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诗歌阅读之语言1_第1页
2018年高考诗歌阅读之语言1_第2页
2018年高考诗歌阅读之语言1_第3页
2018年高考诗歌阅读之语言1_第4页
2018年高考诗歌阅读之语言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高考诗歌阅读之语言鉴赏,考纲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考纲阐释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1鉴赏诗歌的形象。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点击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考纲解读,1,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鉴赏诗歌的语言,1品味词语(1)精炼传神的词传神显旨的词;以动衬静的词;化静为动的词;以动写静的词;以实显虚的词;以乐衬哀的词。(2)叠音妙用的词。(3)颜色渲染的词。(4)拟声形象的词。,2,考点点击,练习巩固,鉴赏诗歌的语言,2评析“诗眼”所谓“诗眼”。就是指诗歌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在阅读诗歌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诗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2,考点点击,鉴赏诗歌的语言,2,考点点击,练习巩固,3明了风格(1)含蓄。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2)平淡。即质朴。其语言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在平淡平实之中蕴含着深意。(3)绚丽。语言追求华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工整的对仗。(4)明快。语言直接、明朗、爽快、干净利落。(5)奔放。直率而有气势。(6)清新。用语清新、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语言鉴赏技法,1.品味语言,评析炼字炼句的作用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考点点击,2,语言鉴赏技法,2.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人称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一种清新美。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考点点击,2,品味语言-炼字,炼字技法:1.注重动静转换结合,追求画面的动态美。2.注重运用想象、联想,追求化无形为有形。3.注重语意双关,追求表达的含蓄与丰富之美。4.注重表达诗人独特感受。,考点点击,3,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第二步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作用。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考点点击,3,解释含义描述景象点出作用,典型试题,3,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翻译: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赏析: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2014年全国卷),典型试题,3,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第一步:解释含义,“过”是“过去”,“随”是随山转折。,第二步:描绘景象,雨过天晴后看松树翠绿,随着山路到达了溪水的泉源。,第三步:点出作用,雨后看松,人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有曲径通幽的遐思。,典型试题,3,参考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典型试题,3,(2014年福建卷),注释:(1)草团标正对山凹:酒店挂的幌子正对着山凹。(2)山竹炊粳(jng):用山间野竹烧饭。粳:米不粘为粳。(3)山溜响冰敲月牙:山上冻结的冰溜子被风折断发出的响声,如同是冰敲月牙发出的声音。(4)元佳:美好。元:美。赏析:作者以隐逸生活为乐,此作就是写他对自己隐居生活所感受到的乐趣。生活简朴,用山竹烧粳米饭,用山水煮山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事事离不开“山”,伟岸的山、崇高的山,使得他对自己的山居生活感到高洁。很显然,这里饱含着与传统世俗生活的对抗情绪。,2、(201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简要分析。,典型试题,3,第一步:解释含义,“惊”是惊散。,第二步:描绘景象,云朵扫过山林,惊散林中的乌鸦。,第三步:点出作用,以景写情,映衬作者山居生活的乐趣。,典型试题,参考答案:(1)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2)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3,典型试题,秋暮吟望【清】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2014年四川卷),翻译:(1)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2)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而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疏林之上。(3)湖上月夜景色浩渺无边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4)深夜还坐对短烛无法入睡,在喝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注: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典型试题,秋暮吟望【清】赵执信,(2014年四川卷),作者简介: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人。九岁能文,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康熙十八年),后任詹事府(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东宫)事务的机构)右春坊(辅导皇太子,原职掌东宫讲读笺奏,惟雍正以后不立太子,詹事府无辅导皇太子之职事,乃从事记注、纂修,充文武殿试掌卷官、廷试阅卷官等。)右赞善(属官,掌记注、撰文之事)(从六品)兼翰林院检讨(修史)(从七品)。并担任明史纂修官。官至“左赞善”。二十八岁时因在康熙佟皇后病逝尚未除服的“国恤”(丧葬)期间,被友人洪昇邀请观看其所作的长生殿戏剧,被黄六鸿告发,赵执信主动承担全部罪责,“以“国恤张乐大不敬”之罪,革职除名。此后的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在全国各地漫游。经过这一时期的漫游,其思想和文学创造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典型试题,3,3、(2014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秋暮吟望【清】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一步:解释含义,“常”是常常,表时间,“偏”是偏偏,表程度。,第二步:描绘景象,寒山常常带着斜阳的色彩,刚刚升起的月亮偏偏照亮落叶。,第三步:点出作用,以景写情,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典型试题,3,参考答案:(1)“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2)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练习巩固,4,钓船归【北宋】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2013年湖南卷),翻译:绿色纯净春意浓深恰好漂染衣袂。这盎然的春意环绕触近柴荆门扉。湖面上水波溶溶漾漾,白鸥翻飞,我和白鸥都忘却心机为春光陶醉。行人南来北往只我无为独自老去,以前的老朋友渐渐稀少令人生悲。夕阳西下晚霞遥送我的渔船回归。湖水中鳜鱼游动一条条分外肥美。