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给亡妇》_第1页
朱自清《给亡妇》_第2页
朱自清《给亡妇》_第3页
朱自清《给亡妇》_第4页
朱自清《给亡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高州农校教案课程文学鉴赏班级文秘200901班授课时间2010年10月 日 (第八周星期 )第 节课题第四章 散文 第三节 给亡妇教学目的理解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教学重点 理解朱自清的感情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朱自清的情感教学方法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课型单一教具一、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江苏人。朱自清的散文小品在新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以美文的创作实绩,彻底打破了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说法。他散文集的踪迹、背影、你我大部分是写景抒情的名篇。他的散文意在表现自己,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擅长用平易的语言和朴素的叙述中倾诉深沉的感情,如背影、给亡妇等,是絮语散文的名篇。他还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游记散文。 二、要点1、朱自清给亡妇一文的内容与主要线索。主要线索是作者对妻子武钟谦的深情厚谊。主要内容:第一段是概述几个孩子3年来的成长近况。第二段是写妻子对孩子们的照顾与含辛茹苦。第三段回忆生活的点滴,写妻子对自己的关爱。第四段继续写妻子的好脾气与积劳成疾。最后一段写上坟和对妻子的告慰之语。2、朱自清给亡妇一文选取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特点。在这篇抒情散文里,常常用细节动作和生活点滴来刻画人物形象。如:朱自清在北平任教,妻子一人承担着哺育子女的重担,作者没有从正面着墨,而是回忆妻子为照顾孩子常常半夜起床,休息不足;即便临终前,妻子挂念不已的还是孩子们的将来等等。通过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细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温顺贤能、操劳终生的妻子形象。3、朱自清给亡妇一文的语言特点。语言风格上,本文具有明显的絮语散文特点。絮语散文讲究在行文中将记叙的对象置于平等、对话的角色,无居高临下的指摘,也无盛气凌人的批评,而是像朋友对话一般,由个人主观散漫地、琐碎地写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状似细语闲谈。朱自清在记叙妻子婚后遭受的种种生活艰辛时,就以“你我对话”的方式贯穿全篇。所用语言都是平实朴素的口语,与本文所表达的情感非常吻合。朱自清是一代散文大家。散文专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朱自清的散文文辞清丽,亲和力强,而且善用白话文。 在这篇给亡妇中,这些特点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统观全篇,都采用了白话文的手法,可谓是白话中的白话,但却丝毫不失美感,反而给人一种格外的亲切感。 这是一篇写给亡妇的祭文,采用的是对话的口气,仿佛妻子就在其对面。文辞间,看不到特别哀伤的气氛,仿若只是回顾往事,语气也淡淡的,心情也淡淡的,但是读来却让人深陷其中,沉浸在对亡妻的思念中。这大抵是作者以切身体验写成的缘故吧。这便铸就了朱自清散文题材的一大特点,依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注重体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用白描手法,把感情倾注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引起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的共鸣,以此增添了散文的感招力。 来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亡妻生前的几件事,一个是为了孩子不顾身体以致生病;一个是,在战乱中挑起保护全家的重担,在这里写了帮我搬书的细节;再一个就是身体已经不好了,还硬撑着不让我担心。 在这几件事的描写中,我们又可以看见其语言运用的几个特点,第一个就是用词精当。来看几个例子。在写亡妻生病,又不想我知道时写道,“后来你天天发烧,自己还以为南方带来的疟疾,一直瞒着我。明明躺着,听见我的脚步,一骨碌就坐起来。”“天天发烧”,“明明躺着”,又“一骨碌”就坐起来。这几个词,明显的亡妻抱病又怕作者担心的情状写得不仅传神而且可爱。 第二是善于描写细节。我们说细节是最能够体现人物的思想的,人不经意间的举动,就是人情感最真实的体现。看这篇文章,“病的只剩皮包着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还有,“夜里一听见哭,就竖起耳朵听,工夫一大就得过去看。”