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2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3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4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第一单元 做守规则的人第1课 游戏里的规则教学目标:1.通过做游戏,帮助学生体验和了解规则的意义。2.初步懂得为什么要遵守规则。3.知道规则可以修改,尝试修改规则。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懂得为什么要遵守规则。2.知道规则可以修改,尝试修改规则。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看书第2页的单元导图,有哪些人遵守了规则?他们遵守了什么规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学习身边的规则。2、.你们知道什么是规则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齐读书中第3页导言部分。4.创设情境: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次扳手腕游戏。(指两名学生上台,先不讲规则)5.刚才玩儿的游戏里有什么规则?请你填写在书中第3页的表格里。6.揭示课题(课件出示课题:游戏里的规则),齐读课题。二、新课。1.在我们和同学们玩儿游戏的时候,有没有人违反了游戏的规则?2.要是有人违反了规则,你会怎么做?为什么?3.你们会不会违反游戏规则?为什么?4.为什么要遵守游戏规则呢?(游戏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游戏中的这些规则都是人们制定的。)5.(找一个要用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游戏,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游戏你们玩儿得好吗?平时玩儿这个游戏的时候觉得它好玩儿吗?为什么今天觉得它玩儿起来不如平时那么好玩儿?你们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吗?(学生自由答。)6.小结:在生活中,由于时间、地点、人员等原因,我们常常觉得根据原来的游戏规则玩游会不太适合。那么,你考虑过修改游戏的规则吗?是怎么修改的?7.引导填写教材第6页的表格。8.我们来玩一玩修改过规则的游戏,验证一下新规则是否更合理、更方便。三、巩固。1.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玩游戏认识了什么是规则,懂得了为什么要有规则,知道了规则也是可以修改的,并且尝试着自己修改规则。2.通过学习,你们对规则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为什么说规则“既是为人们服务的,也是约束大家行为的”?谁能举例说明?(学生讨论回答。)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就像玩游戏一样,要像公平、顺利、开心,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并且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规则的公正性。课后反思:第2课 学校里的规则教学目标:1.了解学校生活中有哪些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2.能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则和学校纪律,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好孩子。3.通过参与制定班规,学习制定规则。教学重点:了解学校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教学难点: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备: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本校与学生有关的规章制度。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学校生活中有哪些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学校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教学难点: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备: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本校与学生有关的规章制度。教学过程:一、游戏体验。1.第一次集合。站队前,听清老师讲要求,然后听哨声在教室门口站队。(计时)2.第二次集合。站队前,教师创设一个非常危险紧急的氛围,让学生迅速离开,在教室门口站队。(再计时)3.分析:前后两次集合站队哪次快?哪次慢?原因在哪儿?4.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怎样的?谁来说说?你从两次集合站队中,明白了什么?5.生活中除了游戏规则,还有哪些规则呢?(指名说。)6.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同学们都要遵守哪些规则?这些规则的执行情况是由谁来负责监督和检查的?(学生自由说。)7.揭示课题(课件出示课题:学校里的规则),齐读课题。二、新课。1.老师找了一些规则,想看看吗?(课件出示)2.学生读规则,记规则。3.小结:这些规则只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要遵守的规则的一部分。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还能找到更多的规则呢!4.学校里还有那些规则,你知道吗?(学生自由讨论,归纳。)5.师:请你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将规则简单分类,看学校从那些方面规范学生的言行。(学生自由谈或按书中第9、10页的提示分类。)6.学校里的这样那样的规则都是由谁制定的?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呢?7.在学习之余,我们要进行各种活动,老师一般会在活动前提出哪些要求?这些要求其实就是什么?8.运动会上,有的同学参加了项目。那么比赛时要遵守哪些规则?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则?如果没有呢?9.你感到规则对自己的约束了吗?你认为这些约束对自身的成长有什么作用?10.假如学校里没有规则会有什么后果?你喜欢这种后果吗?为什么?11.小结:学校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时时都有规则,正是有了这么多的规则,约束着是学生们的活动,规则给我们的学校生活带来了方便,遵守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光彩。三、评价。1.真实地填写“我的自评表”。2.让学生找出自己在遵守规则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写在小纸片上。3.告别仪式。让学生将自己找出的不足,连同小纸片投到老师准备的纸盒里;举行一个告别仪式,向不守规则的行为告别;下课后,老师将纸盒带走。4.看录像评价。有那么一些人总是不喜欢遵守规则,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了伤害。