,练习巩固,4,1、(2013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钓船归【北宋】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的“”句。(1分)(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练习巩固,4,参考答案:(1)桃花流水鳜鱼肥(1分)(2)联系“春深”和“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分)(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追求闲适,以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4分),练习巩固,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2013福建卷),翻译:春风吹来了,染绿了树林,孩子们看着客人走出柴门,远方山谷传来杜鹃的鸣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触痛了山南蜀客似箭归心。想象回到家里,刚好春社,燕子飞回来了下马来换洗好衣服,天天独自来到水边知道自己已经摆脱了世俗杂务,可以轻松愉快的生活了。,练习巩固,4,2、(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练习巩固,4,参考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2020/5/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2020/5/1,试题透视这首诗作于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怡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欢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这情景叫人留恋,住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透出离别的伤感。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义。所谓的“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传神”,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2020/5/1,参考答案,“系”即系住之意,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啼”即是啼叫,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例如: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答案:“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具体解释)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作用),2020/5/1,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皱波纹迎客棹zh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h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提问】“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2020/5/1,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步骤三),(步骤二),(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020/5/1,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看,,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释词,描述,意境或情感,迁移训练,(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网,网子,网罗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用了想象、比喻拟人。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07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答:“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对浓重春色的欣喜之情。,品味语言-评析诗眼,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品味语言评析诗眼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词。一般是最具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这样的词往往是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往往以小见大,能把握住全诗的角度。如何分析“诗眼”或关键词?1、要有多要素意识:(1)最生动,最具活力的(2)最能营造意境(3)最易统摄全篇(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2、要有多层级意识:注意该诗眼在句中、全篇中乃至诗人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用法。3、要有多角度意识:内容角度、手法角度、情感角度,考点点击,3,典型试题,初见嵩山【北宋】张耒(li)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注释:(1)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五岳中的中岳。(2)鞍马困:鞍马劳顿,指辛苦奔走于道路。(3)豁我怀:使我开怀。豁,舒展。,(2012年辽宁卷),翻译: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尘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了。还好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风雨露,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典型试题,3,(2012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初见嵩山【北宋】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第一步:指出诗眼,(1)考查心情(2)诗眼“清廋”,第二步:分析内容,日暮风雨天气,数峰从云中露出清廋的面容,第三步:分析写法,(2)情景交融,拟人,铺垫。,第四步:表达作用,写出作者初见嵩山的欣喜之情,和作者的人格独立。,典型试题,3,参考答案:(1)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2)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练习巩固,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诗眼(作为诗眼的词)第二步:分析内容。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第三步:分析写法。结合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分析如何突出诗眼第四步:分析作用。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上所起的作用,指出诗眼分析内容分析写法分析作用,考点点击,3,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020/5/1,参考,“诗眼”分别是“咽”、“冷”。“咽”即呜咽之意,“冷”即阴冷之意。(第一步)点出诗眼,并释义,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紧扣诗眼,解释句意,“咽”、“冷”两字运用拟人、以声衬静的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清幽寂静的景象。(第三步)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第四步)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孤?哀?