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年心脑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Heroine,-,2,老年心脑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概念介绍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心血管疾病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3,一、概念介绍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计算、时间空间定向、结构能力、执行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及应用等方面。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cognitiveimpairments),又称为认知功能衰退、认知功能缺损或认知残疾。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4,一、概念介绍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指有记忆障碍和(或)轻度的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但个体的社会职业或日常生活功能未受影响,不能由已知的医学或神经精神疾病解释,是介于正常老化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5,一、概念介绍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痴呆(dementia):指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一组严重认知功能缺陷或衰退的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思维、记忆、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症状,损害达到影响职业、社会功能或日常生活能力的程度。病因分型,可分为变性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aD)、炎症性痴呆、感染性痴呆、肿瘤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6,一、概念介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IC)为最常见认知功能障碍,指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或与之相伴行的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其内涵较血管性痴呆更为广泛。VCI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人口社会学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等)、血管性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卒中、颈动脉病、周围血管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代谢综合征等)、遗传因素、脑损害、可能的其他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等)。,-,7,一、概念介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血管性非痴呆的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no-dementia,V-CIND),其中包含主要表现为多认知功能域损害的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损害(V-MCI)另一类就是传统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VaD还可再分为:多发梗死性痴呆(MID),经典但少见;皮质下缺血型血管性痴呆(SIVD),最多见;关键部位梗死型;低灌注型;出血型;混合型,又称Alzheimer病(AD)伴脑血管病;遗传性。,-,8,一、概念介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IC)现无统一诊断标准,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及影像学检查。必须符合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同时伴有脑血管病或伴有一种或多种血管危险因素,排除非血管性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初步建议的诊断标准:a.有脑血管因素或脑血管疾病存在b.认知功能损害呈波动性发展c.记忆力相对保留或较少受损,注意力及执行等认知功能受损d.脑血管病与认知功能损害间有因果关系,并排除其他疾病e.不够痴呆的诊断标准。常用的神经心理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认知功能甄别检查法(CCES)等。,-,9,一、概念介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改变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改变以白质损害为主,在组织病理学上,白质损害表现为局灶性病变与弥漫性病变,两者呈现不同比例或不同程度的组合。从发生原因来看,局灶性病变多半是对缺血的急性反应;而弥漫性反应是对脑内血管低灌流和缺氧的慢性反应。皮层下弓状纤维和胼胝体常常是相对保留的区域。,-,10,一、概念介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改变局灶性病变的特点:常表现为腔隙性梗塞灶,这是急性局灶性缺血最终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在显微镜下可见白质内小动脉硬化,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并有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弥漫性病变的特点:大体可见白质内有腔隙灶或瘢痕,灰质萎缩,切面上不光滑。显微镜下可见神经轴突、髓鞘和少树突胶质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反应轻微,无淀粉样蛋白沉积,说明这是一个缓慢的变性过程。,-,11,一、概念介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改变局灶性和弥漫性病变的联合表现:冠状切面上看直径为2mm的局灶性病变,其周围有1012mm的弥漫性病变;如体积为4mm3的梗塞灶,其周围的白质弥漫性损害体积可达900mm3,大于中心区域200倍。这种损害的分布严重影响了血液供应与血液灌流的调节。,-,12,二、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心血管疾病,单纯心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较少伴有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均为卒中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改变生活方式和有效的医学干预可延缓或改变认知功能障碍的进程,可起到延缓或预防老年痴呆作用。,-,13,二、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欧洲收缩期高血压研究结果提示平均降低收缩压/舒张压7/3.2mmHg超过3.9年可使痴呆发生减半长期高血压影响脑血液灌注,血管自主调节功能丧失引起白质变性,最终影响脑代谢、破坏脑结构,从而引起认知功能损害。低血压长期导致低灌注,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神经元丢失,认知功能损害。有研究表明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降压治疗可以预防没有明显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的痴呆或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老年高血压收缩压高,脉压大。有研究表明脉压为一项比收缩压和舒张压更为重要等危险因素,脉压越大,靶器官损害发生率越高。高血压对认知功能影响为其靶器官损害表现之一。高脉压和低脉压均可增加AD发病危险。,-,14,二、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心血管疾病,房颤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及卒中后痴呆等风险远远高于正常人。房颤引起心排血量减少至脑组织灌注不足可能为脑损害和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机制。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损害脑血管、脂质过氧化至脑组织损伤,至认知功能障碍。高脂血症脂质成分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脑组织受损,至认知功能障碍。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氧化LDL的沉积,为老年斑形成的重要因素,加速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发生过程。