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中文): 大学生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英文):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ollege Students 学生姓名: 学号: 系 部: 教 育 科 学 系 专业年级: 应用心理学 2012 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目录 摘 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1.前言.2 1.1 研究现状.2 1.1.1 人际关系.2 1.1.2 主观幸福感.3 1.1.3 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关系概述.4 1.2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5 1.2.1 问题的提出.5 1.2.2 研究意义.5 1.2.3 研究假设.6 2.对象与方法.6 2.1 研究对象.6 2.2 研究工具.6 2.3 施测程序.6 2.4 统计方法.7 3.结果.7 3.1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状况.7 3.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8 3.3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10 3.4 大学生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10 4.讨论.11 4.1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状况.11 4.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11 4.3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5 附录 1.17 附录 2.18 诚信声明20 大学生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摘摘 要要:目的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关系。方法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 及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 100 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结果,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 6 个 因子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专业差异,在“对健康的担忧”.“精力”.“松弛 与紧张”.“幸福感总分”上,都表现为理科生有更高的困扰与更低的幸福感;存在地域差异,在 “对健康的担忧” , “精力” , “松弛与紧张” ,和“幸福感总分”上,表现为:总体上城市学生的幸福 感都比农村的高。 (2) 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 ,文科生的人际关系好于理科生 ,二者存在显著性 差异 ;且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人际困扰比女生大。 (3)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性正相关。 结论结论, ,人际关系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改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Methods The general well-being scale (GWB) and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scale to test 100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1) Six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trol of the behavior and emotional factors on the professional (liberal arts), liberal arts students about the behavior and emotional control is higher than science students, and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fessional other factors. (2)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energy factor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de; Junior energy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other grade students. (3)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erm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countrysid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ter than urban students, both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re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de. (4)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relationships show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Conclusion Relationships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mpro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helps to improve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 subjective well -being; 1.1.前言前言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人们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 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心理学主要从人的 内心体验来对人们的主观幸福进行测量、描述,并研究其发生的内在规律等。主观幸 福感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与心理健康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主观幸福感的 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内涌现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但是由于不同学 者研究角度、研究方法,或者心理观的差异,自然会形成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结论的差 异。为此,本文拟从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角度来分析,为人们改善生活质 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1 研究现状 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以 Wanner Wilson(1967)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 素为标志。国内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大致是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的。一些研 究者在研究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中,不同程度涉及到主观幸福感测量问题,他们大 致沿用了国外同类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林南等对上海市民的生活满意感研究,主 要考察指标便是家庭生活、职业的社会特征、职业收入与家庭经济、文化休闲条件、 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及环境、家庭外社会关系、子女教育 8 个具体领域的满意度1 。 有人采用类似的方法研究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在物质生活、社会关系、自身状况、 家庭生活和社会变革 5 个方面的满意感2。这类研究一般也涉及总体满意感的测量,但 基本上没有见到总体满意感的多项目自陈量表使用报告。 