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找出不守规则的行为,(课件播放录像。)看完了录像你想说些什么?5.咱们来看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他们有没有遵守规则?会带来什么后果?和同桌选一幅讨论讨论。四、练习。从刚才看的图片中选一幅,写出你的看法。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并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则和学校纪律,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好孩子。2.通过参与制定班规,学习制定规则。教学重点:感受规则的公平公正,知道规则的由来及如何制定规则。教学难点: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备: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本校与学生有关的规章制度。教学过程:一、学习规则。1.课件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学生齐读、学习。2.课件出示守规则(儿歌),学生齐读。3.交流学习体会,指导现实学习生活。4.小结: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让我们找一找班上遵守规则做得好的同学,表扬他们。5.颁发“守规则示范生”佩章。6.老师用摄象机拍了一些画面,请你们找一找,他们违反了什么规则?(课件播放录象)7.透过反光镜看一看,你曾经有过不守规则的行为吗?二、合作制定规则,加深对规则的认识。1.我们所知道的一些规则它都有着一定的格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制定规则。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才是遵守规则呢?请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听清要求:(1)请一位同学在规则卡上一条一条记下来,负责报告。(2)认真听别人的发言,相互补充。2.小组讨论,汇报。3.小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4.班委会组织组长会议,将各自小组的方案在会上交流。5.组长带着班委会的讨论结果,再一次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分别提出具体内容。6.班委会对各小组上交的班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做部分调整、修改和完善。7.各小组的同学再次讨论、通过。8.将班规张贴在黑板旁边,督促同学们按照规定去做。课后反思:第3课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中规矩的作用,初步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知道要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规则。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教学重点:知道要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规则。教学难点: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中规矩的作用,初步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知道要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规则。教学难点: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备:搜集社会公共生活中规则的条款或约定俗成的规则;搜集各行业的行业规则条款;布置学生观察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感知规则的普遍性 。1.创设情境: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次XXX游戏。2.刚才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谁来说说看。3.课件出示课题:社会生活中的规则),齐读课题。二、观察和发现。1.打开书,看14页的四幅图中蕴含有哪些规则。2.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规则的?3.这些规则是以什么形式提醒大家注意遵守的?(提示语、标志图示、条款)4、除了这些,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则?三、思考和辨析。1.讨论:人们说“生活处处有规则”,有规则就有约束;有人说,有约束不自由,规则太多不方便。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分小组讨论。指名汇报讨论结果。)2.辩论:规则多,是方便还是不方便?3.将你的看法写在书上15页。4.小结:社会生活中正是有了这么多的规则,约束着人们的活动,虽然给个别人带来了不方便,却给我们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遵守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三、布置任务。读15页“留言板”上的话,去进行调查走访。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中规矩的作用,初步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知道要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规则。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教学重点:知道要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规则。教学难点: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备:搜集各行业的行业规则条款;布置学生访问身边不同职业的人,看他们的行业规则是什么。教学过程:一、检查任务完成情况。1.上节课我们布置的调查走访任务谁做了?请举手。2.请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填写16页的表格。二、分小组讨论。1.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规则,你认为这些行业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2.你走访的人对各自行业的规则有什么看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3.你认为这些行业规则对从业者本人、对行业、对行业所面对的人群、对社会上其他人群有什么积极的意义?4.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才是遵守规则呢?5.提出要求:(1)请一位同学在规则卡上一条一条记下来,负责报告。(2)认真听别人的发言,相互补充。6.小组讨论,汇报。7、小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8.小结: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它约束着人们的活动,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你曾经有过不守规则的行为吗?