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1_第1页
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1_第2页
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1_第3页
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1_第4页
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气藏形成条件的综合分析 主要生油层位及主要油源区,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综合实习,酒西盆地,位于甘肃省西部,为酒泉-民乐盆地的一部分。 祁连山北麓的山前拗陷。 酒泉盆地:面积2700km2 为目前祁连山北麓已经证实的唯一含油气区 主要有老君庙、鸭儿峡、石油沟、小马莲泉、白杨河、单北-白东等6个油田,1 概 况,红柳峡,酒西盆地构造单元及油气田分布图,2 勘探历程 1927开始 石油地质调查 1939 老君庙背斜 N白杨合群K油层-老君庙油田1 1950-1957 盆地勘探高峰期 地质、地球物理、钻探14个构造上钻探白杨河、石油沟、鸭儿峡 第三系构造油藏 小马莲泉-岩性油藏2 1958-1974 寻找深部圈闭和非构造油气藏 单北油藏-水动力圈闭 鸭儿峡-基岩油藏3 1975年以后 勘探向纵深发展阶段 鸭儿峡西部K岩性油藏 C-地层油藏 水动力圈闭油藏,1 区域构造特征 为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北缘典型的山前拗陷盆地,具有形成早、多期活动、继承性强的特点。 多期活动的基底断裂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控制盆地形成发展 沉积盖层、后期褶皱、断裂变形 油气运移、聚集 北西西向断裂:形成早、多期活动 老君庙背斜北翼断裂 白南断裂 北北东向断裂:形成晚 K同生断裂,3区域构造特征及盆地内构造分区,盖层受基底形态控制,继承性好 盖层构造:北西西向展布的不对称的平缓复式向斜 南翼窄、北翼宽 R 背斜与AnK背斜轴向一致 南翼-老君庙背斜 北翼-宽缓南倾的大单斜 发育 鼻状构造2 盆地内构造单元划分 (1)南部隆起带: 基底组成复杂 S C P-T 背斜或半背斜 是盆地内基底活动最强烈的地区 构造:呈峡长状 有8个局部构造 轴向均为北西西 南缓北陡 北翼有逆掩断层,(2)中央拗陷带 地表为K砾石覆盖 基底:S 埋深3000-4000m -7000m N 快速下沉 分为4个二级构造单元,宽台山南侧大断裂,(3)北部斜坡带 基底:南山系变质岩 埋深自北向南增加 沉积盖层:向南倾的平缓大单斜 地层倾角仅为几度 无明显的褶皱和断裂, 仅有宽缓的鼻状构造(4)西部拗陷带 位于祁连山、阿尔金深断裂的交汇处 基底埋深 大于6000m 地层可能为Pz2 海西-喜山期 一直处于稳定下沉状态 由两个沉积中心组成:红南凹陷、青南凹陷 中新生代地层较厚,1 生油层系 主要:K1 新民堡群 上下部分各由一套砾岩-泥岩的正旋回组成 早期- 在东高西低的总趋势下,受两组基底断裂的控制北东向的凸起与凹陷分割湖盆中开始沉积-持续下沉,湖盆范围变大全盛时期, 水下潜山 半-深水湖泊相泥岩分布广泛,厚度为500m以上,保存条件好,转化程度高主要生油层 晚期-盆地抬升 河流相的紫红色砂砾岩与杂色泥岩互层,4含油组合,酒西盆地成油的起始深度为1400m-1600m, 主要成油阶段为:1600-2800m 对应生油的起始温度为50-55。 C1 臭牛沟组 黑色页岩和灰岩 有机质较为丰富 为弱还原-还原环境下的沉积,5典型油气藏,已经发现了老君庙、鸭儿峡、单北-白东等6个油田 老君庙油田 处于老君庙背斜带的中部,为一个北陡南缓的不对称状短轴背斜。轴向110,东西长8km,南北宽3km,闭合高度800m。北翼发育一系列与构造轴向平行的逆掩断层。,老君庙,主要储集层: N1白杨河群下部间泉子组L层、和M层,其上部干泉子组K层为盆地内唯一的产油层 均以中砾砂岩、砾状砂岩为主盖层:上下部的不渗透的褐色泥岩 北翼-断层下盘泥岩封闭圈闭: 断层遮挡 岩性尖灭,鸭儿峡油田,1956年发现,为酒西盆地内仅次于老君庙油田的第二大油田。位于老君庙背斜带西倾尾端,临近青南凹陷 地表玉门砾岩(Q)组成的半倾没状背斜; R构造为不对称的穹隆背斜,轴向130,长6km,宽3km,闭合高度500m。倾角南缓北陡,北翼发育逆断层。 S 基岩构造:断块垒升的不对称的古潜山,油藏类型:断块油藏-上白杨河间泉子组L M层 构造-岩性油藏-K1 地层尖灭岩性油藏-C 基岩裂缝油藏-S 基岩裂缝油藏-S: 高断块之上,构造裂缝、风化裂缝 裂缝连通性较差,位于北部斜坡带的东侧,属于悬挂式水动力圈闭油藏,含油区呈带状分布储集层为下第三系火烧沟群中上部地层构造:区域性向南倾斜的单斜-水动力圈闭的背景火烧沟群储层在该区自西向东减薄,向上倾方向尖灭形成了区域性的封闭条件;,单北-白东油田,窟窿山油藏,处于酒泉盆地青西凹陷南缘冲断带内的窟窿山背斜构造,轴向为北西西向,与区域构造走向相一致。在该构造内,已证实作为油藏主体的高丰度富集区块呈北北东向展布,下白垩统深层裂缝性储层的发育情况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油藏分布范围。 窟窿山油藏位于酒泉盆地青西凹陷南部冲断带内,地表山势陡峭,由南至北冲沟发育,地面海拔23502800m。2000年4月窿4井在祁连山北缘的窟窿山冲断带内取得重要发现后,已探明数千万吨油气地质储量。,窟窿山构造是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最重要的控油构造,已发现亿吨级的青西油田。 以断层相关褶皱和冲断构造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钻测井及地面露头资料合理建立了窟窿山构造模式,落实了整体构造形态。指出窟窿山构造整体上为一个完整的北西向大型断层转折背斜构造,发育多条北北东向调节断层,将其切割为五个北东向断块(窿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