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PPT课件_第1页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PPT课件_第2页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PPT课件_第3页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PPT课件_第4页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2,中风病概论,-,3,-,4,历节病概论,-,5,-,6,中风病的脉证与病机(原文一),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1)提要:本条论述中风病的脉证与病机,-,7,中风病的脉证与病机(原文一),“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的两种认识:1、医宗金鉴:“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即经之谓偏枯也;或但臂不遂者,非中风也,即痹病也。”2、喻家言:“风从上入臂,先受之所入总浅也,世传大拇指一指独麻者,三年内定中风,则又其浅者矣。”,-,8,中风病的病机以及在经络脏腑上的不同见症(原文:二),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2),-,9,(1)中风病的病因病机:气血不足,外邪诱发。即由于脏腑衰弱,气血两虚,外邪乘虚入中经络而深入脏腑,痹阻经脉,阻滞清窍,危害脏腑而成。,(2)中风病的特点:或损及于肢体之左侧,或损及于肢体的右侧,即原文所说“或左或右”。,中风病的病机以及在经络脏腑上的不同见症(原文:二上段),-,10,中风病的分类(原文:二下段),-,11,中风病的证治,(1)侯氏黑散风痰湿中经络,微有化热之势,(2)风引汤热盛里实,肝风内动,(3)防已地黄汤阴虚血热,感受风邪,(5)古今録验续命汤气血两虚,外感风寒即气血两虚兼风寒之中风偏枯,(4)头风摩散气血不足,感受风邪寒湿邪,脉络瘀滞不通,-,12,风湿历节证治(原文:八),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8)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13,病机:感受风(寒)湿之邪,日久化热伤阴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兼滋阴清热选方:桂枝加芍药知母汤方解:P64,风湿历节证治(原文:八),-,14,病案一,赵明锐医案:任某,男,54岁。六、七年来,两膝关节疼痛,初起轻微,逐渐加重,伸屈不便,虽扶杖行走,也是颠跛蹒跚,遇冷则甚。盛夏也需穿棉裤,继发两踝关节疼痛,局部不红肿,两腿脚冰凉,脉迟缓,舌淡苔白。曾服乌头汤5剂,症状毫无改善。经方发挥1982:79,-,15,病案一,桂枝3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知母10克,防风10克,麻黄30克,淡附子30克,白术15克。服药疼痛大减,下肢松动轻健,行走已不需扶杖,两腿脚冷也较前减轻,并能挑两半桶水,唯屈伸时仍有中度疼痛。原方再服3周后,上述证状消失,至今未发,照常参加劳动。按语:痹证日久,正气渐虚,治疗不可单攻邪气,而宜在祛邪同时施以扶正之品,桂枝芍药知母汤邪正兼顾,既可养阴气,又能助阳气,适于久痹正虚的治疗。,-,16,病案二,傅春梅医案:周某某,男,48岁,干部。右肩疼痛,活动受限1年余,起于肩部外伤,疼痛以夜间为重,夜间常痛醒,天气变化时尤甚。肩外展80、前屈70,患肢内旋后伸肘,拇指及骶部。舌淡胖,脉细弦。曾经推拿、理疗治疗,效不显,遂来求治。江西中医药1991,(4):30,-,17,病案二,桂枝10克,淡附片9克,麻黄3克,黄芪10克,知母12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生姜10克,赤白芍各10克,甘草9克,制川乌8克。并配合手法治疗每日1次。5剂后疼痛减轻,夜寐转安,以原方随症加减,继进痛消失,肩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惟有时感觉酸楚。肩外展上举140,前屈上举110,内旋后伸肘拇指达第四腰椎棘突。按语(原按):气虚血弱,肝肾不足为其内因;寒湿凝聚,阳气郁遏为其外因。本病起病缓慢,病程绵长,疼痛多昼轻夜重,后期常出现肩部肌肉萎缩。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仲景以之治“诸肢节疼痛”之“历节病”,临床上,援引本方加减治疗肩周炎极合本病病机,疗效较佳。,-,18,寒湿历节证治(原文:十),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10)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口父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上五味,口父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19,寒湿历节证治(原文:十),病机:寒湿内盛,痹阻经脉关节,阳气不通,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止痛,方剂:乌头汤(本方常用量:麻黄20g、芍药20g、黄芪20g、炙甘草20g、川乌15g蜂蜜400毫升。,-,20,病案一,王海州医案:王某某,女,23岁,农民。1977年10月18日就诊。自述天前因挖井下水、又感风邪而致双膝关节冷痛难忍,不能行走,伸屈痛甚,关节肿胀,右膝明显,急赴本院求治,服桂枝芍药知母汤两剂后,痛非减轻,反而加重。现症膝部痛如锥刺,局部发凉,局部发凉,不时呼叫,屈伸不利,不能坐、立、行,只能取卧位。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2000/mm,中性75%,血沉24mm/H,舌质淡,苔白,脉沉紧。(国医论坛,1990;(1),1718),-,21,病案一,证属气血亏虚,寒湿阻络。治宜补气养血,散寒除湿,活络止痛。遵金匮要略乌头汤加味:黄芪15克,白芍30克,制乌头12克,麻黄15克,桂枝10克,木瓜30克,防己2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为引。上方服剂(一日量)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消其半,能坐、站一时许,行走丈余,但夜间仍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微迟。寒湿未尽,又服,原方加干姜12克,又服4剂,膝关节痛肿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加减服剂,痛止行便。,-,22,病案二,陈寿永医案:陈寿永医案:吴某,男,25岁。1983年9月2日就诊。患者于一个月前,夜卧湿地,遂觉左侧肋下及胸背引痛,当时未加重视。昨晚起,肋痛加剧,又增寒热。深吸气或咳嗽时痛不可忍。诊为肋间神经痛。河南中医:1988;:23,-,23,病案二,辨病:胁肋痛辨证:寒湿侵犯肝络治则:散寒除湿通络选方:乌头汤加春柴胡处方:制川乌12克麻黄6克赤白芍各12克甘草24克生黄芪12克春柴胡3克蜂蜜30克煎服及调理:加冷水泡透后煎半小时,温服。再喝一小杯白酒,复被而卧。,-,24,病案二,药后反应:约1小时周身汗出,自觉痛减大半。两小时后饮二汁,热退痛除,仅留少许不适,继以养血舒肝之品调理两周而愈。追访至今,亦未复发。按语:辨证虽繁,只要以八纲为纲,寒热虚实自收眼底。症状体征有表里、上下之异,然皆因于寒而痛,这是共同的根本,断其根本大树、小草同样枯萎。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其性凝涩,经气不通故痛。治当壮阳祛寒,乌头汤最为合适。,-,25,寒湿历节证治(原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