赶快悄悄地改掉吧,遵守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课后反思:第4课 国家的规则教学目标:1.要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法制观念,初步养成守法意识。2.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准备: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宪法、国旗法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要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法制观念,初步养成守法意识。2.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备: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一导入。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第一课的内容时,教科书上曾经提到过有关规则的解释,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规则? 请举手回答。(规则是人们共处时共同制定和遵守的要求。)刚才那位同学回答得很好,那么,一个国家的规则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国家的规则(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你们经常从电视、报纸、广播中听到“法律”这一概念,那么,什么是法律呢?请欣赏并阅读教科书第17页的图画、照片和文字。(指名回答。)2.这些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肯定学生回答中合理的方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更多的有关法律的内容。3.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科书中18页的部分法律内容,这些照片和文字,提到了哪些权利和义务?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将课上学习的内容向父母做介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要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法制观念,初步养成守法意识。2.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备: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一、导入。现代社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法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律伴随着人的一生,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法律。二、教学新课。1.从教材17、18页里,我们知道了我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这些都是国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专门制定的法律。2.谁来说说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有哪些?如果你受到侵害该如何做?3.请你阅读教科书第19页的几幅图及相应的文字,思考:a.图中成人的做法对不对,是否违法?b.哪部法律有相关的规定?在小组里发表自己的看法。4.各小组汇总讨论结果在全班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说明和补充。)三、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我做普法宣传员。将课上学习的法律内容向父母、亲友做宣传。板书设计:国家的规则 法律 法规普法宣传教学反思:第5课 国际交往中的规则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简单国际交往中的规则。2.知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我国领导人(或外国首脑)出国访问,受到礼貌接待的资料;有关礼宾部门接待的资料;有关国际交往规则的资料。活动过程:一、播放资料片。1.说说资料片里表现了哪些国际交往的规则。2.你还知道哪些国际交往规则?(举手说。)二、讲事例。(为什么要遵守国际交往的规则?)1.老师讲一两个遵守和不遵守规则造成不同后果的事例。2.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3.小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会获得更多的国际间的支持与合作,会促进国家的发展。4.老师讲教材参考书第27页的内容。5.学生听后谈感受。三、布置作业。填书中21页的“我还知道”。板书设计: 国际交往中的规则 互相尊重 礼貌接待 遵守规则 促进发展第二单元 做乐观向上的人课后反思:第6课 怎样面对烦恼教学目标: 1知道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益于身心健康。2懂得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利于团结,有益于交友。3愿意向心胸开阔的人学习,愿意做心胸开阔的人。4遇事想得开,不为小事计较、生气。教学重点:学习正确面对并消除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困难、压力和失败的方法。教学难点:具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愿意努力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益于身心健康。2遇事想得开,不为小事计较、生气。教学重点:学习正确面对并消除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困难、压力和失败的方法。教学难点:具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愿意努力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天气特别的好,可老师的心情却不见得好。你知道为什么吗?天气变暖,我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了,因为我经常出汗,一天下来,身上一股汗味,我多想去掉这讨厌的汗味啊!咳(板书:烦恼) 过渡: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烦恼,今天我们就敞开心扉把它说出来吧!二、单元导图,本课导言。 1.出示导图,学生仔细观察,老师讲解。(板书课题。)2.勇敢面对挑战的人小女孩。3.学生自由读23页的导言。知道烦恼普遍存在,要正确面对;要积极想办法。三、与李艳(张华)说说心里话。1.自由看书23页,说说李艳(张华)的烦恼表现在哪里?她的烦恼给自己、给同学带来什么影响?李艳的烦恼是怎样造成的?2.与李艳(张华)说说心里话。你在遇到李艳(张华)这样的烦恼时,是怎么做的?帮他们解除烦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益于身心健康。2遇事想得开,不为小事计较、生气。教学重点:学习正确面对并消除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困难、压力和失败的方法。