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酒教学设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四中许彬【教材分析】 春酒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皆反映了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春酒一文,文字浅显但是意蕴深厚。作者用纯真细腻的笔触,回顾了故乡浓郁的风土人情,营造了一种温馨隽永的节日氛围,充满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真挚而深厚的怀念。【设计理念】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指导下,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本课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立足文本,贴近生活。在此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篇目,思想渐趋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比七年级有很大提高,初步掌握了一般记叙文的学习方法,能自选角度切入文章。如:从修辞角度分析语言特点;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对布局谋篇进行简单评价。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描写过大年的情景生动而颇具情趣,很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学生对于新年的快乐是有体验的,要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感受文中对过大年情景的生动描写。对于本文中蕴涵的思念故乡、亲人的深情,学生因阅历有限较难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应适时补充介绍绮君其人身世和经历,使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对作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立】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领悟文章内容,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结合本文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寄情于物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两岸同根的血脉文化形成一定认识。琦君以中国传统的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那深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倾注于一杯春酒之中。领会这份真情,会令学生在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为:领会在生动传神的描写中流露出来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寄托手法在诗歌中常见,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针对本文的特点,须先解决文章所抒何情,所寄何物,及为何寄情于此物三个问题,才算完成了“了解”。而若要学生“掌握”,还必须在强化认知的基础上鼓动学生的情感,使之激情澎湃,进入不吐不快的创作状态,方能进行“寄情于物”的应用练习。因而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教法设计】根据本课内容和教学实际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以美育情,以美启思。其一,用多媒体将学生在课前就引入杭州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在引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为理解作者对故乡的依恋设伏;其二,在体验链接环节中通过年味的回顾来唤起学生共鸣,从而融入作品氛围意境中去;其三,在拓展环节中,教师深情朗诵余光中乡愁,以启发学生对两岸同根的思考。、朗读教学法:依据大纲对默读与朗读的要求,训练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来品味文章独特意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尤其关注对于重点段落、关键词句的揣摩品味。、讨论点拔法:从我校初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他们的思维灵活,独具个性,并有共同讨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选用此种方法。有利于将自主发现与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分享合作乐趣,感受成功喜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讨论探究中遇到了阻碍,教师再适时点拨启发。、延伸拓展法: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乡愁”是永恒的主题。通过调动积累,让学生在更广大的层面上了解乡愁,再结合当今时事,触及乡愁背后的民族悲痛、文化情结。达到从课内向课外迁移,从文本向生活拓展的目的。学法指导“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而教给学生学法,以期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共同发展。、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习惯。、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以猜谜形式激趣导入)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文化悠远。你了解我们的祖国吗?你能在老师的描述中猜出这是我国的哪座城市吗?它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优美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白居易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描绘它的春天,杨万里惊叹于它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东坡发现了它的雨中的绝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图片配图展示四幅图画(谜底为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杯怀乡春酒,来走进杭州,走进杭州的百姓生活。杭州是女作家琦君的故乡,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从文学的视角来看西湖,把它自然的美与人文的美牵引出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牵动文化情结。也为后文理解琦君思乡之情,及理解两岸文化同根设下伏笔。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多媒体提示问题、思考:这是一篇关于什么的文章?、检查生字:家醅挑剔炮制健脾枸杞在这篇文章里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问题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自已理解的角度来定义文章。三、体验链接文章提到了我国一种古老风俗过大年的情景。学生们是最喜欢过年的,能说说童年时过年的情景,跟大家一起分享当时的快乐吗?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四、圈点发现合作学习、可以找找你喜欢的句子,可以说说你读懂的情感,可以就不懂的问题质疑。