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单选题(2*35=70分)1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将教育部变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孔子A注重美育对道德教化的作用B注重道德,维护天理C注重发展私立教育,有教无类D注重用仁爱之心调节社会关系2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D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3约翰霍布森认为,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理论的形成间接地受到了中国某一传统思想的影响。这里的“中国某一传统思想指的是A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B法家的中央集权思想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D墨家的节俭苦行思想4商代对神灵的敬畏是空前绝后的,周朝逐步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提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战国荀子主张“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种变化体现了A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统治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C统治者重视天人关系旨在教化百姓D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德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刑治”、墨家主张“贤治”。其共同内涵A思想自由B重建秩序C崇尚礼制D回归周制6“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以上思想反映的诉求应属战国时期A贵族阶层B地主阶级C游士阶层D小生产者7有一些古代帝王在在位期间,如果出现一些政令上的失误,特别是迭加灾害频繁发生的时候,便会起草了一份“罪己诏”诏告天下,用天人感应理论来告诫自己的过失。这表明A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B迷信思想日益强化C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D皇权与儒学冲突不断8董仲舒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这表明董仲舒的新儒学A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B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C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D主张用封建纲常维护社会秩序9西汉武帝时除在中央设立太学外,还在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A使教育被儒学所垄断B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C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D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10董仲舒“构建了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纵向顺从关系,同时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使君臣关系不仅披上了天地之道的外衣,还使宗法等级制度拥有了天经地义的人性色彩”。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观点是A三纲五常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限田薄敛11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有利于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陈规的是A起用儒学家参政B将儒家经典规定为教科书C兴办太学D將儒学推广到地方郡县12位思想家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该思想家A猛烈抨击了圣人之道B认识到知行的辩证关系C强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D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13朱熹在补大学格物致知传中提出:“格物致知,大学之端,始学之事也。一物格则一知至,其功有渐,积久贯通。”材料体现了朱熹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文天祥为国赴死的节操大义,他的仗义死节受到有识之士的广泛赞扬,论者以为其因实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反映了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C重塑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D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15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材料反映出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成为正统思想C中国佛教取代儒家思想获得正统地位D佛教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日益本土化16有研究者发现,古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咏史诗发生了重大变化:诗人品评历史治乱兴衰的标尺由事功史实变为纲常伦理;在材料取舍、史实叙述、人物得失等方面也以礼制教化、纲常名分为依据,只辨义利,不顾史实。这一时期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7宋代邵雍认为在理与文的关系上理本文末;程颢和程颐主张诗歌应“吟咏性情,涵畅道理”;钱钟书认为“宋诗还有个缺陷,爱讲道理,发议论”。这反映出宋代诗歌A与唐代相比出现衰退B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C存在空洞无物的弊端D具有浅显易懂的特点18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A“理”与“气”的地位B是否反映人民的愿望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19如果把启蒙哲人们思想与当时大约同时期的中国新儒学家们的主张相联系的话,发现他们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下列主张能够体现他们共同性的是A提倡开明专制B主张三权分立C反对君主专制D经世致用20黄宗羲认为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告诫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上述思想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D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21在李贽眼里,无论是君主还是圣人,都“既不能高飞远举”,也常怀“势利之心”因此他告诚人们“勿高视一切圣人也”。这表明李贽A否定“君权神授”B反对君主专制C主张人民主权D反对崇拜权威22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A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C提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23著名古希腊研究专家邦纳说:“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下列思想可以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知识就是力量”B“人是万物的尺度”C“真理是时间的产物”D“经验是一切可靠知识的母亲”24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A“知识即美德”B拯救人类心灵C“认识你自己D追求生命价值25恩格斯曾指出:“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古希腊那里。”恩格斯强调的是,古希腊A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B孕育了近代自然科学C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D形成了人文主义传统26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这说明两人都A崇尚知识美德B重视道德规范C尊崇法律权威D追求政治民主2715世纪,意人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28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梁启超意在强调A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B启蒙运动构建新社会的蓝图C智者学派促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291490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呈现人间的母子亲情30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想D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31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指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罪。”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A圣经至上B简化宗教仪式C因信称义D建立国家教会32康德指出:“我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康德在此主张A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B将经验转化为知识C对纯粹理性的批判D对实践理性的批判33“我们的时代是真正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理性只会把敬重给予那经 受得住它的自由而公开的检验的事物。”这句话出自A泰勒斯B薄伽丘C加尔文D康德3417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思想家培尔断定中国人无神论最彻底,并试图以此为例,证明“由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所组成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不一定需要宗教的维系。这说明他A认为中华帝国政治制度无与伦比B借用中国传统文化表达自身诉求C肯定宗教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主张加强东西方无神论比较研究35孟德斯鸠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他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这里孟德斯鸠强调的是A法治的重要性B自由的重要性C人权的重要性D人性的重要性二、材料阅读36 (3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来自孟子的言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为实现这一思想,他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5分)材料二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2分)它对后世思想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3分) 材料三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材料三“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2分)据材料分析其原因。(3分)材料四 孔子曾经提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指人们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鼓励人们搞些下棋、射箭有益身心的活动。而朱熹等理学家舍此不论,一定要把孔子“僵化”成一个干巴巴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葛兆光说: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任世江“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 (4)据材料四,概括朱熹思想的影响。(5分)材料五 以法国为基地的许多知识分子发挥了欧洲史上史无前例的作用,他们引发新的思潮,开启新的学科,一方面发捍理性的思维,另一方面容许不同的意见彼此辩论。 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5)材料五中“新的思潮”指什么?它有何特点?(5分) 材料六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异常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416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榨汁机维护预案
- 家电维修保养规定及操作细则总结
- 如何提高初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 纺织服饰制作指南
- 化学工业排放标准报告
- 2025浙江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所属部分事业单位招聘编外聘用人员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心理咨询在职场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
- 楼盘销售推广策略实施方案
- 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及其效果
- 2025土地估实务基础:土地估价的概念考试试题
- 农副产品购销合同完整版(2篇)
- GB/T 9115.4-2000环连接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GB 9743-1997轿车轮胎
-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讲座PPT
- 上海建筑装饰集团发展战略报告(doc 30)
- 《基础统计》教学案例“郑州市大瓶装纯水市场调查”统计应用案例
- DB36_T 1157-2019 瓷土、瓷石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高清无水印-可复制)
- 《大型企业财务数智化转型白皮书》
- 电子课件-《网络营销(第三版)》-A24-2998ppt课件
- 南瑞继保后台监控使用厂家培训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