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实话实说。制作“实话实说”卡片,想想自己无法排遣的烦恼,将不愿当众说出来的烦恼写下来,交给老师或好朋友,以寻求帮助。二、访问。引导学生针对“烦恼”话题访问身边的老师、家长,了解大人也有烦恼。他们是如何面对、解决的?三、交流:如何面对烦恼。 与朋友或家长聊有趣的话题,把对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写在“我会这样做”的空白处。4、 本课小结。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益于身心健康;你愿意做个心理健康的好学生吗?(总结告别烦恼的方法。)课后反思:第7课 怎样面对困难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是由酸甜苦辣多种滋味构成的。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3.引导学生在遇到了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笑面人生,积极乐观地对待每件事。教学重点:明白面对困难前进和退缩的不同结果。教学难点:学习克服困难的合适做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是由酸甜苦辣多种滋味构成的。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3.引导学生在遇到了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笑面人生,积极乐观地对待每件事。教学重点:明白面对困难前进和退缩的不同结果。教学难点:学习克服困难的合适做法。教学方法:说故事、表演、引导、感受。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舒适美满、事事如意的生活自然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也会有困难、挫折、和失败,身处逆境二、听故事,辨析、讨论。1.师:有两个学生在一次选举中落选了。面对挫折,甲同学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时常对同学发泄,认为大家不公,和他过不去;而乙同学则很乐观,他说:“还好,我又多了一些锻炼自己的时间,下一次再参加选举。”2.同学们,面对同一种情况,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你喜欢谁呢?谈谈你的看法。3.假如是你,你会怎样接受现实呢?三、读故事,谈体会。1.现在看一下书上的两个故事冯瑶、李子萌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2如果你也遇到了挫折,你会怎样去面对呢?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是由酸甜苦辣多种滋味构成的。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3.引导学生在遇到了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笑面人生,积极乐观地对待每件事。教学重点:明白面对困难前进和退缩的不同结果。教学难点:学习克服困难的合适做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怎样面对困难。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你们知道“困难”是指什么吗?(挫折;遇到的倒霉事。)2.师:是啊,舒适美满、事事如意的生活自然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就像浩瀚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也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可是当你们遇到它们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生:沮丧。 难过、困惑。3.你们都讲了真心话,老师能理解,这一个个困难就像一座座山,阻挡了同学们前进的脚步,那么,当你们身处逆境时,你会怎么做呢?生:迎难而上,克服困难。 不断努力,用谚语勉励自己。师:是啊,我们要完成学习任务,要取得进步,要快乐成长,就一定要克服困难。这是我们小学生的责任!二、讲故事,深入主题 。1.读书中28、29页的内容,说说这则故事讲了些什么?你从中收获了什么?2.辨析、讨论:面对困难,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什么样的不同的结果?3.交流汇报。(我们做事要坚持到底,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少不了要遇到失败。失败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呢?5.“我想这样做” 小组讨论,将自己的想法填入、完成30页的表格。6.课后作业:今天,同学们就要拿出行动来,和你的困难较量一番,请你设计一张自我命令卡,帮助自己更好地克服困难,好吗?课后反思:第8课 怎样面对压力教学目标:1.懂的辩证地看待压力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2.学会减轻和释放压力的方法,努力尝试将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鞭策自己不断顶着压力前进。3.知道在生活和学习中谁都会有压力。教学重点: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教学难点:努力尝试将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教学方法:说故事、表演、引导、感受。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懂的辩证地看待压力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2.学会减轻和释放压力的方法,努力尝试将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鞭策自己不断顶着压力前进。3.知道在生活和学习中谁都会有压力。教学重点: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教学难点:努力尝试将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学习和生活中,人人都会有压力,你有哪些压力呢?2.学生自由说压力。3.把你的压力写下来。(教材第31页。)二、一起来讨论。1.人应不应该有压力?2.四人一组讨论、辨析、交流,并将自己的观点写在书32页的位置里。3.每组选一代表发言。4.小结:一个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压力的影响。那么,怎样面对压力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讨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懂的辩证地看待压力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2.学会减轻和释放压力的方法,努力尝试将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鞭策自己不断顶着压力前进。3.知道在生活和学习中谁都会有压力。教学过程:一、怎样面对压力。1.家长或老师过高要求时,怎么办?2.压力过大时怎么办?3.怎样才能使压力变动力?你是怎么做的?二、总结。1.要切合实际,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压力。