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语文课程改革,倪文锦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说明:部分资料引自郑国民教授8月12日在“传承与创新: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上的报告。)深化教育改革,育人目标具体化是一大标志,并体现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学科核心素养服务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促成育人目标的达成。,目录,一、核心素养二、语文核心素养三、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语文教材与教学四、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语文考试与评价,一、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位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高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需要。,核心素养的基本特点,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三个方面,六大素养(一)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二)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三)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习得人文、科学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一)文化基础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行专、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精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具有生活品质的人。1.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2.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台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核心素养基本内涵,1.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2.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学生核心素养落实于课程,课程标准体系各部分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促进,指导评价,世界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哈佛),表达能力(学会表达)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思考)道德观与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品德)公民意识与责任(培养合格公民)多元文化素养(适应多元化环境)国际化素养(为全球化做准备)广泛兴趣与持续学习动力(培养广泛的兴趣)就业能力(为职业生涯做准备),通识教育的理念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CBCulture&Belief文化和信仰,AIAesthetic&InterpretiveUnderstanding审美与阐释性理解,EMREmpirical&MathematicsReasoning实证和数学推理,EREthicalReasoning伦理推理,SLSScienceofLivingSystems生命系统科学,SPUScienceofthePhysicalUniverse物理宇宙中的科学,SWSocietiesoftheWorld全球社会,US/WUnitedStatesintheWorld世界中的美国,通识教育,耶鲁大学通识教育,QRquantitativereasoning数量推理(2门)WRwriting写作(2门)Lforeignlanguage外语,skills技能类,disciplinaryarea学科领域,Huhumanities&arts人文艺术(2门)Scsciences自然科学(2门)Sosocialsciences人文科学(2门),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5.EthicalReasoning伦理学推理(1门),6.FormalReasoning形式推理(1门),7.ScientificMethodandAnalysis科学方法和分析(2门),8.SocialInquiry社会调查(2门),1.AestheticandInterpretiveInquiry审美和说明探究(2门),2.AppliedQuantitativeReasoning定量推理应用(1门),3.CreativeExpression创意表达(1门),4.EngagingDiversity体验多样化(1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治学修身兼济天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根据立德树人的要求,强化人的素养,充分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精神,注重学科育人价值,需要确立并构建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落实到语文课程设计中,完善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二、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是语文素养的四项核心要素语言建构与运用: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继续推动学生语言机制的建构,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充分关注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使语文学习过程同时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探究能力发展的过程审美鉴赏与创造:加强审美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自觉选择和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世界上一切文化精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积极参与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文化的传播和建设。,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积累与整合、语感与语理、语境与交流,语言建构与运用在丰富的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中,积累语言文字材料、语言运用样式与经验,积累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经过梳理、整合、建构,形成语文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实证与推理、联想和想象、辨识与批判、反思与创造)能够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认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能依据多个信息来源,对其真实性、可靠性做出判断,并逻辑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与表达的创新。,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审美的对象主要是言语作品,这一审美的专门化决定了语文学科独特的美育功能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体验与感悟、理解与鉴赏、表现与创新)它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能感受和体验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具有正确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与评判,发展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升审美境界。