国内心理健康层面主观幸福感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一些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在老 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方面,一些研究者对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进行了修订3。 也有人主张,幸福感只是评价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度之一,认为,幸福感反映的仅仅是 心理健康的正性情感维度4。 1.1.1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我国大多数研究者 都认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距离和联系。时蓉华认为,人际关系是人 们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和距离5。郭民良认为,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 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关系和相应的行为表现6。周振明、孙松屏认为,人际关系应 包括 3 种成分:认识成分、动作成分和情感成分7。其中认识成分指相互认识、相互 了解,是人际关系的理性条件;动作成分指交往动作,是人际关系的外在表现和结果; 情感成分指积极的情绪情感或消极的情绪情感,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距离和联系,包括 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动作成分,其中认识成分是人际关系的理性条件,情感成分是 人际关系的基础,动作成分是人际关系的外在表现。 根据对国内外人际关系研究的分析,时蓉华认为,人际关系具有 3 种作用: (1)影响幸福感:研究表明,结婚的人或有朋友的人能够体验更多的幸福感,尤其是 婚姻关系可以使个体感受最大的幸福。在同一年龄层次的人群中,结婚者比不结婚者 要更幸福些。友谊可以唤起人们的积极情绪,使个体体验更多的幸福感;(2)影响心 理健康:心理学研究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反之则 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3)影响身体健康:协调而亲密的人际关系有利 于身体健康。研究发现,人际关系与人们的寿命长短有关,对婚姻关系对身体健康状 况的影响特别强 8。 1.1.2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 ,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生活标准对 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9。主观幸福感是一 种综合评价,它包括 2 个基本成分: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认知成分是个体对生活总 体质量的认知评价,而情感成分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关于 SWB 的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 情感体验。从形式上被定义为具有较多的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和更高的生活满意 度,重视自己的主观评价。目前,有一种新的观点,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合并 成一个维度情感平衡度,指与消极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积极情感体验。 Diener 认为10,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主观性:指对它的评定主要 依赖于行动者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 (2)整体性:指主观幸福感是 一种综合评价,它既包括认知评价也包括情感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指标; (3)相对 稳定性:尽管人的心境会受新事件的影响,但瞬间快乐的心境不一定能够导致长期的幸 福感。研究者认为,主观幸福感并不随时间的流逝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 从长期看,主观幸福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值。 1.1.3 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关系概述 在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影响因素中,人际关系是比较受关注的一个。目前国内外对 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探讨源自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积极心理 学的兴起,研究者由原来考察人际关系与躯体的关系转移到考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 感的关系;另一方面受社会心理影响学说的影响,人们试图确定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 感的关联程度11。 Weiss 研究发现,个体只有在得到各种人际关系时才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12。池 丽萍等对城市成年人的人际关系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后发现,人际关系是影响其幸福 感的认知指标13。Kwan,Bond 和 Singelis 等人(1997)以美国和香港大学生为被 试,研究关系和谐(即与他人关系的和谐程度) 。Kwan 等人研究发现,和谐的人际关 系对幸福感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14。梅锦荣对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进行分析, 认为家庭、朋友等方面的关系是预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指标15。严标宾等的研究发 现,朋友支持同个体的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都有显著的相 关16。张灵、郑雪等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中等程度 的负相关,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能力,表现为对人际关系处理得较好的学 生,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较多的积极情感体验、较少的消极情感体验,即具有较高 的主观幸福感17。夏俊丽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是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指标18。 张雯、郑日昌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数与人际关系显著相关19。吴超研究 发现,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人际关系的每个因子对 主观幸福感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0。 Kahn 和 Antonucci 指出人际关系是主观幸福感 的一个重要影响因21 。严标宾等的研究表明,朋友支持与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积极 情感和消极情感都显著相关22。甘秀英和杨安的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 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性正相关,人际关系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改善人际关系有助 于提高主观幸福感23。李曼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表现出显 著的负相关,即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越少,体验到的幸福感越多24。甘雄、李承宪的 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 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5。 1.2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1 问题的提出 综上所述,各国学者对主观幸福感都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关系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尽管如此,上述研究中还是存 在一些问题: (1)研究领域分布极其不均。对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很多,而对其他人 群,如大学生、城市居民的研究较少。 (2)目前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采用问卷方法进行,而以往研究大多采用单一 维度的问卷,很少有研究采用多维度问卷对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 因此本研究要兼顾主观幸福感的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以 下问题: 第一,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 ,性别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二,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是否呈显著性正相关。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当今重视积极心理学的运动中,对它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一幸福感加以研究, 有助于丰富其研究和促进其发展。目前我国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在老年人群,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会补充国内在此领域对大学生研究的不足,同时将充实对幸 福感研究的理论成果。本研究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可以为大 学生的幸福感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现实意义 目前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在择业、生活等方面所面临的竞争和冲击 越来越大,使得他们产生困惑、迷茫以及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导致幸福感的降低, 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极大关注,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的探讨对于大学生快乐生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一方面可丰富和深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另一方面可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 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无疑会对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塑造 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社会栋梁具有 积极的重要的影响作用。 1.2.3 研究假设 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相关。 2.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大学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 100 份,其中在保 证研究对象中男女人数和城镇农村学生人数大致相等的情况下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各 50 人。 2.2 研究工具 (1)采用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该量表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 扰的诊断量表,包括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四个维度,每个维度由 7 个问题组成,共 28 道题。要求被试对每道题作“是” “否”回答,答“是”得 1 分, 答“否”得 0 分。所有问题得分之和为总分,每个维度的 7 个问题得分之和为分量表 分。得分越高,表示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越严重。很多研究表明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 高。本研究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 0. 824。 (2)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 (GWB) ,GWB 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 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原量表共 25 个题目,该研究中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删去了第 24 题,共使用 24 个题目,国内段 建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为 0.480.78,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 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 0.91,女性 为 0.95。 2.3 施测程序 该研究采用以班为单位团体施测的方法,统一指导语,由研究者担任主试。测试 前由主试介绍测试目的,打消被试顾虑,鼓励真实作答。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问卷并 要求他们当场填写。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年级、性 别、地域,时间控制在 30 min 之内。 2.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7.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统计处理与分析。 3.结果 3.1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状况 所取样本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本科大学生,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人际困扰较少,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的困扰程度较严重,有轻微人际困扰的学生也占一定比例。 用 t 检验对人际关系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与人交谈”维度上 (t=2.587,P0.05) , “异性交往”维度上(t=4.615,P0.001)和“总体状况” 维 度上(t=2.539,P0.012) ,男女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男生的得分都比女生高, 即男生的人际困扰比女生大。在“交友交际” , “待人接物”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见 表 1。 表 1 不同性别学生在人际困扰各维度的平均数及 t 检验(ss)x 维度男(n=43)女(n=57)t 与人交谈2.181.621.761.472.587 交友交际2.171.562.371.65-1.169 待人接物1.491.311.241.191.895 异性朋友2.111.691.361.414.615 总体状况7.954.826.744.352.539 注:*P0.05,*P0.01,以下均同。 人际关系的专业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在各维度和总体状况上, “与人交谈”维度上 (t=-4.121,P0.001) ;“交友交际”维度上(t=-2.394,P0.05) ;“待人接物”维 度上(t=-2.100,P0.05) ;“异性朋友”维度上(t =-2.130,P 0.001) ;“总体状 况”上(t=-3.547,P0.001) 。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为理科 生得分比文科生高,即理科生的人际困扰比文科生大,见表 2。 表 2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人际困扰各维度的平均数及 t 检验(ss)x 维度文科(n=54)理科(n=46)t 与人交谈1.521.362.201.61-4.121* 交友交际2.021.592.441.61-2.394* 待人接物1.181.171.461.29-2.100* 异性朋友1.471.411.841.67-2.130* 总体状况6.194.287.934.68-3.547* 人际关系的家庭所在地的差异实际上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3。 表 3 不同家庭地域的学生在人际困扰各维度的平均数及 t 检验(ss)x 维度城市(n=23)农村(n=77)t 与人交谈1.941.631.971.49-0.158 交友交际2.261.572.291.64-0.205 待人接物1.511.211.271.281.796 异性朋友1.691.611.711.57-0.086 总体状况7.404.817.244.440.336 3.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 6 个因子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4。 