2.有了压力不能漠然处之,要适时、适当地释放压力,想办法给自己减压。3.要积极地将压力变成前进的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4.遇到压力乐观看待,从容面对,用积极的行动转化压力。5.将总结的话写在书上33页的位置里。课后反思:第9课 怎样面对失败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认识失败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2.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3.了解诺贝尔发明雷管和炸药的故事,从他失败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培养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意志。教学重点、难点:从失败中学到什么,怎样面对失败。教学方法:说故事、做引导、谈感受。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认识失败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2.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3.了解诺贝尔发明雷管和炸药的故事,从他失败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培养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意志。教学重点、难点:从失败中学到什么,怎样面对失败。教学方法:说故事、做引导、谈感受。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舒适美满、事事如意的生活自然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也会有困难、挫折、和失败,身处逆境 马克思说过: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二、谈话。1、师:现在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采访的情况,互相说说从采访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以及自己的感受。2.现在谁来说一下自己了解的人当中所遇到的困苦和挫折?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就像浩瀚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也会遇到困难、挫折、失败,可是当你们遇到它们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现在谁来说一下自己遇到的失败以及当时的想法?(写在书第34页里。)4.师:你从失败中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5.失败后,你有哪些收获?从失败中你明白了什么?师:现在看一下书上的两个例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认识失败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2.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3.了解诺贝尔发明雷管和炸药的故事,从他失败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培养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意志。教学重点、难点:从失败中学到什么,怎样面对失败。教学方法:说故事、做引导、谈感受。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明白了要学会正确面对失败,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二、读故事,谈感受。1.看书36页,读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2.说说这则故事讲了些什么?你从中收获了什么?3.交流汇报。4.师:诺贝尔曾经遭遇过多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到底,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少不了要遇到失败。失败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 你们还知道类似这位科学家的名人故事吗?5.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一位员工为了帮助妻子,发明打字机的故事。6.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自由发言。)7.我们要怎样面对失败?读37页的话,找出其中的一句抄下来,作为我们在遇到挫折、逆境甚至失败时,勉励自己的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认识失败在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2.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3.了解诺贝尔发明雷管和炸药的故事,从他失败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培养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意志。教学重点、难点:从失败中学到什么,怎样面对失败。教学方法:说故事、谈感受。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讲故事,谈感受。1.分小组讲故事。2.各小组选出故事大王到台上讲故事。3.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自由发言。)4.师: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不同那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那些最后胜利的人,就是每次跌倒后都爬起来继续往前走的人。二、收集名言警句。有关“失败是成功之母”类的名言警句,抄下来,作为我们在遇到挫折、逆境甚至失败时勉励自己的话。板书设计:怎样面对失败 不怕摔跤 毫不气馁有恒心, 有毅力。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做自尊自爱的人教材解读:本单元的“自尊自爱”教育分为两个方面。爱惜自己的名誉这一课是针对现在许多学生存在的问题来安排的。维护自己的尊严是结合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不知道该如何友好文明、不卑不亢地与外国人交往的问题,引导他们从小事入手,维护自己的、民族的和国家的名誉。同时,也能使他们在做了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后,产生良心上的自责,逐渐地将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身的道德要求,最终达到自尊自爱。教学内容:爱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教学目标: 1.崇敬爱惜自己的、民族的和国家名誉的人。2.让学生知道注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3.