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译佛典对唐诗的影响,2,背景知识,汉魏至唐宋时期的佛经典籍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翻译高潮。隋唐时进入了佛经翻译的鼎盛期,而中国诗的辉煌巅峰正是唐朝。佛典“十二分教”中有两部分是韵文,即“祇夜”和“伽陀”,二者在汉译中又统称为偈、颂或偈颂。,3,背景知识,中国拥有悠久发达的诗的传统,翻译佛典时偈颂的传译,必然要借用中国诗的形式(孙昌武,2007)。偈颂和佛教徒的创作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全唐诗中,约收唐诗五万首,其中与佛教有关的诗占了近1/10(王春燕,2010)。,4,目录,1.汉译佛典对唐诗语言和词汇的影响,2.汉译佛典对唐诗表现手法的影响,3.汉译佛典对唐诗内容的影响,4.总结,5,1.汉译佛典对唐诗语言和词汇的影响,1.1语言的通俗化1.2唐诗中随汉译佛典而自创的新词1.3唐诗中的佛教典故1.4唐诗中赋予宗教色彩的本土词汇,6,1.1语言的通俗化,偈颂翻译用了中国诗歌的形式,但这又是一种拙朴通俗的文字。这是宗教宣传品,需面向大众。僧侣传播经典时主要靠口头宣讲,应当明白易懂。,7,反映原始佛教教义的杂阿含经中的一些偈颂很像民歌,如卷四十九中有一偈:天神问佛:何物重于地?何物高于空?何物疾于风?何物多于草?佛答曰:戒德重于地,慢高于虚空。忆念疾于风,思想多于草。,8,又如竺法护所译生经卷一中的佛说野鸡精中写一野猫见树上野鸡端正殊好,欲危其命,又以柔辞相诱,歌唱道:意寂相异殊,食鱼若好服。从树来下地,当为汝作妻。野鸡报以偈说:仁者有四脚,我身有两足。计鸟与野猫,不宜为夫妻。它们从形式上看,只做到字数整齐一致,句子组织与表达相当自由,这是一种赋予新意的韵文体(孙昌武,2007)。,9,这种新韵文体首先被佛教徒在创作中所借鉴,著名的如唐初的王梵志,中唐的寒山、拾得以及中晚唐诗僧们的大量创作。如寒山诗说: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平侧不解押,凡言取次出。我笑你作诗,如盲徒咏日。(全唐诗卷八六),10,中唐时期代表通俗诗风的“元合体”流行,就其主要人物白居易来说,他信仰佛教,写的闲适情志的诗,力求浅显自然,也仿佛偈颂。如: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1,此外,晚唐五代的贯休说自己的作品风调野俗、概山讴之例。同时的方干、郑谷、罗隐也写过不少通俗诗。如:送人归夏口贯休雁雁叶纷纷,行人岂易闻。千山与万水,何处更逢君。貌不长如玉,人生只似云。倘经三祖寺,一为礼龛坟。,12,1.2唐诗中随汉译佛典而自创的新词,随着佛典的译出,新概念、新术语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新词、新义既非源于释名,亦不在尔雅之列,而是应译经之需而形成(何红艳,2006)。这些新词伴随着佛教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丰富并发展了汉语词汇系统,例如毒龙与后身。,13,毒龙: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其中末句的“毒龙”指内心的欲望和妄念。(张西存,2007)。,14,后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杜甫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将恐曾防寇,深潜托所亲。宁闻倚门夕,尽力洁飧晨。后身,与前身相对。楞严经卷九:“一死永灭,无复后身。”(何红艳,2006),15,1.3唐诗中的佛教典故,应佛典的翻译和流传,佛教典籍中不少优美的典故和具有艺术美的新词语,被引进唐代诗歌作品中。这些形象、生动、富有色彩的语词,因随佛典广泛流布、频繁使用而家喻户晓,并渐渐固定下来。而佛教典故的构成,有以下两种类型:1.浓缩故事;2.运用比喻。,16,浓缩故事,佛经中有不少故事,特别是在“十二部经”中的“因缘”、“譬喻”、“本事”、“本生”四大部中,大量的收录了古代南亚次大陆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等。这些故事,附会了佛教的教义为本体,以作宣传和解说。有些甚至本事就是佛经故事集,如六度集经、杂宝藏经、百喻经等等。,17,献花:大觉高僧兰若杜甫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献花,出自过去、现在、未来因果经(何红艳,2006)。,18,运用比喻,佛经中比喻极多,正所谓:“佛典之文,几于无物无比,无比而不有言外之意于其间”(陈竺同,民29)。