表 4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及总分上的 t 检验(ss)x 维度男(n=43)女(n=57)t 对健康的担忧12.402.6912.463.260.123 精力17.714.0117.603.64-0.115 忧郁或愉快的心境13.112.7112.612.18-1.294 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15.743.0515.982.820.498 松弛与紧张19.732.5219.522.33-0.544 对生活满足与兴趣12.393.4212.593.101.089 主观幸福感的专业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对健康的担忧” (t=3.062,P0.01) 、 “精力” (t=2.630,P0.01) 、 “松弛与紧张” (t=3.258,P0.01) 、 “幸福感总分” (t=3.831,P0.001)在不同专业均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为:文科生总体上的得 分都比理科高,即文科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这与上文人际关系的专业差异是一致 的,都表现为理科生有更高的困扰与更低的幸福感,见表 5。 表 5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及总分上的 t 检验(ss)x 维度文科(n=54)理科(n=46)t 对健康的担忧11.932.4511.122.453.062* 精力16.793.2615.833.442.630* 忧郁或愉快的心境9.442.209.162.181.163 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21.153.5820.713.331.177 松弛与紧张18.923.6317.673.493.258* 对生活满足与兴趣13.992.9813.442.591.865 幸福感总分92.2210.6487.9610.073.831* 主观幸福感的地域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对健康的担忧” (t=3.062,P0.01) 、 “精力” (t=2.630,P0.01) 、 “松弛与紧张” (t=3.258,P0.01) 、 “幸福感总分” (t=3.831,P0.001)在不同地域均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为:除“对健康的担忧” 城市学生得分比农村学生得分低外,总体上城市学生的得分即幸福感都比农村的高, 见表 6。 表 6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和总分上的 t 检验(ss)x 维度城市(n=23)农村(n=77)t 对健康的担忧11.092.2911.582.563.062* 精力16.473.4415.983.392.630* 忧郁或愉快的心境9.392.209.212.201.163 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21.073.3620.643.561.177 松弛与紧张18.293.6917.913.413.258* 对生活满足与兴趣13.732.6913.652.781.865 幸福感总分89.6710.8289.3910.223.831* 3.3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结果表 7 表明,除“对健康的担忧”与 “交友交际” , “精力”与“待人接物”无明显相关外,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和人际关 系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程度 也越低。 表 7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r 值) 3.4 大学生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为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以人际关系 6 个因子作为自变 量,以主观幸福感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分析时,偏相关系数达 到 0.05 时才将该自变量引入回归方程。表 8 显示, “与人交谈” 、 “异性朋友”进入正 性情感的回归方程, “与人交谈”单独解释率为 10.5 %,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 12.4 对健康的 担忧 精力忧郁或 愉快的 心境 对情感 和行为 的控制 松弛与紧 张 对生活满 足与兴趣 幸福感总 分 与人交谈-0.175*-0.228*-0.261*-0.193*-0.125*-0.180*-0.324* 交友交际-0.101-0.177*-0.212*-0.141*-0.127*-0.154*-0.257* 待人接物-0.180*-0.101-0.163*-0.153*-0.119*-0.148*-0.239* 异性朋友-0.167*-0.130*-0.222*-0.149*-0.122*-0.176*-0.267* 总体状况-0.201*-0.211*-0.283*-0.207*-0.161*-0.216*-0.356* %,此决定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与人交谈” 、 “异性朋友”对幸福感有直接预测 作用。人际关系各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都是负性的,即人际困扰程度越高,主观 幸福感越低。 表 8 大学生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自变量R2BtP 与人交谈0.105-0.256-4.7060.000 异性朋友0.124-0.124-2.8280.005 4.讨论 4.1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状况 研究结果发现在“与人交谈” 、 “异性交往”和“总体状况”维度上,男女之间均 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男生的得分都比女生高,即男生的人际困扰比女生大。在“交友 交际” , “待人接物”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社会期待对于男女生不同,男 生更加倾向于独立,忙于自己的事业,较少的去交谈聊天,而女生更倾向于依赖,经 常三五成群,更加喜欢用语言去交流。另外,女生一般具有语言的天赋,有研究证实, 人脑左半球的功能是理性的、线性的和言语的;而右半球是经验的、非言语的和机能整 体性的。女性人脑以左半球为主,男性则以右半球为主26,因此女生在语言的流利性、 流畅性方而优于男生另一方而,女性情感细腻、善解人意、善于移情、包容他人等交 流风格和交际策略也有助于其顺利的与人交往。 人际关系的专业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在各维度和总体状况上, “与人交谈” 、 “交友 交际” 、 “待人接物” 、 “异性朋友” 、 “总体状况”上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表现为理科生得分比文科生高,即理科生的人际困扰比文科生大。可能由于文科 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社科类知识,对人际关系、行为、情感类书籍阅读的 多,他们对怎样进行人际交往及控制白己的行为和情感所掌握的方法也讲究更多,从 而有利于他们人际交往。 4.2 主观幸福感的状况 主观幸福感的专业差异检验结果发现:文科生总体上的得分都比理科高,即文科 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这与人际关系的专业差异是一致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着一定 程度的专业差异,在“对健康的担忧”.“精力”.“松弛与紧张”.“幸福感总分”上, 都表现为理科生有更高的困扰与更低的幸福感,这和人际关系的专业差异是一致的。 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表现出来的这种专业上的差异值得我们研究,值得我们对现代 教育的思考。 在“对健康的担忧” , “精力” , “松弛与紧张” ,和幸福感总分上,存在着地域差异, 具体表现为:总体上城市学生的幸福感都比农村的高。虽然近年来农村发展迅速,但城 乡差距依然存在。特别是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使得来自城市学生的社交能力、适应 能力和见识素质都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时与原来的 生活有很大反差,因而会产生适应和自我调整方面的压力。总的来说,城市学生有一 种优越感,对自己、对未来都充满自信,具有较高的幸福感,而农村大学生感觉与城 市大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种种局限使他们产生一种落差感,所以幸福感也较低。 4.3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对健康的担忧”与“交 友交际” , “精力”与“待人接物”无明显相关外,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和人际关系各 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程度也越 低。社会性是人类的独特属性,人类不可能脱离各种社会关系而存在,而作为最重要 关系之一的人际关系是影响人社会化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观幸福感作为重要的情感 也必会受到人际关系这一因素的影响,也应该放在人际关系中考察。