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的血压管理PPT课件_第1页
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的血压管理PPT课件_第2页
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的血压管理PPT课件_第3页
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的血压管理PPT课件_第4页
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的血压管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压管理2015年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潘俊杰,1,2,3,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压管理,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筛查和诊断,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目,录,CONTENTS,2,-,1,2,3,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压管理,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筛查和诊断,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目,录,CONTENTS,3,-,中国高血压患者伴糖代谢异常流行严重且FPG+OGTT筛查检出率较FPG更高,横断面研究,入选中国8个城市1017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5322例行OGTT,另有研究显示,通过空腹血糖(FPG)和负荷后2h血糖(2hPG)检测中国门诊高血压患者(46家医院,共纳入4942例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4.3,其中有34.7为新诊断病例。,对5322例门诊高血压患者行OGTT的结果显示,糖尿病的检测率提高8.1%,IGR提高27.7%,所有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诊断率提高35.8%,1.HypertensionResearch(2014)37,82872.BMJOpen,2013,3(11):e003798,OGTT(oralglucosetolerancetes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IGR(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葡萄糖调节受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者中,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专家指导意见2013.2.胡大一等.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38(3):230-238,中国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压比例同样很高,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常合并存在,并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增高4倍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至少是单纯高血压或单纯糖尿病的倍死亡风险将增加7.2倍,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6):488-506,1+1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不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人群,DiabetesCare1993;16(2):434-444,一项队列研究,共纳入347,978例35-57岁男性,其中79,693例为不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5,163例为正在服用降血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这些糖尿病患者中有2,090例同时伴有高血压;随访12年。旨在观察有无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以及评价单纯糖尿病对心血管死亡的影响,一项为期12年的大型队列研究,N=347,978男性,1,2,3,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压管理,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筛查和诊断,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目,录,CONTENTS,8,-,ATTEND研究显示:在心内科,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且漏诊现象严重,既往确诊糖尿病27.1%,新诊糖尿病5.5%,心内科高血压患者(完成研究病例数N=1304),糖尿病32.6%,非糖尿病67.4%,ATTEND研究报告,9,-,如何尽早发现糖代谢异常?,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将您的文本粘贴到此处。,1,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将您的文本粘贴到此处。,2,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或者将您的文本粘贴到此处。,3,危险因素筛查,糖代谢异常的筛查手段和诊断标准,高血压患者伴血糖代谢异常的筛查流程,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早期筛查及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12,51(7):574-578,10,-,建议心内科患者符合下列任何条件之一者应行糖代谢异常筛检,危险因素筛查,年龄45岁超重(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或BMI24kg/m2)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曾被诊为IGR(IGT或IFG),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早期筛查及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12,51(7):574-578,最新ADA糖尿病防治指南“将高血压、血脂异常和CVD都列为糖尿病高危特征之一,因此绝大多数心内科患者都具有至少一个糖尿病高危因素,IGR(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葡萄糖调节受损IFG(impairedfastingglucose):空腹血糖受损IGT(ImpairedGlucoseTolerance):糖耐量减低,11,-,糖代谢异常的筛查手段主要包括,糖代谢异常的筛查手段,空腹血糖(FPG):建议以FPG56mmol/L作为心内科患者行OGTT检查的切点随机血糖:以随机血糖78mmol/L作为行OGTT检查的切点糖化血红蛋白(HbAlC)建议以HbAlc5.7作为心内科患者行OGTT筛查的切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建议合理利用简易0GTT,将其作为心内科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