,-,15,二、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的扩张储备能力减弱,血流量减少,当劳累、感染等因素诱发时,冠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泵出血流量减少,影响脑组织供血,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心脑血管并存研究表明伴有心血管病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的脑卒中患者。,-,16,三、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脑卒中为血管性痴呆的直接病因脑梗死部位和体积,即使非重要部位的小梗死可也至VCI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减退有关,可增加痴呆风险,也可加速原有认知功能衰退,如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病)和亚临床卒中(Silentstroke,SS)腔隙性脑梗死后再次卒中的风险与其他卒中类似,发生认知功能减退风险增加。,-,17,三、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造成大动脉损伤致脑卒中,促使小动脉损伤至无症状脑梗死、脑白质变性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但无证据表明纠正高同型半官氨酸血症后能减少VCI发病。颈动脉狭窄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大多数研究提示颈动脉狭窄患者有认知功能受损,甚至有发生血管性痴呆危险,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可能与卒中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18,三、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一)改善认知功能-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具有高度选择性、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长期服用可改善AD和VaD患者认知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卡巴拉汀:可双重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疗效,目前为AD治疗常用药,临床应用时需逐渐加量。加兰他敏: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调节胆碱受体的作用,对改善轻、中度AD和Va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效。,-,19,三、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一)改善认知功能-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美金刚:可拮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阻止谷氨酸盐释放,减少兴奋性毒性作用,可用于中晚期AD患者治疗。C.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是慢通道电压依赖性Ca2+拮抗剂,用于治疗AD、VaD及混合性痴呆,能改善患者的临床总体评价及认知功能,延缓V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降低血管性不良事件的发生。,-,20,三、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一)改善认知功能-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枢神经系统胆碱能通路是记忆及认知信息处理、存储中心,增强胆碱能递质系统功能是治疗AD的重要方法,此类药物对延缓疾病进程、改善临床症状有明确效果,目前是AD的首选药物,同时也适用于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痴呆及脑外伤痴呆等。病理研究提示VaD患者有至少40%以上的胆碱能神经损伤。,-,21,三、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一)改善认知功能-临床常用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是由我国科研人员首先从石杉科植物千层塔中提取获得的一种生物碱,为可逆的、选择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改善痴呆患者症状。麦角碱类:通过拮抗肾上腺素作用增加脑血流量及能量代谢,可能改善AD及VaD患者认知、情感及生活自理能力。吡咯脘类药物:可改善脑微循环,有助能量代谢,增加学习记忆能力,长期服用副作用小,某些国家将其列为抗痴呆药物。,-,22,三、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一)改善认知功能-临床常用药物抗氧化剂:银杏叶制剂可通过改善脑血液循环及氨基酸受体拮抗作用,保护脑功能,亦可用于痴呆治疗,安全性较好,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尚不充分。维生素E、维生素C和丙炔苯丙胺等有抗氧化作用,有关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不充分,可能预防作用大于认知改善作用。非甾体抗炎药:流调资料表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降低AD的患病风险,但近来的环氧酶-2抑制剂临床试验结果不一致。,-,23,三、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一)改善认知功能-临床常用药物雌激素替代疗法:流调资料亦发现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明显降低更年期妇女AD患病风险,部分临床试验认为其可延缓疾病病程,改善认知功能。但近年大样本临床试验结果对此提出异议,尤其对长期应用之安全性提出质疑。他汀类药物:有调脂和抗炎等作用,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但治疗痴呆的临床试验缺乏。,-,24,三、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二)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对情感障碍可用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SRI),其疗效和安全性可靠。如西酞普兰。有试验报道联合使用SSRI和尼莫地平可以提高血管性情感障碍的疗效。对激越、精神症状和异常行为等可选用不良反应小的不典型抗精神药物,需密切观察。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近期研究证明胆碱脂酶抑制剂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均能相当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25,三、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三)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治疗大量流行病学证据已证明有效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能延缓认知功能衰退、减少痴呆的发生。因此,要积极和严格地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和脂质异常,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合理选择相关药物;要重视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预防包括一级预防(预防卒中发生)和二级预防(卒中急性期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婚姻财产协议书:婚前财产处理与婚后财产权益平衡方案
- 培训保安消防知识目的课件
- 培训体系的基本知识课件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陕西-陕西住院医师规培(内科)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辽宁-辽宁住院医师规培(眼科)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福建-福建住院医师规培(耳鼻咽喉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甘肃-甘肃住院医师规培(预防医学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甘肃-甘肃住院医师规培(外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湖北-湖北住院医师规培(骨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品质托管业务岗位面试题库
- 无人机项目融资计划书
- 液氧站施工方案
- GB/T 16886.12-202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
- 发泡模具验收报告
- HCCDP 云迁移认证理论题库
- 无线电技术设施运行维护定期巡检项目总表
- 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解读
- GB/T 702-2017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T 20238-2018木质地板铺装、验收和使用规范
- GB/T 1303.1-1998环氧玻璃布层压板
- GB/T 11684-2003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