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精)PPT课件_第1页
唐宗海(精)PPT课件_第2页
唐宗海(精)PPT课件_第3页
唐宗海(精)PPT课件_第4页
唐宗海(精)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宗海,-,2,一、生平与著作,唐宗海,字容川。清末四川彭县人。血证论是一部论述血证的专书,在血证病机、治法方面颇多创见。中西汇通医经经义反映了唐氏中西医汇通的观点。,-,3,二、学术理论,(一)关于水火气血的阐论“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两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4,1、气的生化(水为生气之根)(1)生成:j气化于水:理论上,唐氏以易经八卦中的坎卦来说明“一阳生于水中,而为生气之根”。,-,5,生理:“人生之气,生于脐下,丹田气海之中。脐下者肾与膀胱,水所归宿之地也。”,-,6,k水化为气的过程,他还强调与心肺的关系,若无心肺的作用,下焦之水是不能自化为气的。“水不能自化为气,又赖鼻间吸入天阳(空中阳气),从肺管导心火下入于脐之下,蒸其水,使化为气。”,-,7,(2)功能“气著于物,复还于水,是明验也。”气的分布:“下焦之气既生,则随太阳经脉为布护于外,是为卫气。上交于肺,是为呼吸。五脏六腑息以相顺,止此一气而已。”,-,8,气化为水:j“气挟水阴而行于外者”“太阳之气达于皮毛则为汗。”k“气载水阴而行于上者”“太阳之气上输于肺,肾中之水阴即随气升腾而为津液。”l“气化于下”“则水道通而为溺。”,-,9,(3)气的病变生理:“水即化气”,气又“即能化水”。病理:相互影响,相互为病。水病及气:“水化于气,亦能病气。”“水停不化,外则太阳之气不达,而汗不得出;内则津液不生,痰饮交动,此病水而即病气矣。”,-,10,气病及水:“肺之制节不行,气不得降,因而癃闭,脉滑数。”肾中阳气不足,不能镇水,为饮、为泻,不一而足,此病气即病水矣。唐氏总结:“总之,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11,2、血的生化(1)生成:内经:“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唐氏强调血的生成关于心脾;也重视血与心火的关系:“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之谓血。”,-,12,唐氏指出:血液生成后,又能制约心火,使心火不致炎上为害。“火为阳,而生血之阴。即赖阴血以养火。故火不上炎,而血液下注。”,-,13,(2)功能唐氏认为血液有“温养肢体”的作用,独特之处在于“温”字,这是因为“火即化血”的缘故,血由心火化生而来,故有温养的作用。,-,14,(3)病理1)火病血病心火可以化生血液,但如果心火太盛,或心火不足,势必影响血液的生化,而造成血病。,-,15,A)“火化太过,反失其化。”治疗“抑之即以培之,清火即是补血。”B)“又有火化不及而血不能生者。”唐氏认为“仲景炙甘草汤所以有桂枝以宣心火,人参养荣汤所以用远志、肉桂以补心火,皆是补火生血之法。”,-,16,2)血病火病“如或血虚,则肝失所藏,木旺而愈动火。心失所养,火旺而益伤血。是血病即火病矣。”木火血亏心火,-,17,3、气血水火,相维互系:1)水即化气;火即化血。2)气与血,水与火的关系是相依互根的。“肺主水道,心主血脉,又并域而居一阴一阳互相维系。而况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气为阳,气盛即为火盛;血为阴,血虚即是水虚。一而二,二而一者也。”,-,18,3)治气治血,以脾为先:“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主于肺,其间运上下者,脾也。水火二脏,皆系先天。人之受胎,以先天生后天;人之既育,以后天生先天。故水火两藏,全赖于脾。”,-,19,“治血者,必以脾为主,乃为有要。至于治气,亦宜以脾为主。”,-,20,(二)血证病机血证论:血证,指血不循经,越其常道而导致的各种疾病。表现为:j血溢于外:吐、呕、咯、唾、咳、鼻衄、齿衄、舌衄、大衄、便血等。k血溢于内:血溢于脏腑、经络、腠理等,为瘀血、血臌、蓄血。,-,21,1、气机迫逆,血随上溢(吐、呕、咳血)。正常:“气为血帅。”唐氏指出:“其气冲和,则气为血帅,血随之而运行。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气不止而血欲止不可得矣。”,-,22,A吐血“凡人吐痰吐食,皆胃之咎。血虽非胃所主,然同是吐证,安得不责之于胃。”治责:调胃降气。,-,23,B呕血“呕血者,其血撞口而出,血出无声。