有自尊心,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能够结合实际例子区分自尊与不自尊的行为。4.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教学重点:1.有自尊心,能够明辨是非。2.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教学难点: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换位思考。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课时安排:5课时。第10课 爱惜自己的名誉教学目标: 1.崇敬爱惜自己的、民族的和国家名誉的人。2.让学生知道注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3.有自尊心,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部队的事,再小也不做。能够结合实际例子区分自尊与不自尊的行为。4、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教学重点:1.有自尊心,能够明辨是非。2.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教学难点: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换位思考。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备:搜集伟人自尊自爱的事例;搜集生活中一些反面的事例;搜集有关自尊自爱、不弄虚作假骗取名誉的名言警句。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崇敬爱惜自己的、民族的和国家名誉的人。2.让学生知道注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3.有自尊心,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部队的事,再小也不做。能够结合实际例子区分自尊与不自尊的行为。4.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教学重点:有自尊心,能明辨是非;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教学难点: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换位思考。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备:搜集伟人自尊自爱的事例;搜集生活中一些反面的事例;搜集有关自尊自爱、不弄虚作假骗取名誉的名言警句。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你希望给人们留下一个好印象,有个好名声吗?(学生回答。)你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回答。)同学们说得很多,有一些建议很好。名誉也就是好名声。懂得自尊自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十分注意,以良好的言行给人们留下好印象。好,现在有这样一个故事,看一看有什么事情发生。(讲车夫与鲁迅的故事。)师:旧社会,人力车夫的生活非常贫苦。可他为什么没留下鲁迅的皮包?(学生分组讨论回答。)2.师小结:这位车夫当然也很需要钱,可他没有留下这些钱,因他懂得,留下这笔钱,虽然能暂时缓解一下家中的困境,但丢掉了自己的人格,败坏了自己的名誉。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名誉比金钱更重要。他用行动保持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当然也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请同学再看一篇文章。(出示扩展资料美与丑)3.师问:你认为哪些同学的行为是美的,美在哪里?哪些同学的行为是丑的,丑在哪里?他们应该怎样做? 4.师小结:人们常说“名誉是人的第二生命”。我们要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名誉。懂得爱惜自己名誉的人,必定有强烈的荣辱感和羞耻心。而且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做起,爱惜名誉要从小的时候做起。(板书:爱惜名誉要从小做起)二、辨析: 现在有这几种情况,请你分析一下,他们应该怎样做?1.春天,路边盛开着桃花。少先队员小芹看周围没有自己认识的人,就想折两枝回家。2.小明昨天被评为三好学生,今天下午放学时不小心拉坏了教室电灯的开关,当时没人看见。3.张平在语文测试的时候,有几个字不会写,偷偷看了同桌的答卷。她想,我平时从不作弊,偶尔一次不会损害自己的名誉。4.关毅违反了体育课纪律,教师批评他。他看到旁边有几个同学正在看他,就故意昂起头,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做事情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知羞耻的人,决不会有美德。(板书:勿以恶小而为之)三、课堂练习:选一选:一天下午放学,一名六年级的大同学在路上拦住了一名四年级的小同学要钱,那名小同学说没有,这名六年级的同学就动手打人。这时,还有两位六年级的个子小一些的同学站在旁边,他会怎样做呢?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1)跟着那名同学打小同学,要小同学的钱。 ( )(2)站在旁边看热闹。 ( )(3)赶快离开现场,免得找麻烦。 ( )(4)走上前去制止。 ( )(5)找别人来帮忙,救护小同学。 ( )板书设计: 爱惜自己的名誉爱惜名誉 从小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遇事要分清是非,不对的事情不去做。2能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情感:1培养学生初步的荣辱观、羞耻心。2让学生对是非分明的人有一种敬佩感,愿意向是非分明的人学习。行为:遇事能分清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遇事要分清是非,不对的事情不去做。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以好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换位思考。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备:搜集伟人自尊自爱的事例;搜集生活中一些反面的事例;搜集有关自尊自爱、不弄虚作假骗取名誉的名言警句。教学过程:一、讨论、评价。借助教材第41页的4幅图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1.评价:他们的这些行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为什么?2.在你和同学之间,还有哪些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你怎么看这些行为?3.心理换位想一想:被别人不尊重时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做法?4.反思自己是否有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谈谈现在的感受。5.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42页的表格里。二、虚名要不得。 1.讲例子:抄袭。(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危害?)2.