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PPT课件_第1页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PPT课件_第2页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PPT课件_第3页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PPT课件_第4页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模式及见水特征研究,-,2,水平井广泛应用于边底水油藏中,能够扩大油藏渗流面积,降低井筒周围压降,从而延长无水采油期,增大无水采油量。但在水平井开发边底水油藏过程中,又表现出了以下几类问题:(1)水平井见水后含水上升迅速,含水上升规律难于把握;(2)初始见水点和后期产水段预测困难,控水堵水措施目的性不强;(3)水平井开发不同时期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挖潜方向不明确;(4)部分水平井产能与理想产能相差较大的原因不清。,矿场存在的实际问题,-,3,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方法,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油藏工程渗流理论,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研究思路,见水位置,见水模式,含水上升特征,-,4,a(x,y)点产生的势,b(x,y)点的纵向速度,当y-a时,x=0处的纵向速度小于x=a处的纵向速度,x=a处的纵向速度最大;(0,0)处没有纵向速度,水体无法波及。,c对速度的分析,d水脊形态,各射孔点处流量相等,(1)对于2个射孔眼:,一、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渗流理论,-,5,一、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渗流理论,可证明:,(2)对2n+1个射孔眼速度分析:,即中间的射孔点处纵向速度最大,则水脊突破点在投产段中部。,2个射孔眼,3个射孔眼,2n+1个射孔眼,-,6,模型采用633125的网格系统:I方向:6310m630m;J方向:3110m310m;K方向:202m+56m=70m;水平井布置在模型的正中间。,(1)2个射孔眼,见水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最终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二、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数值模拟,-,7,见水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最终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见水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最终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2)3个射孔眼,(3)5个射孔眼,二、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数值模拟,-,8,(4)10个射孔眼,(5)沿水平井段有有限个射孔眼,最终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见水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最终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均质油藏中,底水从水平段中间部位突破,见水后水脊向两边扩展。,见水时刻水脊形态示意图,二、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数值模拟,-,9,底水供给系统,双桶设计,确保底水恒压供给,三维可视化模型,模拟油藏,直接观察水体,记录计量系统,对重要参数及水脊形态的记录与计量,三、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三维物理实验,-,10,2、实验设计创新点,(1)双桶设计可以保证底水层定压供给,类似于真实底水油藏;(2)开井之前,首先打开底水阀门,待压力平衡后再开井生产,相当于对模型进行初始化,使模型内各点折算压力相等;(3)五点式注入法与渗流板下纯水层的设计,可保证底水均匀供给。,实验参数选取,、实验模拟条件,(1)均质、等厚、水平、箱形封闭油藏;(2)无限水体恒压供给;(3)射孔完井。,三、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三维物理实验,-,11,初始时刻,1/2见水时刻,见水时刻,fw=40%,fw=60%,fw=90%,均质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中部见水-沿井扩展-全井见水-翼部抬升”的见水模式,三、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三维物理实验,-,12,对于近井地带,取r=0.003m,则=2.9110-4m/s可以判断模型内流动符合达西渗流模式,能够代表实际油藏。,实验中,=1.0110-3m/s,达西渗流临界流速,真实油井,实验结果,原型与模型具有相同的采液指数,可比性较强。,实验流型的判断,采液指数比较,三、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三维物理实验,-,13,平面非均质性对见水规律的影响临界级差,投产段不同平面非均质性分布模式下水脊形态的变化规律,绘制出当投产段渗透率呈两段式分布时渗透率级差与见水点位置距跟端相对距离图版。,1:1,2:1,4:1,5:1,10:1,25:1,1.5:1,3:1,底水油藏水平井沿井段渗透率临界级差大约在4倍左右,即相邻高低渗透段之间当渗透率级差大于4倍时,低渗透段下方原油几乎不被动用。,-,14,K1:K2=4:1,K1:K2:K3=4:1:2,K1:K2:K3=4:2:1,0时刻,见水时刻,含水60%,含水90%,平面非均质性对见水规律的影响物理模拟验证临界级差,“倾斜推进-高渗突破-沿井扩展-次高突破-分段水淹”,“先高后低-封高补低”的开发措施,“相邻段影响-非交叉影响”,三、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三维物理实验,-,15,K1:K2:K3=4:1:2,K1:K2:K3=4:2:1,投产段渗透率分布为4:1:2时,由于前两段级差大于临界级差,中部低渗段始终没有被动用,水脊先后在第一段和第三段突破,相应的,含水曲线上便出现了一个”台阶”;当投产段渗透率分布为4:2:1时,相邻两段的级差均小于临界级差,三段全部被动用,但各自见水时间不同,于是产生了先后两个台阶。可见,水平井投产段平面非均质性对水平井的动用范围及含水上升规律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物理模拟实验生产动态曲线,平面非均质性对见水规律的影响“台阶式”含水上升规律,三、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三维物理实验,-,16,实际水平井台阶式”含水上升规律,-,17,1、运用三种技术手段相互验证,提出均质底水油藏中水平井“中部见水”的观点;2、根据三维可视化实验现象,提出了均质底水油藏中水平井“中部见水-沿井扩展-全井水淹-翼部抬升”的水淹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