在表达与交流中,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有个性,有创意。,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尽管文化的传播途径是多元的,但语言文字无疑是一条主要途径。文化随着文字的记载、文字的运用而传承,而发展,文化是语言文字的命脉,也是语文教学的命脉,因而语文课程在推动文化传承与理解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功能。,热爱与自信、关注与参与、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审美、文化层面的要求都建立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之上。,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结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结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本质,课程价值,改革理念,三、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语文教材与教学,语文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避免陷入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这些任务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技能逐项训练的线性连接。,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7项(4+3):“语言积累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学习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鉴赏与创作”。选修课程7项(4+4):“现代作家作品研习”“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文化论著研习”。选修课程7项(4+4):“现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传统文化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运用基础能力,还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还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学习任务群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是为了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在教科书和教师引领下自主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力求避免陷入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这些任务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技能逐项训练单一任务的线性连接。这些学习任务通过情境化、结构化的设计,组合成“群”,争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高中语文课标教材编写说明,学习任务群提出后,高中语文教材呈现为何种式样,这是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课题。,高中语文课标教材编写,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不强求面面俱到追求学习任务的典型性,即典型内容的探究、典型过程的经历、典型方法与策略的体会、典型情感的体验注意活动设计、教学资源的最低要求和适当的选择性,设计依据,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纵向贯彻)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横向组织)以若干单一专题或综合专题为载体,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梳理与探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评价:学业质量标准5级水平,任务群:,必修:3+4,单一专题,综合专题,高中毕业2级,任务群:,单一专题,综合专题,选修1:3+4,高考水平4级,任务群:,单一专题,综合专题,选修2:3+4,自由选择5级,专题数4-5,活动,任务,任务群1、2、4、5、6、7,专题数4-5,任务,活动,专题数4-5,活动,任务,任务群1、2、4、5、6、7,专题数4-5,活动,任务,必修教材三,必修教材四,情境,材料,必修教材二,情境,材料,必修教材一,活动,任务,选修一,情境,材料,名家名作专题,中国当代文学名家专题2个,外国文学名家专题2个,中国古代文学名家专题23个,科学文化巨匠专题2个,任务群8,任务群9,任务群11,任务群10,文化研讨专题,传统文化专题2个,现当代文化现象专题2个,学术文化专题,比较文化专题2个,任务群13: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12: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任务群15: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任务群14:跨文化专题研讨,选修二,活动,任务,情境,材料,史记专题设计简图,任务群3:整本书的专题研讨,必选任务1.史记精读篇目朗读2.文言梳理史记版,选择性任务(四选一)1.文学鉴赏论文(现代文)2.史论或驳论(双语体)3.人物传记(双语体)4.历史小说(现代文),“彷徨中女性诉求”专题设计简图,鲁迅的思想探索和时代意义,祥林嫂四婶卫老婆子柳妈婆婆善女人,子君爱姑阿顺四铭太太主妇孝女,诉求,女性,写作落脚点,专题切入点,祝福,彷徨,素材支撑点,研究起始点,“唤醒心中的诗情画意古诗词鉴赏”专题设计简图,合作探究,诗,情,思,美,交流展示,研究论文,“余华作品与小说写作”专题设计简图,鉴赏作品,分类点评,深度阅读,读写转化,小说创作,学习起点,学习落点,阅读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黄昏里的男孩现实一种鲜血梅花我胆小如鼠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等原著。,写作在鉴赏基础上进行创作实践,提高小说写作水平。任务:中短篇小说一篇。作品结集出版。也,“交互式”专题教学,战国“四公子”列传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四公子列传孟尝君列传(原文和注释约8400字)平原君列传(原文和注释共约4900字)春申君列传(原文、注释、译文约12300字)信陵君列传(原文约3300字)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个人自主阅读,小组集体讨论(个人阅读和写作:扫除文字障碍,编写年表,梳理事件,写人物评传)专题研讨(个人写作、小组-全班交流)1.请比较四公子,若你是当时的一名士,你更愿意到谁的门下生活?请申明理由。2.从“战国四公子列传”中你还能读出什么(政治、文化、社会等)信息?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写学习内容评论和学习感想(反思、梳理学习经验),学生的收获:肖宇捷,读完战国四公子后,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读了这么长的文言文。我在惊喜的同时,也仔细地反思了一下自己为什么能完成了这么长的文章阅读。以前,老师们总是教短小的文言文,并逐字逐句地去翻译,直到讲明白为止。我们在那种方法下学习,虽然理解消化快,但是却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我们读了“战国四公子”之后,在摸爬滚打中学会行走,下面就说说读长篇文言文的收获。,1.先通读一遍。在通读的过程中,画出不理解的地方。也许有很多字不认识,但是通读能使我们了解故事主线,这能使我们更清楚地理解。2.加上注释理解。一些不理解的词通过注释可以解决,这样对文章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清晰。注释没有的字可以翻古汉语字典。3.深层理解。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情节和文章透露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信息,以期对文章有整体且深入的理解。