的主要筛查手段,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早期筛查及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12,51(7):574-578,12,-,未诊断糖尿病的心内科门诊患者*,如伴有糖代谢异常高危因素,OGTT筛查,OGTT(2hPG)11.1mmol/L或FPG7.0mmol/L,若伴糖尿病症状,启动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IFG*:生活方式干预IGT*: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药物治疗,空腹及复核后2h均正常,定期随访,择期复查血糖若诊断为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若无糖尿病症状,需择期复查血糖,空腹血糖/随机血糖/HbA1c筛查,5.6mmol/LFPG7.0mmol/L或7.8mmol/L2hPG11.1mmol/L或HbA1c5.7%,FPG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若伴糖尿病症状,启动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若无糖尿病症状,需复查血糖,如有以下任一指标,是,否,图中实线示心内科患者如无特殊情况,均建议直接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虚线示如莺条件所限,也可选择虚线流程初筛后再行OGTT,除外严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急症期,IFG:空腹血糖受损,6.1mmol/LFPG7.0mmol/L,且2hPG7.8mmol/L,IGT:糖耐量受损,FPG7.8mmol/L且7.8mmol/L2hPG11.1mmol/L。,高血压伴血糖代谢异常的筛查流程,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6):488-506,高血压患者伴血糖代谢异常的筛查流程,1,2,3,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压管理,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筛查和诊断,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目,录,CONTENTS,14,-,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策略,糖尿病患者应采用综合管理策略,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有效降压和降脂治疗,以最有效减少ASCVD风险。,中国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将会更大程度的改善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风险,GaedeP,etal.NEnglJMed.2003Jan30;348(5):383-93.,一项开放性,平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和综合强化治疗,每组80例2型糖尿病伴MAU患者,平均年龄55.1岁,平均随访7.8年,主要复合终点为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血运重建和截肢。,RR(95%Cl),P值,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常规治疗更好,综合强化治疗更好,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治疗:遵循指南的治疗。综合强化治疗:血糖、血压、血脂和蛋白尿综合管理,心血管死亡等终点事件,微血管终点事件,HR=0.47,P=0.01,指南明确指出: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降低心血管事件需重视血压管理,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建议推荐,血压降低是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获益的根本,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6):488-506,控制高伴糖患者的血压能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DiabetesCare.2013Feb;36(2):322-7,主要心血管事件*(/1000人年),高血压发病1年后血压值(mmHg),*包括心梗和出血、血栓性卒中,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早期控制血压对心血管结局的益处的研究入选15,665例成年糖尿病患者,符合新发高血压标准,平均随访3.2年,P=0.004,P0.0001,P=0.31,此研究结论提出: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需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新发高血压,1年内未能充分降压显著增加后续3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新发高血压或能带来重要的短期临床获益。”,DiabetesCare.2013Feb;36(2):322-7,然而在心内科,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不容乐观,高伴糖患者血压达标率内分泌科vs.心内科,血压达标值:高伴糖130/80mmHg,N=607,N=434,血压达标率,ATTEND研究报告,如何提升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血压达标水平?,1,明确降压目标值,2,严格筛查MAU,3,合理选择降压药物,ACCORD研究:与标准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卒中风险虽有下降,但并未显著降低主要复合终点,TheACCORDStudyGroup.NEnglJMed2010;362:1575-85.,结论:该研究不支持将收缩压降至120mmHg以下,2011年Circulation杂志发表Meta分析:旨在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适宜降压目标值,BangaloreS,etal.Circulation.2011Jun21;123(24):2799-810.Epub2011May31.,研究者使用PUBMED,EMBASE和CENTRAL检索了1965年至2010年10月期间,在2型糖尿病患者或空腹血糖异常/糖耐量受损患者进行的降压治疗随机临床试验这些试验均入组100例以上的患者,强化降压组收缩压控制在135mmHg,标准降压组140mmHg,对患者进行了1年以上的随访并评估了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共有13项随机临床试验,包括3773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而进入该Meta分析,Meta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目标SBP为130-135mmHg最佳,强化降压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降低10%,但主要归因于130mmHgSBP135mmHg,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异常/糖耐量受损患者的收缩压治疗目标控制在130-135mmHg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对于更积极的目标(130mmHg),靶器官有不同反应,卒中危险继续降低,但对其他大血管和微血管(心、肾、视网膜)事件危险则无益,严重不良事件危险甚至增加,将收缩压降低至130mmHg以下可以更为明显的降低卒中发生率,但其他心血管事件未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却显著增高,BangaloreS,etal.Circulation.2011Jun21;123(24):2799-810.Epub2011May31.,2015AHA刚公布的ACCORDION研究则显示,糖尿病患者目标血压为120mmHg以下更佳,CushmanWC,EvansGW,CutlerJA.AmericanHeartAssociation2015ScientificSessions;November10,2015;Orlando,FLSPRINTResearchGroup.