件.ppt_第2页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ppt课件.ppt_第3页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ppt课件.ppt_第4页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1,血细胞从原始细胞逐渐发育为成熟细胞,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一.血细胞的发育演变,干细胞,祖细胞,中幼红,早幼红,原红,早幼粒,晚幼红,中幼粒,原粒,晚幼粒,3,(一)细胞体积原始细胞随着细胞的逐步成熟,其体积逐渐变小。但巨核细胞系例外,细胞由小变大;粒细胞中,早幼粒细胞比原粒细胞略大。,4,(二)细胞质(1)细胞质的量:由少逐渐增多,但淋巴细胞系例外;(2)胞质的颜色:从深蓝色逐渐变成淡蓝或淡红色(粉红色),淋巴细胞仍保持淡蓝色(嗜碱性)(3)胞质的颗粒: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粒细胞系的颗粒由非特异性到特异性,可分为嗜酸性、嗜碱性、中性三种颗粒。红细胞无颗粒。,5,(三)胞核,大小:大小(成熟红细胞核消失)形状:圆凹陷分叶(有的细胞不分叶,如淋巴细胞)染色质:结构:细致粗糙,疏松紧块颜色:淡紫红色深紫红色核膜:不明显明显核仁:有(显著可见)无(看不见),6,一.血细胞的发育演变,7,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8,全部血细胞共分六个系统: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每个系统分为原始、幼稚、成熟三大阶段粒系和红系细胞形态比较复杂,其幼稚细胞又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9,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图,10,(一)粒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的各个阶段分为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11,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早幼粒中幼粒(特异性颗粒)中性颗粒嗜酸性颗粒嗜碱性颗粒中幼粒中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晚幼粒晚幼粒杆状核杆状核杆状核分叶核分叶核分叶核,12,1、原始粒细胞(05%),大小:1020um,圆或不规则圆形;胞核:大,圆或椭圆,位于中央或稍偏位,占细胞3545;染色质:呈细砂粒状均匀平坦,如一层细砂,核膜薄,不明显,淡紫红色;核仁:25个,淡紫蓝色,小而清晰;胞浆:量少,染均匀透明或不透明的淡蓝或深蓝色,无核周淡染区;颗粒:原始型无颗粒;原始型有颗粒(620个)。,13,2、早幼粒细胞(15%),大小:1230um,略大于原粒,圆或椭圆形;胞核:圆或椭圆,多偏位;染色质:呈颗粒状,较原始粒细胞粗,开始有些浓集,排列略紧;核仁:可以残存或已消失;胞浆:量增多,淡蓝或深蓝色,出现淡染区;颗粒:出现大量略粗的嗜天青颗粒,颜色与核的色调一致,形态不规则,圆形或三角形,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早期早幼粒细胞出现的颗粒较少,后期颗粒较多,甚至盖于核上或聚于核的周围。,14,原粒I型II型早幼粒,15,3、中幼粒细胞(515%),大小:1018um;胞核:圆或椭圆,偏位,占细胞1223,可有一侧变平或稍凹陷,核膜清楚,呈淡红色;染色质:呈粗粒状,常有凝集感或呈小碎块,但较均匀;核仁:消失;胞浆:丰富,淡蓝或淡粉红色,出现淡染区;颗粒:中性颗粒细小而密集,呈淡红色,粉沫状;嗜酸性颗粒粗大,呈小珠状,金红色、金黄色、蓝红色,有折光性,均匀布满胞浆;嗜碱性颗粒最大,大小不等,数目少,排列零乱,呈深蓝色,易脱落,可覆盖在核上。