而佛经文字比喻的运用产生了不少形象化的典故,例如:,19,白牛车之典:上兜率寺杜甫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庾信哀虽久,何颙好不忘。白牛车远近,且欲上慈航。白牛车,典出法华经譬喻品,用以指代佛教之“菩萨乘”。,20,1.4唐诗中赋予宗教色彩的本土词汇,这些词就它们的外部形式来看可以说是语言里固有的,但是它们已经获得了新的意义和内容,诗人使用时,较多使用了后起义,即佛教语义。(陈竺同,民29),21,欢喜:山寺杜甫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欢喜,本义为欣喜。佛教语义特指众生听闻佛陀说法或请佛名号,而心生欢悦,乃至信受奉行(何红艳,2006)。,22,2.汉译佛典对唐诗表现手法的影响,汉译佛典对唐诗表现手法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格律;2.叙述。从体裁方面看,中国旧诗可以分作两大类:一类是古体诗;一类是近体诗。(张中行,2011)。,23,格律,声律学说在南朝齐梁之际,因受到佛教典籍汉译的影响而兴起,进而促成近体诗的迅速形成和发展。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说道“音韵之学,自沈约为四声,及天竺梵学入中国,其术渐密。”(马心忠,2010),24,陈寅恪认为,由于佛经是用梵语写的,而梵语有三个声调,人们领会到了梵语三个声调的区别,从而引起了对汉语的注意。进而归纳出了四声说。,25,沈约等人把四声的理论运用到诗的格律上,因而开创了永明体。它是唐朝严格的律诗的前锋。此后近体诗快速发展,不久就取得主宰诗坛的地位。,26,此外,四声的发现,使诗人可以通过平仄声调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构成诗歌抑扬顿错的声律美感(马心忠,2010)。比较下面两首诗(前一首是齐梁以前的,后一首是唐朝的),我们就会知道,唐诗在诗的演化史上是向前迈了一大步(张中行,2011)。,27,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咏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28,叙述,佛典的极其夸张、极尽铺排的方法也被用在它的偈颂中(例如法华经)。另外,还有些佛典本身就是文学作品,例如马鸣所作佛所行赞。,29,从篇幅看,这首汉译为五言长诗的作品共有五卷二十八品,近九千行。而我国古代叙事诗中最长的孔雀东南飞却只有三百九十三行。而这种长篇叙事诗的形式以各种方式被唐代的诗坛所借鉴。,30,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31,据陈寅恪先生和陈允吉先生考证长恨歌的故事原型出自佛经优陀羡王缘,而架起这中间桥梁的是敦煌变文欢喜国王缘。唐代的变文,是伴随着佛教传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俗讲唱文学。,32,长恨歌吸取了佛经优陀羡王缘和欢喜国王缘变文中的某些故事情节,如上天入地不限空间的奇幻想象。而在故事结构上,它也吸取了优陀羡王缘和欢喜国王缘的一部分,如貌美多才-恃宠而骄-生离死别-皈依宗教-因誓下凡-人天团圆(侯丹,2013)。,33,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古印度的故事,是怎样经由佛经翻译、变文的弘宣而终于把它们特有的精神面貌刻烙印在一首中国诗作上面。,34,3.汉译佛典对唐诗内容的影响,魏晋以后,中国文人受到佛教教义的熏陶,比如唐朝大诗人王维,字摩诘,连命名都来自维摩诘经(张中行,2011)此外,还有很多的文人同僧人有着深厚的交谊,例如刘长卿与勤照,李白与晏禅师等。,35,佛教影响诗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题材;2.思想。在题材方面,由于佛教主张离尘出世,寺庙大多建在幽深的山林,这些佛教胜迹、名山大川、绝景奇观,让文人墨客常常留连其间,赋诗吟颂。,36,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本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37,望兜率寺杜甫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霏霏云气动,闪闪浪花翻。不复知天大,空余见佛尊。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诗人登临知名禅寺兜率寺,因其形胜迹古,树密江深,云气霏动,而不复知天之大,唯见我佛独尊(仇兆鳌,1979)。