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B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C“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D“君权神授”思想萌芽25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进爵。这说明( )A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B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C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D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26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27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后晋刘昫旧唐书文宗本纪“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民国王修版本述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28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29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A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D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生态优化301926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说:“在城市中退却并收缩工人争取改善其地位的斗争的政策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农村中展开斗争,但同时必须利用有利的时机来改善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法权地位,用一切方法使工人的斗争具有组织性。”这说明共产国际( )A忽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B关注中共工农联盟政权的建设C比较关注中国城市革命战略D主张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31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 )年份钢产量煤产量基本投资积累率1961年750万吨2.5亿吨59.5亿元19.2%1962年600万吨2.39亿吨46亿元10.4%A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B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C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D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32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 )A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B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C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D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33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一旦公共服务不再成为公民的主要事情,并且公民宁愿掏自己的钱口袋,而不愿本人亲自来服务的时候,国家就濒临毁灭了。”卢梭意在强调( )A政府应激发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B公民应将公意作为行事准则C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自我的途径D个人利益应以集体利益为重34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D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351947年,美国商务部报告显示,当年美国出口总额为145亿美元,占GDP约7%。而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要求这一数字为20%。战时繁荣的美国荣光不再,CDP增长停滞,失业率大幅上升。这反映出战后的美国( )A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霸主B面临战后经济转型压力C迫切需要输出剩余资本D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蒸汽机=水排+风箱。他想用这一公式说明,没有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西方近代革命的心脏蒸汽机是不可能被发明的。从蒸汽机的关键结构看,“风箱”解决了双作式阀门问题,而“水排”则提供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之间的转换设备。“风箱”是我国宋代发明,尔后传到西方,18世纪在欧洲普遍应用,而“水排”在1900多年前就在我国出现,后汉书杜诗传中有明确记载。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古代先进的技术已经为蒸汽机发明打下了基础,但最早发明“风箱”和“水排”的中国人却没有制造出蒸汽机。薛依群谁让我们与蒸汽机擦肩而过材料二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使得蒸汽机的制造和日常维护在人手上显得捉襟见肘,蒸汽机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就很难在全行业得到推广使用。对于那些资本规模较小的工厂主而言,在他们积累足够资本之前只能推迟或者引进很少的蒸汽机。正如钱乘旦教授所说:“每当蒸汽机发生严重故障,瓦特都要亲自去用户那里维修,这样自然会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贸然购买蒸汽机,这种局面要等到机工成长起来及机械学成为完整科学,机器工业成为新一代工业部门才能转变,而这就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总之,19世纪3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内,作为新鲜事物的瓦特蒸汽机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卢德运动中的手工劳动者将瓦特蒸汽机等机器视为抢夺自己饭碗的“敌人”予以破坏。摘编自高宁波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推广使用缓慢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之前蒸汽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和西方近代科技的相同影响。(19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表反映了187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年份生产资料半制成品制成品农产品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机制手工机器1873年2.6*37.458.31.71893年15.628.40.153.42.51903年26.80.20.217.214.732.98.01910年39.10.20.513.111.928.36.81920年36.40.92.88.212.331.28.31930年45.10.13.43.512.227.17.4节选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明初宗藩的核心问题是宗藩权力过重,终酿成明初的政治危机和皇权移位。永乐帝及其后来者革除明初宗藩弊端,宗室兵柄尽释。