这些不经意间的小反应都深深的体现出亡妻爱子的心情。点点滴滴,平淡即是真。 综上看来,我们发现,朱自清散文就是从自然中寻求美丽,在自然中发现美丽,也是用最自然的笔调最就出最美丽的现实。由给亡妇引发的思考读了朱自清的给亡妇,我心里感到有些压抑,又有些不解这是那个在荷塘月色中作者毫不理睬,使作者忧愁的那个妻子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于是更不解了。在给亡妇的两千多字中,字字句句都透着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与关心,而荷塘月色中短短几句的轻描淡写充斥着当时作者对妻子的忽视与厌烦。这究竟是为什么? 作者不爱他的妻子。也许从来就没有爱过。即使给亡妇中充满了真情,也决不是爱情,而是感谢、思念外加一点忏悔。正因为不爱,才在她生前感到不满,完全不理会她的优点,只当她在履行一个妻子、母亲的义务这是当时婚姻包办的社会背景造成的,谁都无法改变。可是,在妻子死后,当作者可以享受自由恋爱的时候,为何他却引发了怀念?难道就因为妻子在世或故去这点不同? 顿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人总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许多人经常提起这句话,更多人希望享受每一刻。可真正能做到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了毫不遗憾的人又有多少呢?朱自清这位大文豪似乎也没做到。这话理解起来很容易每个人可能都会有失去了才珍惜的东西可真正做起来,真是太难了! 回忆总是美好的这是许多人公认的一点。回忆的每一部分,快乐或痛苦,想起来都是那么津津有味。过去的经历是一种财富,过去的遗憾也无法弥补。人总觉得过去应更好些,或自己应做得更好。于是出现了许多“如果当时” 未来也是美好的。有多少人憧憬着“我的未来不是梦”,有多少人想着熬过这段时间就会海阔天空,又有多少人仍然沉浸在对未来的幻想之中不能自拔。也许只是对现在不满的自我安慰。于是,又出现了许多“到了那时” 只有现实是残酷的。每天,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穿梭,为一些琐事忙碌着。作为社会中一个小小的元素,没有太多的人会重视你的存在。别人一个简单的会触动敏感的你,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也会成为你衡量自我的尺度。每时每刻都要为自我完善做出一点努力,不断向自己的目标狂奔。面对压力、竞争、非议,只能憋在心里硬扛着,尽力克制自己不要做出不合体的举动活在现实中,真是太累了!正因如此,才有了对过去的和美好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过去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可体会到的现实,到了未来,才发现未来也只是即将到来的现实。既然都是现实,那就一定都含有残酷的成分。可难道就只是残酷吗?看看窗外的蓝天白云,看看地上的花花草草,看看周围人们的笑脸,现实的美好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发现与体会。压力是不可逃避的,如何排解压力才看出人与人的不同。享受美分美秒是个不太现实的愿望,但只要每天发现并体验一点美好,现实就会变得不那么枯燥。若说现实其实也是美好的,那么,过去和未来也都是美好的。回忆和憧憬当然是美好的一部分。总结过去的经验,设计自己的未来,这都是现实美好的一部分。只要不活在回忆和憧憬中,把我现实的分寸,让自己到了未来少些遗憾,那么,人生必将更加精彩。给亡妇是一篇悼念亡妻的抒情性散文,作者第一个字谦,是作者对亡妻武锺谦的爱称。作者与武锺谦于一九一七年结婚,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她不幸病逝于杨州家中。三年之后,作者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文章,尽情地抒发了对亡妻的悼念之情。悼亡之文自古就有,但像这样掣动人心的作品却也不多。李广田说朱自清是个至情的人,凡和他相处的人,没有不为他的至情所感的,正由于他这样的至情,才产生他的至文,给亡妇就是至情表现。他又说,那时每当教师教这篇文章,总听到学生中间一片欷嘘声有多少女孩且已暗暗把眼睛揉搓得通组了(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由此可见感人之深。抒情之文最忌浮泛。显然,在给亡妇里,作者在表达自己哀悼之情时,既不是捶胸顿足,也不是抢天呼地,只是深情绵邈地细诉着亡妻生前的一切,回忆着她十二年来对自己和孩子的种种恩情。他忆起她的慈爱,四个孩子她都自己喂奶,一生病就成天儿忙着,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也没有好好儿睡过,她对孩子一点也不偏心,不问男的女的,大的小的,都一般儿爱,也没有养儿防老的私念,只拚命的爱去,十二年中,她为孩子没有一分一毫想着自己,始终是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毁灭为止,病危时还牵肠挂肚地惦念着他们。