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与人交谈” 、 “异性朋友”对总体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 作用,这说明人际困扰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低。即人际关系越好,主观幸福感就 越强,所以我们应该善用人际交往方法,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真诚的对待他人,塑造 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白己的个人魅力,努力改善白己的人际关系以增强主观幸福感, 提高生活满意度。同时,也呼吁学校给大学生安排更多的讲座,给他们提供一些改善 人际关系的方法,让他们更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林南,卢汉龙.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的结构模型探讨.中国社会科学,1989,4:7597. 2邢占军,张友谊,唐正风.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满意感研究.心理科学,2001,2:143145. 3刘仁刚,龚耀先.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的试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2:107110. 4张卫东.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价模式研究.心理科学,2001(5):566568. 5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64265 . 6郭民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指要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3 转引自:乐国安.中国社会心理学 研究进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154 . 7周振明,孙松屏.社会心理学概论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27128 . 8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64265 . 9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 ,4651 . 10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95(3):542575. 11张灵.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12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98,311314. 13池丽萍.辛自强.幸福感.认知和情感成分的不同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8(3);27 32. 14Kwan. V. S. Y,Bond. M. H ,Singelis. T. M. Pancultural Explanations for Life satisfaction:Adding Relationship Harmony to Self-esteem.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73(5):10381051 . 15梅锦荣.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 (2):8587 . 16严标宾,郑雪等.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3,9(4):22 28 . 17张灵,郑雪等.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2:116121 . 18夏俊丽. 高中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1): 4042 . 19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61 62,44 . 20吴超.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 21Kahn R. L.& Antonucci T. C. Convoys Over life course:Attachment,roles and Social support.InP. B. BalteS & 0. G. Brim(Eds).Life Span dewelopment and behavior.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0,Vol. 3:253286. 22严标宾,郑雪等.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03, 9 (4):2228. 23目一秀英,杨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 6(2): 1822. 24李曼.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的研究.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9: 268273. 25甘雄,李承宪.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4):5356. 26刘彬.简析性别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及原因J,河南理工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9( 1): 4952. 致谢 论文付梓之际,最想表达的就是感谢。 研究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在此衷心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 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选辑、论文的撰写以及到最后定稿,无不凝结了他的悉心指导 和鼓励。导师好学上进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霭可亲的教导都将使我终身受益; 同时,感谢参与到本研究中的各位同学,没有大家的参与和支持,就不会有此篇论文 的完成。 回首四年大学时光,感慨良多,在这四年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做学问的艰难与 阻碍,也明白了想要顺利有效地完成一项研究需要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再次衷心地 感谢杨红君老师,是您让我懂得做事不但要顺利,还需有效,您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深 深地影响了我,您的指导让我终生难忘。 非常感谢四年来教育科学系特别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所有曾经教授、指导、支持、 帮助过我的各位老师,师恩难忘!感谢我的同学,大家给与我很多的帮助和支持,我 永远铭记在心。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不断进步。毕业在即,我们将迈 上新的旅程,我在此诚挚地祝愿给予过我帮助支持以及我所关心的人都能够拥有美好 的明天,都能够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东小学2025年度窗帘纱窗系统解决方案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安装工程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防火门市场拓展与品牌推广合同
- 2025版安置房房票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合同
- 2025版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与环保施工要求
- 二零二五年度瓷砖定制生产与物流配送合同
- 流行病学课件内容
- 空间照明方案总结
- 2025江苏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招聘高层次人才1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招聘2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一线员工执行力培训内容
- 幼教拍摄培训
- 船舶公司内务管理制度
- 体检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 护理职业素养课件
- 2025年云南中考数学试卷真题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
- 数字身份认证伦理-洞察及研究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增强安全意识
- 乡村振兴培训试题及答案
- 冻伤急救护理
- 跨境电商代运营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