明中叶以后,藩禄不给,造成宗室贫困,加剧了宗室犯罪。各统治者均对宗藩政策做出了适当调整。弘治年间,王府择婚由王府官“于本境内拣选家道清白、人物俊秀,年已长成者,就行彼处按察司核实明白,方许具奏”。嘉靖三十一年,规定郡王婚后无子者,可“选妾二人”,如“生有子,则止于二妾”。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朝廷下令核查宗室人口,严格宗室新生人口的报生手续。这些调整主要着眼于解决眼前的财政困难,并没有涉及宗藩问题的根本弊病。伴随明王朝的结束,宗藩问题才最终画上了句号。摘编自雷炳炎、林晓玲试论明代中后期的宗藩问题与宗藩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宗藩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宗藩改革的措施,并进行简要评价。(9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33年4月,德国大学校园中开始了一场针对犹太血统知识分子的文化清洗运动。大批科学家被迫流亡他国。但大多数知识精英最初并未把美国放在优先选择的理想接受国的位置上,而是希望去英、法等西欧国家生活和工作。美国知识精英人物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美国私人性资助团体一起,逐步化解了美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对外来科学家的恐惧症”。随着形势的变化,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胜效应,迫使绝大多数德国流亡科学家彻底放弃了继续留在欧洲诸国的幻想。欧洲局势的恶化也迫使美国社会逐步放弃孤立主义政策,接纳更多科学家。从德、奥两国被驱逐的1400名流亡科学家中,有77%被美国所接受。其中不少人成为美国现代新兴学科的奠基者。人们能在有关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主的材料中找到最鲜明的例证,这次高文化素质难民潮对20世纪世界科学、文化中心的洲际转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摘编自李工真纳粹德国流亡科学家的洲际移转(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德国多数科学家最终选择流亡美国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科学家流亡美国的影响。(6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16世纪末,中国本土有识之士与一些来华的传教士结交,徐光启是其典型代表。徐光启一生涉及数学、农学和天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城,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编纂泰西水法,整理农学,汇编成农政全书。他将西方科学通过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发现客观规律的逻辑推理方式概括为“由数达理”。他不满足仅仅对事物表面现象进行经验性观察,试图发现事物的“所以然之故”。他在编纂崇祯历书时说:“每交食时夕臣曾题请身往测候,必得其真时刻。”他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摘编自吴斗庆徐光启与近代中西科学思想对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徐光启传播西学的国际和国内文化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科学精神。(6分)24A 25C 26-30 DBBCC 31-35 DBACB41(1)特点: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技术零散,未形成逻辑化的、系统的科学体系;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6分,答出三点即可)(2)问题:热练技术工人匮乏;机器制造业不成熟,生产进程缓慢;维护和修理困难;资本的投入不足;手工劳动者的抵制。(10分)影响: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都对人类文明有着广泛的影响;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9分,言之有理即可)42示例一论题: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3分)阐述: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而在1873年以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从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这是因为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多和西方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9分)示例二论题: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3分)阐述:1873年以后中国出口的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中的机制产品的比重虽然较小,但是其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这是因为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随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增强了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机制产品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9分)(“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45(1)背景:明初实行宗室分封制度,宗藩权力过重引发了严重的统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明代中后期,政府财政困难重重。(6分)(2)措施:明初削弱宗藩军权;明中叶后,规范宗藩婚姻;限制宗潘纳妾数量;核查宗瀋人口,规范宗藩新生人口上报制度。(5分,答出三点即可)评价: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由宗藩引起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宗藩问题。(4分)46(1)原因:纳粹党上台,德国推行针对犹太血统知识分子的文化清洗政策;美国知识界和私人资助团体的支持;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轴承套圈采购合同协议
- 运输公司借车合同协议
- 专业音响设备销售与售后维修服务协议
- 进口巧克力购货合同协议
- 培训机构职工大会
- 建筑工程补充协议付款方式
- 企业并购后权益共享协议
- 广告行业居间合同
- 消防安全培训实施指南
- 法院免还协议书
-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权属确认申请审核表
-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效备课精研 + 知识精讲提升】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 大学写作课课件-Chapter3-Effective-Sentences
- 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
- (4.3.1)-3.3我国储粮生态区的分布
- GB/T 19929-2005土方机械履带式机器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 企业公司早会晨会年会团建小游戏“看图猜电影电视名”互动游戏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方案
- 车辆采购、维修服务投标方案
- 药剂科病房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流程
- 智慧楼宇设计方案.pdf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