,16,17,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比较,18,4、晚幼粒细胞(410.8%),大小:1016um;胞核:较小、小于是12,常呈肾形、豆形、半月形、阔带形或猪肠形等,核一侧开始凹陷,但凹陷程度不到核直径的一半;染色质:更粗糙,紧密,受色深;核仁:消失;胞浆:量较多,因含特异性颗粒的不同,被分为中性晚幼粒细胞、嗜酸性晚幼粒细胞和嗜碱性晚幼粒细胞;,19,5、杆状核粒细胞(1025%),大小:1015um;胞核:多种形态,如s形、w形、v形带状核,凹陷超过核直径的一半,核最宽处常不足最窄处的2倍,但核最细部位不见丝状;染色质:浓集成山丘状,呈深紫红色;胞浆:量较多,淡红色,因含特异性颗粒不同,被分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和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20,6、分叶核粒细胞(1020%),大小:1015um;胞核:25叶,叶与叶之间由核染色质细丝或呈绳段样染色质相连;染色质:呈深紫红色块状;胞浆:多,淡红色,有细小粉红色颗粒,因含特异性颗粒不同,被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和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21,嗜酸性中幼粒,22,嗜酸性晚幼粒和杆状核,23,嗜酸性粒细胞分叶核,分为2叶呈“八”字状,24,嗜碱性中幼粒,25,嗜碱性晚幼粒,26,嗜碱性杆状核,27,嗜碱性分叶核,由于大量嗜碱性颗粒散布在细胞核上,分叶状态看不清楚。,28,总结,粒细胞鉴别要点:主要抓住颗粒、核仁、核染色质。如型原始粒细胞无颗粒,型原始粒细胞有少数颗粒(20个),有较多核仁,染色质如细砂粒状;早幼粒细胞出现了较多嗜天青颗粒和淡染区;出现特异性颗粒,核仁消失,则为中幼粒细胞;核稍有凹陷,核浆比例少于是12为晚幼粒细胞;而杆状核粒细胞核凹陷程度超过直径一半者或核外缘呈高低不平结节;核分成25叶,叶与叶之间以核丝或核桥相连为分叶核粒细胞。,29,(二)红细胞系统,30,1.原始红细胞(01%)大小:1520um,圆或椭圆瘤状突出;胞核:较大,圆或椭圆,位于中央或稍偏位,核膜增厚;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深紫红色;核仁:12个大小不均,暗蓝或淡蓝;平坦。胞浆:量少,呈腊笔画样深蓝色,边缘着色深,有核周淡染区,无颗粒,偶有伪足突起;,31,早幼红(1%)大小:818um,圆或椭圆;胞核:圆或椭圆,;占整个细胞23以上;染色质:较粗粒状或密集小块状,不均,深紫红色;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染不透明深蓝色,不均,多无伪足,无血红蛋白出现。,32,3.中幼红细胞(6.720%):大小:815um,圆或椭圆;胞核:居中央,占整个细胞2312;染色质:紧密成块状,似打碎饼干,深紫红色;核仁:无胞浆:量多开始有血红蛋白出现,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呈灰蓝色、灰红色或粉红色、红蓝色等)。(碱性核糖体与橙红色血红蛋白混合所致),33,4.晚幼红细胞(2.512.5%)大小:710um,圆或椭圆;胞核:较小,占整个细胞12以下;染色质:固缩成紫红色团块状;核仁:无胞浆:淡粉红色或粉红色性。,34,总结:原始红细胞:厚感,胞浆腊笔画暗蓝,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有核仁;如核仁消失,核染色质呈小浓集,胞浆仍暗蓝色为早幼红细胞;核浆比例12,核染色质呈压碎饼干,胞浆呈多色性为中幼红细胞;如胞浆完全血红蛋白化呈粉红色,核固缩为晚幼红细胞;脱掉核为成熟红细胞。,35,(三)淋巴细胞系统,36,1.原始淋巴细胞(1%)(正常骨髓难看到)大小:1018um,圆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占整个细胞大部分,常位于中央或偏一位;染色质:呈浓密的颗粒状,尤其靠核的周缘明显,使核膜增厚,呈均匀的淡粉红色云雾状;核仁:较小同,12个,淡蓝色、规则、清楚,似两个圆泡;胞浆:极少,多呈天蓝或透明蓝色,部分呈深蓝色、环核周围着色较淡有亮带(核周淡染区);颗粒:无。,37,2.幼淋巴细胞(01%)(正常骨髓难看到)大小:1020um,圆或椭圆形,部分有尾足和瘤状突出;胞核:圆或不规则圆形,偶见花瓣形、切痕及折迭;染色质:较原淋巴细胞更浓密,颗粒状,尤其靠核的周界,开始浓密不均,核膜增厚,核中心较淡,呈不甚均匀的粉紫红色云雾状;核仁:消失;胞浆:较多,呈天蓝,清晰透明,但偶见胞浆嗜碱,可见空泡;颗粒:大多数无,偶见少数嗜天青颗粒。,38,3.