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数字通信引言.ppt_第1页
第一章-数字通信引言.ppt_第2页
第一章-数字通信引言.ppt_第3页
第一章-数字通信引言.ppt_第4页
第一章-数字通信引言.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绪论,数字通信:采用针对数字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传输技术,把信源产生的信息(消息、信号)有效、可靠地传送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者(用户、目的地)。优点:资源利用率高;实现容易,成本低;多用户系统中,数字传输支持信息的电子寻址(Addressing)和路由(Routing);不同形式的信息通过数字传输机制变得统一,即不同形式或种类的信源可以通过复接,合成为一个数字信源,实现多媒体通信;数字信息比模拟波形更容易加密;数字信息可以用电子方法,精确、快速地实现信息的存储和提取;多级接力传输系统中,数字信息在每一级重构、再生,而模拟系统中,噪声和失真为逐级累积等。,2,1.1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目的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分析方法,即给定一个数字通信系统,分析其特定传输环境下所能达到的性能指标;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包括两方面:给定传输条件(信道特性),设计一个数字通信系统,在规定允许失真条件下,提供最大的数字通信能力;在给定要求的失真和业务负载条件下,设计有效的信道完成数据传输任务。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3,1.1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信道编码:用适合信道传输的码进行传输,或对源码进行重编码使具有检错、纠错能力。,信源编码:降低信息冗余度的编码,以较少的码元传输较多的信息,提高传输效率。,数字调制/解调: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同步:包括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网同步,是接收端正确恢复数字信息所不可缺少的。,4,1.2通信信道及数学模型,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狭义信道:仅是指信号的传输媒质。广义信道:为了研究的需要,将有关转换设备一并划入狭义信道,称为广义信道。广义信道中除传输媒质外,还包括有关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天线、调制、解调等。广义信道按功能可分为:,调制信道研究的着眼点只关心调制器输出和解调器的输入编码信道研究的着眼点只关心编码和译码(数字通信系统),5,1.2通信信道及数学模型,广义信道,调制信道,编码信道,6,1.2通信信道及数学模型,通信信道及特性1有线信道双绞线、同轴电缆、波导、光纤等。频率范围从kHz-100GHz-有线信道属于典型的恒参信道。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会造成幅度和相位失真,这种线性畸变可以通过接收机端的均衡技术措施减小或消除。第9章将研究带限滤波信道的最佳传输信号和信号的最佳接收问题,第10章研究信道均衡器的设计。,2光纤信道光纤信道提供的带宽比同轴电缆信道大几个数量级。由于低损耗光缆和光子器件技术的不断成熟,光纤通信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地面市话网数字话音传输、地面数字视频广播、跨洋通信网络等。调制方式采用幅度调制,频率和相位调制及相干解调仍存在困难。,7,3无线电信道通信频段与用途,传播方式:地波传播、天波传播、视线传播,8,1.2通信信道及数学模型,通过对调制信道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发现它具有如下共性:(1)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2)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叠加原理;(3)信号通过信道具有固定的或时变的延迟时间;(4)信号通过信道会受到固定的或时变的损耗;(5)即使没有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仍可能有一定的输出(噪声)。可以用一个二对端(或多对端)的时变线性网络表示调制信道。,9,1.2通信信道及数学模型,信道的数学模型(理想信道、线性滤波信道、线性时变滤波信道)加性噪声信道(理想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简称AWGN信道;线性滤波信道理想信道为线性滤波信道的特例,即信道冲击响应为,10,1.2通信信道及数学模型,线性时变滤波信道对离散多径信道,信道的时变冲激响应为信道的输出信号为,11,1.3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主要技术指标(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标准性、经济性及维护性等)传输速率符号(码元)传输速率比特传输速率信息传输速率差错率符号差错率比特差错率帧差错率利用率功率利用率频率利用率,12,1.4数字通信的发展,1837年,莫尔斯电报通信系统是最早的数字通信系统;1924年,奈奎斯特研究了带限信道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最大速率-现代数字通信系统的起源;对于带宽为W(Hz)的基带传输系统,发送信号无码间传输的最大速率为2W波特,基带波形为1948年,香农导出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限制,信道容量公式1950年,汉明纠错编码的研究,开创了纠错编解码的研究领域;,13,1.4数字通信的发展,1960年,里德、所罗门(Reed&Solomon)发展了新的分组码,RS码;1966年,福尼(Forney)发展了级联码;19611971年,卷积码编译码的发展;1982年,恩格伯克(Ungerboeck)发展了网格编码调制;1993年,伯罗(Berrou)等人的Turbo码和迭代译码。,14,1.5课程主要内容,内容安排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数字调制方法第三章:AWGN信道中的数字通信第四章:限带信道中的数字通信第五章:信道容量与信道编码第六章:载波与符号同步第七章:分组码与卷积信道码第八章:多径衰落信道中的数字通信,15,参考教材,参考教材1JohnG.Proakis.DigitalCommunications,(4th,Ed)(影印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2BernardSklar.DigitalCommunications: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