在你和同学之间还存在有哪些抄袭行为?(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危害?)3.小结抄袭的危害:三、读一读。 教师出示名人名言,学生朗读。1.人的美丽可爱,不仅是由于他的容貌,首先决定于他的神貌。一个品质高的人,永远是年轻和美丽的。冯雪峰2.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你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苏)霍姆林斯基四、辨一辨。1.老师讲王华的故事。(学生辨析。)2.师问:你认为哪些同学的行为是美的,美在哪里?哪些同学的行为是丑的,丑在哪里?他们应该怎样爱惜自己的名誉?五、选一选。填写书上46页的内容。第三课时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遇事要分清是非,不对的事情不去做。2能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情感:1培养学生初步的荣辱观、羞耻心。2让学生对是非分明的人有一种敬佩感,愿意向是非分明的人学习。行为:遇事能分清是非。正确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对的事,再小也不做。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遇事要分清是非,不对的事情不去做。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以好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换位思考。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准备:搜集伟人自尊自爱的事例;搜集生活中一些反面的事例;搜集有关自尊自爱、不弄虚作假骗取名誉的名言警句。教学过程:一、师问:一个小朋友叫小虎,看见别人做什么事,就跟着做,结果做了错事。他的毛病在哪里?(学生回答。)师:应该怎样做呢,请听一段故事?(请学生朗读资料:摘梨)师:许衡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学生回答。)师小结:许衡做得很对,他知道不是他的东西,他不应该拿的。说明他是个是非分明的人。文中的方小强是不是是非分明的人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师问:方小强没有去帮助别人打架,也没有帮助表弟打架,而是批评了表弟和小刚,因为他俩做得都不对,最后还让他们相互道了歉,并和好了。通过这两件事,大家更佩服方小强了,他也因此被评为“是非分明的好队员”,你佩服他吗?如果当时小强去帮助他打架,事情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分组表演一下。看哪组表演得好?(学生分组表演,教师点评。)师小结:同学们都已经表演出了不注意分清是非的结果,不是同学间伤了和气,就是相互记恨,团结就没有了,凝聚力也没有了,势必给集体带来不良的后果。(板书:要有主见 不要盲目跟随)二、课堂练习:选一选:一天下午放学,一名六年级的大同学在路上拦住了一名四年级的小同学要钱,那名小同学说没有,这名六年级的同学就动手打人。这时,还有两六年级的个子小一些的同学站在旁边,他会怎样做呢?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1)跟着那名同学打小同学,要小同学的钱。()(2)站在旁边看热闹。()(3)赶快离开现场,免得找麻烦。()(4)走上前去制止。()(5)找别人来帮忙,救护小同学。()板书设计:遇事分清是非 要有主见 不要盲目跟随教学反思: 第11课 维护自己的尊严教学目标:1.敬佩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人。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2.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允许别人歧视、嘲笑和侮辱自己。3.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彬彬有礼、热情帮助、不卑不亢。4.知道一些懂得维护自己名誉的人物的事迹。教学重点、难点: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敬佩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人。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2.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允许别人歧视、嘲笑和侮辱自己。3.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彬彬有礼、热情帮助、不卑不亢。4.知道一些懂得维护自己名誉的人物的事迹。教学重点、难点: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个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物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参与讨论2.议一议:乞丐有尊严吗?3.小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绝不能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二、判断。1.什么是人格尊严?2.书47页两幅图。议一议:你的看法如何?你有什么感受?3.小结: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裕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三、联系生活实际。1.谈谈生活中有哪些有失尊严的人和事。2.小组讨论,汇报。四、讲故事,谈看法。1.讲故事不食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2.教师:听了这个故事,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这种行为?(学生:人应自立,自己养活自己,人格尊严不可辱;人格尊严比生命还重要,启示我们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3.教师小结:这个故事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3.谁还知道哪些自尊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敬佩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人。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2.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允许别人歧视、嘲笑和侮辱自己。3.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彬彬有礼、热情帮助、不卑不亢。4.知道一些懂得维护自己名誉的人物的事迹。教学重点、难点: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教学方法:引导、感受、了解教学用具:课件、录像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选一选,哪种选择最好。一天下午放学,一名六年级的大同学在路上拦住了一名四年级的小同学要钱。当时那名小同学兜里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