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015.,糖尿病患者强化组心血管风险较标准组下降9%,(P=0.037),9%,对3957例ACCORD受试者继续随访了54到60个月。,患者可从强化降压获益。(HR=0.79,95%CI0.650.96),“在强化降压方面,糖尿病人与非糖尿病人不应该被区别对待。”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ofChicago,Chicago,IL)的GeorgeBakris博士对Medscape的心脏在线评论,综合SPRINT和ACCORDION的研究结果,120mmHg降压目标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人群,ACCORDION结果与SPRINT结果形成了良好配合,SBP120mmHg的降压目标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人群。,CushmanWC,EvansGW,CutlerJA.AmericanHeartAssociation2015ScientificSessions;November10,2015;Orlando,FLSPRINTResearchGroup.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015.,共纳入9,361例根据排除标准筛选出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与标准降压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26年。随访期间ACCORD试验强化降压组患者不再进行强化降压。,25%,强化组较标准组的心血管事件减少25%。,强化降压组患者获益更大。(HR=0.75,95%CI0.64-0.89),“综合SPRINT和ACCORD的研究结果以后,120mmHg降压目标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人群。”ACCORD研究的首席科学家美国德克萨斯州VA医学中心(VAMedicalCenter,Memphis,TN)的WilliamCCushman博士评论,糖尿病患者的目标收缩压值应该是多少?,140,135,130还是120?,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去探寻!,高伴糖患者需关注血压与MAU双达标,1,明确降压目标值,2,严格筛查MAU,3,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微量白蛋白尿是心血管疾病绝对的高危因子,84%,161%,心血管死亡风险,无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蛋白尿患者,研究者对840例成年发作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12年随访,发现出现微量蛋白尿的患者与无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相比,心血管死亡的相对危险性是184,而蛋白尿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相对危险性是261,微量白蛋白和蛋白尿与心血管死亡率显著相关。,刘建.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学术年会专题讲座,2006,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MAU,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10.7%,18.1%,P0.05单纯高血压vs.高伴糖患者,在纳入的2510例在心内科确诊为高血压、或在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中,在进行病史采集及筛选后,进行MAU检测,结果如下:,研究观察表明: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微量白蛋白尿。,ATTEND研究报告,指南明确推荐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蛋白尿监测,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临床监测方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OhSWetal.IntJQualHealthCare.2011Aug;23(4)413-9.,接受蛋白尿检测的患者,即使出现蛋白尿,预后也优于未接受蛋白尿检测的患者,接受蛋白尿检测的患者,即使出现蛋白尿,预后也优于未接受蛋白尿检测的患者。,*ESDR:End-stageRenalDisease,终末期肾病,监测指标:UACR(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mg/g,2012年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3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血压和微量白蛋白尿诊治简化流程,血压目标值:一般人群为140/90mmHg;伴MAU者为130/80mmHg尿微白蛋白达标值:UACR30mg/g,或24h尿蛋白排泄量30mg,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5):423-8.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5):413-4.,UACR: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中国专家共识指出:高血压伴糖尿病合并MAU治疗应强调BP/MAU双达标,如何提升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血压达标水平?,1,明确降压目标值,2,严格筛查MAU,3,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指南同样指出:高血压伴糖代谢异常患者RAAS抑制剂是优选,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建议推荐,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6):488-506,其他权威指南亦推荐将ACEI/ARB作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和蛋白尿管理的首选用药之一,DiabetesCare.2015Jan;38(Supplement1)S1-S93.ManciaG,etal.EurHeartJ.2013Jul;34(28):2159-219.HackamDGetal.CanJCardiol.2013May;29(5):528-42.,荟萃分析显示ACEI/ARB可显著降低高伴糖患者心血管风险,HaoGetal.BMCCardiovascDisord.20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