他忆起她的贤慧,她不但为丈夫吃苦,还为他分苦,她用自己首饰资助丈夫求学,她操持家务,从烧饭到洗衣,什么都得干一两手,甚至连坐月子也不肯休息,在逃难时,虽然带着一群孩子,还不忘丈夫一大箱捞什子书;他忆起她的温顺,她忍受婆家和娘家的气,没有一句埋怨的话,虽然吃苦不少,没过几天好日子,可从不对丈夫发脾气,一句怨言也没有,就是怨命也没有过,有时丈夫迁怒于她,也只是抽噎着流眼泪,从不回嘴,也不号咷;他还忆起她的克己,虽然身体不好,病也瞒着,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到发现肺已烂了一个大窟窿时,还丢不下孩子,舍不得花钱,不肯去休养,终于因此去世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就这样的绵远,这样的深沉!真是柔肠百结,梦寐难忘啊!文艺作品总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吸引人打动人的,作品一但失去具体的描写,也就失却它的生命力。给亡妇所以感人,就因为作者写得具体,写得细致,从上述简要分析中不难看到这个特色。这里还可以补充一点,即作者在叙说亡妇种种好处时,常常抓住一些细致的表情动作,把好的品性显得更为突出鲜明,譬如说到她对儿女的无微不至的爱护,作者写她夜里一听见哭,就竖起耳朵听,工夫一大就得过去看,当她病重回乡时,忍不住哭了,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又如写她温顺,当作者听到她常回娘家有点动气,连信都不给她写,可暑假回去见了面却看她一脸笑。再如写她对丈夫的体贴,因为知道丈夫怕听到别人生病,因此天天发烧却一直瞒着,明明躺着,听见我的脚步,一骨碌就坐起来都可以说是细端未节,但这些具有个性特征的细节,却是十分有力地反映了她的为人。作者说,自己和孩子平分了亡妻的世界,显而易见,在作品里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个世界的细致描摹反映她的生活史,让人们真切看到一个温柔敦厚、吃苦耐劳、贤慧善良的普通妇女形象,看到她那被养儿育女、操持家务、经济胁迫、家族冷遇、以及战争动乱等种种苦难折磨下,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作者千种柔情万缕哀思就如绢绢细流,倾注在那对亡妻生前种种情态的具体描述之中。因此透过它,我们不但体察到亡妻对对丈夫和儿女的感情至为深重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一个至情的人,同时也从中察见了作者对亡妻彻骨思念的内心世界,看到了另一个至情的人,受到了深深的感动。摈雕琢,去藻饰是这篇作品的风格。古人云: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哭不哀,强怒者虽威不严。至诚的感情总是朴素的,自然的,给亡妇动人处也在这里。就以作者表述亡妻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那段文字来说,他从亡妻十二年来所经历的种种苦辛说到后来因病生离死别,其中没有用一个形容词,也没有什么特别安排的句式,一切均是平实而素朴的诉说,但那种深切的悼念,以及由悲哀的思忆而勾起的怨、恨、悔交杂着的情绪,又是何等诚摰动人!你听:在短短的十二年里,你操的心比人家多一辈子还多;谦,你那样身子怎么经得住!你将我的责任一股脑儿担负了去,压死了你,我如何对得起你!的确,作者对亡妻的感激之情,只要如实写出就够了,在这里任何修饰都是多余的,这种感情是来自记忆的深处,是从心灵的深处缓缓地流泻出来的,老是那样朴实,那样自然,然而又是那样浓,那样醇。试问,读了之后,谁不为之动容?给亡妇是用书信体来写的。和朴素的风格相一致的,作品的结构铺排也是平实的。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是向亡妇概述几个儿女的情况,因为作者知道她心里第一惦念是他们,因此一开始便以此告慰她灰天之灵,第二段紧接上文,详细回叙她十二年中如何把生命耗尽在儿女身上的情形,极写她的母爱;第三段,写她为丈夫历经千辛万苦,极写她的情爱;第四段则写她如何因劳成疾终于死去的情由,总叙了她对丈夫和儿女的深厚的情。从整个结构来看,作者是信笔写法,情节极为自然地伸展着,但伴随著作者的倾诉,作品中形成的感情层次,却是一层压一层,一层重一层,作者越写越细,越写越深,感情越来坏重,终于不可抑止地对着亡妻的新坟,并发出这样的呼告:我们想告诉你,五个孩子都好,我们一定尽心教养他们,让他们也对得起死了的母亲你!谦,好好儿放心睡罢,你。在最后一段描写上坟中,作者没有激情陈词,没有强烈动作,没有悲恸,没有眼泪,有的只是这种平静的轻声细语,然而在这平静的细诉中却是蕴含着何等沉痛那发自内心深处的几个你,一字比一未重,它把贯串通篇的情感,一下子提高到不可超越的高峰,真是一字一泪,令人不忍卒读。作者通过这种结构铺陈,把情与事交相揉合,不但精微地描画了亡妻生前种种情致,还深沉地表酪了自己不灭之情,给作品染上一层缠绵委婉的抒情色彩,既有波起词间的深意,又有意存篇外的含蓄。给亡妇所以动人,归根结蒂还在作者对他所写的对象,有极为深刻的感受。他曾对朋友说,在自己生活中唯一的慰藉,只有伴侣(残信)。读朱自清作品不难发现,这个伴侣在他心灵有着极重的份量,相从十余载,耿耿一心存,不但写了许多诗悼念她,而且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篇什中,几乎篇篇写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