怜?,2020/5/1,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参考,“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步骤三),(步骤二),(步骤一),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步骤四),1、点出诗眼,并释义。,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典型试题,早发【唐】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注释:鲁酒:人们邀请客人饮酒,常谦称自己的酒为“鲁酒”,表示酒很薄。事:服侍、侍奉。这里指相伴左右,相随。雁:诗人去北边大漠时应是深秋时节,诗人北行,雁南飞,故曰背行。羸li,瘦弱。,(2014年湖北卷),作者简介:晚唐诗人,有“诗虎”之称。与宗人罗隐、罗虬齐名,号“江东三罗”。一生不得志,参加科考十余次均不中,后经韦庄推荐被朝廷补阙,做了一些小官。在光启末年至大顺间(888891),罗邺以垂老之身,孤独北行,往唐朝最北的军政机构之一单于大都护府任职。生活在万里沙漠中,举目无亲,举事无成,前途无望,郁郁而终。,典型试题,早发【唐】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翻译:灯光微弱,近乎熄灭,酒醒了,自己背着孤剑准备离开。惆怅的看着漫天飞舞的白雪,听着农家里的鸡鸣,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只有接近云伽关时,我才能微微辨出前行的道路;时间较早,气温低,浑浊的河流也因天寒而早已被冻住了,没有声响。京城和单于都护府往来的距离本身就路途遥远(千里迢迢),更何况我这个被迫前来作客边塞之城的瘦弱的老头儿呢?,典型试题,3,1、(2014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发【唐】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第一步:指出诗眼,诗眼“早”,,第二步:分析内容,围绕“早”,写“灯残”“鸡唱”“独”“白草”“微有路”“浊河”“冻无声”。“早”一字领全诗。,第三步:分析写法,用意象情景交融来描述行路的艰难。,第四步:分析作用,写出作者孤独漂泊和思乡之情。,典型试题,3,参考答案:(1)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2)“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练习巩固,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2011年重庆卷),翻译:徘徊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得;江上风雨烟波一如旧时模样,而我这渡客却又添了新的愁绪。夕阳易逝,岁月催人老,两岸的巍巍青山冷眼看着我一路向北,它自岿然不动也无所谓人世的岁月无情。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我那经历了一路颠沛而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着京都的风尘。旧日里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都不知漂泊何处了,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吟诗发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练习巩固,4,(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练习巩固,4,参考答案:(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反衬)作者的孤单漂泊。,2020/5/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提问方式】,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夜归(宋周密)夜深归客倚筇(qin)行,冷燐依萤聚土塍(chn)。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倚筇:扶杖。燐:燐火,俗称鬼火。萤:萤火。土塍:田埂。,【提问】“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020/5/1,参考,开篇,直接点明“夜归”,刻画出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最后,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昏暗,烘托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客急切归家的心境。,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020/5/1,紧扣该词分层次叙述诗句内容:(1)每个层次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索、呼应、铺垫等)。(3)该词在对突出主旨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情感)。,赏析“关键词”步骤分析:,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you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帘幔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清幽静谧寂寞和思念何当希望一入幌,为拂绿琴埃哀【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迁移训练,颔联:清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写出了清幽静谧的境界,体现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语义双关,表露内心的愁绪和渴望之情。,参考答案,2020/5/1,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提问方式】,A、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B、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你的看法呢?,2020/5/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君山,(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参考答案,【步骤分析】,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迁移训练,【提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参考答案,“敌”字更好。(第一步),“敌”在此处是“抵挡”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思念妻子却不能回家的愁苦之情。(第二步),“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对”字偏于客观描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第三步),语言的锤炼答题方法:,诗歌鉴赏,1、表态2、释字,释句意(描绘画面)3、手法、内容(紧扣要说的词)4、情感(主旨)(重复题目中的关键词)或分层次(用标志词)表述包含3、4点内容,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考点点击,3,鉴赏诗歌的风格特色,鉴赏方法:1.品味整首诗歌的风格分析诗歌的语言3.看其具有哪一种语言风格的基本特征4.联系诗歌主旨5.从多角度入手(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角度)6.准确的判断,考点点击,3,鉴赏诗歌的风格特色,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风格。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风格。第二步:分析特色。结合诗中的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阐述作用。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概括风格分析特色阐述作用,考点点击,3,鉴赏诗歌的风格特色,典型试题,临江仙【北宋】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lng州(今四川阆中)通判,(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由皇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