,学生的收获:丘雨涵,这是我第一次读这么长的文言文,一看见古文就头痛的我更郁闷了:这么长的古文,需要一口气读完,怎么可能?但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读下去。刚开始,我读得慢极了,因为速度稍稍一快,大脑就跟不上了。但是时间一长,我发现自己基本能读懂且有点意思了,速度慢慢也快了些。“战国四公子”的学习让我最快乐的是:这是我自己读下来的,让我发现了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古文的抵触心理也随之消减了,很享受这种自己克服很多困难读下一篇很长文言文的过程。,读战国四公子列传(鲁聪),学习完四篇古文后,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若你是当时的一名士,你更愿意到谁的门下生活?”面对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宁愿周游在外,不去投奔任何一个人。诚然这四人各具特点,都争相给士以厚待,却也各自有一些以现代人的道德观念难以接受的地方。,我首先排除的是平原君,尽管他肯为躄者杀美人,是对士的敬重,可这种做法未免太残忍、粗暴;其次他未必善于相士,先是没有辨出毛遂的才干,又是对公孙龙的言论没有主见;他对出兵救邯郸的迟而不决,比起信陵君来魄力和决断力也逊色很多了。孟尝君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他好客自喜了,由于这个原因,薛大多暴桀子弟,与这些人打交道想必也是困难有加的;更重要的是孟尝君对齐不甚忠诚,为被重用不惜背叛齐国,在这种人门下会很缺乏安全感的。,信陵君是位很有影响力也很有胆识的雄才,他带兵救赵救魏,立了大功;他对宾客的态度极其恭敬,而且不看重士的身份地位。但是他对魏也不尽忠诚,无怪不受魏王重用。但他最致命的弱点要数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信陵君受到赵的感谢,顿时飘飘然起来,居功自傲,幸亏听了宾客的劝诫才清醒过来;但他晚年因不得魏王信任而自暴自弃,竟一蹶不振了。相比之下春申君的个人能力很强,始终不背叛自己的国家,也算得上是忠臣了。他进献李园的妹妹是他道德上唯一的污点,败在李园手里也只能说是糊涂一时,至少没有直接做出对自己的国家不利的事来。因此非要选择的话,我会到春申君门下。,四、新视野下的语文考试与评价,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阅读下列文言文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华)佗之绝技,凡此类也。4.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抗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5.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6.天宝中,益州士曹栁某妻李氏,容色绝代。,(1)上面6个文言文片段中,都有“绝”这个单音词,从前后文中理解它们的词义,说明这6个意义可以归纳成几个义项,并说明你怎样归纳出来的。(2)你是否还能写出其中含有“绝”这个词的文言句子?说明出处。,(3)这些义项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说明它们的相关处在什么地方。(4)“断绝”“继续”“缠绕”“缔结”“编纂”这些动词,“纲纪”“经纬”“纤维”这些名词,“红”“紫”“绿”这些颜色词,都在“纟”部,说明它们较早的意义都与古人的哪一个生活领域有关?你能从这些词里想象这个领域的生活情境吗?写一篇短文把你的想象描写出来。,(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1.默写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词,与上述两首诗组成一组阅读材料。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你选择这首诗词的理由。2.结合这几位诗(词)人的人生经历或创作风格,选择一个角度评析这三首诗词。,3.下面两则材料是对示例作品的评点。你对这些观点有什么看法?任选一则阐述你的理由。(a)明代文学批评家许学夷:“岑闻说轮台路在厥体中为压卷,正声不录,不可晓。”(诗源辨体)(b)宋代吕本中:“李太白诗如晓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一万里,吹度玉门关,及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大舶类双橹,中流鹅鹳鸣之类,皆气盖一世,学者能熟味之,自然不褊浅矣。”(童蒙诗训)4.探究“唐代边塞诗创作参与人数之多,创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的原因”,请用文字或流程图描述你的探究过程。,学生的期待,语文骨干教师培养整体框架,谢谢,初中专题案例:咏荷,专题设计是苏教版教材训练系统的一个创新,学生通过对特设专题的学习,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在专题训练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能力、思维训练都会得到加强。我们可以视为教材中群文阅读的一种典型。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专题荷咏荷诗歌五首赏荷咏荷,议荷写荷。采莲曲(王昌龄)、莲叶(郑谷)、赠荷花(李商隐)、白莲(陆龟蒙)莲(苏轼),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融合美),莲叶郑谷,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不仅描写了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进一步写了莲叶的高尚品质。(图画美),赠荷花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这首诗歌颂荷花荷叶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既是花叶的衬托美、又是荣衰相依的合作之美),白莲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诗人借吟咏白莲,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全诗托物寄兴,把花拟人化,创造了一个既超凡脱俗又极平实具体的画面。(特独美),莲苏轼,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计制度设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考点解析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解析卷-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重点解析试题(解析卷)
- 押题宝典执业药师资格证之《西药学专业二》模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在土壤修复产品研发中的应用效果与成本效益分析报告001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信执行环境(TEE)在智能安防系统中的应用分析报告
- 解析卷-北京市朝阳区日坛中学7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专题测评试题(含详细解析)
- 2025年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教师团队建设与领导力提升报告
- 园林绿化作业人员模考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建材采购合同书要素
- 2025年度制造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制衣厂生产合作协议范本
- 无纺布行业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秋季教导处工作计划-深耕细作教研路笃行不怠启新程
- 中国象棋教学课件
- 2024象山县辅警招聘考试真题
- 党建品牌创新活动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 2025年保山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合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教学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浙江省慈溪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