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在学生质疑后,多媒体展示老师的友情提示友情提示: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本文的语言中寻找你最喜欢的,说说其特点?(举例说明)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什么作用?、带着个人问题与小组合作,就以上问题的一到两点进行探究。老师深入各个小组中参与讨论,协调组织。学生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语言亲切,浅白,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母亲勤劳俭朴,善良大度、慈爱温柔。用春酒寄托思乡情感:品味结尾段。循着对春酒的回忆,穿引出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展现中国传统风俗画卷。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对母亲的怀念。细节美: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师生共同探究文章内容请学生朗读结尾段。老师请其他同学点评,启发学生品味此段的感情,感受作者心中那份叹惜与遗憾再也找不到当初那份况味了。发现作者那埋藏得很深的情感思乡的愁肠。教师板书如果问题有同学提出并解决,那么此问题省略掉。“春酒甜美醉人,醉了乡人,醉了母亲,醉了童年的我,文中还有一些东西也是甜美醉人,是什么呢?找找看。”学生可能会找出:作者的童年回忆、对母亲的怀念、童年过大年的快乐气氛、故乡的人,事、景教师:边总结边写板书作者怀念自己童年的天真无忧、母亲的温柔慈爱、乡亲间的亲密融洽乡情、以及故乡浓浓的过年气氛年味。板书列出这几项内容:童真、母爱、乡情、年味母亲用八种药材制成了陶醉乡人的八宝酒,琦君用什么酿成了这一坛回味悠长的乡愁呢?教师板书的同时讲解:有三分童年的快乐无忧、三分母亲慈爱温柔、三分亲切质朴的乡情、再加上一段浓郁的故乡的年味,酿成了这样一坛十分甜美的春酒。而其中沉淀在最底层的,还是略带苦涩无奈的怀乡清愁。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一种略苦的无奈才使得这坛春酒有回味绵长的余韵。春酒是作者乡愁的寄托。这种写法叫做寄情于物围绕着思乡的这个焦点,琦君把许多有关片断汇集在一起,这恰好体现了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纳珠于一线,用板书将本文的思想蕴藉,写作手法,散文特点加以诗意的、形象化的呈现。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不小的波澜。五、知人论世寻根、请同学们思考:琦君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形神兼美的散文呢?屏幕打出琦君语录:“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像花草树木一样,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宁愿搁下笔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烟愁”、她的创作源泉是什么?说说看?启发学生找到琦君对母亲、对故乡的情感是她的创作源泉,是她的根。并进一步介绍作者琦君生平经历。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她离开大陆到台湾后对故乡的那份眷恋。六、迁移拓展、乡愁诗拓展男女生积累大比拼:关于乡愁的诗句文章。帮助学生增长阅历,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乡愁。、余光中的乡愁的意象分析。李白寄愁心于月,琦君寄乡愁于酒。那么另外一位台湾诗人余光中,把他的乡愁寄托在哪里呢了?教师激情背诵,多媒体配合四副图画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从情感上打动学生问题:余光中为他的乡愁选取了哪四种寄托?这是作者哪四段人生经历的浓缩?那么你认为四段分离中最惨痛的是?余光中与琦君同为台湾作家,由于是诗歌,乡愁中的意象显然比春酒中的要更鲜明凝炼,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寄情于物的写法。同时由于乡愁中从个人情思升华为民族悲痛,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台湾同胞思乡深情,激发共鸣,为下面寄情活动蓄势。、寄情台湾:在学生已经被诗中的如泣如诉、深远浩荡的乡愁所感染之时,教师推波助澜:“半个世纪以来,乡愁成了一种美丽的流行病,深深感染了台湾的每一个有识之士,从琦君的春酒到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已经超越了个人情感升华为民族情感,所以能唤起夏子孙心中强烈的共鸣。那一衣带水的海峡,割断了多少血脉联系,酿成了多少两岸同胞深深的哀愁。他们的思念,他们的祈盼,他们的无奈与辛酸,你能理解吗?”其实有一些东西是海峡隔不断的,是什么?让同学于民族历史的视角来思考骨肉亲情、同源文化“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黄帝陵时留下一对联,有没有同学知道?”积累对联“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目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国家命运,深刻认识到两岸的血脉是割不断的,文化是割不断的。这样时代责任感会油然而生,掀起胸中的万丈狂澜。如果请你为与我们血脉同源、文化同宗的台湾同胞选一件礼物,寄托你的思念,你会选什么?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可以先举例,视学生课堂状态与时间而定。“我想送琦君一段西湖的莲藕,那么她即使远在天边也会忆起故乡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会想起栖霞山上如醉的枫叶,想起南屏晚钟那悠远的跫音。而且敏锐如她,一定也能猜出我与子同怜的含意,能体会出两岸同胞藕断丝连的深情。”在学生民族情感激越鼓荡之际,给他们一个渲泄的渠道。学生们的礼物就是寄情之物,理由即为所托之情。鼓励学生展示文采与想象创意。从而水到渠成地掌握了寄情于物的写法。七、结束语人间有情,亲情友情乡情;天地有爱,爱国爱民爱家。珍惜心中这份真挚的情感,这是我们写作的源泉,更是世界美丽的原因。祝愿每一个同学们都能怀一颗真挚的心,创造属于你们的精彩人生!归结在创作的出发点真挚的情感。整节课扣住一个情字:深入挖掘文本的美情,从课内走向课外,立足文本贴近生活。通过对乡愁这一民族情感内核的扣问,引发学生对于自身立足点的思考,牵引出中华文化的大背景,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的洪钟大吕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响。八、板书设计春酒琦君寄童真母爱形情 散于乡情年味神物 聚思乡板书需要把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最简要、最直观、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汇交易原理与实务》4版-习题答案 刘金波
- 胸痛症状剖析及护理建议
- 建设用地风险评估
- 2025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分析及护理方法
- 酒店核心岗位职能解析
- 2025年广东卫生系统招聘考试(护理学+卫生法律法规)真题及答案
- 项目班子配备情况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
- 江西省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方案
- 学校特殊教室管理制度
- 叉车公司员工管理制度
- 2025年少代会工作报告
- 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 2024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下午卷)
- 2024年9月电力负荷聚合商资质认证协议
- 中国当代知名作家鲁迅生平介绍课件
- 2024海康威视DS-VM11S-B系列服务器用户手册
- 《休闲农业》课件 项目四 休闲农业项目策划
- 办公室管理-形考任务二(第一~第二章)-国开-参考资料
- 采棉机作业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