淋巴细胞(1027%),大淋细胞大小:1418um,不规则圆形,可见瘤状突出;胞核:多呈圆形,有凹陷和突出,偶见切痕及折迭;染色质:浓密云雾状,密度较大,从核周缘向内浓密,中央着色较淡;胞浆:较多,呈水彩画透明蓝色,有环核带,核浆界线清楚;颗粒:大多数无,但部分可见,大小较一致,数目极少,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小淋巴细胞大小:68u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占整个细胞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偶见凹陷及缺口;染色质:呈降雨样深紫红色云雾状,结构紧密,从外向内浓密,中心较淡,似假核仁的淡染区;胞浆:极少,甚至不见,呈透明蓝色,有明显环核带;颗粒:有时含有少数粗大嗜天青颗粒,一般不超过5个。,39,总结染色质浓密云雾状,从外向内浓密,核膜增厚;核浆界限清楚;胞浆天蓝透明、干净;有环核带;颗粒可有可无,颗粒粗大。原始淋巴细胞:核染色质呈淡粉色,均匀一致云雾状,有二个小而规则的核仁,胞浆亮蓝;如核仁消失,核染色质呈不均匀的云雾状,胞浆量增多,有时可见颗粒为幼淋巴细胞;如核染色呈降雨样深紫红色带粉调的云雾状,胞浆量增多核比例增大,颗粒可有可无,体积14um为成熟大淋巴细胞;如核染色呈降雨样深紫红色云雾状,体积中等大,界于大、小之间,大小914um为中淋巴细胞;如体积小78um,红细胞大小,核染色质黑紫红色为成熟淋巴细胞。,40,(四)单核细胞系,41,原单细胞(正常骨髓难看到)大小:1520um,圆或不规则形有时可见瘤状突出;胞核: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折迭或有扭曲;染色质:呈纤细疏松交织、丝网状,染淡紫红色,核膜不清;核仁:,23个,常大而清楚;胞浆:丰富,染不透明淡蓝或灰蓝色,薄感,有时有伪足出现;颗粒:无。,42,幼单核细胞(正常骨髓难看到):大小:1525um,圆或不规则形;胞核:形状不一,早期不为椭圆形,较成熟阶段呈凹陷或切迹,有明显折迭、扭曲、分叶;染色质:粗丝条状,排列疏松网状,有凹凸起伏不平感,染色质从内向外浓缩核膜不清;核仁:,消失或模糊不清;胞浆:丰富,灰蓝色或浊蓝,浆内布满较多粉尘样细小嗜苯胺蓝颗粒,核浆界线不清,外观呈三层浆,外浆无颗粒浆层,呈蓝色;内浆颗粒浆层;靠核周围淡蓝色核层。,43,单核细胞(03):大小:1222um,外形极不规则,常有花边伪足突出,具有吞噬能力;胞核:畸形怪状,极不规则,可呈凹陷、折迭、扭曲、分叶、扭转、切迹、山峰状、笔架状、马蹄状,也可见圆形规则核;染色质:条索状,网状,正副染色质清楚,从内向外浓缩,核膜较薄,核浆界线不清,染淡紫红色;核仁:消失;胞浆:较多,染淡蓝、淡灰或淡红色不等,常呈毛玻璃样半透明,含有较多粉尘样细小紫红色嗜天青颗粒,核凹陷处胞浆染色较淡,偶见无颗粒胞浆成伪足状伸出。,44,鉴别要点:细胞有薄感,外形不规则,核畸形怪状,核染色质纤细疏松网状,胞浆浊蓝不透明,布含粉尘样细小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原单核细胞,胞浆浊蓝,有核仁,大而不规则,核染色质呈纤细网状,如核消失,胞浆出现粉尘样细小颗粒,核染色呈粗网状为幼单;如较小,畸形怪状,核染色质呈索条状,深紫红,胞浆布满较多粉尘样颗粒,为成熟单核细胞,45,(五)巨核细胞系统(7-35个/片),1.原始巨核细胞(0)2.幼稚巨核细胞(05%)3.颗粒型巨核细胞(10%27%)4.产板型巨核细胞(44%60%)5.裸核巨核细胞(830%),46,原始巨核细胞,原始巨核:从细胞的倍体数看,此阶段232倍体,但在光镜下8倍体以上的细胞才能识别。胞体:较其它系统原始细胞大,胞体直径15-45m,边缘常不规则,有皱褶状突起胞浆:量少,深蓝色,不透明,无颗粒。胞核:形状不定,圆形或椭圆形多见染色质:暗深紫红色,粗糙颗粒状,排列紧密。核仁:1-2个,47,幼稚巨核细胞,胞体:增大30-50m,形状不规则,常有伪足。胞浆:增多,或深或浅的蓝色,近核处染色变淡,可有嗜天青颗粒。胞核:多形,不规则。染色质:开始凝聚,粗糙,核仁:不清。,48,成熟巨核细胞(是正常骨髓中最大的细胞),外形:不规则胞核:形状不规则染色质:粗糙,凝聚,呈块状或条索状。胞浆:丰富,粉色,紫红色小颗粒,云雾状。胞浆或周边有血小板(成熟有血小板形成巨核),否则为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49,裸核,巨核细胞发育成熟后,胞浆解体形成血小板后只剩一胞核。,50,(六)浆细胞系统源于B细胞,划分为原始,幼稚,成熟浆细胞,1原始浆细胞2幼稚浆细胞3成熟浆细胞,51,浆细胞系统,原始浆细胞:胞体:15-25m胞核:偏位于细胞一端,圆形或椭圆行染色质:粗颗粒网状,紫红色,有核仁胞浆:较多,深蓝或灰兰色,近核处有一半圆形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