,38,此外,也有不少诗是投赠僧人的。例如: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刘长卿燃灯传七祖,杖锡为诸侯。来去云无意,东西水自流。青山春满目,白日夜随舟。知到梁园下,苍生赖此游。,39,在思想方面,佛经影响唐诗,情况比较复杂。这里分作两类:一类是明显表现佛教教义的,可以称为佛理诗。另一类是山水诗。,40,佛理诗,有的是出家人作的,例如:唐代诗僧皎然在五言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一首中说:“宿昔祖师教,了空无不可。枯槁未死身,理心寄行坐论入空王室,明月开心胸。性起妙不染,心性寂无踪。”这里说的“祖师教”,指达摩的禅法,也就是“如来禅”(吴定泫,2003)。,41,也有很多是一般文人做的,例如:陪李王苏李四使君登惠义寺杜甫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莺花随世界,楼阁寄山巅。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诗歌境界清华,毫无系著,写出了有而实无、实而皆空的玄冥禅意(张轶男,2013)。,42,另一类是山水诗,这类诗是释道思想融合文人雅士的生活的反映,所以虽然没有明白的宣扬佛教教义,却也是佛教影响下的产物,例如:,43,武陵泛舟孟浩然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佛教追求“生命本来面目”,在这种宗教理论影响下,诗人的思维由对外在世界的观察转入对内心情感的挖掘(文师华,2002)。,44,答裴迪王维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在唐代山水诗中,诗人已经不是单纯写景状物了,而以宁静的心境观照自然山水。,45,4.总结佛典的大量翻译对唐人起到了开阔眼界、启迪心智、激发创造力的作用,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内容、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何红艳,2006)。,46,4.总结,本文就汉译佛典对唐诗1.语言和词汇(语言的通俗化;唐诗中随汉译佛典而自创的新词;唐诗中的佛教典故;唐诗中赋予宗教色彩的本土词汇)2.表现手法3.内容(题材、思想)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具体案例。在这些影响下,中国诗歌朝着更富有哲思,更注重感悟和静观相结合的道路发展。,47,参考文献,1陈寅恪(1934).四声三问.清华大学报,2,275-287.2陈竺同(民29).汉魏六朝之外来譬喻文学.语言文学专刊,1,48.3侯丹(2013).简析长恨歌、欢喜国王缘、优陀羡王缘故事之异同.齐齐哈尔大学学报,4,74-76.4何红艳(2006).汉译佛典与杜诗语汇.唐史论丛,1,312-321.5马心忠(2010).“四声说”与诗歌创作的美学意义.黑龙江史志,226,137-149.,48,6欧阳修,宋祁(1975).新唐书裴宽传.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7仇兆鳌(1979).杜诗详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环保型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专利分析报告
- 日语各种考试题及答案
- 民间楼房抵押合同范本
- 车辆质押典当合同范本
- 顾客协议消费合同范本
- 私人土地合作合同范本
- 目标人群定位与冰淇淋促销活动效果提升策略-洞察及研究
- 网络推广平台合同范本
- 维护劳务清工合同范本
- 钢管卡子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第九届“学宪法、讲宪法”竞赛题库试卷及答案
- 北京教育出版社心理健康一年级教案
- 树木物候期观察讲解
- 电子离婚协议书模板
- GB 30180-2024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祝福》(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兴城市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 托班育儿知识讲座
- 危化品运输安全培训的事故案例与分析
- 流体力学在化工中的应用
- JJG 443-2023燃油加油机(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