呕血者,血出有声,重则其声如蛙,轻则呃逆气不畅遂而已。”以轻重论吐轻呕重。以脏腑论吐血病位在胃,呕血病在于肝。,-,24,肝木犯胃引起吐血。“断以调肝为主。”,-,25,C咳血咳血主于肺,因“肺主气,咳者气病也,故咳血属之于肺。”如肺气失宣,制节不行,则可气逆,损伤血络而咳血。,-,26,实证咳血:外因风寒暑湿,内因肝火、胃火。风寒:因风寒外感日久,“咳嗽气逆,牵动诸经之火以克肺金,肺气亦能牵动胸背脉络之血,随咳而出。”暑热:“又有温暑、湿热者,亦可攻发而为咳血。”,-,27,肝火:“肝经怒火,侮肺作咳。”胃火:“素嗜厚味,胃火炎上作咳者。”咳甚血络损伤,皆为咳血之实证。,-,28,虚证咳血:亦有内因、外因外因:邪恋日久,伤及正气,导致虚损,因“六气皆从火化”,火耗津液,于是阴虚火动,肺热咳血。内因:“脾经虚火”,“肝经虚火”,“肾经虚火”,都可造成“生痰带血”。,-,29,2、肺失统摄,血无归附血液流行于脉中而不外溢,必须靠元气统摄,元气衰惫,则血无所摄而溢出脉道。所谓“气虚则血脱。”然而,气虚又往往关于脾虚。,-,30,伤脾原因:思虑、劳倦“七情郁滞,脾经忧虑”,但每能伤及脾阴,所谓“每因思虑,而伤脾阴。”劳倦、饥饱失节伤脾,造成脾气虚弱。,-,31,A唾血“有清晨唾血,每早初醒,血液满口,唾出而净,明晨又唾,乃卧后血不归经,溢出口中。”病机:脾虚不能摄血,唐氏指出因“脾不摄津而唾津”,“脾不摄血而唾血”。,-,32,B远血金匮以先便后血为远血,此症系中宫不守,血无所摄而下也。药用:黄土汤唐氏认为“气陷则阳陷,故用附子以振其阳;血伤则阴虚火动,故用黄芩以清火。”,-,33,C崩漏病机:由于脾虚不能统摄所成。“古名崩中,谓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摄血,是以崩溃,名曰崩中。示人治崩,必治中州也”归脾汤为主。,-,34,3、火热炽盛,逼血妄行“阴络者,谓躯壳之内,脏腑油膜之脉络,内近肠胃,故主便血。阳络者,谓躯壳之外,肌肉皮肤脉络之血从阳分循经而上,则干清道而为衄也”;“热伤阳络则衄血,热伤阴络则便血。”,-,35,A鼻衄太阳主开:病因:外感风邪,或素有郁热;或感染风瘟暑疫等热毒之邪,俱当从火热论治。治疗:清泻肺火,疏利肺气。,-,36,阳明主阖:素嗜饮酒,或外感燥气。治法:清燥泻火。,-,37,B脑衄口鼻俱出,为鼻衄之重。,-,38,C目衄阳明燥热,治宜清阳明燥热。肝经火热,治宜清泻肝火。,-,39,D耳衄足少阳胆、手少阳三焦之经络皆绕耳入耳,相火内动,血液妄行。治宜:清泻肝胆。,-,40,E齿衄齿虽属肾,而满口之中皆属于胃。胃火上炎,血随火动。治宜:清理胃火。,-,41,F舌衄心火亢盛,血为热逼。治宜:清泻心火。舌虽心之苗,然口乃胃之门户,舌在口中,胃火熏之,亦能出血。治宜:清降胃火。,-,42,4、瘀血阻络,血行失常。(1)“反阻新血之化机”,造成新血不能生化。(2)“瘀血踞经,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终必妄走而吐溢矣”,可能导致重新出血。(3)“经脉中已动之血,有不能复还故道者”,会变生他病。,-,43,瘀血的辨别:“世谓血块为瘀,清血非瘀了;黑色为瘀,鲜血非瘀,此论不确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44,三、血症的治疗1、通治血症四法:(1)止血:所谓止血,指动跃在络脉之中,而尚未溢出的血液。病机:邪热内盛,气火逆上。止血的重点:泻火降逆,方用泻心汤。,-,45,大黄一味,能推陈致新,以损阳和阴。血证之轻者,用十灰散:“其妙全在大黄,降气即以降血。”血脱成虚的危重之证,独参汤。,-,46,(2)消瘀血瘀上焦:“见胸背、肩膊疼痛、麻木、逆满等证,宜用血府逐瘀汤,或人参泻肺汤加三七、郁金、荆芥,使上焦之瘀一并廓清”。人参泻肺汤:人参、黄芩、栀子、枳壳、甘草、连翘、杏仁、桔梗、桑白皮、大黄、薄荷。,-,47,血瘀中焦“带脉在中焦脾之部分治脾即是治带,带有瘀血宜用甲己化土汤加桃仁、当归、姜黄主之,腰痛者加蒲黄、灵脂。,-,48,血瘀下焦:少腹胀满刺痛,大便黑色,可用失笑散加醋制大黄、桃仁。亦可用膈下逐瘀汤。,-,49,瘀血在里:瘀血内阻,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而见口渴,名血渴,用四物汤加枣仁、丹皮、蒲黄、三七、花粉、云苓、枳壳、甘草;或以小柴胡汤加桃仁、丹皮、牛膝,-,50,瘀血在腠理瘀血在肌肉瘀血在经络脏腑间干血痨瘀血攻心瘀血乘肺,-,51,(3)宁血“血既止,瘀既消,或数日间,或数十日间,其血复潮动而吐者,乃血不安其经常故也。必用宁之之法,使血得安可愈。”具体应用“总而言之,血之所以不安者,皆由气之不安故也。宁气即是宁血。”,-,52,外感风寒胃经遗热肺经燥气肝经风火冲气上逆,-,53,(4)补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